《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规划.doc(1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规划【精品文档】第 143 页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规划咨 询 书 目 录引言 (3)咨询书构成 (4)第一章 开发区人力资源外部环境调查分析 (4)第一节 影响外部环境的因素 (4)一、经济环境调查及分析 (4)二、科学技术环境调查及分析 (9)三、政治法律环境调查及分析 (10)四、竞争者环境调查及分析 (13)五、劳动力环境调查及分析 (20)六、自然环境调查及分析 (24)七、社会文化环境调查及分析(25)第二节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外部环境进行再次分析(26)第二章 开发区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28)第一节 开发区区内企业人力资
2、源现状分析(28)一、开发区区内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28)二、开发区内企业人力资源所存在的主要问题(38)第二节 开发区管委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39)一、管委会员工性别结构状况(39)二、管委会员工年龄结构状况(39)三、管委会员工知识水平状况(39)四、管委会员工专业技能状况(40)五、芜湖、合肥、苏州开发区管委会员工与GDP比值分析(40)第三节 失地劳动力现状分析(41)第三章 人力资源供给和人才结构预测(42)第一节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42) 一、大中专院校及技职毕业生预测(42) 二、合肥人才总量预测(43)第二节 人力资源结构预测(44)一、 人力结构预测思路(44)二、 预
3、测的结论 (44)三、 预测的局限性 (45)第三节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46)一、 人力资源预测方法及思路 (46)二、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46)第四章 开发区人力资源培训规划与实施(51)第一节 人力资源培训设计的背景(51)第二节 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第三节 培训对象、目标和任务(53)第四节 培训的组织结构及权责(54)第五节 培训制度和措施(56)第五章 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和和建议(60)第一节 开发区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回顾(60)一、 开发区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60)二、 开发区失地劳动力的现状(61) 第二节 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62)引 言未来十年内,随着中
4、国市场经济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合肥发展空间的拓展,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预计到2012年达到GDP超过400亿,率先实现现代化、城市化,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经济增长的亮点,成为中部地区主要的制造业和出口加工基地。为了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持与配合,其中人力资源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构建一种良好的人才招聘、选用、培养机制,创建开发区提供人才良好发挥作用的舞台和平台。那么开发区目前的人力资源环境如何?周边地区对开发区吸引优秀人才构成了哪些挑战?外部环境可提供人才的能力如何?内部现有人才的数量、质量、可开发的潜力等如何?人才成长所需的内部
5、环境如何?等等。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开发区目标实现。本课题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经过数月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做出了一系列的人力资源规划,希望对开发区未来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供支撑。本咨询书在调研和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开发区管委会人事劳动局和区内企业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任何一个规划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那么这个规划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开发区人力资源规划的顺利实施不仅需要开发区有关职能部门的努力,还需要来自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的支持以及各部门的配合和理解,再次对他们表示感谢!第一章 开发区人力资源外部环境调查分析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是以组织所处的环境为基础的。通过对开发区外
6、部环境一系列的调查后,先使用PEST宏观环境分析法,从开发区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环境等方面来一一分析,然后使用SWOT分析法对开发区外部环境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开发区的机会和威胁。这里讨论和分析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存在于开发区周围,影响开发区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与力量的集合。第一节 影响外部环境的因素一、经济环境调查及分析(一)定义与指标1定义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2构成要素及其定义对于开发区而言,经济环境主要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四个要素构成。因此,组织的经济环境分析就是要对以上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运
7、用各种指标,以准确地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开发区的影响,从而制订出正确的人力资源规划。3具体分化指标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把上述四个构成要素分解为如下具体指标,从而正确反映经济环境对开发区的影响。(二)国内生产总值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GDP通常被认为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从宏观层次来看,我国 2003 年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116694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9.1% ,加快 1.1 个百分点。中观层次来看,安徽省 2003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3973.2 亿元
8、,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9.2% ,增幅较上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是 1998 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微观层次来看,合肥市 2003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47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 。分析:从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来看,我国、安徽省以及合肥市都保持了较好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从本年度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指标来看,根据相关数据以及专家预测,我国将仍然保持较好的经济发展速度。换言之,开发区将具有很好的吸引外资的外部环境的优势,而外资的流入和项目的引进必然会带来新的工作机会,产生新的工种,因此将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有新的要求。(三)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 定义:消费者价格指数(物
9、价指数)是衡量价格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 2003 年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1.2% 。安徽省 2003 年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1.7% ,合肥市 2003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 101.2% ,呈小幅回升之势。分析: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安徽省以及合肥市的物价水平有所上涨,但是上涨速度不是很快,因此可以保证市场机制和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一成不变的价格水平并不利于组织的经营。一个适度增长的物价水平反而可以刺激经济和市场的发展。(四)产业环境分析我们在进行产业分析时,主要考察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表
10、1.1 我国19982002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年份各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818.649.332.1199917.649.833.0200016.450.233.4200115.850.134.1200215.451.133.5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9月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在50%左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总体上已开始上升,目前在1/3左右。可以判断,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形态,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第二阶段的初期。在这一阶段,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本该明显下降,但近几年我国第二产业占
11、GDP的比重还略有上升,这与制造业的世界性转移相关。从2001年至2002年底,安徽省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6降至23.95,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由43.8降至40.21,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30.3升至35.84。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安徽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已取得明显成效。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产贡献仍处主导地位。2003年合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尤为突出的是合肥市工业中的规模效益日渐明显。2003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7.58亿元,同比增长20,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增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3%,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
12、9个百分点。 分析:从以上我国、安徽省、合肥的产业环境分析,我们发现伴随着我国、安徽省工业化以及合肥城市化发展进程,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会发生逐渐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会不断提高。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基本趋势是: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演变。针对这种趋势,开发区在吸引外商时应更注重二、三产业优化配置,此外对开发区来说在人力资源的规划上应注重人才在产业和行业间的配置以及人力资源本身的技术性以及知识性的引进和培训。(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定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
13、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这个指标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我国2003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上年增长9.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2%。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8.5%,通信器材类增长7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3%,家具类增长28.2%。可以看出我国2003年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购买力增强,其中国民对汽车以及通信类等中高档消费品需求有所增加。 安徽省20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9.8%。从商品类别看,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
14、易企业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其中通讯类增长189.3%、汽车类增长130%。从这些数据中可得安徽省消费品市场销售较快增长,2003年全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良好,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热点比较突出。合肥市城乡消费结构明显升级。合肥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7亿元,增长12%。住宅、汽车、个人通信及电脑等高档消费品持续旺销,其中私人轿车增长59%,移动电话及电脑销售分别增长3.3倍、3.5倍。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长42%。批发零售业中,限额以下及个体户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已占61%左右。分析:从以上对中国、安徽省以及合肥市的分析总结可以得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一些
15、高档的消费品进入家庭,而且这个需求还在增加,对于开发区而言是否可以更多引进以上消费热点或者与其相关的行业,这必然会带来区内产业的调整,对人力资源资源管理来说,主要要求调整相关的人力规划。(六)固定资产投资 我国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明显快于其他产业。对西部地区投资7171亿元,增长26.4%。安徽省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7.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明显快于其他产业。合肥市2003年投资呈高速增长之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增长42.3%,
16、完成计划的125.7%。是近三年同期最高增幅。分析: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来看,第二及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逐步加强,对于开发区这样一个主要以工业为主的组织而言,正是发展的契机。一个蓬勃发展的组织无疑是对人才的最大吸引。(七)财政、金融和保险情况指标我国2003年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03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2%;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9771亿元,增长21.4%贷款结构继续改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减少。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内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880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安徽省2003年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
17、财政收入4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19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37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7%。全省保险系统保费收入103.9亿元,比上年增长51%。合肥市2003年通过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保持了良好的财政收支形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73.08亿元,金融运行稳定。2003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70亿元,贷款余额104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1%和23%。 分析:开发区所处的宏观、中观、微观环境的财政和金融及保险状况有所改善,甚至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可以看出开发区外部的金
18、融环境有所改善,而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可以认为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开发区发展的前提。(八)对外经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大规模。全年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1081个,比上年增长20.2%;合同金额1151亿美元,增长39.0%;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安徽省2003年我省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5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1%。外商投资企业全年进出口额1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8%。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10.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8%。当年全省新批
19、外商投资企业431家,比上年增加93家。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稳步发展。 合肥市截至2003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2户,合同利用外资2.1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6亿美元,分别增长41%、14%和42.9%;引进省外资金50亿元,增长68.6%。分析:近几年中国成为世界的投资热点,安徽省抓住开发西部的机会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合肥市利用其独特的省会城市及其他优势吸引外资,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对外经济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亮点。(九)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受款者有全权处理的部分。我国2003年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
20、.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实际增长4.3%。安徽省2003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8元,比上年增长12.4%,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2003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27元,比上年增长0.4%。合肥市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88元,增长9.0%;农民人均纯收入2,385元,增长7%。分析:以上数据表明,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我们同样知道,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时,对商品的需求会增加,企业的销售量就会增加,从而增加生产,从而扩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反之,则减少。(十)经济政策 此指标在
21、后面政策环境分析中详细论述 综述: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它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又需要通过经济发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来实现。因此经济,无论在宏观,还是在微观上,都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从以上反映经济环境的这九个指标的分析来看,开发区所处的外部经济正在进入新一轮的上升时期,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因此可能刺激开发区以及开发区内的企业扩张,同时将对开发区区内的产业结构提出新的要求,所以要求开发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人才结构做出新的调整。二、科学技术环境调查及分析科学技术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大力量,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同样的,组织发展也必须密切关注科学技
22、术的发展动态,因为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可能会给组织带来新的机会和危机。同时,科学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例如计算机网络的产生所带来的网络招聘,以及新技术的采用,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等,都将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培训、规划等环节。1我国在2003年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2003年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5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 2安徽省科学技术发展环境安徽省科学技术整体力量居全国前列。科技队伍稳定发展。全省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名、工程院院士2名,科技人员94万。2003年末全省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7.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
23、。科技经费投入增加。2003年全省科技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工业企业等单位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65.6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用于研究与发展(R&D)经费29.2亿元,增长22%。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2003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436项。 3合肥市的科学技术环境合肥是安徽省省会,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 ,“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科技进步连续三年位居安徽省第一名。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等学府13所,有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等各类科研机构200余所。以及中科院合肥分院为代表的一批省
24、、部属的大院大所,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科技优势明显,科技潜力较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2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市民比例,位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科技成果每年有千余项问世,专利公开量2100件,占全省38%; 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均名列全省第一。20年来,全市科技意识普遍提高,“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开展,科技兴企有了长足发展,以美菱集团、荣事达集团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兴盛成为我市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标志。科技兴农方兴未艾,以科技为先导的“种子工程”、“白色工程”、“科技示范园建设”等全面开展,科技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肥大学城的建立。这座大学城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
25、里,分为教学、生活、公共服务、行政办公等区域,规划人口约为万。合肥大学城建成后,将形成以合肥工业大学为龙头,以安徽大学等本科院校和与高校相关联的科研机构、产业群体为主体,以大学的二级学院、专科院校为辅的综合性高等教育,大学城的建立促进产业结构从原有的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过度,相信在未来的日子中,合肥大学城将会为开发区以及整个安徽省提供优秀而专业的人才。 综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致使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关注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科学技术变革对组织经营所产生的影响。对中国、安徽省以及合肥市三个层面的科学技术环境的分析都可以看出,开发区拥
26、有良好的科学技术环境做后盾。尤其是对于区内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良好的科学技术环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同时,良好的科学技术环境和教育研究机构数量的丰富以及多层次培养的人才,为区内的企业由低到高各个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此开发区应充分运用这一优势,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三、政治法律环境调查及分析政治法律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国家方针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人力资源活动的政治环境因素包含:政治体制、经济管理体制、人才流动的法律法规等等。1十六大的中共中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明确指出要树立
27、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决定是引导开发区经济正确发展的基石。2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1995年合肥市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暂行规定:本规定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及其职工的合法权益,确立、维护和发展企业与职工之间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该文件分别对企业职工招聘、劳动合同、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和福利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涉及内容与劳动法相
28、似。该规定的出台为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和合肥市的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也为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工作的员工保护其合法权益提供了相应的政策保障。32001年1月到2002年10月,先后出台了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养引进和使用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关于为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和投资者提供入境及居留便利规定的通知、关于加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意见,这些措施的出台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同时也表明了我省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环境的决心。这些决定为开发区提供了一个中层的政策平台,有利于开发区尽快形成人才培养、引进、流动
29、、使用和管理的新机制,建设一支适应国际国内竞争需要的人才队伍。内容主要包括:A、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全面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造就工程;B、 确立人才工作战略地位,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C、 建立竞争激励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D、 完善鼓励政策,营造良好环境,放手引进急需的人才智力;E、 围绕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别是为外籍人才的引进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提高了办事的效率和效果;F、 加强人才流向的宏观指导,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G、 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H、 在“引智”的经费方面,意见中关
30、于要求各级财政加大支持力度,这对于开发区在人才引进的经费解决方面免除了一定的顾虑。4、2003年1月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32005年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计划 以及1994年合肥市职业鉴定管理办法两个法规,对如何通过职业培训以及职业鉴定提高我省劳动力素质作了详细的规定,就合肥市开展技术鉴定工作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对实施鉴定的资格主体和申请技能鉴定的对象作了明确的界定,同时对培训的主体、培训的对象和内容以及在培训中的经费的解决等为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意见,这必将规范我市的技能鉴定工作和提高劳动力的技能素质。A、 管理办法为开发区开展本区内的劳动技能鉴定工作和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指明了方向;同
31、时规范了本地区的劳动力技能鉴定工作,以全面提升所在地的劳动力素质;B、 开发区可以依靠自身的特殊优势,建立面向本区的独立的技能鉴定工作,即方便了劳动者的申请与考试,吸引劳动力的进入开发区,也有效的方便开发区内企业的招聘工作。关于培训的问题,这对于开发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一部分农民的转化工作急需解决,而且难度大;C、 通知指出了开展培训的重点和培训的方式,建立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是开发区培训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即建立好的培训机构;D、 通知为开发区的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相当的挑战,关键是开发区利用自己的特点,为培训工作提供方法的指导和经费的支持,同时建立相应的平台。5、2002年5
3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纲要全分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成绩和面临的形势、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和目标、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西部地区人才队伍的开发和引进、海外和留学人才的吸引与使用、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加强领导,保证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等11个部分。 对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做好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各项应对工作,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宏伟目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开发区而言,有如下的意义: A、 把人力资源的提高到了一个战略的角
33、度,再次强调了人才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B、 有利于开发区依据纲要的要求,做出未来几年的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 C、 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与经济发展、物价水平相联系的动态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水平。建立和完善符合党政机关工作性质和特点的奖金制度。建立与体现不同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分类管理制度。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制度。实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实行股权和期权制。 一方面对于开发区管委会这个“不是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的特殊群体的激励提出新的建议,同时又对园内企业的人才激励提出建议。D、 纲要提出,要调整人才结构,引导人
34、才合理流动。20022005年,我国人才流动的基本导向是:引导人才向第三产业流动,提高第三产业人才比重;引导大城市人才向中小城市流动,逐步解决大城市人才积压、浪费和中小城市人才缺乏的矛盾;引导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实现东、中、西部地区人才的合理分布。 这对于开发区这个在地域上没有人才吸引优势的地方,无疑是提高其人才吸引力度的有利决策。E、 关于海外和留学人才的吸引与使用,纲要第七部分指出: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其他方式为国服务。积极倡导留学人员长期或短期回国工作,鼓励他们通过项目合作、兼职、考察讲学、学术休假、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为国服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工作,为留学人员
35、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提供发展空间。这从政策上给开发区在使用海外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和法律支持。 6、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决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指导方针和总体要求,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是开发区进行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7、 2004年3月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此次出台的意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才市场发展的目标: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健全与其他要素市场相贯通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加强调控与监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
36、善的人才市场管理体制;按照法制建设要求,营造公平透明、竞争有序、规范运作、恪守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政府公共服务相配套的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人才市场服务体系。 8、合肥经济开发区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吸引外资投资政策上。综述: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发现,开发区所处的宏观政治环境,中观政治环境以及微观政治环境对开发区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开发区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惠的政策大力引进所需人才,在政策法规的大前提下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从而达到人尽其材。同时可以积极学习相关的劳动力法律法规,正确合法地使用劳动力,做好劳动仲裁者的角色,进一步明确开发区人事主管部门的职能,树立服务者
37、和咨询者的形象。四、竞争者环境调查及分析这里所指的竞争者特指对开发区人力资源的获取具有直接限制和制约作用的主体。根据开发区所处的环境和发展状况,我们选择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苏州工业园作为竞争者和调查对象,现将调查结果概括如下:(一)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1 园内现状高新区总共有520多家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以及新材料四大行业。高新区从业人员2.6万人,常住人口5万人,其中本科生5000多人,博士生621人,留学人员53人,拥有高级职称的员工2000人,中级职称人员5000多人。人才分布情况,即人才结构分布如下:图1.1 合肥高新区人才结构分布图2合
38、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在人才方面所采取的措施(1)根据人才状况建设了多个园区软件产业基地:在此区的企业共200多家,面积达10万平方米,占全省软件行业的70,从业人员4500多人,硕士以上有600多人。生物医药基地:在此区的企业共有63家。从业人员6000多人,产值5.6亿元。留学人员创业园:共有企业52家,注册资金3亿元,从业人员3000多人,硕士141人,博士53人,归国人员45人。(2)引进人才的政策支持(3)管委会始终树立服务企业的意识,仅2003年就为园内企业争取1300万元的项目资金,同时争取各级政府的项目经费,仅863计划就8个,火炬计划100多个。(4)管委会为在园区的企业搭建了引进
39、高层次人才的一个平台。为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成果产业化培育,高新区管委会在孵化器建设上先后投入3亿多元,并争取省、市科技厅(局)支持,推动了政府、事业、企业多元投资孵化器局面的形成,构筑了综合类、专业类、专门类三大门类比较齐全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孵化面积达到近17万平方米,吸引孵化企业数近300家,各类专业人才1万多人,其中,博士有100多人,硕士500多人,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7个。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局面。3管委会自身人事管理的办法(1)管委会人才结构:博士4人,硕士25人,大学学历80多人;(2)树立了科学的人才观,在开发区管委会人才问题上注意四个方面:在实践中培养干部,在实践中锻
40、炼干部,在关键时刻考验干部,在实践中评价干部;(3)在人才引进方面上注重“凡进必考”,在考核中重视学历、经历和专业,同时注重干部的能力建设,培养干部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尤其注重干部在实践中的锻炼,例如让干部在企业中挂职;(4)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双向选择,就是所谓的“兵选将,将选兵”(二)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1园区现状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到目前为止,其开发面积已达到18平方公里。区内拥有一些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一批国内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2003年,开发区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高达75.4亿元。开发区设有出口加工区、汽车工
41、业园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其中出口加工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一期1.1平方公里已封关运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已建成3.5万平方米孵化大楼。园区内企业大体上可以分为汽车及零部件、新型建材、电子信息三大产业群。从图1.2中可以看出,该区近年发展迅速。图1.3和图1.4显示了该区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图1.2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业总人数(单位:万人)图1.3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学历结构 图1.4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职称结构2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措施和招商政策(1)树立“以人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开发区管委会落实这一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开发区管委会
42、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写进了“将开发区管委会培养成为一流的服务团队”;第二,将人才问题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2)服务意识,尽量简化行政审批事项 芜湖市人事局、公安局下达文件给予开发区自行办理人才入户手续的权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引进的人才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反映出了芜湖市政府对开发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引进开发区的一些高级人才,开发区管委会为其配偶或子女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并根据具体情况尽量解决配偶的工作问题。(3)开发区的人才吸引政策 为了吸引人才,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人才,开发区管委会在结合本区内情况的基础上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凡重点大学毕业的本科生进入开发区,开发区为其提供一套70平方米的住
43、房,硕士研究生除提供一套70平方米的住房外还有3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费,博士生一次性安家费20万元,另外每月除工资外还享有1000元的津贴。开发区正准备投资开发的凤鸣湖风景区将成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从人才的吸引还是从人才的维持的角度上看,她都将为开发区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4)外地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A、外地企业优惠政策:B、外资企业优惠政策:3开发区管委会自身的建设就管委会自身来说,也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2003年,管委会招收了两名博士生为管委会副主任,招收十名招商项目经理。(三)苏州工业园区:1园内现状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
44、,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它紧邻上海,位于苏州古城东郊美丽的金鸡湖畔,行政辖区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50万,计划吸引各类投资1000亿美元。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高科技工业园区。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中新合作区形成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公司前来投资。经过多年的发展,2003年园区内现有企业数量达6489家,注册资金3314141万元,形成了以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为龙头的多产业并存的现状。2园内的人力资源状况在中新合作区内,现有博士59人,硕士600余人,本科生12000人,大专生11690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34。全区工作人员平均年龄26岁。在苏州工业园内,现有就业人口12万人左右,生活人口22万人。园区内从业人员结构分析如下表:表1.2 园内从业人员构成状况表指标2002年2003年总计4587670695按性别分:男性:女性:23589222873538335312按经济类型分:外资企业:内资企业:38511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