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871795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doc(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课题: 汽化和液化【学习任务分析】:本课讲述的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形式,蒸发过程要吸热及现象解释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关于液化产生的条件及“白汽”形成的原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认识液化现象是本课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相信蒸发过程要吸热以及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到一定时,就会液化这两种现象,除了设计好演示和随堂小实验外

2、,还应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相互交流启发,展开讨论,并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掌握了两种相反的物态变化方式-熔化和凝固,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实验能力。他们对物理现象具有直觉的兴趣;对物理活动具有操作的兴趣;对物理知识具有因果关系的认识兴趣;对物理知识具有概括性的认识兴趣。他们喜欢活跃的课堂形式,热忠于讨论、归纳、分析、争辩等思维活动,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探究和讨论的风气较浓厚。但他们易于用生活观念代替物理概念,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表现为凝固性、片面性和干扰性障碍。为了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学中多让学生接触真

3、实、具体的物理情境,提高从真实、具体的物理情境中获得信息的辩识能力,让学生暴露出错误观念并加以纠正。【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知道蒸发现象。 (2)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 (3)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4)知道液化现象。 (5)懂得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总结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 (3)初步认识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

4、的物理道理。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教学设计说明】: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活动化的观念。本节内容处在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探究实验,通过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还可弥补班额较大时对弱势学生关注的不足。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

5、,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和方法教育,还注重能力的培养。由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引入蒸发和液化,体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新理念:生活-物理-生活。如:从学生熟悉的晒衣服的例子中,猜测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最后又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解释干手器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但要从现象中得出结论,还需通过实验来认识。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从中观察并分析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本节课也体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认知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物理课堂教学除了传

6、授知识,培养能力外,还应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课力图体现这一点。如:“蒸发吸热”和“液化现象”由学生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索,以帮助学生逐步了解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观察和实验法。“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使学生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利用“坎儿井”的图片,在教学中渗透了节水的观念,使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3采用“情境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把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上。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活

7、动来获得新知。同时应用媒体画面展现生活实例来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能力,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在结尾部分采用抢答活动,不仅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还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手段自制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信息资料。本节课运用课件教学既可增加课堂容量,增强直观性,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设备和用具】:多媒体演播室、自制汽化和液化教学光盘、烧杯、酒精、水。【学生自备器材】:一把金属小汤勺、一次性灯火机、碘酒、滴管、硬纸片、酒精、棉签两根、温度计两支、冰块少量。【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汽化

8、:师:大家好,很荣幸能来到美丽的大连(用水写“大连”),我来自福建著名的武夷山脚下,欢迎大家到武夷做客(用酒精写“武夷)。今天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老师真的很开心,相信同学们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师:嗨,黑板上的几个字怎么啦? 生1:消失了。 师:到哪儿去啦? 生2:变成气体了。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汽化和液化我们将像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板)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二)引入蒸发师:刚才大家看到黑板上的字消失了这种汽化现象就是蒸发。你能举出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吗? 生:地上的水逐渐消失。 师:很好,有没有同学会说只有夏天地上的水会干,而冬天却不会变干呢

9、?所以,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板)一、蒸发1什么叫蒸发 师:刚才黑板上先写的字更迟消失,说明什么呢?说明蒸发有快慢。下面我们就研究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问题。大家请看这是一件刚洗过的湿衣服。情景:一件湿衣服 (三)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师:你如何让这件湿衣服尽快变干,有哪些方法呢?知道的同学请举手。 生:在阳光下晒干得快,用电吹风吹。 生:拧干,摊开来。 生:挂在通风处。 生:用电熨斗熨;烘干机烘。 生:甩干后干得快。师:非常好,刚才大家提了好多的方法让衣服更快变干,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方法进行归类,并猜测一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 生:温度高低,表面

10、积大小;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多少。师:蒸发快慢与这些因素到底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比如要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该怎么办呢?能不能同时改变这些因素来研究它们间的关系呢?像校运会上要比赛100米的成绩,要分成甲乙丙丁组,而不让12岁的同学和18岁的同学一起比呢? 师:那该怎么研究呢?请大家讨论一下。(讨论,再提问) 生:只让一个因素改变,而保证其他因素都不变。师:很好,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即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变化,而控制其他因素都不变,来研究它们间的关系,现在提供给同学们的器材有:三个酒瓶盖、打火机、碘酒、滴管、硬纸片等,你该怎么设计每个研究实验的步骤呢?请大家议一议(讨论,再提问)。

11、 生:在两个瓶盖上都滴两滴碘酒,让它们的面积一样,一个用打火机加热,一个不加热,观察哪个碘酒干得快。 师:他说的这几个因素有没有控制好,请注意用打火机加热时别让碘酒烧着了。 师:如何让表面气流不同呢? 生:用纸片扇。 师:能不能两个瓶盖靠很近扇呢?(师演示) 生:不能 师:如何让碘酒表面积不同呢? 生:一个瓶盖滴一滴,一个瓶盖滴两滴(或用棉签抹开) 师:这样能行吗?(生齐答:不行)请再想一想该怎么办? 生:都滴两滴,一个瓶盖晃动一下让表面积更大。 师:回答得很好,现在就根据你们的设计方案开始实验。 比一比哪组同学实验完成得快,且观察得仔细。 请第一、二组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第三组研究蒸

12、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第四组研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师:如果实验完成快的小组可以根据你们的兴趣再研究别的因素。 (学生实验完成后,请举手),师:同学们还可以对刚才的实验过程反思一下,你的操作步骤是否合理,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汇报)得出结论 师:很好,这组同学观察的很仔细。 (板)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 师:要加快液体蒸发可以怎么做呢? 生:师:生活中很多时候是希望蒸发快些,可有时又尽量使蒸发慢些。师:(图片、录像片段)日常生活中为了让蔬菜保鲜,人们常将蔬菜用保鲜袋包起来并放入冰箱。这是采用了哪些方式来减慢水分的

13、蒸发呢?师:大家知道我国是个水资源紧张的国家,画面上谁能想象这里曾经是黄河的河道?在酷热的新疆,为了减慢水的蒸发,人们利用埋于地下很深的暗渠道输水-坎儿井。坎儿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尽管如此我国西部地区仍然严重缺水,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见水是多么重要的资源,同学们一定要从小树立节水意识。 (四)蒸发吸热 师:除了水能蒸发外,各种液体都能蒸发。液体蒸发过程还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个“乙醚蒸发”的实验,大家猜一猜,随着乙醚的蒸发,将会发生什么现象?(播发录像) 生:可能乙醚会消失 现象:烧杯与泡沫块粘在一块儿,并且杯底的水结冰了。 生:哇! 师:为什么杯底水

14、会结冰呢?想要知道原因吗?请同学们用棉签沾些酒清擦在你的手上,说出你的感觉。(感到凉)接下来再跟老师一起按实验步骤一步步来做个有趣的实验。(教师边演示,学生边做)学生实验:(1)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在室温下观察示数是否相同? (2)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酒精中,观察示数有否不同? (3)再将这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并与空气中的那支温度计相比较,观察示数有何不同? 结论:液体蒸发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 简单分析“杯底水结冰”的原因:因为乙醚蒸发时要从周围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达到凝固点而结冰。 师:生活中有蒸发吸热的现象吗?在坐的同学有会游泳的吗?说说当你刚从游泳池上岸时,有什么感觉? 生:

15、游泳上岸感到凉,因为身上的水在蒸发时要从身体吸热,使体表温度降低感到凉。 (五)液化 师:回答得很好,生活中还有许多蒸发的现象,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蒸发应用的实例,下节课来汇报。关于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现象的研究,我们下节课专题讨论。刚才讨论了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那么物质能不能从气态变成液态呢? 演示:电热棒烧开水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个实验,杯里的水已经开了,从导管口喷出了什么?再认真观察导管口附近这段有什么特征?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是水蒸气引导学生观察:在导管口位置什么也看不到,在离导管口一小段距离的位置才看到“白汽”,同学们看到的“白汽”到底是什么呢?冬天嘴里会呼“白汽”,而

16、夏天却不会,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先跟老师一起用汤勺做两个小实验。 学生探索实验2: 1先观察汤勺的凹面,然后用嘴对着汤勺哈气,再观察,比较有何不同? 2将汤勺的背面用打火机烧一烧,再用嘴对着汤勺凹面哈气,观察有否变化? 学生讨论原因:第一次是嘴里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勺子凝结成的小水珠;第二次勺子温度较高,水蒸气不会凝结成小水珠。 结论:(1)将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液化。 师:请同学们来分析刚才看到的“白汽”是怎么形成的。 生: 师:教室的空气中也有许多水蒸气,同学们能不能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呢?请同学们回去做一做。 师:同学们是

17、否注意到家中浴室的镜子在洗完澡后都会变模糊? 师:请你设计一个装置,使浴室内的镜子不会变模糊。生活中有没有应用液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讨论。 师:关于气体液化的其他知识希望同学们回去自学课本并进入“相关知识链接”详细了解,下节课来汇报。 (六)学生抢答 师:画面中的现象你会解释吗? 1湿手在干手器下,一会儿手上的水就不见了。 2夏天从冰柜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许多水珠,这是饮料瓶被冻裂而渗漏吗? 3装水的纸锅可以烧水,当水烧开时,纸锅却不会燃烧。 4喝开水烫嘴时,常向水面吹气并用两个杯子来回倒水。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1观察了解本节所学的蒸

18、发、液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并说出自然界中存在的液化现象。 2自学液化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发扬民主,鼓励并尊重每一位学生发表的个人见解,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如:在“请你设计一个装置,使浴室内的镜子不会变模糊。”这一环节中,学生有许多创新的想法。在整堂课中师生情感交流充分,信息反馈及时,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争相举手发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调动。这堂课的学生实验器材均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不仅取材方便,还能废物利用(如:酒瓶盖制作的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器材;金属汤勺、打火机等)。实验设计有理有节,使整

19、堂课在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和实验探究中进行。 本节课中采用的多媒体形式表达的主要是文字、画面、录像等能够交互式处理的信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简捷、和谐、方便、环保。课前教师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拍摄了大量的录像资料(如:“乙醚蒸发”、冰柜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许多水珠、湿手在干手器下很快变干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在实验室通风橱拍摄的“乙醚蒸发”这段录像,不仅环保,而且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一次次达到高潮。 当然,在教学中由于容量大,老师担心上不完课,有时也表现出太心急,没让学生充分思考就将问题引出。 学科教学内容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认识目标1理解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 ,知道这个关系建立

20、的实验过程.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的物理意义.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如何定义的.能力目标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掌握及简单应用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和矢量性的确切理解板书要点1. 实验总结: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 ,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写成公式就是F合=ma1N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 的加速度所需要的力.)1N1Kg m/s22. 对定律的理

21、解:(1)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 (2)矢量性 :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3)同一性:F与a均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而言.3. 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或纽带就是加速度。易混知识点加深对速度和加速度间关系的理解,加速度在逐渐减小,但由于它与速度同向,所以速度仍继续增大典型题、高考题例题: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悬挂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7角,球和车厢相对静止,球的质量为1kg(g10m/s2,sin370.6,cos370

22、.8)(1)求车厢运动的加速度并说明车厢的运动情况(2)求悬线对球的拉力 解析:(1)球和车厢相对静止,它们的运动情况相同,由于对球的受力情况知道的较多,故应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受两个力作用:重力mg和线的拉力FT,由球随车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其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合外力沿水平方向做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球所受的合外力为F合mgtan37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可求得球的加速度. a= mgtan37=7.5m/s2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车厢可能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水平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由图可得,线对球的拉力大小为F=12.5N课堂练习质量为M的木块位于粗糙水平桌面上,若用

23、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拉木块,其加速度为a,当拉力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木块的加速度为a.A. a =a B. a2a D. a =2a答案:C。教学后记在动力学问题中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解题的关键,求解加速度是解决问题的纽带,要牢牢地把握住这一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学科 物理 授课年级 八年级 学校 洮南七中 教师姓名 索建彪 章节名称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四节眼睛与眼镜计划学时1学习内容分析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

24、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学习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凸透镜规律成像的基础上,有能力分析、推理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利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推理、比较,解决实际问题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结构2.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3.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推理和实验对比,发展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对视力矫正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眼睛的保健教育,并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

25、日常生活中的意识3.关爱盲人,珍惜现有的美好时光,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采用动画演示、实验对比、分析总结的方法,使学生感知物理过程,学会物理方法。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使学生感知物理过程,学会物理方法,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实验对比、分析总结的方法。教学设计思路步骤一:新课引入:介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切入课题,说明眼睛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步骤二: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学生观看多媒体图片,老师说明眼睛的生理结构,对比照相机,理解眼睛如何看见物体的。步骤三:分析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

26、正 利用对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观看演示,分析出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根据近视眼(远视眼)成因,推理出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加以证明推理。依据的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认知多媒体PPT良好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初步掌握多媒体PPT良好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掌握多媒体 演示实验资源整合 良好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2介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认真听讲、思考从德育教育入手,让学生们带着情感进入课堂新 课教学新 课教学眼睛是如何看

27、到东西的4(多媒体)展示眼睛的结构,介绍眼睛看见物体的原理观察、思考、回答问题通过观察、直观的理解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及原理相关知识点介绍2(多媒体)说明厚度不同的凸透镜有什么不同认真听、理解该知识点眼睛的调节作用3正常眼睛的调节过程;提出疑问: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变化,像距也变化,为什么正常眼睛看远、近处物体时像均能清晰成在视网膜上认真听并思考用讲述的方法引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与眼睛的调节看似矛盾,其实有着必然的联系为眼睛是一个可变焦的系统作好铺垫自学研究3展示研究内容回答问题对比、巩固知识师生合作:近视眼和远视眼和形成及矫正10指导并启发学生代表完成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学生代表在老师的启发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实验更能深刻的理解近视、远视的形成及矫正,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近视眼的形成及矫正5介绍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并展示矫正的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认真听、积极发言结合自身,把新知识理解得更透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总结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敢于创新等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