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学问是汉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重要的学问是汉字.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最重要的学问是汉字.精品文档.最重要的学问是汉字卢慧彬摘要:不欣赏汉字者,是因为不懂汉字,特别是不懂汉字的笔画结构和发音原理,只有弄懂之后才会明白,原来人类文明是从汉字开始的,任何学科的起点,都应该从汉字开始。关键词:笔画、一笔一画、汉字结构、名、发音、含义、认识、文明、百科天下的学问千千万万,有研究微观的,也有研究宏观的,有人说最高级的学问是科学学,科学之上还有哲学,但是无论科学还是哲学,却都不能科学而清晰的阐释本学科的性质,自西方学者提出“某某学”这类组合词汇至今,数不清的中外专家学者们,都是在模糊状态下研究那些学问的,其研究成果当然也是
2、建立在模糊的基础之上,经不起深究。这样说乍看起来有悖科学原则,但事实就是如此,是想躲也躲不过去的悲哀。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科学史教授戴维林德伯格在他的西方科学的起源一书中说,“科学”一词至今仍然作不出统一而精确的定义,林德伯格教授在书中同时严厉批评了西文词汇学,说他们只搞主观定义,缺乏客观描述的学风。哲学界就更糟糕了,从古至今竟然找不出一位,能够解释清楚“哲学”一词准确含义的人。这确实是一个既很重要同时也很难解决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出在拼音文字对基本概念的定义上面。“科学”和“哲学”在拼音文字里虽然也是组合词汇,但是却被认为是最小的表意结构,它们的定义也被认为是不可再分解的基本概念。但是“科学”和“
3、哲学”在中文里却是很大的宏观概念词汇,其概念的“体积”甚至超过了“宇宙”一词。中文不仅可以把它们分解成“科”“哲”“学”三个字进行表层分析,还可以分解成“禾”“斗”“折”“口”“”“子”六个字进行深层分析,以及进一步分解成一笔一画进行微观分析。从上述两种文字的结构比较可以看出,中文的结构不仅比西文小的多,所表达的基本概念也更加清晰和精确。因此,“科学”和“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准确含义,应该到中文里面去找。一、文明的基础在人类发明文字之前,肯定已经有很多人做过与“科学”和“哲学”有关的事情,甚至做出过很多的发明,产生过哲学性很强的思想。但是,由于那时没有文字这个媒介工具对事物进行统一命名,即便各地
4、发明的新生事物在结构、形状和功能方面都差不多,然而,不同人群给事物取的名称却是互不相干,分别各叫各的,就算彼此都有交流的愿望,也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流,所以,史前的发明创造,只能在各自的小范围内低水平重复,无法产生大的社会效益。不管有没有做为媒介工具的文字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总是要进行的,但是有文字参与和没有文字参与的交流,结果是大不一样的。由于不同人群分别给事物取了各不相同的名称,因此,注定要引起彼此思维的不同,当这样的不同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就成了彼此疏远并且互相产生误会的根源,误会产生的多了以后,人的情绪就相应的变了,不解、对立、争端、对抗,甚至战争就不可避免了。当年轩辕黄帝完成了人类第一次
5、统一之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做了几件大事,其中一件是,首先根据天文地理人文的综合观测结果,规定了万事起点并且制作了标志,另一件是命令仓颉发明了文字。万事起点在汉字中有两个基本表现形式,一个是做为“十”字(甲骨文),另一个是做为“亚”字(甲骨文),都是取“始与终”之标准点的意思。“十”字在中文里不仅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同时还是一个组字非常多的“部件字”,凡是有“十”字组成的字或者其它符号,都包含有“十”字的概念,例如:“十字路口”,“十字架”,“红十字”等等。“亚”字同样是一个极重要的概念字,“娅”“哑”“垭”“恶”,“亚洲”“亚军”“亚当”“亚细亚”等等,凡是有“亚”组成的字和词,都包含有
6、“亚”字的含义。仓颉根据黄帝的命令,首先把从各地收集来的文字进行“合并同类项”,然后补足了存在的缺陷,例如,加进了“十”和“亚”等字,报中央审查批准后公布施行。有了天下统一的语言文字系统,各种先进技术就迅速普及到了各个地区,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高速发展,不仅人民的生活取得了空前的富足,社会秩序也取得了空前的安定,因此有了“天雨粟,鬼夜哭”的说法,各级政府官员的行为,也因此有了统一透明的行为规范,都自觉成为了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所以才有了“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的名言。即便发展到了网络非常发达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仍然是建立在语言文字这个基本技术之上的,所以,人在进入社会之前,首先要学
7、会语言文字技术,不然与社会之间肯定彼此不相识,一切都等于零。而且,只学好西文不学好中文,只等于学习了世界的一部分,远不能通行世界,不但世界的五分之一你搞不清楚,就连自己的文明是从哪来的都搞不清楚,就像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说,“一个人不了解生下来以前的事,那他始终只是一个孩子”。后来,人们给这种看了文字就明白的现象,取名叫做文明。二、汉字与名任何事与物,必须等到分别有了专有名称之后,人们才能把它们一一区别开来。当事物的种类在六以内时,这个问题还不太明显,当数量超过十以后,混淆的现象就会大量产生,就算记性好的人也难以招架了,这是人类记忆的普遍特征,是不能违反的客观规律,这是轩辕黄帝当年命令仓颉发明
8、文字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发明了文字之后,人就可以给常用的物品和经常性事务统一命名,人类的广泛交流就在这个通用媒介工具的支持下实现了。古代中文的习惯是,给每一类事物用一个字来命名,例如,“一、丨、丿、亅、丶”等;对于结构复杂的事物,就把两个或多个字组合成一个结构复杂的字进行表达,例如“金、木、水、火、土、帝、王、将、相、侯”等等。通过上述讨论可知,中文的每一个字,表达的都是某一类事物的名称,体现的都是该类事物的形状和主要功能方面的基本特征。因此,中文的“名”不仅仅是供人们称呼用的,更是供人们认识和识别万事万物的基本工具。虽然近代发展出了很多的双字词、三字词和多字词,但是它们无一例外都是以单字词
9、为基础发展成型的,如果没有单字词作基础,多字词是无法诞生的。因此,多字词的含义应该也必须从单字词的组合含义中去找,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纯粹的外来词是不存在的。所以,只有首先准确理解了中文“名”的含义,才能准确理解每一个汉字的含义,才能准确的使用每一个汉字,才能顺利的开展其他学科的研究,才有可能找到本文开始提到的“科学”和“哲学”的准确含义。三、学校的问题学校是做什么用的似乎没有讨论的必要,但是学校应该怎样教学生这个话题,却太有讨论的必要了。在西学兴起以前的古代,全世界都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在中国还有专门教学生的私塾教学传统,虽然管理有些严厉甚至看起来“不近人情”,但是却极少
10、有不成器的学生,主要原因是,那时的教学与生产及生活之间,是始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到西学兴起之后情况就变了,在以西学为主导的学校里,一律把原理从生产和生活中择了出来,集中到一起编成教材教学生,这时,理论被迫从实际中脱离了出来,无可奈何的把绝大多数学生都搞的一头雾水,毕业生们参加工作之后基本上都说,学校里教的在工作岗位大多数都用不上。当然啦,教材里说的那些原理确实应该叫做精华,但是那些“精华”也确实不能做成饭来吃,对于“饥肠辘辘”的学生来说,这样做不是故意馋人吗?更加过份的是,每一所学校都要统一对学生进行强行填鸭!那不是比师父打徒弟几巴掌残忍多了吗?如此这般教法,怎么能教出创新型人才呢,简直是天方
11、夜谭吗。这么说,并没有否定西学的意思,批评的是一窝蜂采用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做为老师应该清楚,至少应该告诉学生那些原理是从哪来的,它们能起什么作用,这样才不至于脱离实际太远。如今,明白的西方学校早就改掉了强行灌输的教学方法,希望中国的学校也能尽快改正为好。四、学好语文再修百科任何学科都是建立在文字基础之上的,材料、器械、研究、技术、学术、成果、产品、反馈、完善、服务等等,自始至终都要依靠文字来进行命名和表达,如果不首先把文字的含义、原理、用法搞清楚了,就算摸着进了某个学科的门,连看懂那个学科有哪些内容都很难,理解就更难了,最多也就凑活着混个一知半解,想搞研究、出成果,根本没门,就是神仙也做
12、不到。自从技术变成了以文字为代表的学问之后,没有文化的创造就基本上停止了,如果一个人不识字,他就很难学习别人的长处,能学到多少,基本上由识字的程度来决定,如果学与教之间彼此见不了面,学习就基本上只剩下愿望了。文字有自身的规律,例如,所有汉字的同音字、多音字之间都有相通的含义,绝大多数汉字的字形,都只表示本身一半的含义,另一半含义由发音来表示,只有把两个含义有机的合到一起之后,才能看到该字完整的含义,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汉字的含义就只能看懂一半,甚至只能看懂几分之一。如果连看懂文字都做不到,其他方面怎么往下进行呢?难道一直糊涂下去吗?汉字本身记录着从古至今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它们需要一定的技巧和
13、功力,不能看一眼好像认识了,问几个为什么又不认识了,那样不能叫真认识,只能叫表面上认识,或者叫只认识表面。如果把仅仅表面理解做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能是越往后学越难,不懂的地方越多,不解、烦躁、不安、厌烦、逃避、对抗等等,就一个一个的接踵而至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即便各科成绩都得一百分,也不能用优秀二字来评价,因为他学到的都是表面的东西,随便问几个基本问题都不一定能答上来,不是离“明白”二字差得很远吗?例如,让他把每个学科的名称按单个汉字解释一下,就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了,连学科名称都解释不清的人,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还勉强可以,搞研究、搞创新肯定没有优势可言。所以,笔者强烈呼吁,应该把语文课安排
14、在其他百科之前的优先教学位置,尤其应该首先把汉字的原理和含义一五一十的教会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知道什么事物为什么叫那个名字,他们有什么基本特征,以后再学百科的时候,才能从已有的基础知识出发,顺利的过渡到认识万物原理阶段,进而走上探索、发现、发明之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五、一笔一画认识汉字汉字的偏旁部首只是汉字的中间层结构,自从汉代的许慎提出偏旁部首概念至今,这个领域的研究一直进展很小,例如,就偏旁部首的名称和含义本身而言,至今还没有研究出一套科学的表达标准,远远不能满足对汉字进行科学解释的需要。例如,“氵”真的表示水吗?那么“治、滞、沒”与水有什么必然关系吗?“亻”是表示人吗?那么“什、件、化
15、”与人有什么必然关系吗?等等,不胜枚举。汉字还有一个底层基本结构叫做笔画,它们是汉字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丨、丿、丶、亅虽然结构简单,写在字中不同的位置却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写在上面可以表示天,写在下面“”则可以表示地,“一”与“丨”正交叉则表示“十”,比如“王”字,等等。五千多年来,虽然汉字的形体发生过很多次大的变化,但是以形体结构表意的基本原则没有变,至今仍然采用仓颉当年造字时创造的模式,既,举一个典型的例子,用例子说明该类事物的总体特征和原理,加上发音之后进行完整表义。例如,甲骨文的灭“”字,是盖住火盆,令火不再燃烧;简体字的“灭”字,是盖住火,令其不再燃烧。两者的结构虽然大同小异,但
16、是简体字的表意更加贴近生活。这种对生产和生活进行概括式描述的文字技术,正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科学史教授戴维林德伯格迫切希望看到的,如果林德伯格教授认识中文,他的书也许会写成另外的样子。不要听信简体字是由繁体字简化而成的说辞,“简化字没道理”的说法更不要相信,因为那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概念。事实上没有一个简体字是从“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手里简化出来的,这方面笔者有非常充足的证据,1、当年的文字改革工作采用的是“述而不作”的原则,就是说,每一个“简化字”都有历史出处;2、笔者找到了所有“简化字”的历史出处。例如,很多人都说“于”字是由“於”字简化成的,实际上甲骨文的“”字、金文的“”字、小篆的“”字都是这
17、么写的;还有很多偏爱繁体字的人喜欢说,没有“心”的“爱”字不能叫做合格的“爱”,那是一个残缺的字,实际上在唐朝初年时,这个字就是这么写的。其次,如果明白了“爱”字的真正含义就会知道,“心”在该字中原本就是可有可无的。再从“十”字说起,它除了具有“始与终”的含义之外,还有“汇聚”与“分散”的含义,还有“四面八方”的定位点功能含义,人类从此才有了统一的方向概念,至于把“十”作为数字使用,人人皆知,就不必说了。但是,知道“土、干、士、木、本、王、吏、孛、妻”等结构原型字中都有“十”字组成,并且知道“十”字都在其中担当主要表意功能的人就不多了,这是因为众所周知的研究水平还没发展到这一步,关于这一点非常
18、重要,因为,只有首先把汉字的一笔一画这些基本结构研究清楚之后,才能科学的解释汉字的含义,进而才能把汉语搞清楚,再进一步才能把与汉语有关的其他事物搞清楚,才能真正体现出汉字在百科之中的基础结构作用。综上所述,认识汉字必须从一笔一画开始,读书写字、学习百科也要从一笔一画开始,认识中国、认识世界也应该从认识汉字的一笔一画开始,搞研究、搞创新更应该从一笔一画开始。至此,汉字是不是最重要的学问,读者心中都有答案了,国家、教育界、研究机构、广大学生都应该做些什么,各自心中都清楚了。因此,笔者希望有关部门快速提高对汉字重要性的认识,汉字学不仅应该作为国家一级学科,而且应该作为国家重点学科进行重点建设。注释西方科学的起源 作者 戴维林德伯格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年7月第一版 ISBN 7-5001-0884-2/G247史记(五帝本纪)说文解字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纪录片汉字五千年易系辞下甲骨文字典主编 徐中舒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9年5月第一版 ISBN 7-80543-044-6/H27华康金文字体方正小篆字体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主编 吴澄渊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1年9月第一版ISBN 7-5062-4891-3/J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