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精品文档.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1过度镇静和嗜睡2锥体外系不良反应3神经内分泌不良反应4心血管不良反应5植物神经系统不良反应6其它不良反应:肝功能损害、过敏性皮炎、酮症酸中毒7严重不良反应:血象变化、恶性综合症、猝死、药物性惊厥(诱发癫痫)、5-羟色胺综合症8药物超量中毒一、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机制: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对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受体的阻断作用,使得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失去平衡。临床类型和表现:1帕金森综合症:肌张力增高、肌强直(铅管样或齿轮样),运动减少、迟缓、启动困难、走路时前冲、双手不摆动、面具脸、流延、静止性震颤
2、等。2急性肌张力障碍:多发生于治疗早期。多见于颈、眼、下颌肌受累,偶见躯干肌肉。表现角弓反张状、动眼危象、嘴合不拢。3静坐不能: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烦躁、“不宁腿综合症”(症状与体征分离,安静状态下表现严重,活动后反而消失,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主要发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有一种难以表达的特殊不适感觉,迫使患者下肢不停地运动,双侧同时受累或者在一侧表现明显。安静时发作,夜晚或者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更为严重,有时仅仅持续数分钟,严重的则整夜不停,活动下肢可以使症状明显减轻,但患者在休息或入睡以后症状会明显加重,成为严重失眠的主要原因。体征 夜间安静睡眠时,从一侧下肢到另一侧下肢出现交替性的、周期性的肌
3、肉活动亢进,可见下肢肌肉的交替性不适)。4.1迟发性运动障碍:不自主的口、颊、舌不规则运动,手指、手臂、腿和躯干舞蹈样动作,睡眠时消失。4.2迟发性肌张力障碍:持久的斜颈、头后仰等。二、神经内分泌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原因:催乳素分泌增高。临床表现:月经紊乱、泌乳、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等。三、代谢综合症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110mg/dl2脂代谢异常:甘油三脂150mg/dl(1.6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1.04mmol/L(40mg/dl),女1.3mmol/L(102cm,女腰围88cm四、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1
4、体位性低血压:因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表现起立、起床时眼前发黑,头晕目眩,跌倒在地,血压下降,心跳加快。2窦性心动过速,可逆性非特异性ST-T段改变,T波平坦或倒置,Q-T间期延长五、植物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发生机制: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外周抗胆碱能作用,肾上腺素能阻断作用。临床表现:口干、便秘(可以发展致严重麻痹性肠梗阻)、视力模糊、多汗、胃肠蠕动减少、尿潴留。抗胆碱能药物加重这类不良反应。六、血象变化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判断指标:多见氯氮平。白细胞下降至3000/mm3或中性粒细胞下降至1500/mm3 需监测;白细胞下降至2000/mm3或中性粒细胞下降至1000/m
5、m3 必需停用。合用卡马西平加大风险。处理:支持疗法,隔离防感染、输血,升白药,并发症对症处理。必要时骨髓穿刺检查。七、恶性综合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及处理:1发生机制:可能与DA功能下降有关;药物更换过快、剂量骤增骤减、合并用药、脑病患者、紧张症者、酒药依赖者是发生NMS的危险因素。2临床表现:1.肌紧张(强直);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包括:高热、大汗、心动过速、血压不稳;3.意识障碍。3实验室:白血球升高、尿蛋白阳性、肌红蛋白尿、磷酸激酶活性升高、肝酶升高、血铁镁钙降低。病程数小时至7天。严重死于肾脏、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率20-30%4处理原则:立即停药;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包括补液、降温、
6、防感染、抗痉挛、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心血管(包括血压)处理;大剂量胞二磷胆碱可增加DA受体活性,DA激动剂溴隐亭;ECT有效,不宜使用胆碱能药物。八、5-羟色胺综合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及处理:1机制: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5-羟色胺能药物导致可能威胁生命的不良反应。多见于TCA和MAIO合用,也可见合用5-HT再摄取抑制剂。2临床表现:1认知和行为障碍:意识障碍、躁动、行为紊乱,严重时EP发作、昏迷。自主神经的紊乱:发热、寒战、出汗、腹泻、血压不稳、呕吐、恶心、偶见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皮肤朝红、腹部绞痛神经肌肉异常:肌阵挛、反射亢进、共济失调、震颤。严重时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横纹肌溶解、
7、呼吸功能损害、双下肢反射亢进、双侧巴彬斯基阳性。3Sternbach诊断标准:确诊用药方案包括5-HT能药物剂量,至少存在下列三项:肌阵挛、反射亢进、共济失调、震颤、发热、寒战、出汗、腹泻。排除病原学原因:感染、代谢、药物滥用、撤药。在出现症状前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4.处理:A停药,因是自限性疾病,常常在停药24小时后很快消失。B抗5-HT能药物使用:美西麦角、赛庚啶。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对5-HT受体有阻断作用,可考虑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C支持疗法:降温、苯二氮卓类、对症处理。九、猝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病因1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生前未查出致死性躯体疾病,突然死亡后尸检无可释的死因。2可
8、能为阿-斯综合症(心源性脑缺血综合症)3可能为细胞内外K+失蘅致心肌应激性升高,心律失常、心室扑动、心室纤颤、心室收缩骤停。4可能与窒息、EP发作、肺动脉栓塞、过敏、代谢性疾病等有关。5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有关,氯氮平发生率高些。危险因素:迅速增加剂量,辅以静脉给药。临床表现:昏厥、抽搐、发绀、心跳呼吸骤停。处理原则:积极复苏,成功率不高。(十七)熟悉掌握药物超量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根据患者服药史,查明服药时间、品种、剂量(数量);药物定性和定量检测。抢救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抢救。临床表现:常见不良反应(如EPS)扩大或加重。瞳孔扩大、深反射减弱或无反射、心动过速、低血压;甚至谵妄、昏迷、呼吸抑制、瞳孔缩小、体温下降、休克、死亡。容易并发肺水肿、脑水肿、急性呼吸循环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原则:1.洗胃和导泻; 2.支持治疗:保温、吸氧、防感染、抗惊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对症处理:抗休克、升血压、扩充血容量及纠正心律、抗惊厥等。 4.促进意识恢复:美解眠或利他林静脉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