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第一次认识余数并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为学生后续研究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做好知识与思维的准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计算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主要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主题图创设了用小棒摆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的情境,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积累 “余数”的活动经验,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例 1 是借助平均分草莓的情境, 呈现两种不同的情况: 一种是正好分完(表内除法),一种是有剩余
2、。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认识余数。同时,借助横式的表示方法,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 2 是引领学生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2、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
3、手的特点,安排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动手摆小棒的活动, 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 深化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老师教的策略: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 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 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4、学习, 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生学的策略: 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比较、观察、概括、归纳、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经历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的实施:一、利用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 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
5、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去积极探索,促使知识内化,如问题,像现在这样有多余的情况我们怎么用算式来表示呢?谁有什么好办法呢?一句话启发了学生去探索,发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充分相信学生,注重问题引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发展,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 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 所以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到书中去
6、寻找答案, 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低年级就开始引导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必将使学生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等方面不断得到发展。三、有效处理教材,把学生推向问题中心。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 我们总是低估了孩子, 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和经验都灌输给他们,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变得越来越不爱动脑筋, 也越来越不会解决问题, 其实我只要我们愿意放手,孩子们是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把创设情境,调动、启发学生参与探究贯穿于教学始终。 通过丰富的现实背景, 使学生在这种背景中产生认知冲突, 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即问题
7、被提出的过程。通过组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实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精巧练习,使学生实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学手段: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际操作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老师适时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技术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余数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2、在观察、思考与比较中,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初步养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观察、思考与探究的能力。3、通过探索、交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初
8、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 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流程示意图一、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 回顾“平均分”与正好分完。 2初步认识“余数”。 3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4在比较中深化平均分。二、感悟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 动手操作,初步感知。2 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3 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 1 基础题 2提高题四、梳理知识,总结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为什么会有余数呢?教学过程:一、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1. 回顾“平均分”与正好分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3
9、 页师:同学们,快瞧瞧,兔妈妈正在给小兔分胡萝卜呢!兔妈妈拿出 6 个胡萝卜, 它给每只小兔分了2 个胡萝卜, 能分给几只小兔呢?谁愿意帮它分分呢?找一名学生到黑板前操作。学情预设: 学生到黑板前边操作边表述: 第一只小白兔分得2 个胡萝卜,第二只小兔又分得了2 个胡萝卜, 最后将 2 个胡萝卜又分给第三只小白兔,正好分完。黑板呈现分的结果师:分给了几只小白兔?分完了吗?师:用算式怎样表示? 6、2、3 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解决。学情预设:学生能根据演示过程正确列式, 在表达算式的意义时,有的学生能明白,但是用数学语言表示“6 里面有几个 2,就分给
10、几只小白兔”有些困难。【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帮助兔妈妈分胡萝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运用除法意义解决问题,为下面研究有余数的除法做充分的铺垫。】2. 初步认识“余数”师:兔妈妈还想给每只兔子2 个胡萝卜, 9 个胡萝卜又能分给几只小兔呢?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分一分。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在没动手操作之前就有“会出现剩下”的想法,在操作后有的学生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很是兴奋,有的学生手里还剩下 1 个胡萝卜不知给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师:遇到了什么新情况?谁到前面将你
11、分的过程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演示师:每只小兔分得 2 个胡萝卜,能分给几只小兔?剩下1 个胡萝卜为什么不分了?学情预设: 学生根据自己动手分的体验与学生的演示过程,都知道能分给“ 4 只”兔宝宝,对于“还剩下”的1 个胡萝卜,有的学生小声地说出“余数”,有的学生能说出不继续分的道理,有的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如何处理。师: 正像同学们说的,这还剩下的 1 个胡萝卜不够分给一只小兔,这也是我们在分东西时遇到的新情况:分的结果出现了剩余,不够1份就不能再分了,我们把剩下的1 个,给它起个名字叫做余数。【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分一分,在活动与观察中,经历“余数”产生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3
12、.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师:平均分后有剩余,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怎样表示?小组讨论学情预设:学生能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 有的学生这样表示:92=4(只)余 1(个) ,部分学生不清楚“余数”在横式上怎样表示,也想不到要关注“单位名称” 。学生汇报教师边说边写算式: 9 里面最多有 4 个 2,商是 4,余下的 1 就是余数也要写在横式上。 为了分清楚商和余数, 我们用六个点将它们隔开, 92=4(只) 1(个)我们把这样的算式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3 页师:说
13、说算式表示的意思?【设计意图: 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应该怎样书写,教学中提供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汇报中产生碰撞,教师及时点拨,使学生初步理解其意义。 】4. 在比较中深化平均分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情预设: 学生能一眼发现不同之处即第一个算式没有余数,第二个算式有余数;而对于相同之处,暴露出学生认为“没有余数”才是“平均分”的思维定势,有余数不认为是平均分。师:第二个算式, 每只兔宝宝得到的胡萝卜一样多吗?是不是平均分?小结:将一些物品平均分,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分后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但不够再分剩下的部分就是有余数除法中的余数。
14、【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平均分物品的两种情况,在比较中寻找相同与不同。无论结果是否有余数,分的过程都是平均分,以此帮助学生澄清思维定势,并将新知及时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 】二、 感悟余数与除法的关系1. 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师:想一想,用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师:如果用 8 根小棒摆正方形, 你还能不能快速摆出呢?能摆几个?怎样列式?为什么用除法?根据学生汇报,板书:84=2(个)学情预设:学生能够很快地摆出正方形, 能说清算式表示的意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3 页师:如果是 9 根,
15、能摆几个?怎样列式?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根据学生汇报,板书:94=2(个) 1(根)师:1 根为什么不再分了?10 根、11 根呢?怎样列式?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04=2(个) 2(根) 114=2(个) 3(根)学情预设:学生用9、10、11 根摆正方形没有问题,能在教师的引领下认识到“ 10、11 根里面有几个 4,就有几个正方形,余数不够1 份,就不能再分了”,通过这一活动将学生的动作表征、符号表征与语言表征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师:如果继续摆, 12 根能摆几个正方形?能用算式表示吗?学情预设:学生能正确用算式124=3表示师:124=2(个) 4(根) ,余数是 4
16、,为什么不行?师:如果再继续摆,余数会不会比“4”大?为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借助小棒发现“剩下的4 根还能再分”,因此没有余数;有的学生还发现“用三四十二的口诀”就知道商是3。基于上述的认识,学生很顺利解读余数不会出现“5”的根据。师:如果根数再多些,如13、14、15、16 等等,余数会出现哪些情况?小结:看来,我们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 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摆完之后剩余的根数就叫余数。【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除数是4,余数只能是 1、2、3 以及不可能是 4 或比 4 还大的情况,初步渗透余数与除数有一定的关系。】2. 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精选学习资料 - - -
17、-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3 页师:我们再用小棒摆摆三角形吧,用5 根小棒能摆几个三角形,快速摆一摆,你有什么发现?用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汇报,板书:53=1(个) 2(根)师:请每个同学随意取一些小棒,先数一数有几根,然后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三角形,写出算式汇报。学情预设:学生都能选择不同的根数,先动手操作,然后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有选择地请学生汇报:63=2(个)73=2(个) 1(根)83=3(个) 2(根)93=3(个)103=3(个) 1(根)113=3(个) 2(根)师:请你观察,有的算式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有的算式
18、有余数,余数是几?为什么?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有序观察,发现余数只能是1、2,不可能有其他余数,并合理表达出依据。师:请你观察上面的两组除法算式,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余数会不同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学情预设: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渐渐有了新发现。有的学生急于表达,教师并没有马上让其发言。【设计意图:在用小棒摆三角形的过程中, 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 通过有序观察与教师追问, 引发学生对问题产生共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3 页3. 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9、师:摆一个正五边形要用5 根小棒(出示图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你认为余数可能是几?为什么?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再和小伙伴交流。学生汇报师:小组合作,先想要摆的根数再验证,最后用算式表示出来。学情预设:学生对于新问题跃跃欲试,很高兴和小伙伴交流:他们发现余数与所摆几何图形的根数有关系。在验证中,学生的积极性高,非常投入。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师: 通过验证,证明很多学生的发现都是正确的。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学生能够发现:被除数一个比一个多1, 除数都是 5,余数只是 1、2、3、4,余数不能比除数大。如果余数大了,说明还没分完,需要继续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及时板书:余数
20、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师追问:余数和除数相等行不行?比除数大为什么不行?小结:我们今天研究的除法算式出现了新情况:不能正好分完,出现余数,如果余数比除数大,说明还能再分,所以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设计意图:教学中让学生先猜测再验证, 符合孩子的学习心理。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既达到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与互动交流,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追问中,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深化余数与除数关系的认识。 】三、 应用新知,巩固提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3 页1. 基础题圈一圈、画一画、填一填出示课本第 60 页
21、“做一做”的第2 题生独立完成学情预设:第( 1)题学生能正确圈画,并能正确列式。第(2)题有的学生一时不知怎样画, 需要在同学的启发下正确画出,能结合图理解有余数除法算式的意义, 还不能关注到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和商相同。【设计意图:借助圈图、画图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尤其是一个一个地分是学生理解的困难点,借助画图沟通了 “每份同样多、还剩下的不够平均分就不再分了” ,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无论是一份一份地分,还是一个一个地分,都是平均分,如果剩下的不够一份或者不够每份同样多,就不能再分了,就会出现余数。】2. 提高题(1) ()里可以填几?为什么?8=9()(2)
22、除数可能是几呢?怎么想的?()=5 (3)被除数是几呢?说说你的想法。()6=25 学情预设: 有的学生看到算式中的符号有些茫然,经其他学生解读后渐渐明白题意, 第(1)题能正确解答; 第(2)题虽然逆向思考,由于有第( 1)题的基础,也能顺利完成并说清依据;第(3)题大部分学生借助情境依据除法意义能正确解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3 页【设计意图:围绕教学重点,通过不完整的算式,突出余数与除数以及被除数与除数、 商和余数的关系, 深化对除法算式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四、 梳理知识,总结回顾师:这节课学习了
23、哪些知识?为什么会有余数呢?小结: “余数是不是真的不能再分了呢?”随着年级的升高,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学情预设:学生能结合板书梳理所学知识以及重点。【设计意图: 通过全课的归纳与总结, 帮助学生系统回顾所学知识。通过教师的设问,引发学生的一种感觉:余数也是可以再分的,为学生后续研究小数除法埋下伏笔。 】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92=4(只) 1(个)余 数余数除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3 页教学反思:一、借助旧知,分化新知。有余数的除法建立在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
24、帮助兔妈妈分萝卜的情境中, 产生“正好分完”与“还剩下”两种情况,自然分化出新知识。在比较中,拓展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初步理解了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二、合作探究,经历过程。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采用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环环相扣,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猜测、验证的研究历程,不仅探究“余数要比除数小” ,还清楚其中的道理,探究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与学习需求,探究目标明确,思维有序,体现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三、关注细节,注重学生发展。研究有余数的除法,从一份一份地分逐步过渡到一个一个地分,将平均分的两种分法进行有机统一,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体验。在课的结尾,教师的设问看似可有可无,实则是站在数学知识体系的高度,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发展。四、遗憾之处。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多让学生说,从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