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测试题三套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测试题三套及答案.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 / 25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测试卷 01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6 分)分) 1.给画线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 分)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 xn zhng zhi j() 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 j ju()消化。换言之,有只须 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z z b jun()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随着最后一个隧洞竣工剪彩,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开朗 。 B.读书读到会心
2、处,我们常常忍俊不禁 地感叹: “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啊! ” C.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D.温州面临东海,江河纵横,海产品栩栩如生 。 3.(2018广东)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全国各行各业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 新的更高的要求。 (删掉“在”和“下” ) B.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些。 (将“或许”移至“这样”后) C.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使在场的同
3、学都惊讶不已。 (将“稍微”改为“稍作” ) D.许多观众看完战狼 2 ,激情满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使观众不约而同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 。 (删掉“使观众” )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山水画的意境一文阐述了山水画意境理论产生的过程,画家对意境的追求以及达成这种意境的重要 途径。 B.无言之美一文中作者第 1 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 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C.驱遣我们的想象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 “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然后以赏
4、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的重要作用。 D.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采用了道理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2 / 25 论证。 5.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2 分)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 (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4 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流淌一份乡情; 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英的体悟,就这样融入 我们的基
5、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 的典范性文本,正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 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 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时,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_ (2)阅读下面“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8 分)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下列方法供参考: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了
6、 初步的了解,犹如 _。 二、 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 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_。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_。可以抄名言、写摘要、做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 好习惯。 此外, 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来_。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44 分)分) (一) (2018成都)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 分) 也说颜值 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 。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 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 “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
7、。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 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 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3 / 25 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颇值 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 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 重
8、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 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 ,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 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 ,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 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 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 ,可谓“颜值不高” ,但他 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
9、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 。无 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 有“颜值” 。 (有删改) 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3 分) 中心论点: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貌因德而美_ _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_ _ 7.第段引用英国人戈登在著述中的文字后,原稿还引用了如下资料,但作者修改文章时将其删除,请分 析删除理由。 (6 分) 曾国藩自己也说: “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 _ 8.如
10、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最为恰当?请做出判断并 简述理由。 (4 分) A.有“值”不在“颜”高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C.“颜”外之意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 分) 书非自律不能读 宿正伯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4 / 25 有一个现象恐怕很多人都遇到过:我们常常在年初制定了宏伟的读书计划,到了年尾,却发现根本 没看几本,有些书甚至连塑封都还没来得及拆开。结果,在感慨“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之时,在徒 叹“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之际,只能以时光不允、精力不济作为心理安慰。然而,根由真 的是时间和精力不够吗?细细想来,恐怕还是我
11、们内心的自律不够。 现代社会具有工作节奏快、身心压力大、信息来源广、知识获取渠道多、休闲方式丰富、时间碎片 化等特点。这种种因素不仅挤压了读书的时间,分散了读书的精力,也动摇了一些人读书的信念。因此, 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坚持读书,就需要有严格的自律精神来抗衡。所谓自律,就是不仅要有可行的读书计划, 而且应当严格执行,纵使有所变通,也要通过时间碎片的拼接,及时给既定计划打上“补丁” 。 不久前,读到宋代大儒朱熹的一句话: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仔 细玩味,颇有道理。以我自己为例,有时候,我睡觉前想看看书,一看时间已经不早,为了保证睡眠质量 和次日的工作精力,决定还是
12、早点休息。可躺在床上,却习惯性地浏览起微信来。与朋友几番对话下来, 不知不觉就过了午夜。而我的一位好友,无论多忙多累,每天晚上都要坚持读一段资治通鉴 ,并简要记 录心得。如今,他已在朋友圈分享了 800 余篇读书体会。两相比较可知,真正的差距并不是时间多寡,而 在自律程度。 很多时候,所谓的“没有时间” “工作太忙” ,表面来看,是现实无可奈何的理由;深层次看,则是 心灵自我放纵的借口。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只要你愿意读书,总能找到时光的缝隙, 关键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去挤、去找。正如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 “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 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
13、,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在这个意义上,与其抱怨时间 太碎、工作太累、诱惑太多,不如在微黄的灯光下、在泛着墨香的书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 自律还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其他方面的自律,也不能保证读书的自律。比如,你想在工作间隙读 书,必须保证不耽误工作,其前提便是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如此,读起书来,才能做到心无挂碍,否 则,难免顾此失彼。多个方面的自律,才能保证整体的自律。事实上,一个在时间安排方面自律的人,往 往在方方面面都是自律的。 前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今天或可说,书非自律不能读也。心无旁骛似明镜,无风何处起涟漪? 当你心有所律时,繁华不能摇曳你,潮流也不能裹挟你,真做到如此,又何愁
14、自己的灵魂得不到书籍的滋 养呢? (有删改)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 分) _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5 / 25 10.具体说说文章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 分) _ 11.第段依次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以其中种为例,分析其作用。 (6 分) _ (三) (2018海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8 分) _ 朱万曙 林语堂曾说: “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 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 ,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 以“养性灵” ,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
15、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 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 “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 ”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 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 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 成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 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
16、,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 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 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 人生现、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史记中荆轲刺 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 ,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 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
17、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人美景也美: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 ,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 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 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 “三别” ,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 又如,一部红 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 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 初中语
18、文九年级下册 6 / 25 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 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12.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 分) _ 13.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B.引出中心论点 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D.激发阅读兴趣 14.文章第段说: “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简要回答。 (4 分) _ 15.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_ 16.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 A
19、BCD 哪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5 分)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 ,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_ 三、作文(三、作文(30 分)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二个徒弟向师傅得求救: “师傅,我们工作大痛苦,求您指点这津。 ”师傅冥思半天,在纸上画了一碗 米饭。两人看完画后,若有所悟,一个辞职回家种田,一个仍待在公司。 十年后,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成了农业专家;待在公司的任劳任怨,成了经理。两人相遇,农业 专家说: “师傅画的不过一碗饭吗,识时务者为俊杰。 ”经理说: “不过一碗饭吗,何必见异思迁。 ”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
20、适时转身”或“守望花开”为话题,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任选一个话题,题目自拟; (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 (3)不少于 600 字,若写诗 歌,不少于 15 行。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7 / 25 第四单元测试第四单元测试 参考参考答案答案 一、一、 1.【答案】ji nn 寻章摘句 tu qio 咀嚼孜孜不倦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 (1)体悟经典之美。继承传统文化。经历文化濡染。发生气质变化。 (2)示例:登高览景,俯瞰脚下,景点布局、景物搭配、游览路线都了然于心精读细节,有利于领悟 文章主旨做点读书笔记辅助理解难点和拓展相
21、应的知识内容 二二、 (一) 6.【答案】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才补颜不足总结中心论点 7.【答案】曾国藩的话是自谦才华不够,不能与下文评说曾国藩外貌的文字衔接,无法论证本段“才补颜 不足”的观点。 8.【答案】A 最恰当。紧扣话题,巧妙化用俗语,将“颜”与“值”恰当融入其中;更能体现作者观点; 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颜值高,而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二) 9.【答案】书非自律不能读。 10.【答案】列举常见的读书现象,引出论题自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 心论点“书非自律不能读” 。 11.【答案】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示例)举例论证:列举“我”
22、的一位好友,无论多忙多累, 每天晚上都要坚持读段资治通鉴 ,并简要记录心得的故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律在读书中的作用, 进一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三) 12.【答案】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13.【答案】A 14.【答案】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15.【答案】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 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8 / 25 16.【答案】放在 A 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 “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 论证“品读经典,
23、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 三、三、 17.【写作指导】 “适时转身”可理解为“适当时机转过身” 。 “转过身” ,寓指人生旅途中出现的重大变化或 转折,人的思维角度或生活态度的改变。据此,可选取“迷途知返” “回归本色” “角色转换” “学会放弃” “ 转身是一种智慧” “急流勇退” “知难而退” “化蛹为蝶” “人生的拐点” “抓住机遇”等角度立意。内 容方面,既可写现实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的一个故事所荡起的情感涟漪,或折射出的人生哲理;也可联系某 些典型人物“转身”后的成败,给予我们的思考与启迪。 “守望”的解释很简单:看守晾望。但这个词语的内涵是丰富而广泛的。
24、“守望花开”是一种抽象的情 感以及这种情感的演绎与升华。有了守望,生活才可能变得深刻,心灵才可能变得充实。写作中抓住“守 望”这个焦点,自然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9 / 25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测试卷 02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4 分)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怡 情(y)惆怅 (zhng)信手拈 来(nin) B.劝诫 (ji)真挚 (zh)味同嚼 蜡(ju) C.统筹 (chu)寂寥 (lio)诸 如此类(zh) D.狡黠 (xi)契 合(q)目不忍
25、睹 (d)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诘难笼统吹毛求疵轻描淡写 B.藻饰附丽全神惯注开卷有益 C.滞碍谚语狂妄自大高谈阔论 D.渲染苟安铢两悉称心旷神怡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无言之美中以文学作品为例,说明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的道理。 B.驱遣我们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C.不求甚解一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D.谈读书一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排比说理、对比说理等多种论证方法。 4.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将其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人类世界所创造出
26、来的奇异图案浮现在鼎身上,各种图腾以一定的顺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 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纹身、鱼兽的混种、牛羊的肢体幻想的或者写实的、神话中的或 者生活中的。 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人“陶范”中,就会形成设计者心中 的器物。 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一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案。 铜的性格,因为锡与铅的加入而默默改造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 A. B. C.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0 / 25 D. 5.一个 9 岁男孩因写了几首“神奇”小诗,一夜爆红网络。随后,媒体的过度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
27、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 “小诗人”说: “我再也不写诗了。 ”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 的热议。有人认为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 ,会毁了孩子的前程;也有人说出名要趁 早。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4 分) 6.请简述在洛伍德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简爱与好友海伦彭斯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 (4 分) 7.随着社会的发展, “锐词”层出不穷。班级开展“走近锐词 ”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8 分) (1)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有关“锐词”的材料。根据材料,说说什么是“锐词” 。 (3 分) 材料一锐词: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
28、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发布,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全面部署。 材料二锐词:四海八荒体随着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而出现的网络流行文体,句式特 点为:句中要带有“四海八荒”几个字。如“四海八荒中最美的上神” “四海八荒谁敢惹帝君” “四海八荒 中谁比得了太子夜华”等等。比如你想称赞一个姑娘美,只会说倾国倾城就落伍了, 要说“四海八荒第一绝 色” 。 材料三近年来的一些锐词: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共享单车无人超市两免一补厕所革命二 次元电竞 (2)根据下面材料,提炼出
29、一个“锐词” 。 (2 分) 材料四在 2017 年底结束的利比里亚总统大选中,51 岁的前 AC 米兰传奇球星乔治维阿,成为利比 里亚新总统。维阿从小就展露出足球天赋,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球星。他曾囊括世界足球先生、欧洲足球先 生以及非洲足球先生的称号,如今则以首位“球星总统”的荣誉再次创造历史。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1 / 25 (3)就“ 锐词要不要收入现代汉语词典 ” ,班上展开辩论。反方同学认为:不必收入,因为社会发 展很快, “锐词”很快就会过时。如果你是正方同学,你将怎样反驳?(3 分) 二、阅读(二、阅读(46 分)分) (一)不求甚解(一)不求甚解(14 分) 一般人常常以为,
30、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 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 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 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 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 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
31、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 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 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 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 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 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
32、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 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 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 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 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成等人一道游学读书, “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 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要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 不死抠一字一句,
33、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2 / 25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 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有删改) 1.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 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 _ (2)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_ 2.结合全文,分析第段的作用。 (4 分) 3.文章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手法?有何作用?(4 分) 4.宋代朱熹说: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这种读书法与文章中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法 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
34、?请阐述理由。 (4 分) (二)让每朵玫瑰都能向阳生长(二)让每朵玫瑰都能向阳生长(16 分) 陈凌 1919 年 10 月,由李大钊等人创办的 少年中国 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感慨,现代女子受压迫 “已 到极点了” , “凡有觉悟的女子,切不可再藏名隐姓、含羞怕辱,不敢出来与黑暗势力奋斗” 。近百年过去了, 作者的感慨也随着时间齿轮的转动,成为历史。女性“离不开锅台,上不了讲台,登不上舞台”的状况早已 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信念与实践。 _A_不妨把目光转向正在召开的两会。从用一个个“沾着泥土芳香”的议案提案传递百姓呼声 的女性代表委员,到以认真负责态度赢得各方礼赞的警
35、花,再到为“抓新闻活鱼”而敬业奔跑的女记者,会 场内外,一道道亮丽的“两会风景线” ,生动注解着时代的进步、文明水准的提升。 _B_去年的今天,一张照片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一个双手叉腰、眼神无畏的小女孩铜 像,被放在华尔街著名的铜牛雕塑前,小女孩脚前刻写着这样的说明: “了解女性领导的力量。她创造不同。 ” 男女平等,并不是要抹杀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而是要让社会理性正视这一差异,并让女性拥有同男性一样 公平的机会。从这个角度看,照片引发如此大反响的原因,并不在于瘦小的女孩与健硕的铜牛两相对比,所 形成的戏谑感和强烈视觉冲击,而在于小女孩身上所体现的女性“自作主宰”的价值观,得到更多人的认
36、同。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3 / 25 _C_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 “没有女性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 ”我们期待玫瑰自由 绽放,绝不是因为她们的美丽能够点缀世界,而是因为女性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人民小 酒”的“代言人”余留芬,带领群众与贫困较劲,以“不惜命”的奋斗精神彻底改变了当地“一年种粮半年 饱,有女不嫁岩博郎”的贫困局面; “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走下去”的“北斗女神”王淑芳,用 20 多年的青春 奉献让更多国人用上了“自己的导航系统” ; “宝贝回家”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夏雪,帮助 80 多个家庭重获团 圆如果把国家发展比喻为一部奏鸣曲,那女性的作用,绝对是其中不
37、可或缺的旋律。 然而,要让每一朵玫瑰都能“自如地”向阳生长,并非易事。就在不久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令人 喜忧参半的2017 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 。喜的是,全球性别差距呈现出缓慢缩小趋势, 且越来越多的人认 识到,改善性别平等状况可带来巨大经济红利;忧的是,女性在经济机会和政治参与上,仍与男性有不小差距。 报告甚至略带无奈地预测,按照目前的进展速度,实现完全的男女平等还需再花 100 年。这也从一个侧面警 示我们,整个社会都需要更好地倾听女性的声音,重视她们的诉求,保障女同胞的权益。 梁启超对女性抱有这样的期待,“从知识能力上力争上游,务求与男子立于同等地位” 。进入新时代的 中国,每一步向前
38、都离不开“她们”的参与,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她力量”和“她智慧” 。打破落后观 念和陈规旧俗、,培育更深厚的社会土壤,筑牢完善的制度根基,“她们”必能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 出属于自己的芳华。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03 月 08 日 04 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2.根据文意,请在第段的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事例。 (3 分) 3.分析第段画波浪线语句的作用。 (3 分) 4.第段中,“这也从一个侧面警示我们”中的“这”指代_ _(3 分) 5.“今天的女性,不仅有男女都一样的自信,更有握住自己的命运的自觉。 ”这句话应还原到 A、 B、C 中的哪一处?理由是什
39、么? (4 分)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4 / 25 (三)爆款文章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三)爆款文章的另一种打开方式(16 分) “爆款文章”是近几年兴起的名词,但若要追溯源头,我首先想到的是“洛阳纸贵”的典故。左思一 篇三都赋,令众人争相传抄,与“不转不是中国人”的热度颇有几分相似。就在一百年前,以新青年 为阵地的新文学和以鸳蝴派为代表的旧派小说齐头并进,各自在读者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 但我们并不会用“爆款文章”去形容上述作品,为什么? “爆款”一词原指商品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情景,强调的是其人气之高。当用“爆款文章”时,已经默 认了文章的商品属性,但对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来说文章的价值不局
40、限于此。曹丕曾豪情万丈地说过: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创 作不仅是文人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途径,更是他们扬名后世的方式。古有忧国忧民的屈原、杜甫,今有以笔 为武器的鲁迅。这些熠熠生辉的文人,定义了国人对“文章”的印象。但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让“一切 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如若文化产业以利益为导向,就势必要遵循商业市场的原则。作为爆款商品, 某种程度上营销推广销售数量比产品质量、售后反馈更重要。爆款文章中也不乏内容有深度的作品,但即便 再深刻,也无法掩盖其商品的本质。反观屈原、杜甫和鲁迅的创作,与当今争夺阅读量和广告
41、位的爆款文章 一对比,差异显而易见。 爆款文章的诞生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因特网与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文章发 表不必完全依赖于出版行业,申请一个微博或微信公众账号,就可以发文章。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使“写” 的门槛已经低到几无筛选功能。而二十世纪初执笔为文的作家们,要么经过严格的旧学训练,要么深受西方 思想的影响。鲁迅曾自嘲,其母亲对张恨水小说的偏爱甚至超过了自家儿子的文章,但即使是作为旧派文学 代表的张氏小说,其实也是非常漂亮严谨的章回体,在今人看来依然有其审美价值。另一方面,读者的需求也 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使文盲率大幅下降,但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依然形成
42、了受众市场 的趣味分层,爆款文章面向的恰好是基数较大的群体层,夺人眼球的标题、标新立异的观点、反主流的态度, 也成了爆款文章的创作原则。它挑战的是读者价值观的极限,这种“挑战”也正是其备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常有人问:如何才能写出 10W+的爆款文章?似乎没见过谁问如何才能成为乔布斯、马云或莫言。难 道爆款文章真的门槛很低,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选自 2017 年 12 月 7 日南方周末 ,有删改) 1.本文讨论的是“爆款文章” ,作者为什么却先从三都赋等文章说起?(4 分) 2.“爆款文章”诞生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4 分)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5 / 25 3.文章第段
43、画线句主要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分) 4.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4 分) 三、作文(三、作文(50 分)分) 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三种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一个装满书籍的家,一个在外省乡村度过的童年,一位可以倾诉衷肠的导师。 选自英国著名诗人奥登染匠之手 亲爱的同学,毕业在即,回眸往事,令你充满感激的记忆又是什么呢?请用你的生花妙笔,书写出来 吧。 请以“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 “德不孤,必有
44、邻。 ”(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 600 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校名、地名。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6 / 25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测试测试 答案答案解析解析 一、一、 1.【答案】C 【解析】A.“怅”应读作 chng;B.“嚼”是多音字,此处应读作 jio;D.“黠”应读作 xi。 2.【答案】B 【解析】全神惯注全神贯注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B.“生动的语言”说法有误,应为“平实的语言” 。 4.【答案】B 【解析】从内容上看,句是语段的统领句,句紧跟着继续阐述铜、锡、铅的融合;句的结尾“熔点 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与句的开头“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一个厚重的鼎”相承,故句应在 句后。句属于总结性内容,可见句应排在最后。故选 B。 5.【答案】示例一: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 ,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神童方仲永五岁 能“指物作诗立就” ,受到同县的人的热捧。方仲永忙于“环谒于邑人” ,疏于学习,最后“泯然众人矣” , 这就是教训。媒体对“小诗人”们的关注要适度,应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