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言文翻译学案教师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文言文翻译学案教师版 .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文言文翻译学案教师版(20XX年 11 月 24 日,序号: 072)班级: _ 姓名: _ 小 组: _ 评价: _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等。3、能结合语境理解并正确翻译文中的句子。【课堂六环节】一、导 -(7 分钟)回顾翻译方法:(一)文言句子直译法:留、换、删、补、调。1、留: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2、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
2、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等情况。4、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如被动句、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5、补:即补出省略内容。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6、连:在上面五种方法是基础上,还需注意一个“ 连” 字,即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看译出来的文句是否连贯自然。(二) 在直译不能保证原文通畅的情况下,采用意译真题示例( 20XX 年全国卷):太史公曰:传曰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3、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李将军列传)其李将军之谓也?分析 留李将军;换其:大概、恐怕、差不多/也吧;调 之谓(固定句式):说的是/ 是说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分析 保留死、天下、为;替换及:到、等到之:的日:时候知:熟知、了解不知:不熟知、不了解与:和皆:都尽:竭尽、极力表示、 至极哀:哀悼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增补知:知之者不知:不知之者皆为尽哀:皆为(之)尽哀参考译文: 太史公(
4、司马迁)说:传上记载,“ 为人正直无私,不需要命令也可以使人跟随听从他,其为人偏斜自私,就算是身处高位,也不能够使人听从他。” 这句话就是说李广将军吧?我见过李广将军的样子,外表就像乡村的野夫,也不能言善辩。但是他死的时候,天下的人不论了解或者不了解他的人,都为他哀痛,李广将军的忠实和诚信确实影响了当世的士大夫们了!古人有谚语“ 桃李树下,虽无招揽,但自成小路” 这句话虽然短,但是可以用在大的道理上。二、思 自主学习。学生回顾文言常见翻译方法,自主学习,完成下列相关内容。(时间不少于 15 分钟)训练提升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曾子衣敝衣而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
5、 请以此修衣。 ”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 人则献之, 奚为不受? ”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 “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曾子衣敝衣而耕。(1)译文: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2)译文: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3)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3)译文:接受了别人东西的人,就会害怕(得罪)他,给予了别人东西的人,就会在他面前傲慢无礼。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
6、我能不畏惧吗?参考译文: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座城,说:“ 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 曾子坚决不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 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 ” 曾子说: “ 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接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 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 “ 从曾参的话来看,是足够用来保全他的气节操守的。”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黄福,字如锡
7、,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 “ 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1)译文:太祖认为他才能出众,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期,他深受信任和倚重。(2)臣固应死,但目
8、为奸党,则臣心未服。(2)译文:臣固然应该死,但被看为奸党,则臣心中不服。”(3)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3)译文:第二年因事获罪,被逮捕并被关押到牢狱中,被贬谪充当为事官。(3分)(“ 坐事” 、“ 逮下” 、“ 充” 三个要点各 1 分)参考译文: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曾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认为他才能出众,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期,他深受信任和倚重。成祖列出奸党二十九人,黄福是其中之一。成祖入京师后,黄福迎接并归附。李景隆指责黄福是奸党,黄福说:“ 臣固然应该死,但被看为奸党,则臣心中不服。” 皇上置之不问,给他恢复了官职。不久,他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永乐三年(公元 140
9、6 年),陈瑛弹劾黄福不体恤工匠,他被改为北京行部的尚书。第二年因事获罪,被逮捕并被关押到牢狱中,被贬谪充当为事官。不久,他得以官复原职,督运安南军饷。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 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1)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1)译文:当时全国仍未安定,士大夫都不注重操守,而孔奋却尽力以清廉行事。因此被众人所笑。(
10、2)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2)译文:太守梁统对他深为敬重优待, 不以官署的礼节对待他, 常到大门口迎接,带他进入内室引见给自己的母亲。(考点:相,他;以,按照;礼,以礼节对待;文意顺畅 2 分)参考译文: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曾祖孔霸,在汉元帝时任侍中。孔奋少年时随从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刘欲称赞他,对学生说:“ 我已从君鱼那里学到了大道。”当时全国仍未安定,士大夫都不注重操守,而孔奋却尽力以清廉行事。因此被众人所笑,有的人说他身处富庶地区,不能使自己富裕起来,只是徒然自讨苦吃。孔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11、- - - -第 3 页,共 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太守梁统对他深为敬重,不以官属的礼节对待他,常到大门口迎接,领入内室引见给自己的母亲。三、议 学生起立讨论。根据以上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组集体讨论。(9 分钟)1、同层互相翻译句子2、组内讨论疑难问题四、展 学生激情展示。小组代表或教师随机指定学生展示。(8 分钟)五、评 教师点评,教师总结规律,点评共性问题,或拓展延伸。(9 分钟)六、检 课堂检测。( 3 分钟)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
12、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异宝)【注】机:吉凶之兆。把第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 分)(1)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5 分)(1)译文: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 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
13、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5 分)(2)译文: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和世俗不同的原因。【参考译文】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 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和世俗不同的原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