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言文阅读复习讲义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文言文阅读复习讲义 .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文言文阅读复习讲义学习目标:1、熟悉文言文中考考点2、掌握文言文答题思路与解答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中考文言文考什么】一熟悉中考考纲要求:1、 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正确划分朗读节奏。2、理解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3、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必学文言课文以及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中的重要句、段的含义。4、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二回忆考题,归纳题型2009 年南通市中考题1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4 分朕不 与 迁官良久 不 止2写出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帝素嫌其人 良久不去帝怒形于色 外间百姓正望雨3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2、分例句:刑以惩恶A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帝竟从其请。左右皆震恐。5课文赵普中说赵普“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请根据上文答复: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表达在哪两个方面?4 分2010 年南通市中考题1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 (4 分) (1)拥被覆双足(2)妹何托焉2写出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毕陈左右 ( ) (2)儿怠,则少加夏楚( ) (3)至夜分 ( ) (4)诸姨尝谓母曰 (
3、)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 (1)令铨坐膝下读之。译文:(2)铨张目视母面。译文:4请简要阐述文中母亲两次流泪的不同原因。(2 分)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第二次流泪是因为5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4 分) 答:主要题型1、划分节奏2、解释加点字3、句子的翻译4、课文内容的理解三学法指导一 、如何划分朗读节奏1.主语和谓语之间一定要停顿. 例: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 例:狼不敢前 . 2.动词与所带宾语间一般要停顿. 例:衔远山 ,吞长江 . 例:望西都 , 意踌躇 . 3.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例:游人去而禽鸟
4、乐也. 4.今一古二词之间应停顿。例:今天下三分例:乡邻之生日蹙5.句首发语词后或总领性词后应停顿. 例:假设夫霪雨霏霏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二 、如何正确解释词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2 1、迁移法 :借助知识储备,就考查的词联想已学过的相同的词的意思加以解答。以 2009 年中考为例如:帝怒形于色征于色,发于声;色愈恭;不动声色2、选择法: 在运用迁移法的基础上,再结合上下文加以解答。主要解答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和活用词如:帝素嫌其人又留蚊于素帐中;吴广素爱人又如:良久不去日初出去人近;去国怀乡3
5、、推断法: 借助知识储备,再结合上下文,推断出某个词的意思。如:外间百姓正望雨看盼望远望4、归纳法: 归纳词语的不同意思和用法,结合语境正确作答。主要解答虚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刑以惩恶A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以“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表目的,用来。“ 以伤先帝之明”表结果,以致。“ 咨臣以当事之事” 。用,拿。“ 而吾以捕蛇独存” 。因为。“ 今以蒋氏观之” 。根据。“ 得而腊之以为饵”把。“ 以君之力。凭、靠。友情提醒通假字、一字多义、古
6、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之、而、以、于、其、为第二课时三如何正确翻译句子文言基本句式:初中古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下面试举例说明。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 “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 “者,也” , “,者” , “,也”。另一种是用“则” “皆”“乃”“为” “即” “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认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1 “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_”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2 “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_”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
7、立者乃公子扶苏3 “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_”例:吟鞭东指即天涯4 “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_”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假设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 “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6 “非”表否认判断,可译为“_” 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7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8 “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9 “者,”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0 “,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11 “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
8、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1省略主语a 承前省渔人甚异之便舍船,从口入b 蒙后省c 对话省例曹刿论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3 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 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投以骨。 狼 君与俱来。 隆中对4省略介词林尽水源。 桃花源记 急湍甚箭。 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斗二男新战死3、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
9、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慨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慨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 _”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_” 。2宾语前置。否认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_”的倒装。可译为“_” ,“何”,疑问代词, “之” ,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_”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 ,可译为“ _” 。例 2:予谓菊
10、,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_”的倒装。可译为“_”例 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_”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_”4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 _”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_” “ 告之于帝” 是“于帝告之” 的倒装, 介宾结构 “于帝” 后置, 译为“_ _”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 _, _”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_,_”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
11、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_”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_ _”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_”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 _”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_”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4、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 “为所” “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2有标志词语a “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b “为所”舌一吐而二
12、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c “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5、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固定结构是约定俗成,世代沿用,经久不变的。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可分为四种:1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以为”相当于“把当作”、有以有用来 、无以没有用来 、有所有的 、无所没有的 、比及等到的时候、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或方法等。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_ ”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这职分也。即“_ ”2表疑问语气。 常用的有: 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 把怎么样 、得无耳阝乎大概吧、恐怕吧、能不吧何以以什么等。例:如太行王屋何?即“_ ”其如土石何即“_ ”精选学习资料 - -
13、-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4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即“_ ”例:何以战即“_ ”3表感慨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等。明日何其多。即“_ ”4表反问或揣测语气。常用的有: 无乃乎 恐怕、 只怕 、不亦乎 不是吗 、得无乎难道吗 、孰与、孰假设跟相何为为什么呢等。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例: “吾孰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即“ _ ”翻译技巧解说:1、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词语。如:庆历
14、十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译文:庆历四年春,藤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2、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如: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译文:这种蛇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它触了草木,草木就会全部死掉。3、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如: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译文:取名的人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4、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如:何陋之有?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如: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太不聪明了!文言文翻译口诀:句不离段,词不离句。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对照原文,尽量直译。四命题形式一评析文章人物及思
15、想内容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抓关键句引用原文答复;第二,抓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复;第三,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答复. 第一,抓关键句引用原文答复。友情提醒: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议论句、抒情句、言行句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 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世人患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 ,多做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顷岁:近年来。孙莘老:人名。乘间:乘机,乘着间隙。自工:自然就精妙了患:毛病、弊病在于疵病:指文章毛病。指擿 t :批评指正。22请你说
16、说文中所揭示的写作之通是什么。3 分_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 “ 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 沈约传22.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2 分_第二,抓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复赵普独相凡十年 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 朕不与迁官,将奈何? ” 普曰: “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
17、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 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 各欢喜作乐, 适当其时, 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 帝大悦, 终宴。 选自续资治通鉴 卷七 5课文赵普中说赵普“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请根据上文答复: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表达在哪两个方面?_ 三命题形式二谈对课文的看法或启示方法指导: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5 把握文章内容结合文章主旨联系生活实际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
18、,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 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 可以醒矣 !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 妹一儿也,何苦乃尔?” 对曰: “ 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选自鸣机夜课图记) 20.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4 分 ) _ 附 1:虚词:之、而、以、于、其、为之一、 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1、 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如:故时有物外之趣。菊之爱,陱后鲜有闻。水陆
19、草木之花。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菊,花之隐逸者也。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译:当政治上最高理想实施的时候。3、 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公将鼓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4、宾语前置的标志, 无实义。其格式为:宾语 +之+谓语。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5、定语后置标志, 无实义。 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如:马之千里者。二、作代词用:1、 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 “她们”、 “它”、 “它们”。例如:具答
20、之。亲戚畔之彼竭我盈,故克之。又数刀毙之。2、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 “那” 、 “那样”等。例如: 渔为甚异之。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作动词用,相当于“到”、 “往” 、 “去”。如:辍耕之垄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而一、表顺接关系的连词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 “接着”,或不译。如: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
21、寡助3递进关系,译作“而且” “并且”或不译。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着”,或不译。河曲智叟笑而止之面山而居。二、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 。如:1. 可远 观而 不可亵玩 焉 。2.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3. 人 不 知 而 不 愠 , 不 亦 君 子 乎 ?4. 学而不思则罔以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 、 “拿” 、 “在”、 “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 “根据”等。如:1.屠惧,投以骨 /虎视之,庞然
22、大物也,以为神。把2.能以径寸之木, 为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用在3.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凭借4.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据5.以弱为强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由、从二、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 相当于“而” ;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 ;表原因,可译作“由于”、 “因为”。如:1.属予作文以记之 用 来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4.卷石底以出。相当于“三、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如:3.臣以王之攻宋也, 为与此同类。4.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四、特殊用法:1、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 2
23、、动词,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于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 可灵活地译为 “在”、“向” 、 “ 到” 、 “ 从” 、 “ 跟” 、 “ 对” 、“给”等。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舜发 于畎 亩 之中 从 欲报之于陛下也向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 比,有时可译为 胜过 。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皆以美于徐公。其一、 “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一个“其” ,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 ;二个 “其” , 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24、。 其如土石何?表示祈使语气安陵君其许寡人。 ?加强反问语气二、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们”或“他她、它们的” , 有时也作指示代词, 相当于 “这”、“那” 、 “其中的”。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它们的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他们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里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中的为一、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 i,可译作“被”、 “对”、 “给” 、 “替” 、 “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6 “为了”、 “因为”等。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 w i,被。不足为外人道
25、也。 w i “向” “对”为楚造云梯之械。 w i, “给”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w i, “当”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w i,因为,由于二、当“为”作动词时,读w 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 : “做” , “ 当作”、“成为”, “雕刻”,“是”等,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是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当,成为为宫室、器皿。 雕刻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称为,叫做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造三、特殊用法: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名词,心理活动附 2: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说 yu
26、:通 “ 悦” ,愉快。2、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论语十则 女:通 “汝” , 你。知:通“智”, 聪明。 ” 。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止:通“ 只”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亡:通“无” 。4、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帖:通 “ 贴” 。火:通 “ 伙” 。 。才美不外见 马说见:通 “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见:通“现” 。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 座” 。6、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 “ 返” 。7、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 慧” ,聪明。8、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 “ 措” ,放置。
27、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 缺” 。10、 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 “ 僵” ,僵硬。11、 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故事两篇 曷:通 “ 何” 。12、 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 熙:通 “ 嬉” ,开玩笑。1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 “ 又” 。14、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 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15、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 父” 。17、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適:通 “ 谪” 。18、 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 “ 倡” ,倡导。19、得鱼腹
28、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以:通 “ 已” 。20、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 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被:通“披”。2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食:通 “ 饲” ,喂。22、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 才” 。23、 其真无马邪? 马说 邪:通“ 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24、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 “ 叛” 。25、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曾:通 “ 增” 。26、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 “ 弼” ,辅佐。27、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通 “ 俱” ,全,皆。2
29、8、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 嘱” 。29、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辟:通 “ 避” ,躲避。3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辩:通 “ 辨” ,区分。3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得:通 “ 德” ,恩惠,这里是感激。与:通 “ 欤” ,语气词。32、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乡:通 “ 向” ,从前。33、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徧:通 “ 遍” ,普及,普及。34、 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支:通 “ 肢” 。附 4:古今异义 :三类: 1词义扩大,如:江古义:长江、今义:河流;2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妻;3词义
30、转移: 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牛羊、今义:为正义事业献生或舍弃个人利益。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 古:跑。今:行下次。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出塞 ) 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3岐王宅里寻 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古:经常。今:平常,一般。4少时,狼径 去,其一犬坐于前。 (蒲松龄狼 ) 古:离开。今:到某地方称“去” (古称“往” )。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出处同上 ) 古:大腿。今:屁股。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出处同上 ) 古:多少。今:数学中的一门学科。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 古:鲜艳美丽
31、。今:食物新鲜,味道好。8复前行,欲穷其林。(出处同上 ) 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 9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出处同上 ) 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10问所从来。 (出处同上 ) 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1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出处同上 ) (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12无论魏晋。 (出处同上 )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13便扶向路。 (出处同上 ) 古:沿着,顺着。今:扶持。14诣太守,说如此。(出处同上 ) 古:像这样。今:这样。15欣然规往。出处同上古:计划
32、。今:规则,成例。16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 古:买。今:集市。17木兰不用尚书郎。 出处同上古:不愿作。今:没有必要。18当户理红妆。 出处同上古:窗户。今:门19坐我西阁床。 出处同上古:坐具。今:卧具。20 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古:衣服。今:裙子。21天明登前途。 出处同上古:前面的路。今:将来的光景。22 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古:这样。今:量词。23 会宾客大宴。林嗣环 口技 古:适逢,正赶上。今:会见。2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出处同上古:在这时。今:因此。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魏学核舟记 古:特别手巧。今:新奇而巧妙。26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彭端淑为学 古:雇船。
33、今:买船。27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出处同上古:及,到。今:过了。28邑人奇这, 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 古:渐渐。今:稍微。29 孟尝君特鸡狗盗之雄耳。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 古:只不过。 今:特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7 超出一般。30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古:山岗高地。今:把持和独占。 注:陇同垄 31然而不能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孟子二章 古:这样却。今:转折连词。32 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处同上古:这样以后。今: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33肉食者鄙。 曹
34、刿论战 古:浅陋。今:粗俗,低下。3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出处同上1牺牲。古:祭祀用的猪、 牛、羊等。今:为正义而献出生命。2加。古:虚夸,以少报多。今:增加。3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出处同上古:案件。今:监狱。36然后叹借者用心专,而少年之岁月为可惜也。袁枚黄生借书说 古:值得珍惜。今:值得惋惜。37 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 出师表古: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今:言行恶劣,不道德。3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出处同上古:眼泪。今:鼻涕古用“泗”39未尝不叹惜痛恨于桓灵也。 出处同上 古:遗憾。今:仇恨,怨恨。40 假设毒之乎? 柳宗元捕蛇者说1假设。古:你。今:像。 2毒。古:怨恨。今
35、:毒害,有毒的物质或事物。41则久已病矣。 出处同上古:困苦不堪。今:疾病。42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古:可惜,可叹。今:值得怜悯。1、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妻子: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和子女。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例如:假设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4、非常: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意外事故 名词;例如: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5、所以:今义:表示
36、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缘故名词;例如:余叩所以。 狱中杂记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来, 靠它来。例如: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6、不过:今义:转折连词,古义:不超过。例如:今以实校之,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赤壁之战 7、用心: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劝学 8、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更不必说。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9、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37、例如: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口技10、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赤壁之战11、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它的果实。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那实际情况。 例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李固与黄琼书 12、春秋:今义:春季、秋季;时代名称。古义:年龄。例如:天子春秋鼎盛。 治安策一年。例如:蝼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 。书名。例如: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滕文公 13、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歌伎、宫妃。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 14、左右:今义:大致范围 方位词。控制动词。古义:侍卫人员
38、。 例如: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15、结束: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古义:整装。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冯婉贞16、大风:今义:大的风;古义:麻疯病。例如: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17、前进: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古义:前,走上前去;走,奉献。例如:相如前进缶, 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8、弟兄:今义:同辈之间。旧时军队称士兵。 古义:有时单指兄。 例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 19、感激:今义:深深的感谢;古义:感,感动;激,奋激。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20、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义:刚刚开始。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
39、战 21、即使:今义:表假设性让步连词;古义:即,就,让,叫。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22、至于: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古义:终于到达某种程度。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23、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 24、地方: 今义:泛指空间的一部分。民间。地区。古义:当地的事。例如:在外监司牧宇,亦皆含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 方腊起义 土地方圆。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项羽本纪大地的形状是方的。例如:天圆地方。 淮南子天文训 25、致意:今义:表示问候;古义:抒发心情。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
40、,三致意焉。 屈原列传26、有意:今义:故意,居心;古义:愿意。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 冯谖客孟尝君 有某种打算。例如: 将军岂有意乎? 隆中对 27、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28、扶老:今义:扶着老人;古义:拐杖。例: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辞 29、一切:今义:所有的;古义:一律、一概、任何。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梦溪笔谈30、鞠躬:今义:行礼。古义:弯着身子。例如:我鞠躬不敢息。 中山狼传 恭敬地、谨慎地。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附 5:词类活用在古汉
41、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1、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七上 论语十则2、智子疑邻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七上智子疑邻3、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 下雨。七上智子疑邻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七下伤仲永5、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九上隆中对6、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 感
42、到惊异七下 伤仲永7、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8 认为惊讶。八上桃花源记8、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奇:形容词意动用法, 觉得奇怪。 七下伤仲永宾客:名词意动用法, 以宾客之理相待。9、贤于材人远矣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七下伤仲永妇抚儿乳乳: 名词用作动词, 喂奶。 七下 口技10、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名词用作动词,说出。七下口技11、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八上 陋室铭12、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八下 醉翁
43、亭记13、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 向前七下狼14、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 向前。 七下石壕吏15、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七下狼16、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 打洞。 七下狼17、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东词, 从柴草中打洞。 七下狼18、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八上陋室铭19、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亲人。 八上大道之行也20、不独子其子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孩子。八上大道之行也21、虽乘奔御风奔:动词用作名词, 奔驰的马。八上三峡22、急湍甚箭, 猛浪假设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八下与朱元思书23、每至晴初
44、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八上三峡2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 画文彩。八上观潮25、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轩: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高处。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远处。 八下与朱元思书26、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兴。八下 五柳先生传27、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八下马说28、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 腰佩。 八下送东阳马生序29、如鸣珏环 ,心乐之。乐:以为乐。 八下小石潭记30、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斗: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用作状语,像蛇蜿蜒那样。八下 小石潭记3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用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八下醉翁亭记32、
45、故自号曰醉翁也号: 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八下醉翁亭记3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八下醉翁亭记34、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 汲泉水。 八下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喝。罍:名词用作动词,端着酒杯。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蹇:名词用作动词,骑着驴。35、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用作动词,渗湿或沾湿。 八下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36、 天下苦秦久矣苦: 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苦恼。九上 陈涉世家37、 等死,死国可乎死:动词为动用法,为而死。九上陈涉世家38、此教我先威众耳威: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威服。九上 陈涉世家39、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
46、 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九上陈涉世家40、得鱼腹中书, 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怪。 九上陈涉世家41、 夜篝火,狐鸣呼曰篝:名词作状语,用篝罩。九上陈涉世家42、 狐:名词作状语, 像狐狸一样。 九上 陈涉世家43、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 用眼睛示意。九上陈涉世家44、广故数言欲亡, 忿恚尉忿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恼怒。 九上陈涉世家45、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 用变或竹板打。九上陈涉世家46、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 攻下,攻克。 九上 陈涉世家47、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战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功:名词用作动
47、词,论功绩。48、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 惩罚。 九上陈涉世家49、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 扩充。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50、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 轻视,小看。九上唐雎不辱使命51、与臣而将四矣四:数词用作动词,成为四个。九上唐雎不辱使命52、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九上唐雎不辱使命53、宜枉驾顾之驾:动词用作名词, 指车、马。九上隆中对54、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九上出师表55、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九上出师表56、 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的人、忠实的人。九上出师表57、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
48、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九上 出师表58、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饷:名词用作动词,送食物。九上 观刈麦59、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 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九下 公输60、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九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苦: 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受苦。 九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苦、疲劳。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资财缺乏。拂乱:动词使动用法,使不顺利。动:动词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韧。62、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幅: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九下 曹刿论战6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九下曹刿论战64、朝服衣冠,窥镜服:名词做动词,穿戴。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65、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66、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 名词作状语,当面。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67、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68、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九下愚公移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