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pdf

上传人:恋****泡 文档编号:2331467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5.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pdf(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 发展规划(2019-2025 年)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荔湾区人民政府 2019 年 12 月 - 2 - 目录 序 言 .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 1 (一)优势条件。 . 1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 3 (三)发展机遇。 . 4 第二章 发展思路 . 4 (一)指导思想。 . 4 (二)基本原则。 . 5 (三)发展目标。 . 6 第三章 构建空间新格局 . 7 (一)北岸岭南文化传统风貌区。 . 9 (二)南岸岭南文化创新发展区。 . 10 (三)推动形成“一核四廊”岭南文化发展布局。 . 13 第四章 建设岭南文化传承展示中心 .

2、 16 (一)打造岭南文化遗产展示门户。 . 16 (二)擦亮岭南文博品牌。 . 17 (三)深化岭南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 17 (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 21 第五章 构建岭南文化创新发展中心 . 22 (一)积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 22 (二)建设文化创新发展实验区。 . 25 (三)打造“文化+”融合发展平台。 . 26 第六章 打造岭南文化国际交流中心 . 26 (一)打造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平台。 . 27 (二)建设大湾区品牌文化交流先行区。 . 27 (三)打造大湾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枢纽。 . 28 第七章 带动周边区域岭南文化同步发展 . 29 (一)以

3、珠江水系联通文化空间格局。 . 29 (二)以千年商都融通文化脉络。 . 30 (三)以海丝文化带动精品文化线路。 . 30 (四)以优秀文化符号激发文化活力。 . 31 第八章 保障措施 . 31 (一)加强组织领导。 . 31 (二)强化项目保障。 . 32 (三)综合施策推进项目建设、运营。 . 32 (四)加强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建设。 . 32 (五)推动市属公有物业下放。 . 32 1 序 言 岭南文化是指中国南方五岭1以南地区文化,是中华民族优 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 工艺、建筑、民俗等众多内容。从地域分布上,岭南文化包括 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

4、化,其中又以广东文化(广府文 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为主。岭南文化具有开放、创新、 务实、包容、多元等特点,对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 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广州荔湾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是 岭南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地区之一。通过打造荔湾岭南文 化示范区,规划建设以荔湾为核心的岭南文化中心区,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岭南文化,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 愁,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 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路、落实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重大举措,对广州建设文化 强市,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 粤港澳大湾

5、区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 革规划纲要等文件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 2019-2025 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优势条件。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荔湾区是广州传统历史文化风貌保存 1 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 五省区交界处。 2 最集中最完整的区之一,区内建筑、商贸、曲艺、饮食、工艺、 民俗、宗教、中医药等西关特色资源丰富,现有不可移动文物 保护单位 188 处(256 个点)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处 (56 个点) ,另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 条、 “中国传统村落”

6、 1 个,及历史文化街区 14 处;区内现有 “中华老字号”单位 11 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6 个,其中国家级 7 个。 专栏 1 荔湾区主要历史文化资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堂、粤海关旧址、圣公会基督教堂旧址、东方汇理银 行旧址、沙面西桥等 56 个点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沙面街 中国传统村落 聚龙村 历史文化街区 昌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宝源路历史文化街区、恩宁路历史 文化街区、上下九-第十甫历史文化街区等 14 处 “中华老字号”单位 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采芝林、琳琅婚纱、趣香饼家 等 11 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岭南木偶戏、粤曲、粤剧、玉雕、牙雕、广绣、广彩 品

7、牌价值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不断提升。西关大屋、骑楼、西关美食、粤曲、 粤剧、 “三雕一彩一绣2”等广府文化符号享誉全球,十三行、陈 家祠、荔枝湾、沙面、上下九等文化旅游景点蜚声海内外。近 年来荔湾区先后荣获“中国曲艺之乡” “全国文化先进区”“中国 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广东十大传统美食之乡”和“广东省民间 2 “三雕”指玉雕、牙雕、木雕, “一彩”和“一绣”分别指广州彩瓷和广绣。 3 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文化荔湾”品牌价值日益提升。 平台基础日趋完善平台基础日趋完善。 省级文化工程“三馆合一”项目 (广东美 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以下简称 “三馆” )落户白鹅潭中

8、心商务区,粤剧艺术博物馆建成投入使 用,荔湾区汇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力进一步增强。荔枝湾西 关民俗风情区等文商旅融合功能区升级改造取得初步成效,实 施“文化+总部”“文化+金融”“文化+健康休闲”“文化+旅游”等“文 化+”发展战略的环境日趋优化。如意大道、东沙隧道、地铁十 一号线、地铁十号线、地铁二十二号线等启动建设, “外联、内 畅、片区活”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荔湾区现有省级创意产业园 2 家、市 级创意产业园 4 家,以创意设计、动漫与影视制作、广告、品 牌策划与传播、 演出经纪等为主要业态的创意产业园超过 30 家, 年营收规模超过 200

9、亿元,形成珠江黄金西岸创意产业带、荔 湾北路设计港等多处产业集群。拥有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 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金银首饰有限公司、广州蓝 弧动画传媒有限公司、名创优品、大业工业设计等一批文化创 意龙头企业及白天鹅宾馆、广州酒家等知名旅游产业载体。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荔湾区岭南文化底蕴深厚,但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对 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在内容、形式、业态方面创新不足,岭 4 南文化的时代特征不明显,影响力和辐射力有待加强。文化产 业总体规模偏小,在地区经济中比重与作用较弱,2017 年全区 文化产业增加值 35.19 亿元,占 GDP 比重 3.04%。在文化产业 结构中

10、,传统批零与印刷制造占比偏大,动漫网游、新媒体、 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发展不足,产出效益不高。城区环境设施 老旧落后,交通停车不便,公共配套不足等制约明显。产业发 展、投融资等政策,以及推动文化有效发扬传承的体制机制尚 需不断完善。 (三)发展机遇。 2018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永庆坊时指出,城市规划 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 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实施文化 强国战略,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激励传统文化创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政策导向更加明确。城乡居民生活水 平快速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持续扩大,“文化+”产业发展

11、市场空间巨大。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粤港澳大湾区规 划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激发岭南文化融合发展新活力。 第二章 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 5 文化前进方向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围绕建设人文湾 区战略目标,坚持保护传承和改革创新相结合、城市更新和产 业提升相结合,推动荔湾区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积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国内叫得响、国际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岭南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创新发展中 心和对外交流中心,增强优秀岭南文化承载力、辐射力,为广 州建

12、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四个出新出彩”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软实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与时俱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路,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大力弘扬开放、 创新、务实、包容、多元精神,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岭南 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事业更加繁荣,为广大市民提供更有 价值的精神食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文化的新需求、 新期待。 坚持多元融合坚持多元融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 众参与,唱响区域文化品牌,做大区域文化企业,做强区域文 化产业;推进文化与商贸、旅游、金融、科技、教育等深度融 合

13、,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都市经济、城区风貌深度协同发展。 坚持开放创新坚持开放创新。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深化对 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方式,推动岭南文 6 化走出去。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培育壮大新兴 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有利于岭南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发展体制 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市场主导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管理、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等 方面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吸引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 要素参与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和城市更新、产业发展、园区 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创新发展。 (三)发展目标。

14、 以传承、弘扬、活化优秀岭南文化为主线,全面优化产业 结构,提升发展水平,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到 2022 年,荔湾 区基本建立有利于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体制机 制,初步形成岭南文化与现代文化更加融合,产业发展与城市 功能更加契合的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功能完备的文化载体,集 聚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和品牌。岭南文化 影响力、辐射力不断增强。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 65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4.5%。 到 2025 年,岭南文化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引领 作用不断增强, 各类“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基本形成传统格局、 时代风貌和岭南特色有机融合的城市景观。地区

15、文化产业增加 值达 90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5.5%。基本建成岭南文化传承展 7 示中心、创新发展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新时代的岭南文化焕 发出强大生命力。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区的软实力和国际影 响力显著增强。 专栏 2 荔湾区文化发展规划指标表 指标名称 2017 年 2022 年 2025 年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35.19 65 90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 比重(%) 3.04 4.5 5.5 省级以上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数量(个) 2 4 6 公共博物馆数量(个) 8 10 12 4A 以上景区数量(个) 1 2 3 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 数量(条) 0 1

16、4 14 转型疏解专业批发市场数量(家) 8 10 10 第三章 构建空间新格局 充分发挥区位和文化资源禀赋优势,以珠江为纽带,北岸 突出岭南文化传统风貌,南岸着重岭南文化创新发展,构建“一 江两岸”荔湾岭南文化示范区空间总体格局。 8 图 1 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总体规划图 9 (一)北岸岭南文化传统风貌区。 以西关历史城区为核心,活化利用历史街区、建筑,保护 开发岭南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博物馆文化,重点发 展荔枝湾、恩宁路、陈家祠、沙面、十三行、上下九、西门瓮 城等七大特色功能区,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文商旅融合两大组 团,打造“一核七区”岭南文化传统风貌传承展示区。 图

17、2 西关历史城区七大特色功能区规划图 10 文化创意产业组团:依托恩宁路创客小镇、陈家祠创 意社区等载体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文商旅融合组团:依托沙面岛、沿江西路、上下九片 区、康王路、中山七路、十三行博物馆、粤海关博物馆、粤剧 艺术博物馆等载体重点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 。 专栏 3 西关历史城区七大特色功能区 名 称 面积 (平方公里) 定 位 荔枝湾西关 民俗风情区 0.72 整理重现西关民俗文化及水乡文化,发展培育旅游观光、购 物等为主要业态的文化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 恩宁路粤韵 创意文化区 0.36 打造为以广府文化戏剧曲艺为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动综合体 和广州最美老街。融入延伸性文创产业

18、,营造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特色小镇。 陈家祠民间 工艺文化旅 游区 0.26 打造集岭南建筑艺术之大成及广东民间工艺汇粹的文化窗 口,建设岭南民间工艺中心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沙面欧陆风 情岛 0.31 巩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牌,打造欧陆古典风情格调、 高端时尚的历史文化旅游岛,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打卡 地。 十三行商埠 历史文化区 0.39 以十三行文化为重点,以文化公园建设大型市级公共文化活 动综合体为核心,整合西堤和人民南等历史街区,打造以高 端现代商贸服务业态为主的国际商贸旅游区。 上下九-华林 禅宗文化商 贸旅游区 0.33 凸显中国禅宗发祥地地位,挖掘玉石文化精粹,升级经典骑

19、楼商廊文化,创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以旅游观光、休闲 购物、玉石展贸、设计等为主,向现代创意型特色专业街升 级转型。 西门瓮城城 市历史文化 区 0.04 建设西门瓮城遗址公园,展现广州千年商都一城一市演变的 城市发展历史,打造城市历史门户地标。 (二)南岸岭南文化创新发展区。 依托珠江南岸岸线,串联近现代岭南文化资源,以工业遗 11 迹的保护与利用,创新创意产业导入和传统特色岭南文化的创 新发展为主,构建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文商旅融合、岭 南文化特色产业等四大组团,打造岭南文化创新发展区。 总部经济组团:依托白鹅潭中心商务区、新隆沙地块、 广船地块重点发展总部经济。 文化创意产业组团

20、: 以“三馆”为核心, 打造岭南文化新 地标;以广钢工业遗址为载体,引入港澳影视、音乐创作等资 源,打造广钢国际时尚创意中心;以信义会馆、1850 创意园、 七喜创意创业园、宏信 922 等为载体加快集聚各类文化创意资 源,大力发展新兴文化创意产业。 文商旅融合组团:以大坦沙岛南端文化演艺中心、广 州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原珠江钢琴厂区)为载体,构建 岭南文化演艺中心;依托花地河旅游长廊、广船科技文化走廊 等重点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 岭南文化特色产业组团:依托大坦沙国际健康生物岛、 茶文化特色商贸区、花博园等发展医养、茶、花卉等岭南文化 特色产业。 12 图 3 荔湾近现代滨水工业文化创新带

21、规划图 13 (三)推动形成“一核四廊”岭南文化发展布局。 以越秀、荔湾为核心,进一步凝炼岭南文化的核心精髓与 时代价值,强化全市岭南文化资源的空间链接以及与自然资源、 人文历史、科技应用与时代创新的有机融合,形成脉络清晰、 故事鲜明,集挖掘、保护、传承、创新于一体的岭南文化发展 走廊。 1. 东向发展轴东向发展轴。加强与天河区天河区、黄埔区黄埔区、增城区增城区岭南文化 资源的链接和特色文化元素的整合,通过越秀广府文化历史等 主题策划,串联广州骑楼、南越国宫署遗址、拱北楼遗址、大 佛寺、西汉水闸、药洲、庐江书院、海心沙、花城广场、长洲 岛、南海神庙、黄埔军校、何仙姑等岭南文化资源,整合开发 北

22、京路、花城广场、黄埔港、增城挂绿湖等岭南元素,加强岭 南文化与广州红色文化、现代商都文化、增城何仙姑文化、南 海神庙民俗文化、乡村振兴的融合与宣传。 2. 西向发展轴西向发展轴。充分发挥广佛同城、地缘相邻、文化相亲 的“南(南海) 、番(番禺) 、顺(顺德) ”特色岭南文化优势, 积极打造无行政边界的岭南文化西向发展轴。联手佛山,衔接 粤剧曲艺、石湾陶艺、醒狮、龙舟、武术、陶塑、秋色、剪纸、 彩灯扎作、木版年画等佛山地方特色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 产,串联石湾古镇、南风古灶、南海西樵山、禅城祖庙、叶问 纪念馆、黄飞鸿纪念馆,加强广州特色岭南文化与莲塘古村的 14 龙狮文化、松塘古村的翰林文化、

23、烟桥古村的龙舟文化、逢简 古村的岭南水乡文化、碧江古村的祠堂文化、阮埇古村、深水 古村的岭南传统村落、长岐古村的长寿文化等的宣传、交流。 3. 北向发展轴北向发展轴。加强与白云区白云区、花都区花都区、从化区从化区岭南文化 资源的链接和特色文化元素的整合,通过田园乡村岭南文化主 题策划,串联其白云山、人和镇方石村、融创文旅城、花山镇 洛场村、花都万达城、吕田镇莲麻村、温泉镇温泉村等岭南文 化史迹,依托空铁联运交通枢纽,建设广州北部生态文化旅游 合作试验区。 4. 南向发展轴南向发展轴。加强与海珠区海珠区、番禺区番禺区、南沙区南沙区岭南文化 资源的链接和特色文化元素的整合,通过现代商都、岭南美食

24、及岭南山水等主题策划,串联广州塔珠江黄金水段、岭南印 象园、长隆旅游度假区、宝墨园南粤苑、沙湾古镇、番禺莲 花山、南沙邮轮码头综合服务区等岭南文化史迹,整合开发琶 洲会展中心、广州塔、广州大学城、广州南站、长隆、南沙港 等改革开放史主题,加强岭南文化与广州会展文化、南沙妈祖 文化、港口发展历史、南沙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片区建设等 的融合与宣传。 15 图 4 全市“一核四廊”岭南文化发展布局图 16 第四章 建设岭南文化传承展示中心 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及岭南文化中心城市定位,深入挖掘传 统建筑、曲艺、民俗、宗教、中医药等岭南文化时代内涵和资 源价值,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一步展现岭南文化独特魅力,

25、 彰显广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功能区地位,打造具有全球影 响力岭南文化传承展示中心。 (一)打造岭南文化遗产展示门户。 统筹推进西关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物建筑的 活化利用,加大文物资源调查与保护修复力度,充分展现西关 传统街巷肌理、历史文脉、人文内涵和文化元素,全面激发城 区发展活力, 打造“最广州”风情文化展示交流平台。 以文商旅融 合发展、活化利用传统岭南文化资源为主线,重点推进荔枝湾 西关民俗风情区、恩宁路粤韵创意文化区、陈家祠民间工艺文 化旅游区、沙面欧陆风情岛、十三行商埠历史文化区、上下九 及华林禅宗文化商贸旅游区和西门瓮城城市历史文化区七大特 色功能区建设。融合“网红”元

26、素,借势新媒体提升传播力, 以产品推广与文化传播相结合的方式,打造超流量 IP。推广永 庆坊(一期)成功经验,着力将恩宁路打造成岭南历史文化街 区保护活化的精品标杆工程。加快推动华林禅寺扩建工程,提 升游客接待能力,推动达摩宗教文化成为传承海上丝路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借鉴上海外滩历史建筑改造经验,推动邮政大 楼、南方大厦等沙面、西堤一批历史建筑群活化提质,引入现 17 代商业、酒店、金融、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重树广州文化 地标。 深入挖掘十三行兴盛时期西关作为“湾区门户”的深厚历史 文化资源, 重现“一带一路”历史节点上的广州故事。 整合利用芳 村沿江工业遗存等独特空间,构建老厂房、仓库、

27、码头等历史 建筑、植被与现代建筑交错形成的特色城市空间形态,创新展 示岭南工业文化风貌。 (二)擦亮岭南文博品牌。 加快推进“三馆”项目建设, 进一步提升现代化展览的承办能 力。推动西门瓮城广州城市建设历史博物馆、茶文化博物馆、 花文化博物馆等一批特色岭南文化博物馆建设,引导社会力量 建立专题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参与公共博物馆组展活动, 打造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特色显著的博物馆建设运营体系。 以粤剧艺术博物馆、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为重点, 整合联动十三行博物馆、粤海关博物馆、邮政博物馆等知名博 物馆资源,积极组织国内外文化品牌展览,不断丰富提升博物 馆展陈内容和办展质量,与港澳共建

28、文博联盟,打造岭南文博 品牌。 (三)深化岭南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支持粤剧粤曲等传统艺术发展,加强西关美食、书画、 “三 雕一彩一绣” 、龙舟、宗教、中医药等文化遗产生产性开发,加 大民俗文化及主题节庆活动的品牌策划和推广力度,打造岭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片。 18 专栏 4 荔湾区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国家级、省级) 项目级别 项目名称 类别 保护单位 传承人 国家级 岭南木偶戏 表演艺术 传统戏剧 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崔克勤等2人 国家级 粤曲 曲艺 广东音乐曲艺发展有限公司 黄少梅等6人 国家级 粤剧 传统戏剧 粤剧艺术博物馆 唐佩文 国家级 玉雕 传统美术 高兆华玉雕工作室

29、高兆华等5人 国家级 牙雕 传统美术 广州市花城博雅工艺厂 张民辉等3人 国家级 广绣 传统美术 广州市鹏喜工艺品有限公司 陈少芳等4人 国家级 广彩 传统美术 荔湾区文化馆 谭广辉等8人 省级 西关打铜工 艺 传统技艺 荔湾区天程铜艺品店 苏广伟 省级 莲香楼广式 月饼传统制 作技艺 传统技艺 广州市莲香楼有限公司 省级 岭南盆景 传统技艺 荔枝湾园林学会 陆志伟等2人 省级 采芝林传统 中药文化 传统医药 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 周路山等3人 省级 西关正骨 传统医药 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 李主江等5人 省级 敬修堂传统 中药文化 传统医药 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省级 粤剧八和

30、祖 师诞 民俗 八和会馆 省级 南派花毽 传统体 育、游艺 与杂技 南派花毽研究协会 邓永生等3人 19 1. 弘扬弘扬粤剧粤曲文化粤剧粤曲文化。进一步深化粤剧粤曲文化的挖掘、 保护、传承、创作、传播、育才、创新发展等系列工程,通过 组织私伙局团队等形式丰富民间曲艺活动,邀请粤剧名家名师 讲课, 普及粤剧曲艺知识。 完善培育城市特色文化生态, 巩固“中 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扩大区域文化影响力。 2. 整合提升整合提升美食美食品牌品牌。突出传统美食、风味美食、文化美 食和养生美食四大特色,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维护餐饮品牌形 象。引导广州酒家、泮溪酒家、莲香楼等老字号创新经营模式, 打造精品名

31、店,开拓品牌合作及连锁经营,提升“食在广州、味 在西关”品牌价值。加大西关饮食品牌推广力度,积极引进国内 外知名餐饮品牌企业,构筑集聚优势。鼓励企业结合市场需求, 完善服务,大胆创新,形成岭南美食“网红”品牌引领力。 3. 繁荣繁荣岭南岭南文艺创作文艺创作。以优秀文艺作品陶冶道德情操,书 写岭南文化发展新篇章,举办岭南绘画书法作品展、西关女子 书画作品展、岭南诗书画展、 城市记忆:荔枝湾摄影展,创 办花地会刊,编撰文化的原乡:西关文化的历史发展研 究等书籍。着眼“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用健 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湿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风尚,反映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振兴传统

32、民间工艺振兴传统民间工艺。开展“老工艺、新面孔”非遗传承人 挖掘工作,挖掘推出更多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年轻非遗传承人; 创新探索“老材料、新作品”非遗产品,加强培训和引导,鼓励非 20 遗传承人创新产品;实施“老行业,新思维”整体提升计划,开展 非遗工作站和非遗创意展示区“一站一区”建设,全面振兴“三雕 一彩一绣”等岭南传统民间工艺品牌。 5. 提升特色民俗节庆提升特色民俗节庆。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类特色文 化资源,优化提升 “三月三,荔枝湾”、“五月五,龙船鼓”、“七 月七,敬魁星”及黄大仙诞、粤剧华光师傅诞等传统民俗活动; 以荔枝湾水上花市为依托打造广州花市中心;丰富活跃西关美 食节、玉文

33、化节、茶文化节、 “穗港澳粤剧日”等系列活动,形 成荔湾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品牌。 6. 打造打造宗教宗教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依托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围绕佛 教西来初地、华林禅寺,道教名观仁威庙、黄大仙祠,加大宣 传力度,提高宗教文化的知名度,推出旅游观光、宗教活动、 文化活动等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提升宗教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 7. 传承传承中医药健康文化中医药健康文化。 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工作, 通过“西关正骨”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工作,培育和引进 名中医工作室、名中医诊室、名特药店、中医健身、中医药展 示馆等服务功能,推介荔湾的名院、名科、名医、名药,打造 以宣传与展示中医药历

34、史、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主题,融中医药 养生保健、健康养老产业、中医药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文 化旅游街区,促进中医药文化交流,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21 (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以国家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 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 设,加快优化提升沙面岛、荔枝湾、上下九、聚龙村、广钢公 园等主要景点旅游服务体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样板。加快南方大厦向文博精品酒店转型,大力支持专业市场 向文化旅游特色商业街区方向升级改造,形成特色时尚创意产 业集群。规划建设陈家祠文化旅游中心,引进旅游总部企业, 强化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和文化旅游龙头地位。以“三馆” 为核心,贯通芳村白鹅潭临江大道

35、、各创意园区及德国教堂、 聚龙村等景点,增设旅游休闲配套设施项目,把临江路打造成 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艺旅游大道”。依托广钢厂区大量工 业建构筑物和文化遗产,打造以工业遗址为特色的大型现代休 闲体“广钢之路”遗迹公园。 专栏 5 文化旅游景点服务体验提升工程 1.建建设设沙沙面面城城市市“艺艺术术岛岛”。 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 进一步提升沙面岛整体运营管理质量。 建设现代停车设施,更新升级现有公共服务配套,实施景区化整体专业运营管理;加大高端文艺 经营引入力度, 着力将高密的观光休闲客流转化为有效、 高值的消费收入; 巩固“异域风情美食区” 品牌,举办高端文化艺术活动;有机整合文商旅资

36、源,丰富升级全岛特色个性文化旅游服务项目。 2.深深化化荔荔枝枝湾湾非非遗遗主主题题。 推进荔枝湾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进一步理顺景区运营管理体制, 整合带动周边街区资源开发利用,精心打造泮塘五约、西关大屋社区等重点区域。以岭南非遗文 化为主题,丰富充实水上、陆上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文化旅游元素项目,加强品牌营销, 充分展现泮塘水乡、西关庭院、大屋、民俗、美食等广州风情,成为广州最美城市庭园。 3.打打造造上上下下九九文文商商旅旅融融合合样样板板区区。 推进上下九创建国家4A级景区, 推动商圈服务设施智能化 改造和业态调整,优化景区配套设施服务,科学设置游客中心、旅游标识系统及旅游交

37、通管理系 统,着力打造智慧商圈、智慧景区;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开发文商旅新业态,吸引高端游客,提升 22 单位土地生产值。整合上下九步行街、锦纶会馆、西来初地、华林寺、玉器街等文商旅资源,推 动景区整体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强化禅宗、玉、丝织和商贸等文化挖掘利用。 4.打造打造聚聚龙文旅龙文旅小小镇镇。以聚龙村为核心,整合周边冲口涌、花城玻璃厂旧改项目、杏花社区、 沙涌工业区、荔湾儿童公园等文商旅资源,分阶段改造为展现岭南古村、水乡、近现代工业等历 史文化的文旅小镇,以创建文化特色村为基础,加快创建国家3A或4A级景区。 5.打造打造广广钢钢公公园园。依托广钢厂区大量集中的工业建构筑物及文化遗产,以及

38、贯穿于珠江与花 地河之间密集的河涌体系, 打造以工业遗迹为特色的文化休闲服务轴, 融合滨水、 文化艺术的 “广 钢之路”遗迹公园。 第五章 构建岭南文化创新发展中心 坚持规模发展和结构优化并重,推进岭南文化与经济发展 深度融合,借力深厚岭南文化资源优势,推动荔湾区“文化+” 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地区产业 综合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 设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会客厅。 (一)积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1. 大力发展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 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

39、动漫游戏、数字影视、 数字音乐、数字教育、数字出版、数字体验等新兴文化创意产 业,打造动漫传媒创意企业集群。面向珠江西岸高端装备、家 用电器、纺织服装等制造业,依托信义会馆、宏信 922、1850、 七喜等多个创意园区,积极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广告设 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品牌策划与营销等产业。鼓励支持 国内外电影企业在荔湾区投资电影拍摄基地、电影后期制作基 地、电影产业园区和电影企业孵化空间,建设广州影视拍摄区, 23 创作推出体现岭南文化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影视、 网络游戏、网络文学作品。 2. 提升发展文化提升发展文化旅游业旅游业。加大对辖区历史建筑、文化遗产、 生态休闲、

40、民俗节庆等旅游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提升文化旅 游的内涵和品质。积极串联文化地标和文化符号,构建融合历 史文化、红色教育、水乡休闲、商贸购物等多种体验的高品质 旅游展示线路。依托历史街区更新活化,因地制宜引入特色精 品民宿、商务办公、文化展览、文艺沙龙、旅游演艺、个性餐 饮,积极打造富有岭南文化元素城市公共空间和生活体验空间。 充分发挥广州地区中医名师名医资源和治未病、养生文化等方 面优势,搭建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平台,打造以宣传与展示中 医药历史、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主题,融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 药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专业街区。以“西关骑楼环” 为主圈轴,规划建设串连丝路遗风、粤味探悠、工场传

41、奇、西 关小筑、街市揽胜等主题的历史文化步径,打造多元慢行生活 网络,建成具有西关人文特色和老城脉络肌理、水陆联动、可 深度漫游的“西关漫道”系统。 3. 打造特色商贸中心打造特色商贸中心。推动十三行、康王路、中山七路和 中山八路等传统商圈升级改造,提升消费体验比重和智能化、 便利化水平,引入顾问咨询、广告代理、品牌策划等文化专业 服务行业,丰富商圈产业结构和业态结构,打造现代化、国际 化商圈。采取“转型升级、转营发展、拆除关闭、搬迁疏解、 24 规范整治”等方式,加快推进全区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和有 序疏解。积极推动传统首饰玉器、古玩、花、茶、文具等批发 业向电子商务升级转型;导入文化旅游功

42、能,向新零售等新业 态拓展。加快老字号一条街建设,打造具有浓郁广府风情和商 业氛围的老字号集聚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对“三雕一彩 一绣”等传统文化产品二次开发支持力度。 专栏 6 近期启动转型疏解专业市场 序号 名称 地址 类别 1 中百电子城 西堤二马路 16 号 转型升级 2 星之光文体用品市场第一分场 荔湾区黄沙后道 13 号 转型升级 3 星之光文体用品市场第二分场 荔湾区黄沙大道 28-32 号 1 楼 转型升级 4 红基装饰材料市场 南岸路 18 号后座 1-5 号 转营发展 5 世纪金源装饰材料城 南岸路 18 号综合楼首、 二层 转营发展 6 芳村岭南花卉市场 芳村珠江桥段 28 号之一 搬迁疏解 7 广东耀生服装批发市场 十三行路 1 号负二层部分 规范整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