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方法在刑侦中的应用研究-卢芳.pdf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3250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55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方法在刑侦中的应用研究-卢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方法在刑侦中的应用研究-卢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方法在刑侦中的应用研究-卢芳.pdf(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校代码: 10385 分类号: 研究生学号:1301309063 密 级: 犯 罪 心理 学 方法 在 刑侦 中 的应 用 研究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Psychology in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作 者姓名 :卢 芳 指 导教师:钟付和 副教授 实 际单位导 师:专 业学位类 别:法律硕士 专 业学位领 域: 研 究方向:理论法学 所 在学院:法学院 论 文提交日 期:2015 年 12 月 1 日 _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摘要 I 摘 要 当 前 , 在 我 国 一 般 的 刑 事 案

3、 件 侦 查 工 作 中 , 传 统 的 侦 查 手 段 面 临 着 挑 战 , 案件普遍存在发现难、 审讯难、 排查难的情况, 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 DNA、测 试技术等,我们应该要加强对犯罪心理学方法在一般刑事案件侦查审讯中的应 用研究。同时,职务犯罪与其他类型刑事犯罪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审讯时正 确的使用犯罪心理学方法会取得更好的审讯效果。 第 一 章 介 绍 了 犯 罪 心 理 学 的 基 础 知 识 与 现 状 。 首 先 包 括 犯 罪 心 理 学 的 概 念 和研究内容,然后介绍了现代刑事侦查活动中应用犯罪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包括 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技术, 最后介绍了犯罪心理学方

4、法在立法和司法中的现状。 第 二 章 犯 罪 心 理 学 方 法 在 刑 侦 中 应 用 的 科 学 性 。 包 括 犯 罪 心 理 学 方 法 在 刑 侦中应用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基础, 传统技侦技术在刑侦中应用的特点与局限性, 从犯罪心理学方法在刑侦中应用的必要性、可能性来论证其科学性。 第 三 章 犯 罪 心 理 学 在 讯 问 中 的 应 用 。 本 部 分 首 先 介 绍 了 犯 罪 心 理 学 方 法 应 用人员的素质要求,接着介绍了审讯的概念与相关特征、审讯对象在审讯过程 中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变化规律。在这两项内容的基础之上论述了犯罪心理学 在审讯中的运用,包括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营造

5、一定的讯问氛围、运用心理巧 用讯问语言和以及其的心理巧用证据。最后再着重介绍了犯罪心理学方法在职 务犯罪案件侦查中的应用,包括犯罪心理学方法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审讯中应 用的作用和具体应用方法,在根据职务犯罪的特点,提出了符合其特点的审讯 方法。 关键词:犯 罪心理学 审讯 职务犯罪 _Abstract III Abstract At present,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criminal cases in our country, except the use of DNA and testing technology, it is hard to discover

6、 the crime, to check out the suspects and to interrogate the criminals. So we should enhance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psychology in the investig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rime by taking advantage of duty and other types of criminal offenses

7、. The sound use of criminal psychology method will get better results. The first chapter i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riminal psychology, including the concept and the content of criminal psychology,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main method of the criminal psychology application in

8、criminal cases, including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modern technologies, and final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riminal psychology methods in the legislation and judiciary.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legality of the criminal psychology application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9、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ba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psychology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and the strong points and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From the point of its necessity possibility and scientificity,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legitimacy of the a

10、pplication of criminal psychology in crime investigations.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psychology in interrogation. This section firstly introduce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demand of those who uses the criminal psychology method,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

11、teristics of the interrogation ,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the change of the suspect,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er two,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psychology in interrogation, including creating environments, clever usage of interrogation language and the skillful use of eviden

12、ce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suspects. And at last, main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ime psychology method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duty crime cases, including the effects and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criminal psychology method, and the based on _华侨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IV the c

13、haracteristics of these crimes, proposes interrogate techniques according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rime Psychology interrogation crime by taking advantage of duty _目录 V 目 录 引 言 . 1 第1 章 犯罪心理学方法的基础与现状 . 3 1.1 犯罪心理学方法的概述 . 3 1.1.1 犯罪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3 1.1.2 犯罪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 4 1.2 犯罪心理学方法在立法和司法中的

14、现状 . 8 1.2.1 犯罪心理学方法在立法中的现状 . 8 1.2.2 犯罪心理学方法在司法中的现状 . 9 第2 章 犯罪心理学方法在刑侦中应用的科学性 . 11 2.1 犯罪心理学方法在刑侦中应用的基础 . 11 2.1.1 犯罪心理学方法在刑侦中应用的心理学基础 . 11 2.1.2 犯罪心理学方法在刑侦中应用的生理学基础 . 13 2.2 传统技侦技术在刑侦中应用的特点与局限性 . 13 2.3 犯罪心理学方法在刑侦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14 2.3.1 犯罪心理学方法应用于刑事侦查的必要性 . 14 2.3.2 犯罪心理学方法应用于刑事侦查的可能性 . 15 第3 章 犯罪

15、心理学方法在刑侦中的具体应用 . 17 3.1 犯罪心理学方法应用人员的素质要求 . 17 3.2 在刑事案件侦查审讯中的应用 . 18 3.2.1 刑事案件侦查审讯概述 . 18 3.2.2 审讯对象在审讯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及变化规律 . 19 3.2.3 在刑事案件侦查审讯中的主要作用 . 22 3.2.4 在刑事案件侦查审讯中的使用时机 . 25 3.3 犯罪心理学在普通刑事案件审讯中的具体应用 . 26 3.3.1 针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营造讯问氛围 . 26 3.3.2 在审讯中根据犯罪嫌疑人心理巧用讯问语言 . 27 3.3.3 在讯问中根据犯罪嫌疑人心理巧用证据 . 29 _华侨大学

16、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VI 3.4 犯罪心理学方法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的具体应用 . 31 3.4.1 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 32 3.4.2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审讯中针对不同阶段的具体应用 . 33 结 语 . 39 参考文献 . 41 致 谢 . 43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45 _引 言 1 引 言 自 试 仪 器 测 谎 首 次 被 朗 勃 罗 梭 试 用 以 来 , 犯 罪 学 家 、 犯 罪 心 理 学 家 以 及 犯 罪侦查学家对它迅速产生了浓厚兴趣,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在一代又一代 有志之士的执著追求下,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也发挥着越

17、 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美国,犯罪心理学方法的应用已经超过八十余年了,而在 我国则开始于 20 世纪 八十年代初期,到现在为止虽然只有 30 余年 历史,却也 取得喜人的进步和发展,其作用已在具体司法实践中越显重要。但发展在日前 情况却是极不平衡, 不少问题也在实践中出现过, 甚至有些还形成了不良影响, 其原因当然是多因素的。但侦查人员普遍缺少比较系统的培训,业务水平能力 不一,随意性且缺乏系统性是在实践中使用普通情况,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犯 罪心理学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原因。我国犯罪心理学方法在侦查中的具体运用和 发展进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育培训体系应建立较为正规的系统,当务之急 就是认定犯罪心理学

18、方法在侦查审讯中运用的合法性。 2012 年3 月14 日, 我国新 刑事诉讼法 获得了通过, 在我国以法律的形 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举证责任、证明标准 以及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设置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这体现了我国 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进步,与此同时,也对侦查部门在审讯的过程中的要求得 以更高。 随着我国刑事司法制度 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侦查过程 法治化的不断进步, 侦查审讯工作正进行着由封闭替代开放、侦查审讯的某些权力将受到制约的更 加 严格、犯罪嫌疑人自愿供述的权力将 进一步得到法律形式的保障、非法获取 的 证据将 会 被排除、审讯的难度也将随着提高。转变执

19、法观念 是 侦查机关及其 侦查人员应当要得以强化的 法治意识, 综合运用先进的侦查手段 , 专业化侦讯 队伍的 建设应得以加强, 强化 犯 罪 心 理 学 方 法 在 审讯 中 的 运 用, 着力提高侦 查 审 讯的能力和 水平,使得审讯的功能和作用 得以充分发挥,积极应对 各种挑战。 笔 者 在 检 察 院 的 工 作 实 践 中 , 对 犯 罪 心 理 学 方 法 在 普 通 刑 事 案 件 和 职 务 犯 罪案件中的运用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兴趣,也有了一定经验基础。是故本文从犯 罪心理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角度入手,分析在一般刑事侦查实践中运 用犯罪心理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科学性,对

20、现代犯罪心理学主要方法在 _华侨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2 刑事侦查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做出了相关的评价,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以讲 实例的方法就犯罪心理学方法在侦查中的具体运用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一些 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能够引发大家对犯罪心理学方法应用的思考。因为 笔者受实际工作经验限制,以及理论水平的欠缺,深感不足之处甚多,希望专 家能多多批评指正 。 _第 1 章 犯 罪心理学方法的基础与现状 3 第 1 章 犯罪心 理学方 法的基 础与现 状 1.1 犯罪 心理学方 法的概述 1.1.1 犯罪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犯 罪 心 理 学 是 运 用 了 心 理 学 的 有 关 基 本

21、 原 理 , 研 究 关 于 支 配 与 影 响 犯 罪 人 实行犯罪行为的心理特征的形成、发展、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依据心理学的一 门学科。 也就是说,有了犯罪以后,人们对犯罪心理的探讨就已经开始了。 我 国上到春秋时期,人性、环境、教育等因素就被一些思想家从与犯罪的关系的 角度进行了分析,寻找犯罪心理形成的心理上原因,如荀子提出的“性恶论” 、 孟子强调的“性善 论” 、告子宣扬的“性无善无不善”之争等,至今对这些传 统 的论述依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就国外而言,人们探讨犯罪心理的历史也很长 的,古希腊时期的大思想家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就依据骨骼和面貌等身体特 征来判断一个人心理的善与恶,包括

22、是否具备了犯罪的心理。然而作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出现, 普遍都认为是在 19 世纪七十年代以后,1876 年龙勃罗梭的 犯 罪人论的出版是犯罪心理学的标志性事件。 犯罪心理学的具体内容很多, 其中包括: 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 审判心理、 受害人心理、矫治心理、侦查心理、证人心理以及犯罪有关的心理预测和预防 等相关 内 容 。 其 中 犯 罪 心 理 学 以 研 究 犯 罪 心 理 和 行 为 为 主 要 课 题 的 , “ 犯 罪 心 理”存在着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狭义的犯罪心理只是指支配行为人实行犯罪行 为时间上的心理活动及形成的相关心理因素,也就是犯罪行为人实行犯罪行为 时,其认识、意志和感情

23、等因素的活动特征,以及其性格、能力、气 质、动机、 需要、价值观等相关心理特征的有关影响的规律;广义的犯罪心理既包括了狭 义的犯罪心理内容,而且还包括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之前,在预谋和准备 实施犯罪过程的有关心理活动特征,以及在犯罪之后在逃避打击、侦查与处罚 时的心理活动特征;当然也包含其通过教育后得以改造,悔过自新后的相关心 理活动过程和表现出的行为规律等。 罗大华. 犯罪心 理学 M. 中国 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 罗大华. 犯罪心 理学 M. 中国 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4. 梅传强. 犯罪心 理学 M. 法律 出版社,2003:3. _华侨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4 笔

24、 者 认 为 , 广 义 的 犯 罪 心 理 才 是 犯 罪 心 理 学 所 要 研 究 的 内 容 , 因 为 犯 罪 心 理学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方面内容,是以犯罪动机为中心,从而来研究犯罪 行为人的性格、环境与其实施的犯罪行为之间的过程,采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和基本方法来揭发犯罪本身、 解释罪证并且协助侦查、 审判与之后的矫治工作, 从而在目的上达到了遏阻犯罪。 犯 罪 心 理 是 比 较 复 杂 的 一 种 社 会 心 理 , 有 关 犯 罪 动 机 的 形 成 有 时 需 要 经 历 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并且从犯罪动机的形成开始,一直到犯罪行为的实行,最 后到对犯罪行为人的矫治,这种犯

25、罪行为人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是故,只有 对广义的犯罪心理进行研究,才能够实现犯罪心理学的最初的研究目标。犯罪 心理学的研究以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作为主要内容,这并不干扰着对证人、被 害人以及有关司法机构人员等其他人员的在心理和行为上的研究。被害人心理 是需要在犯罪心理学进行研究的,因为犯罪行为就是在犯罪行为人与被害人之 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客观结果,在对犯罪行为侦查过程 中,可以通过深入地分析被害人从而得出决定谁才是犯罪行为人。还有,如在 揭露与证实犯罪行为的程序中,证据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证据在来源上, 主要还是来自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 还包括来自被害人的陈述以及证人证言

26、, 因此,为了使得证据更加可靠,能够成功地办结一个案件,研究被害人与证人 的心理就是犯罪心理学重要内容了。就像在电视连续剧大雪无痕中出现的 情节, “来凤山庄” 有件杀人命案, 某勤杂工在现场调查时向侦查人员证明在有 人枪杀被害人张秘书之前,发现有一个外地人来此找过他,因此而误导了侦查 人员,错误分析地把他提到的外来人员作为整个案件的主要方向来侦查,从而 使得侦查工作一筹莫展。然而方雨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证人的情况:发现 该证人在向侦查人员作证时,语气通顺,其证词似乎背着的,而且背了多次, 而且整个人紧张,东张西望,在发现证人在撒谎后,不再采信该证人的证言, 进而案件才回到正确的侦查方向上来

27、。因此,犯罪心理学就是为了揭发犯罪本 身,解释罪证并且协助侦查人员侦查,以及后续的审判与矫治,犯罪人心理和 行为是重点研究的内容,同时要对其他刑事案件有关人员进行心理的研究。 1.1.2 犯罪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有了一百多年, 特别是 20 世纪30 年代以后的发展, 田直. 转引自杨 十隆. 犯罪心理 学 M. 北尔教 育科学出版社,2002:7. _第 1 章 犯 罪心理学方法的基础与现状 5 在实用价值上作用更加明显。其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 助侦查部门进行侦破案件和审讯犯罪嫌疑人,这方面的典型例证就是测谎技术 的应用和犯罪人心理画像技术的应用。二是,

28、当作专家证人出席法庭作证。犯 罪心理学的专家可以通过评价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智力的状况、 陈述的内容的可靠性、证人作证的能力及真实性等,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向法 庭提供证据,从而有助于法官或陪审团就整个案件事实还原尽可能的作出正确 判断。三是,参与对犯罪行为人的后续矫治工作。犯罪心理学专家通过在看守 所、监狱等有关部门对犯罪行为人进行心理测试,或进行心理咨询工作,从而 得出犯罪行为人逃跑、 自杀、 暴力行为存在的可能性 。 犯罪心理学在现代刑事 侦查审讯活动中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犯罪心理学方法。 “五听” 制度在我国历史上的出现作为言词证据, 特别是被告人口供

29、比较重要的情况下,这种审查判断的方式,就是通过观察被 告人陈述时的表情与神色等,利用情理、事理和逻辑相结合,进行结合判断, 具备着一定的心理学、逻辑学与审讯学的科学依据,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 在今天刑事侦查人员也经常在运用。 例如:2006 年5 月30 日的上午, 在浙江省 德清县打工的廖某到某家有限公司进行闹事,声称他妻子陈某因前段时间在该 公司和一个职工进行了对打,第二天早上发现身体不舒服后不久即死亡,他要 求该公司赔偿。在侦查人员赶到现场后,对廖某进行了询问,期间发现廖某讲 话时情形紧张,从犯罪心理学角度来说,谎言在人的大脑中留下的记忆是不会 深刻的,于是侦查人员就跳跃式地询问死亡时

30、的几个细节,发现其回答的结果 矛盾甚多,故其不能自圆其说,在此情况下,廖某又继续编造了其妻子死亡的 第二种说法,是死于癫痫病。因此,根据廖某的“五辞”情况,再次显示出其 又是在编造,其迅速被侦查人员控制,经过专业的现场勘查和尸检,以及同时 进行的外围调查和审讯突破,快速地查清该案的真实情况,这起恶性案件其实 是因廖某有外遇后引起杀妻的惨案。经查,廖某于 2006 年 5 月 30 日凌晨,在 其妻睡着后,用被子蒙口鼻的方式将其妻子杀死,事后由于害怕,而想嫁祸于 他人,并且想顺便敲诈死者所在公司的钱财。可见,运用“五听”法对犯罪行 为人进行察言观色,就有可能在案件的突破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在

31、实 践 中 , 也 会 经 常 利 用 犯 罪 行 为 人 作 案 后 的 犯 罪 心 理 来 寻 找 案 件 突 破 的 高锋.犯罪心理学 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340. 奚玮、吴小军.中国古代“五听”制度述评 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1). _华侨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6 线索。因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犯罪目的一般实现了,犯罪行为人的心理也一 并会发生着变化,伴随着的是消极情绪,如担忧、焦虑、恐惧等,对法律惩罚 的恐惧情绪也会比较强烈的出现,对于侦查机关案情的进展情况,总是会想创 造条件的去了解, 当压力过大而犯罪行为人承受不了之后, 往往就是选择逃离, 来减轻心

32、理上的压力, 寻找物理上的距离安全感, 而且一般案件罪刑如果越重, 这种距离感就会表现越明显。在此基础上,侦查机关在排除可疑对象时,对那 些案后无故突然离开消失的对象,也是侦查方向上的对象。如果侦查范围比较 小的一般案件,就可以较好的利用犯罪行为人的相关心理特点,主动散布诸如 公安机关现在已经掌握了切实的犯罪证据、犯罪分子被抓获就差时间而已的消 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创造条件震慑犯罪行为人。 2、心理画像技术。该技 术是有关专家充分利用犯罪现场留下的相关资料, 能过运用犯罪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的原理与方法,根据自己的相关人生阅历,以 及工作中慢慢积累的有关经验,然后先对想像中的犯罪行为人的各种情况进

33、行 心理画像,也就是进行预测,进而帮助寻找有关的线索,以及进一步缩小排查 的范围,使得进一步明确案件的侦查方向,最后得以成功的抓捕犯罪嫌疑人。 在侦查实践中,一些隐藏的案件的发现,也是可以通过犯罪心理学方法而实现 的,达到打击犯罪的效果。如杀人恶魔杨新海,他流窜多省多年,抢劫且强奸 总共作案有二十二起、被害人数达六十五人!在该案侦破前,公安机关请来犯 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对该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画像以寻找侦破线索。李教授 随即根据侦查部门提供的相关情况,对该进行了初步的,得出一些关于犯罪嫌 疑人的情况: 此人生在农村的, 而且经济条件不好; 较少的时候就已离家出走, 也可能是因为犯罪被判过刑;年

34、龄大概在三十岁左右;身材不高,不会超过一 米七,而且有些瘦,但是肌肉结实;应该是有犯罪的前科,属于惯犯,有过坐 牢的经历;因为其作案多使用较重的锤子,此人善长从事体力劳动;应没有女 性朋友,也没有婚姻的生活;性格比较内向,整个人也表现的比较木讷;在生 活上昼伏夜出,极没有规律。此外,河南、安徽是案件最开始发生的地主,而 且在而河南是发案数量是最多的,因此,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籍贯不是安徽就是 河南。案件侦破后,事实证明李玫瑾教授的分析都是极其准确的,与杨新海的 身高、犯罪背景、家庭因素、年龄方面等因素都是极准确的,在此案的侦破中 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足见犯罪心理学方法的妙用。 徐功川.侦查心理学 M

35、.重庆出版社,1984:9. _第 1 章 犯 罪心理学方法的基础与现状 7 3、 以生理学、 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该技术就是我们经 常所说到的测谎技术,它作为一个重要辅助工具,已经在刑事侦查得到了普遍 的应用,在案件的侦查过程中,由侦查人员向被测人提问,都是些有关案件的 事实情况, 或通过出示与案件相关联的证据材料等, 从而观察其的生理上反应, 而后得出具体的参数, 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综合性的一个过程。 就像古代的 “五 听”手段是一样的,测谎技术的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就是犯罪心理学,区别就是 在于测试技术它综合运用了现代的电子技术的手段而已。测谎技术只是侦查活 动中的辅助性的

36、一种手段,但是如果能够正确使用这技术,是对案件的侦查有 着极大的帮助的,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就可以帮助侦查人员发现无辜者,或者 发现新的破案线索,使得侦查方向能够得到及时的调整,也可以方便于去难口 供的真与假,还有助于审讯中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的突破。在刑事侦查活动应 用测谎这项技术,在世界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然而在我国,这项技术 仍然是一比较新生的事物, 在刑事侦查领域的应用于也才开始近十年前。 而且, 利用这项技术进行测试,测试人者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测试结果的准确 性,仪器就是这样的,不同水平和能力的人去测,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当然 , 这也充分证明了测谎技术具有犯罪心理学上的特点

37、。为使得测谎技术的作用得 到更好的发挥,我们还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心理学基础和测谎的生理学。 4、 在反劫制暴战术谈判中的运用。 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 暴力劫持人质事 件也时有发生,与绑架的情况不同,暴力劫持人质与社会公开的对抗,一旦处 置不妥,则有可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形成极差的社会不良影响。因此, 在处置过程中,面对现场状况的多变不定,随时都有可能危及人质的生命,处 置难度非常大, 所在有人把这比作为 “与死亡谈判” 。 劫持事件的结果常会是三 种,最好的结果是解救了人质、劫匪也被劝收;第二种结果是人质得以解救、 但劫匪被击毙;最坏的结果是人质和劫匪都死于非命。由于暴力劫持人质的事 件有其

38、特性,要求谈判人具备“嘴厉、脑灵” ,此外,在 对峙的整个过程中,劫 匪的情绪处于烦乱状态,因此,充分了解掌握劫匪适时的心理状态就显得最为 重要,应尽力促使其亢奋的心理慢慢归于理性和平静。在谈判的过程中,应该 要依循科学的规律, 比如说要让劫匪觉得谈判人很是 “面善” , 交谈中不能有否 定,没有蔑视眼神,肢体上动作也没有威胁,表情一般要冷漠,谈判人产生人 格和语言都要能获得劫匪的认同,随着谈判人的思路而使得劫匪的情绪慢慢趋 于稳定而平静。 _华侨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8 整 体 而 言 , 我 国 刑 事 侦 查 工 作 对 此 类 刑 事 案 件 中 有 关 心 理 状 态 的 把 握

39、 和 利 用成败皆有,一直以来“以暴制暴”得到了较多的关注,通常就是侥幸蛮干, 不太注重把握和利用犯罪心理学方法,有些不必要的伤亡就发生了。比如 2003 年发生在兰州的一起普通入室抢劫案, 当时公安厅高度重视, 由高层领导带 200 多名警力,拿着大喇叭进行没技术含量的喊话,结果在十分钟之内,歹徒开枪 杀死人质而后自杀身亡。 但是 2004 年7 月7 日发生在长春的同样一起人质劫持 事件中, 年纪仅23 岁的犯罪嫌疑人最初只是想要一些钱, 但因为现场处置的不 妥, 最后出现了劫匪和人质双亡的悲剧。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 北京人民警察 学院的谈判专家高锋教授称处置劫持人质事件最为重要的

40、是控制犯罪嫌疑人的 心理,以暴制暴决不是上策。 总 之 , 在 当 前 我 国 犯 罪 的 数 量 不 断 上 升 , 而 且 智 能 化 成 为 了 犯 罪 的 一 个 重 要手段,然而在具体侦查活动中,更加注重强调文明办案,在刑事侦查活动中 侦查人员充分运用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意义则显得更加的重要。 1.2 犯罪 心理学方 法在立法 和司法中 的现状 1.2.1 犯罪心理学方法在立法中的现状 犯罪心理学是刑事科学的基础应用学科和理论学科, 与此同时, 由 于 其 不 一 样 的 研 究 视 野 、 学 科 性 质 及 研 究 方 法, 使 其 在 刑 事 科 学 的 一 体 化 之 中,

41、 具 有 无 法 可代替的作用和地位。 刑事一体化是指刑事在立法、 司法与科学三方面相结全, 实现及其内部所有方面保持一致性, 进而形成了有机而统一的完整系统。所以 说, 在刑事一体化的过程中, 犯罪心理学要在关于 “犯罪” 这一基础性的概念上, 要与处于更为规范地位的刑法学始终保持一致。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有 规定: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 罪 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 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可以看出,法律上是明文禁 止 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来收集证据。新

42、刑诉法修 正案第四十五条规定: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供 述和采用暴力、 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 被害人陈述, 应当予以排除。 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 者作出合理解释; 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 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 也 _第 1 章 犯 罪心理学方法的基础与现状 9 是明文规定对刑讯逼供和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应该要坚决予 以排除。 根 据 全 世 界 各 国 的 刑 事 诉 讼 立 法 以 及 司 法 具 体 实 践 的 情 况 来 看 , 他 们 具 有 一定的容忍度,对威胁、欺骗、引

43、诱。但也要承认威胁、欺骗、诱惑侦查在我 国刑事侦查实践中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存在。但是我们必须区分什么是在条件或 是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构成威胁的犯罪,对欺骗的诱惑,什么样的情况是合法 的 ,可以接受威胁,引诱,欺骗,从犯罪心理学的方法在使用法律的合法性, 犯罪心理学的合理使用方法是必要的。这是保障人权的角度与侦查中合理使用 犯罪心理学方法需要之间的平衡战,正当性要具有其一定的价值,只有在两者 平衡的基础上作出的界定才是最佳的。 1.2.2 犯罪心理学方法在司法中的现状 对 于 犯 罪 心 理 学 方 法 在 司 法 活 动 中 的 价 值 定 位 和 现 状 ,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有 不 同的认识: 1、 犯罪心理学方法在侦查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辅助性。 刑事侦查的主要目 的就是寻找并确认真正的犯罪人,这需要从大量可能的犯罪嫌疑人中发现,因 此,刑事侦查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发现和证明犯罪。如果要完成这项艰巨而复 杂的任务,就必须采取各种侦查措施和手段,包括一些可以广泛发现在所有国 王的侦查线索进行彻底调查、访问调查、搜查和扣押、跟踪等待一些常规侦查 措施,同时也要有技术手段协助寻找、提取和检测犯罪现场痕迹。然而,无论 是犯罪嫌疑人是否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