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1-28课)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1-28课)教案设计.doc(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1-28课)教案设计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含义,想象画面,并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几幅春景图,配乐,学生说感受)2.小结导入: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绝句。(板书课题,师简介杜甫)
2、二、自主读文,初读感知1.播放配乐诗绝句。(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播放配乐朗诵)2.读词语:这里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读?(课件出示词语,注意指导读准音调)迟日 泥融 燕子 沙暖 鸳鸯3.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1)课件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2)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练读,师生读。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1.默读绝句,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春天来了?2.课件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1)指名读,思考:“迟日”是什么意思?(春季太阳落山渐晚)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温暖
3、的太阳,青山绿水,鲜花,绿草)(2)师小结:多么美的春景!多么温暖的春风呀!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诗?(3)指导朗读:语调轻柔,读出春风的柔和、春景的美丽。 3.课件出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泥融”是什么意思?(泥土湿软)你们从这句诗中又读懂了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鸳鸯在沙滩上晒太阳。)(2)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衔泥筑巢)(3)想象后两句诗展示的画面,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4.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好。5.朗读背诵,体会感情。师小结:这首诗的前两句勾画出了由迟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
4、明丽的春景,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春光无限的春景图。(板书:春光无限)6.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关于这首诗的题目“绝句”,你有哪些了解?(课件出示资料) 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如果每句诗都有五个字就是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果每句诗都有七个字就是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四、指导书写1.重点指导。(1)“燕”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口”左右两边形成的“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2)“融、鸳、鸯”这些字笔画繁多,书写时笔画要轻细,使其密而不挤。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1.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诗句?读给同学们听听吧。2.多么迷人的春天!请你也当当小诗人,写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背诵绝句,默写最后两句。(同桌互评)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绝句,感受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今天我们来看看春天的江水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吧!(课件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板书诗题,师简介惠崇和苏轼)二、初读古诗,理解词语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对照拼音把字音读准确。2汇报读。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指名读)3学习重点词。(课件出示重点词的意思)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欲上时:指河豚
6、将要逆流而上产卵的时候。4.配乐朗诵,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三、再读古诗,探究诗意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我们能从诗中哪一句知道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春江水暖鸭先知)2.诗中都写了哪些春景呢?(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3.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指名读。(2)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教师归纳。(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回暖。)4.课件出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指名读、齐读。(2)学生自读,集体交流。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正旺,鲜嫩的芦
7、芽从土里钻出来,正是河豚洄游产卵繁殖的季节。5.描述全诗画面,背诵古诗。四、归纳学法1.今天,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理解了诗的意思,还会背古诗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学这首诗的。2.学生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课件展示学法)(1)初读感知。(2)理解诗意。(3)体会意境。(4)反复吟诵。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1.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熟字加偏旁:宗+山=崇 户+艹=芦牙+艹=芽3.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惠”:右上部没有点,中间的提上有一点。“芦”:下部是“户”,不是“卢”。“崇”:
8、上窄下宽。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代诗人曾几写的古诗。(板书课题)2简介诗人曾几。(课件出示诗人简介)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1)(课件出示生字)要求把字读准确。(2)自由读,指名读。(3)师生共同正音:“泛、减”是前鼻音。(4)开火车读,齐读。2教师范读,男女生分组读。(课件出示划分朗读节奏的诗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吟诵感悟,想象
9、画面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课件出示问题)(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三衢山的?他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2)作者沿途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注释和插图想象画面,小组交流。(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3.全班交流。(1)课件出示问题。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给人以的感觉。指名回答。(日日晴 喜悦)(2)读第二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却”是什么意思,这句诗写了什么。指名回答:“却”在这里是“再”的意思。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3)哪句诗是作者沿途所见?(课件出示第三、四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10、“不减”“添”分别是什么意思?(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添:增添。)正当诗人游兴高涨的时候,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其叫声,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课件出示后两句诗)齐读后两句。引导学生用关联词填写后两句。(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4.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四、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2指名带着感情配乐诵读这首诗。3.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4.齐诵本诗。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会写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近字比较:海梅喊减眨泛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梅、溪、泛、减:都
11、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溪:右部是“爫+幺+大”。 泛:最后一笔是捺,要写得平展。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教学板书1.古诗三首绝句景物:迟日、春风、花草动物:燕子、鸳鸯春光无限惠崇春江晚景画中景物:竹、桃、鸭、芦芽景中联想:鸭知水暖、河豚欲上三衢道中梅黄日日晴溪泛、山行不减添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诗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再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理解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同时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先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再在理解诗句
12、的基础上,结合创设的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全诗的意思。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空间和美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2.燕子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能正确读写“伶俐、偶尔”等词语。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13自然段。3.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短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下来。教学重难点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燕子图,导入课题1.课件出示燕子图,引导交流:同学们,春天到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了解燕子吗?(学生交流对燕子的了解)
13、2.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3)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2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1)读生字并组词,说说书写生字时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纤”“散”两个字的读音)(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组长归纳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记录下来。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新词,指名认读,全班齐读。(2)理解词语的意思。(3)指
14、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三、全班交流,探究问题1.细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平添生趣、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2.大家还有哪些疑问呢?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4.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轻声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羽毛、翅膀、尾巴)(板书:燕子外形)2.课件出示:()的羽毛,()的翅膀,()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3.哪些词语让你眼前浮现出画面?是怎样的画面呢?
15、4.出示短语,边读边想象燕子的外形。乌黑的羽毛 轻快有力的翅膀 剪刀似的尾巴5.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的画面。6.指导学生借助短语,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背诵第1自然段。7.教师小结:在第1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通过边读边想象感受了燕子的外形美,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更多的内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背诵第1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2.分自然段指读课文,思考:课文还从哪几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燕子?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1.思考:课文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勾画有关语句。2.讨论交流。(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1)“如毛的细雨”是什么感觉?(体会春雨轻、细、小的特点)7.在文中找出一句拟人句抄写下
16、来。(2)读中体会:“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引导学生用舒缓、轻柔的语调朗读,体现春雨的细、轻,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3)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花呀,草呀,叶呀,“赶集似的聚拢来”,到底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引导学生理解“赶集”一词)学生交流,自由发言。(4)就在这大好的春光中,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它的到来,给春天平添了生趣。(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板书:平添生趣)3.为什么小燕子的到来,给春天平添了许多生趣呢?(动静结合,春天更有生气了)4.课件展示景物图片,学生对比欣赏,说说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述美丽的春景。(光彩夺目、烂漫无比)三、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1.
17、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开始它快乐的飞行。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3、4自然段,并说说从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板书:燕子飞行)2.课件出示第3、4自然段,展示燕子飞行图片。(1)一个“斜”字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2)“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这句话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快。(3)“掠”是什么意思呢?(轻轻擦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了“掠”字可以体现出燕子飞行时动作的轻快和飞行时优美的姿势,就像蜻蜓点水一样,一下子就飞过去了,看不见了。)(4)除了“掠”字,在第3、4自然段中,还有哪些字、词也用得特别好呢?请大家来
18、读一读,圈一圈。(“沾”用得很好,说明燕子的动作十分灵活。“荡漾”用得很美,平静的湖面因为燕子的到来变得美丽。)3.小结:是啊,这一部分课文写了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燕子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燕子飞行时非常灵巧,动作轻快,姿态优美。)4.自由朗读。(读出燕子动作轻快,姿态优美的特点,试着背诵第3自然段。)四、继续探究,学习第5自然段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燕子的什么。(板书:燕子休憩)2.交流,重点赏析“闲散”“纤细”“休憩”“几痕”等词语。(课件展示图片)(1)辨析“几痕”和“几根”。(“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19、(2)辨析“休息”和“休憩”。(“休息”指工作、学习等暂停,歇息使精力恢复;“休憩”多用于书面语中,如在游廊或树荫下休憩。)(3)辨析“闲散”与“悠闲”。(“闲散”是形容生活的状态;“悠闲”是形容心境,而且一般持续的时间不长。)3.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因此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鸟类,这样才能时常看到它们。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六、记忆生字,指导书写1.在小
20、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生字的。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聚”“倦”等字。教学板书2.燕子燕子外形 平添生趣燕子飞行 燕子休憩 喜爱教学反思燕子这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燕子在天空中和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憩的情景。我充分利用课件和插图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景,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以读促悟。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读、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朗读每一自然段时,我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指导,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练读,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感悟作者的心情。3.荷花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读好儿化词和轻声词。2.
2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3.通过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感受荷花的美丽。4.能仿照文中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美丽。2.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并仿照着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图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荷花)2.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自古有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今天,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荷塘,去看看他笔下的那一池白荷花。(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
22、字形。(2)标注自然段,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理解的词句。2.检查预习。(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学习多音字“挨”ii)(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翩翩起舞 挨挨挤挤 清香 饱胀 破裂 姿势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探究交流。课文围绕荷花讲了哪些内容?(讲了荷花的样子、姿态及作者的想象和感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板书:荷花的样子和姿态作者的想象和感受)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1)教师范读,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了什
23、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因为“我”喜欢荷花)(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闻到荷花香味后,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以及对荷花的喜爱。(自由读、指名读)(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蹈”“佛”)4.形近字辨析:瓣、辩和辨;蓬和篷;拂和佛。5.书写练习,自评互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者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作者看到的
24、荷花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3自然段。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标出你认为描写荷花最美的句子。二、品读美文,欣赏荷花1.同桌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并说说喜欢这句话的理由。(1)课件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和荷叶旺盛的生命力。)(2)课件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思考:这句话美在哪?(“冒”字用得好)师:这句话连接了荷叶和荷花的描写。同学们,如果把“冒”字换成“长”或“钻”行不行?(不行。因为“冒”是在荷叶之中露出头来,高出其他,突出荷花不断向上生长的生命
25、力,“钻”和“长”没有这种表达效果。)(3)课件出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是一组排比句,写了荷花刚开、全开、将要开时的三种状态,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蕊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请你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2.还有哪些句子也让你感受到了美?(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千姿百态、形态万千)(2)“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句中“一大幅活的画”
26、指什么?“画家”指的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教师小结:是啊,这还是一种生命的美,充满活力的美。正是因为大自然那鲜活的力量才有了这样富有生命力的画卷。4.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人在画中游的感觉)5.欣赏了荷花那优美的姿态,一池的荷花将作者深深吸引,他陶醉其中,自己也变成一朵荷花了。谁来读读作者的想象和感受?(学生自愿举手朗读)6.师生合作:在池塘边,驻足观望,此时,“我”也是一朵荷花了,“我”觉得“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师总结:“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看来作者被这美丽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7.齐读第4、5自然段(配乐),体会荷花的美。8
27、.第4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三、回顾整体,小结全文1.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作者通过先写看到荷花,欣赏荷花,后写想象自己成为荷花,将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语句中,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荷花的美。大家也都被这美景陶醉了,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荷花的美吧。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试着背诵第24自然段。教学板书3.荷花闻到清香看到荷花的样子和姿态想到自己仿佛就是荷花回到现实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文章语句优美,充满丰富的想象。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课件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
28、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让学生和作者一起融入荷花的美景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荷花的美。4*昆虫备忘录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积累生字新词。2.默读课文,能说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3.用喜欢的方式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探索昆虫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总结它的特征。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探索昆虫奥秘的兴趣。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昆虫吗?你知道哪些昆虫?对它们有什么了解?(课件出示多种常见的昆虫图片)2.小组交流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昆虫,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9、。3.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导入课题: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昆虫,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来进一步了解几种昆虫。(板书课题)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默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教师巡视,随机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三、互相交流,学习第一部分“复眼”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作者主要介绍了昆虫的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长做好记录。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4.教师评议,随机小结。(1)蜻蜓有复眼。(板书:复眼)(2)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30、板书:视觉灵敏)5.查字典了解什么是复眼。(指名说,教师小结,课件出示“复眼”的相关知识)6.作者是怎么研究复眼的?(1)琢磨。琢磨是什么意思?(思考;研究)作者是怎样琢磨的?(“想必是”可推敲出作者是通过看书与猜想。)(2)观察。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走近蜻蜓和苍蝇,发现它们视觉灵敏)(3)想象。(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7.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和思考)8.再读课文,还有什么发现?(指名说)9.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四、互相交流,学习第二至四部分1.出示自学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分小组进行探究学习。(2)解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
31、哪些不懂的地方?”等问题。(3)组长整理信息,派代表发言。2.各小组自主探究。“花大姐”探究小组。花大姐的外形和特点:瓢虫的膜翅:黑绸衬裙,顺顺溜溜,严丝合缝(指缝隙严密闭合)。(用词准确)外形: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有漂亮的小圆点,星点不同。(观察细致)习性:吃蚜虫益虫;吃马铃薯嫩叶害虫。(喜爱之情)“独角仙”探究小组。独角仙的外形和特点:笨重体长甲壳头部力气“蚂蚱”探究小组。蚂蚱的外形和特点:别称形态飞起来膜翅土蚂蚱3.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再全班汇报。预设1:使用“噌”“呜扑”等拟声词,表现了复眼昆虫的机警和独角仙的莽撞笨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预设2: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
32、真童趣。比如,“我说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4.制作昆虫备忘录。(1)各小组总结作者是怎样写的。(外形、特点、别称、习性等)(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细致观察、善于思考、描写准确、修辞恰当)(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做自己的昆虫备忘录。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汪曾祺了解了几种常见的昆虫,学习了怎样写好昆虫备忘录。希望同学们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也能写出自己的昆虫备忘录。教学板书4*昆虫备忘录蜻蜓、苍蝇:复眼视觉灵敏花大姐(瓢虫):星点不同有益有害独角仙(甲虫):头部有角力气大蚂蚱外形美(挂大扁儿)吐口水讨厌(土蚂蚱)细致观察 描写准确教学反思本
33、次教学中,我先以讲解“复眼”部分的学习方法,根据阅读提示拟出自学要求,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自学,完成信息整理,自主学习。本次教学充分发挥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学时,我进行适宜的引导与帮助,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守株待兔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背诵课文。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大家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3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评议,补充指导。)2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寓言故事,那时的寓言是用古人的书面语写成的,也就是文言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1)重点指导“耒”。(课件出示“耒”字的汉字演变图)(2)学习生字“冀”。“冀”现在是河北省的简称。(与“翼”比较不同之处)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3.再读课文,注意语速和停顿。(1)回忆如何朗读文言文。学生自由练读,试着划分朗读节奏。(2)教师范读,学生感知文言文声断气连的读法。课件出示: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35、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3)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4.齐读。三、细读课文,了解文意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翻译句子,并交流探讨难理解的句子含义。2.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1)汇报通过合作学习仍未解决的问题。(2)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3)指导朗读:放缓语速,适当停顿,重读你想要强调的位置,体现古文的韵味。(4)师生合作读,教师读翻译,学生读原文,加深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2.指名朗读课文,集体评议。二、展开想象,讲述故事,感悟寓意1.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将故事讲得更加生动。2.师
36、引导想象:(1)“兔走触株”中的“走”字是什么意思?(跑)兔子当时是怎样跑的?(特别快)还有哪些词也表示快的意思?(快如闪电、疾驰、飞奔等)(2)野兔为什么这样拼命地跑?(学生猜想:有可能它遇到了猛兽或者猎人,正在逃命。)师小结:正是因为特殊的原因,这只野兔急于逃命才慌不择路跑到了种田人的地里,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而死。那么可以知道这只野兔撞死在种田人地里的树桩上是一种巧合。(3)种田的人看到撞死的野兔是什么心情?(高兴)还有哪些词也表示高兴的意思?(心花怒放、喜出望外、眉开眼笑等)他会怎样处理这只野兔呢?(他可能会美餐一顿或将兔子卖了换钱。)师小结:种田人将野兔捡回家后,他又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37、他又是怎样做的?(4)“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他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想:万一有兔子再撞到树桩上,我就又可以吃到美味的兔肉了。)(5)对于他的这种想法,你怎么评价呢?(板书:心存侥幸)结果会怎样呢?(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6)大家想一想:他为什么被宋国人嘲笑?3.观察课文插图,学生展开想象讲述故事,鼓励学生用上自己喜欢的词语。指名讲故事。(配上图片,给予提示)4.师总结:同学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这样讲出来的故事会更加具体生动。三、感悟道理1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发言)(自己不主动努力,怀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得到意外的收获是不对的。只有通过自己
38、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板书:心存侥幸一无所获)师总结:不要幻想不劳而获,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我们学这则寓言获得的启示,也是我对你们最大的期望。2.配乐朗读,熟读成诵。(1)播放古筝曲,学生随着曲子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2)试着背诵。四、阅读链接1.学生默读故事,思考: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呢?(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最终离楚国越来越远。)2.那么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意孤行,不听别人劝告)3.故事中的人由于不听别人劝告,犯下了错误。生活中你们经历过这样的事吗?(学生自由讨论,互相说一说)4.寓言故事往
39、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课件出示道理)教学板书5.守株待兔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经过:放下农具守株待兔结果:兔不复得被人嘲笑心存侥幸 一无所获教学反思在学习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回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句子大意。然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接着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想象,找出种田人“守株待兔”的原因,分析其过程和最终结果。再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6.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谦虚”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
40、的性格特点。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通过分析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的性格特点。2.引导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道理。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里有两位主人翁,一位叫陶罐,一位叫铁罐。(出示陶罐、铁罐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自由发言)2.大家想知道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41、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同桌之间互相检测课后生字词,读准字音。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师生互评。4分段读文,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国王的橱柜里有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却谦虚礼让。若干年后,陶罐被人们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分角色朗读第19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2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和描写它们神态的词语画出来。(1)课件出示:“你敢碰
42、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2)指名朗读第一组对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铁罐很傲慢,看不起人,没有礼貌。板书:傲慢)(3)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铁罐说的话读一读?(指名读)(4)铁罐明明知道陶罐易碎,却偏要抓住它的弱点发问,目的是什么?(嘲笑陶罐)(5)通过铁罐的行为,谁能猜测“奚落”的意思?(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6)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不慌不忙,它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第二句)(7)陶罐不但不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说明了什么?(陶罐谦虚友好。板书:谦虚)(8)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指名朗读)(9)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
43、话,可加上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3.学生自主学习后面的两组对话。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后面的两组对话;注意圈出需要重读的部分;思考:铁罐和陶罐的情绪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别出示两组对话。课件出示第一组对话:“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我确实不敢碰你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注意铁罐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2)陶罐要争辩些什么呢?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陶罐没有说完的话)但是铁罐容许陶罐争辩吗?课件出示第二组对话:“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什么也不怕。”“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
44、,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1)指名朗读对话。(2)学生自主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恼怒:气恼,发怒。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和睦相处:彼此和好地相处。)(3)铁罐为什么越来越生气呢?(因为陶罐在争辩)师小结:面对铁罐这么恼怒无理,陶罐依旧表现出平静友好的态度。铁罐也由刚开始的傲慢、轻蔑、恼怒,再到现在的火冒三丈、恼羞成怒5.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三组对话内容。师小结: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陶罐和铁罐的结果又将如何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四、复习巩固,识字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骄、傲、谦、懦、捧、弱、代、价”
45、都是左右结构。“尘”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虚”是半包围结构,注意第三笔是横钩。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生字。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4.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说一说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精读课文,总结升华1.学习第1017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理解重点词语。(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覆灭:全部被消灭。覆盖:遮盖。翻来覆去:本课指多次重复地掘土。)(2)陶罐和铁罐的结果如何?(3)学生交流汇报自学成果,朗读相关句子。(4)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它们会有这样的结果?(学生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光洁朴素美观不复存在)2.总结全文,感悟道理。补充资料: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铁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已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你喜欢谁呢?为什么?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