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8课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8课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8课,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5.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擂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事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法。4.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事。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和主题曲。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
2、物,哪些主要故事?3.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知道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1)指读课文,正音。(2)结合上下文体会“妒忌、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2.“草船借箭”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围绕这个字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借”字。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
3、前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四、品读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周瑜对诸葛亮心态是怎样的?文中哪个词可说明?请画出来。(心怀妒忌)2.自读第2自然段。(1)思考: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2)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3)周瑜居心叵测,诸葛亮运筹帷幄,请同学们体会他俩每次对话时,各自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试着读一读。3.分角色朗读12自然段,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课
4、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大致了解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对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二、探究课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知天时1.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2)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3)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4)联系上下文,体会“知天时”。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请联系上文,找到相关的句子。前两天没动静可不可以不写,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多简练,这样改好吗?为什么?(二)懂地利诸葛亮算好了大雾天,那么他又是怎样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1.“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
6、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令?(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都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得这么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4.“到还快要散时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船轻水急,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难怪周瑜长叹一
7、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三)识人心草船借箭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准不准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1.“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箭好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弩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2.“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怎样理解诸葛亮的笑?3.老师觉
8、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4.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怪不得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1.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提示后讨论交流)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教学板书5草船借箭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周瑜妒而聪明:将计就计鲁肃仁而忠厚:借船求箭曹操疑而狂妄:草船借箭识天象四更大雾晓地利顺风顺水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探究,如: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并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找找诸葛亮的
9、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诸葛亮怎么做到让船顺风顺水、调转船头借到箭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6 景阳冈教学目标1.会认1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梢棒、筛酒”等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3.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一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
10、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2.师出示生字,指名读。(重点指导“跄、蹿、抡、簌”的读音)3.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师重点指导。梢棒:一种防身用的棍棒。筛酒:斟酒。这里指从壶里往杯子里或碗里倒。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吊睛白额大虫:文中指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俺”字第十画是竖折钩,上边出头;“兼”第五画是长横,右边出头。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完成课后填空题。 喝酒( )( )( )2.检查自学情况。(1)分自然段朗
11、读课文,读准字音。(2)交流填空题。喝酒(上冈)(打虎)(下冈)(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四、学习“喝酒”部分1.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1)作者在这部分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他们主要在谈论什么?(谈酒、谈虎)(2)分角色读这一部分。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3)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豪放、倔强、勇敢的性格)(4)讨论:这一部分与打虎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作铺垫。)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抓重点理层次;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五、学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部分1
12、.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1)武松一路上看到了几处关于景阳冈有虎的告示?找出来并相互交流,再说说自己的体验。(有两处这样的告示。武松开始以为是店家的诡计,看到官府的印信后才相信了,却还是要上景阳冈。从中可以体会到武松的好强、倔强、胆量过人。)(2)故事重点是要写武松打虎,为什么作者还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描写武松“上冈”呢?(不仅是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这样文章前后内容联系更紧密,结构更紧凑。)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2.回顾上节课内容。二、品读“打虎
13、”部分1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2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性格特点。)3.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词句。“从半空里蹿下来”“把腰胯一掀”“吼一声”(“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这是反衬的方法。)“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踢”“打”从中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4.同桌讨论:这部分主要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1)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
14、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2)具体写了虎的气势、虎的灵活、虎的声势。(3)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5.朗读指导。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三、学习“上冈”“下冈”部分(一)学习“上冈”部分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动)2.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3.这部分有什么作用?(这部分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二)学习“下冈”部分1.这一部分主
15、要写什么?(依然是武松的心理活动,他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么斗得他过?)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之前勇敢无畏、武艺超群的形象是否相符?有何作用?(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筋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斗志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让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四、总结拓展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生自由发表看法,可联系全文对武松神情、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加以体会。)2.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向父母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16、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教学板书6 景阳冈 喝酒 豪放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倔强 勇敢打虎 机智 武艺超群上冈 下冈教学反思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先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重点讲解“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讨论文章其他三部分内容与“打虎”的关系,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自悟,我适当点拨,学生都能对人物性格有一定的感悟。7* 猴王出世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勇
17、敢顽皮的性格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小说的兴趣。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播放西游记片段)大家对西游记都不陌生,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生自由交流)2.是呀,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形象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他的课文猴王出世,齐读课题,介绍作者。二、了解大意,整体感知猴王形象1.根据文前“阅读提示”,明确问题。(课件出示: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2.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
18、,所以有些句子会觉得不好读,不好懂。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交流自学情况,说说自己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了什么。或现在还有什么不懂的?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3.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1)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石猴是哪里来的。(板书:出世仙石迸裂)(2)学生尝试说说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板书:成王跳水寻源)(3)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怎样的猴王?(神奇、活泼、勇敢、无畏、自信)4.小结过渡:仙石迸裂,化出一个石猴,往水帘洞一跳,跳出一个猴王,从这里开始,一个美猴王的形象,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那么,作者吴承恩先生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猴子的形象写得深入人心呢?让
19、我们一起走进石猴的生活,去发现,去感受。三、品味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一)学习“猴王出世”,感悟语言的“精炼”。1.指名读第1自然段,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2.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1)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2)读这段话,读出石猴的快乐和自由。3.师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观察发现:(1)关注语言形式对偶;排比;精炼。(2)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3)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宾结构),短促有力。4.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
20、律,读出活力。5.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上批注。6.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跃的猴子,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我们读到了一个活泼可爱、顽皮跳跃的猴子。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统一,这就是经典。课文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二)研读“猴子称王”,感受语言的魅力。1.快速浏览“石猴称王”的内容,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2.组织交流,引导品悟语言。(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跳是怎样跳进水帘洞的?体会石猴进洞动作的轻巧。朗读体会
21、。(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读句子,圈出动词。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指导朗读,体会猴子的“胆小”。四、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1.我们了解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相信大家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用四字词语说说。(活泼可爱、机智勇敢,敢作敢为,身手不凡)2.课文记叙的只是孙悟空的出生,是古典小说西游记的第一回,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学生讲述西游记的故事)3.播放美猴王主题曲,师: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猴王的风采!五、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积累欲望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
22、大名著之一,她的语言非常优美。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都能读到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经典的魅力。2.同学们读过西游记后,我们要召开一个故事会,每人准备好一个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教学板书7*猴王出世出世:仙石迸裂顽皮可爱成王:跳水寻源敢作敢为顽皮可爱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由于时间有限,我应更好的关注学生的情况,如问题研究价值不高,可以对问题进行二度开发。这节课中提示语中的两个问题:一是石猴是从哪来的?二是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当时想孩子们对西游记早就耳熟能详了,对他们来说这两个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内容就不需要研读
23、了,只要品味语言就行了。因此,我从研究语言入手,重点体会通过语言刻画人物,研究人物语言和性格的关系,进而掌握人物形象。不足之处:课上学生的表现不够活跃。我思考可能有以下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可能没有对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者说故事情节孩子们是有兴趣的,可古代白话文的形式让他们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喜欢阅读古典名著,乐于品味古典名著,应在教学这一单元之初就有意渗透古典名著的魅力所在,或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读名著,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8* 红楼春趣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分析鉴赏小
24、说中的人物形象。3.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体会,品味课文语言。2.学习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简介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2.课件出示放风筝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注意读准以下生字的读音。恰() 屉(t) 嫣() 讳(hu) 晦(hu) 墩()钗(chi) 敞(chng) 袭(x)2.词语解释。晦气:不吉利;倒霉。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忌讳: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三、出示阅读要求,深入探究课文内容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下
25、列3个问题。(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2)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2.小组合作研讨。3.班内汇报交流:对第(1)个问题,要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然后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对哪个人物描写最多。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中心人物。对第(2)个问题,要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概括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本文的主旨。对第(3)个问题,教师可让学生从文中众多人物中挑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引导学生针对文中的中心人物贾宝玉,结合
26、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理由。(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贾宝玉顽皮、欢乐,一点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公子哥的架子。大鱼风筝被晴雯放走,自己却从未放一遭儿也不气恼;看见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得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从贾宝玉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完全没有公子哥儿的架子,十分率直纯真。)4.抓住重点语段,欣赏品味(1)投影出示句子。“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把这个词
27、语换成“飘飘荡荡”好不好?(“飘飘飖飖”在文中指风筝在风中飘动。“飘飘飖飖”这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换成“飘飘荡荡”不好。)“鸡蛋”“黑星”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一时”“一展眼”“一会儿”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风筝随风而去后很快消失)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风筝被铰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一展眼,风筝迅速飞去,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一会儿就不见了。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2)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欣赏品味,
28、同桌交流。四、自由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放风筝的场面,品味文中的妙词佳句。五、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欣赏品味句子方面去谈。6、 拓展阅读读一读阅读链接中林庚写的风筝,说说与本文有什么区别。(林庚写的风筝是一篇散文,生动描写了北平放风筝的习俗和他自幼对风筝的喜爱;本文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表现了贾宝玉等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教学反思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凤凰、大蝙蝠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教学本文时
29、,我围绕“第一,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第二,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第三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这三个问题展开,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另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小组交流的时间太少,那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发言太少。今后应多注意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教学设计教案就反思教学目标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习编排课本剧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
30、达能力。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角色形象1.播放草船借箭,观前布置思考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演员的出色表演,为什么?(2)你认为导演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2.学生自由讨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是否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来谈;可以从故事情节的安排谈;可以从服饰道具的使用谈。) 二、赏析课文,体味角色形象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也可以选取学过的其他课文中有趣的故事来说)2.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人物的特点体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故事情节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理解。 三、探究编排,表演角色形象1.教师以草船借
31、箭为例引导学生如何编排课本剧。(1)请学生从课本中找出主要人物并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的相关语句。(2)学生简要交流。(3)课文中有些人物神情并没有直接提供,作为编导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特点以及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想象他们的神情。如,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你认为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4)课本中有些语言较为简略,并没有直接引用,作为编导该怎么办?如,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这些材料。(改编为直接叙述的句子,还可以进行合理的增补,从而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
32、)教师小结:编排课本剧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还要进行必要的改编,形象地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现给观众。有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进行拓展创编。2.自主选择,分组创编。(1)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分成四大组,推选出一个责任编导,负责执笔、汇总大家的意见。(2)每个人选择一个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3)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根据故事情节,安排好各种人物的对白、出场顺序以及剧本内容。)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1)讨论欣赏要求,评价方法,准备推选出最佳创编奖,最佳评论员。(认真倾听、欣赏表演者的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
33、编排是否有创意。)(2)分组表演。先由编导简要介绍表演篇目、演员阵容、服饰道具,再进行表演。(3)评价表演。(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着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入手;再从是否富有创造性来评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由编导或表演者来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奖,最佳评论员。 四、拓展延伸,丰富角色形象1.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特点,为进一步创编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书中的其他篇目。)2.融合大家的合理性建议,尝试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二次创编。 教学反思由于学生平时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因此本次的口语交
34、际课进展得很顺利。绝大多数同学能够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一起交流讨论。部分同学的语言不够流畅,还需对遣词造句进一步地推敲。 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 品百味人生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说说你都看过哪些课外书。(课件出示四大名著)看过的请举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四大名著。板书课题: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二、认识作者,了解内容1.这四部书的作者分别是谁呢?2.师简要介绍作者。3.在这四部名著中,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最高,你知道这部书主要写了什么吗?4.请你说说这部书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课件出示相应的人物图片)5.在这些人物当中,你最想了解谁的故事?6.交流其他
35、几部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7.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你最佩服谁?你最想读哪本书?三、交流方法,培养习惯1.我们了解这四部书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那么同学们一定特别想找这四部名著来读一读。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读?2.交流总结:(1)“囫囵吞枣”式速读(2)“细嚼慢咽”式精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画勾划;写批注;做摘录;列提纲;写心得。断章取篇来细读(3)“如牛反刍”式品读(4)对比阅读四、断章取篇,熟悉精读方法下面我们断章取篇,用精读的方法读一读四大名著中精彩的片段。1.王熙凤见林黛玉(1)明确题目所对应的读书方法。(2)检查预习,交流成果。(3)师小结:林黛玉初到贾府,处处留意,步步小心,一个个人物随着
36、林黛玉的到来而表现了不同的性格,那么林黛玉又怎么和贾宝玉见面的呢?请同学们读原著。2.香菱学诗(1)你在读这篇文章时都使用了哪些读书方法?(2)读完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感想?(3)师小结:香菱这个人物,命运很悲惨,她原本生活在富贵人家,可被人拐骗,卖给了宝钗家做丫鬟,她后来的命运有怎样呢?请同学们阅读原著。3.关羽刮骨疗毒(1)请你说说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2)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最深?(3)阅读原著可以让我们都发挥想象,每个人对关羽的感受都不一样,电视剧的导演就是把自己阅读名著后心目中的关羽还原成了画面。同学们去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刮骨疗毒的片段,你的想象是否也是如此呢?(4)读了原著,看了视频,同学
37、们能否说说关羽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5)师小结:关羽这个人物,最后的命运如何?请同学们读原著。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四大名著的内容及主要人物,也熟悉了一些读书方法。请同学们课后就到图书馆去借阅,也可到书店购买阅读。你可以拣自己喜欢的内容看,可以囫囵吞枣地看,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精读,还可以和这部书拍成的电视剧对照读。教学反思激发学生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因此,我设置了多个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其学有所获。比如在讲解王熙凤见林黛玉这一部分时,我详细讲解了林黛玉和
38、薛宝钗见面的情形,却将林黛玉和贾宝玉见面的情景留作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自己去寻找答案。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任选一篇读过的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突出阅读作品中让你感触最深的内容。2.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教学重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最近你读的哪本书或哪篇文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要地用几句话或一段话说一说文中或书中主要讲什么,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抽几名同学谈)2.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课题,解释什么是读后感?) 二、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1.学生自读习作提
39、示,勾画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2.交流:(1)要求要求学生从最近读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写一篇读后感。(2)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读有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题目。(3)重点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把阅读过程中感受最深刻的部分描写下来。要突出阅读作品中让你感触最深的内容,感受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习作指导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2.练习实际,情感真实。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可以是别
40、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切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文章才具有说服力。3.读感结合有侧重。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文章,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当然,交代所读文章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的。 四、学生选材,互说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2.学生互相说。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五、朗读习作,评议修改1.学生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
41、行修改。 六、文后指导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2.投影出示两篇作文。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七、修改习作、誊写作文1.学生再次自行修改习作。2.定稿誊抄。 教学反思“写读后感”在五年级的教学中是一个起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因此,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授课,我发现整个课堂流程比较紧凑,内容齐全,学生活动积极,特别是习作展示环节,学生表现良好。结合课后学生的习作反馈来看,我发现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还存在个别后进生课堂表现
42、腼腆,把故事内容做大段大段的叙述,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鼓励,他们会有进步的。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四大名著的兴趣。2.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难懂的词句。3.学习古诗鸟鸣涧,体会月夜春山的幽静。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2.激发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兴趣。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一)谈话导入古典名著中的语言和现代文不太一样,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更加顺畅。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当你遇到不懂的词句时会怎么做呢?(二)交流学习名著的方法1.学生思考整理各自理解难句的方法。2.个别学生汇
43、报交流。3.全班朗读交流平台中给出的课文的范例。(课件出示)4.总结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1)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2)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知道大概意思就好。(3)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4)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阅读的乐趣。(三)学以致用1.用总结出来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2.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可以尝试着去运用这些方法,帮助自己更好的阅读。 二、词句段的运用(一)学习第1小题1.(课件出示词语)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词语,力求读准确。(榜文、客官、钱铺、印信、
44、驿站、伙计、郎中、店家、客舍、货郎、墨客)2.猜猜词语的大致意思。(1)同桌之间交流自己所理解的意思,并说出猜测理由。(2)查词典确认意思,指名分享成果。明确:榜文告示、公告 客官客人 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驿站休息、住宿的地方 伙计服务员 郎中医生店家旧时指旅店、酒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的人。 客舍旅馆货郎旧时民间在农村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贩卖日用杂货的商贩,有的兼收购土特产品。墨客旧时指文人3.拓展。钱铺钱店 掌柜老 板官府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二)学习第2小题1.读句子,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2.学生运用“交流平台”所学的方法猜测“请勿自误”“喜不自胜”“瞑目蹲身”在句中的意思。
45、3.指名分享答案,师相机指正。(1)但有过往客商,可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通过字面理解词语的意思。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伤害或耽误自己。)(2)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根据上下文猜测并理解词语的意思。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瞑目蹲身:闭上了眼睛,蹲下身体。)(3)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结合上下文和字面理解词语的意思。拱伏无违:抱拳举到头上,弯下身子。序齿排班:按年龄大小排序。)(三)学习第3小题1.句子描写的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读一读,猜猜写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1)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材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可以通过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