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用数学》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用数学》教学反思.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用数学教学反思用数学教学反思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阅历,来参考自己须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用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用数学教学反思1依据教材的设计意图,在相识厘米之前,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切身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这一环节打算不够充分,效果不是很明显。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黑板上贴了一张纸条,问学生:你知道这张纸条有多长?有些学生打算拿尺子上台测量,但又不知道怎么读尺子上的刻度。我起先引导,老师认为这张纸条有两个黑板擦那么长。谁能像老师这样用你手
2、边的物品来测测纸条的长度,这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许多学生拿着自己的学习用品测量了这张纸条的长度,有的说有一支铅笔那么长,有的认为有老师的教鞭那么长.为什么同样的一张纸条,选择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测出的结果会不一样?由此启发学生想到:应选择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去量。虽然学生被老师始终牵着转,但还是体会到了测量须要同一个物品做标准。为了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首先让学生找到尺子上的1厘米,用眼看,把1厘米的长度印在头脑中;用手比划,感知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当学生完成这一流程,已基本建立起了1厘米的表象。“用厘米量”是这一节课
3、的难点。我设计的是“看老师测量的方法对吗?”让学生在老师错误的操作中驾驭规范的测量方法,同时在测量之前,让学生进行估测,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由于学生只是初步建立起了1厘米的表象,估测的结果与实际长度相差甚远,但学生对估测很感爱好。由于我班学生年龄偏小,平常没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一节课中假如涉及到操作的环节,学生们喜爱把学具当玩具玩。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操作,我得好好思索思索。用数学教学反思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映出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较淡薄。对于课本所呈现的信息(已知条件)来进行处理形成问题的实力不足,课堂上只有几名学生可找出了问题,说明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以及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三个方面存在不足。由于
4、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生对于“问题”的概念很模糊,则表现出叙述不清、思维杂乱的现象。我在例题教学中以为学生视察到图中说什么就顺着教什么,但是这样恰恰行不通,出现教学依次混乱状况,大部分学生不知怎样提出问题?以后我要留意教学环节的紧凑性。在“做一做”练习中,学生在经过例题的强化训练下,能解决问题,但对于方法辨别不清晰,如其次问跑走了几只小鹿?(15-6=9),大部分学生的解答都是15-9=6,所谓答非所问,因此在课堂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来重点突出了“解决问题”。“做一做”第三题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能依据图中的小鱼来发觉问题并加以解决,说明对于图像的理解要强于文字的理解
5、。由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欠佳,思索在教学过程中的缘由:缺乏小组合作;教学设计简洁,教学方法与孩子的学习相悖;学生的问题意识需强化训练;课堂思索不足导致气氛不够活跃;学习习惯较差,总是有开小差的习惯。用数学教学反思3今日我的这堂课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一堂计算课。在我童年里学习计算的时候,我就始终觉得它是多么的机械、枯燥、乏味。确定课题后,我就在想:如何使枯燥乏味的计算课变得生动好玩,吸引他们的留意力,使他们能主动的去探究,而不是单纯的用法则让孩子被动接受呢?于是我就想用孩子平常都比较喜爱的故事,森林里小动物实行投篮竞赛的打算过程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他们和小兔小松鼠一起去为这次竞赛做打算工作,在这个情
6、景中去探究计算的思维过程。我打算了小兔小松鼠,装筐的篮球图片,将例2的主题图和课堂活动制作成课件,想用形象的图片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创设意境,并且用4人组合作探讨的方式来吸引孩子留意力。可当我在1班试讲的时候我却发觉故事贯穿教学的方式孩子是比较喜爱,可是去主动探究的热忱却不高,许多孩子还是处于一种“听课”的状态。可到了小组探讨的时候,满堂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每个孩子都在张嘴,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学困生把此时当成了玩耍的最好时机。在学生发言时仍旧是“我是这样想的”而不是“我们是这样想的”学生关注的仍旧是自我的想法,而缺少了倾听的过程。很明显,这样的探讨没有起到真正探讨的意义,也没达
7、到沟通的效果,反而时间耽搁了。课后我发觉:学生课堂上留意力简单分散,热忱不高,其实和我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上课的时候由于我自己有些烦心事,课堂上没有激情,学生受老师的影响,自然也不会有很高的学习和探究的热忱。所以,我觉得要长时间的使学生留意力集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的热忱,首先我自己就应当调整好自己的情感,让自己在整个课堂中都能保持一种热忱洋溢的心态。因为老师的情感干脆影响着孩子的情感,只有师生都保持一种热忱愉悦的心境,课堂气氛才能和谐,充溢活力。这样,孩子的留意力才能长久的集中。在如何解决小组合作沟通这个问题上,数学组的老师给我提了很好的建议。因为2年级的孩子还小,他们在沟通中往往只顾着迫
8、不及待地说自己的,不喜爱去倾听别人的看法。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肯定要在学生沟通之前把目的要求特别明确的告知他们,而且在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肯定要走下讲台,像大姐姐一样亲切的参加他们的沟通。并适时激励,比如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神,亲切的摸摸他的头,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自然,他们自我探究的热忱就会得到很大的鼓舞,从而留意力快速集中起来。所以,在教学中,我留意到这一点,孩子的探究热忱高了,今日课堂上沟通的效果特别好。用数学教学反思4新课标强调把所学学问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这种实力的培育。新课一起先,就出现生动、漂亮的“秋游”的故事情境,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觉问题,大胆地探究,并找到
9、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学问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学问去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明确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在图画应用题的教学中,抓住教材中的教学要点,突出图画一一语言一一算式三位一体的教学,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形成肯定的表象。在复习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都须要学生在图画中找出。教学的切入点在引导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复习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思,然后依据条件和问题的关系,写出算式和结果。
10、由易到难,按部就班,在图画、语言、算式三者中突出了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的有机组合。通过教学和练习,使学生初步知道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解答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文字应用题打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发觉学生在叙述图意时,却总是把要求的问题干脆说成了答案,如“原来有个向日葵,摘下来个,还剩个。”我意识到,是我之前的数学,相识加减法时用句话叙述图意时,没有让学生提问题,使得学生对现在的学习造成了负迁移,明显这以前的教法是存在问题的。后来我就只有多次强调这个“?”的含义,最终才使得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说出问题。用数学教学反思5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上册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阅历和基础,但由
11、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学问的综合,涉及数、数数、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等,针对二年级的小挚友的认知实力来说,也可以说难点了。学问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学问。“相识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视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视察实力、动手实力。一、从实际须要动身,让学生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教学时,我创设了“我想给同学们配桌布”的情景,配桌布必需知道桌子的长和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测量长度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物作测量标准去量桌
12、子的长,结果量得的数量不一样,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须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感受到学问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二、向学生供应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这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后,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设计了视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阅历,让他们通过视察、沟通,驾驭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育学生的视察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相识1厘米,支配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其次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许多,如:手
13、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沟通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实行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对比,明白前一种方法便利且快。在推断中,使学生驾驭正确的测量方法。但也是可以的,我想体现方法多样化,注意学
14、生的自主性。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学生驾驭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爱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觉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高,他们起先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但无论怎样细心设计的课,都会有问题的存在:(1)学生视察的实力较弱。低年级学生视察不全面,简单走偏。因此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多熬炼学生,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视察问题,努力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2)学生“估”
15、的实力要加强。估一估较短物体的长度时,比较接近实际长度,但估计较长的物体时,误差太大。根本就不知道大致在哪个范围。这应当和平常的生活实际有点关系,现在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数学比较生疏,那又如何叫他估得准呢?所以数学肯定要和生活紧紧联系起来,要让学生在数学中常常感受到生活的味道。用数学教学反思6胜利之处:1、借助学生的生活阅历, 让学生在对尺子的充分视察中自主相识长度单位, 学生在主动参加中激发了学习的爱好, 培育了学生的视察实力。2、通过视察, 结合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 1 cm 的概念, 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 1 cm长的物体,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 1 cm 的相识和理解, 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16、3、学生从尺子上找 1 厘米、 几厘米的详细长度, 以及用手比画 2 厘米有多长, 使 学生形成了初步的估测实力, 为下面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通过估一估引发认知冲突, 让学生实际测量体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并与同桌合作量铅笔的长度, 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 获得了胜利的体验。 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实力, 加深了学生对厘米长度的相识。5、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没有在这一节课终止, 课后还要学生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基础。 因为在实际测量中会发觉许多物体用学生尺测量会很麻烦, 这就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他
17、们去思索、 去探究。不足之处:1、老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 要求还没有讲清, 学生就起先行动, 导致学生操作时有一些失误。2、讲解: 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在表达时, 数学语言不够标准。3、表达的学生说的时候, 其它学生倾听不仔细, 个个都想说结果一个都没表达清晰。用数学教学反思7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把大数目改写成整万、整亿数和求整数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包括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两部分内容。学生有了学问背景,有了认知链接,有了操作基础,事实上教学中师只需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让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合作沟通,便能寻求把大数目改写成用 “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18、。学生理解、驾驭这部分内容很是简单,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些学生在进行改写的时候或多或少还会出现一些不应有的错误,如何在细微环节之处做文章?如何让学生驾驭更好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师在帮助学生巩固这部分学问的过程中为学生总结了三句话,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受益匪浅。“分一分”。把所给的数按每四位一级用虚线隔开,如21 2558;1 6065 6000;“点一点”。根据题目的要求,以谁作单位就在所在的一级后点上小数点。如把212558改写成以万作单位,在此(21 2558)基础上点上小数点变成21.2558;“写一写”。不要遗忘单位这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提示学生写单位,以什么为单位就在改
19、写后的数的末尾写上单位,如21 2558=21.2558万。此法学生在应用中既易于操作,又避开学生出现不应有的错误,特殊是在培育学生关注细微环节上有肯定的效果。这样做既能让学生驾驭学问,敏捷运用学问,又能让学生学会有序地解决问题,尝试到归纳解决问题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带来的巨大好处。用数学教学反思8百分率学问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基础学问,也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简洁的题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驾驭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等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率的实质是百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今日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求“百分率”,学问点看似简洁,却没有什么引
20、人注目的地方,提不起学生的爱好。我只有联系生活实际,例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通过这些学问学习,学生有了肯定的爱好,回答问题有了肯定的基础,突破了重点,难点。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加在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教材中原有的例题和练习是求工农业生产中的百分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因此我对教材做了一些改动,一起先我就出示了学校两个社团的出勤状况,引用这一学生身边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接着创设“哪个社团的出勤状况好”这一问题情境,开启本课学习的入口,学生先进行揣测,再引导出比
21、较他们的出勤状况,其实只要比它们的“出勤率”或“缺勤率”,也就是出勤人数是总人数百分之几。通过对“出勤率”、“缺勤率”这一相对百分率的沟通学习,供应探讨的途径,突出探讨百分率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教学的对象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学生看得见的出勤率、缺勤率、达标率、发芽率作基础,让自学书本。通过自学书本,学生发觉百分率的计算除了我们之前所用的算式外,还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并能找到他们的联系与区分。看书后,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学生也就很简单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找寻有关百分率的例子。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在学习百分率这一新学问之前,有关这方面的学
22、问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肯定的生活积累,教学时就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动身,敬重学生、信任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当实行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桌沟通,赐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问。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数学学问,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通过类比迁移,学生自主探究。三、细心设计练习环节,提升练习价值数学课堂中练习是不行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们不能单一的利用练习巩固新知、训练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它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思维方式、学习策略、创新意识等等教学价值。在这节课的设计中,
23、我的练习一改再改,旨在留意充分开发、挖掘练习的价值。课堂上我设计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都来自生活,一环扣一环,层层加深,既练了学生的思维实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也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欢乐,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比如从例题求一对有着相对关系的.出勤率和缺勤率,了解它们之和是100%,到基本练习达标率、发芽率等从单一的计算百分率,到“种了100棵树,死了1棵,求成活率”、“25克盐和100克盐,求盐水中的含盐率”等变式练习,有效地培育了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和广袤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实力。四、深思:老师语言还需锤炼语言是沟通思想的工
24、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老师的语言表达干脆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效果。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精确。特殊是在提问、点拨和评价性的语言。提问,是启发诱导的重要方式。提问的实质是激疑,而激疑的目的是引发学生主动思索。善启发者,必善提问。比如,在总结求百分率的含义时,提问:“学习了那么多的百分率,求百分率就是求什么呢?”此问一抛,学生忽然无所适从,不能很精确地回答问题。但假如结合之前学习的那么多百分率,让学生视察,从而再让他们概括求百分率的方法那就自然的多。点拨式语言也是启发诱导的重要方式。比如在学生学习出勤率时,不单单只用“你说,你说”这样简洁的
25、过渡语让学朝气械式地说出勤率含义和计算方法,而是加上一些点拨语言,让学生更深化、更全面的了解出勤率。评价是联系老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纽带,在激励中成长,在反馈中提高,在调整中发展,已成为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手段。有时老师试图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效果并不肯定很志向。究其缘由,老师的评价可能没有对学生的相识起到提升的作用。课堂中,有时只是对学生的发觉进行简洁的确定,而没有关注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性评价的内容。面对新课程改革下开放的课堂,面对一个特性格经验各异的学生,面对学生随时出现很多未能预料的想法,该如何很好地运用教学语言的表达艺术去调
26、控课堂和引导点拨学生值得我深思。用数学教学反思9“用数对确定位置”这部分学问是在学生原有学问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提升,是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学问的重要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物体详细位置的学问,这些学问为学生进一步相识物体在空间的详细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我创设详细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详细方法,让学生能用数对确定物体的详细位置,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一、自主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中,我为学生供应了一组明星图,通过问答使学生感到:要确定“刘翔”的位置,必
27、需要根据肯定的依次规范表达,才能使人明白。结合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自学,自主探究本课的学问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要确定刘翔的位置要从二维的角度(两个方向)考虑。通过沟通、汇报及老师的引导,明确了“列”与“行”。在学生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出某一位置后,进一步让学生探究如何用简洁的方法表示这一位置,从而引入了用数对表示位置。使学生感受到数对可以更简洁、更快速地确定位置。通过这一的探究活动,培育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二、应用数对确定位置当学生初步相识了数对后,我设计了“找挚友”的小嬉戏。一是让学生用数对写出自己好挚友的位置,二是让其他学生依据数对找到好挚友。三是老师出示数对,学生找一找是谁。
28、此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渗透,一方面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另一方面使学生不仅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而且体会数对的一一对应性,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知了数学的简洁美。三、在平面图和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由详细到抽象是数学学问的特点。对于让学生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生思维的一次飞跃,当学生能在详细情境中、在平面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再利用多媒体,干脆抽象到方格图,并且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实现了由详细到抽象的过渡。通过“一公司邀请(4,X)位置中的明星参与慈善演出,你知道可能邀请了哪些明星吗?”“另一公司要邀请(Y,2)位置中的明星参与演出,有可能邀请了谁
29、?”让学生感知到位置处于同一列时,逗号前面的数字相同;位置处于同一行时,逗号后面的数字相同;四、拓展应用数学学问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为学生打算生活中数学的学问,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1)应用数对确定国际象棋棋盘中每一个方格的位置。(2)了解地球上用经纬度可以确定随意一点的位置。(3)GPS定位系统。这样,由数学上的位置到生活中的位置,二者虽不尽相同,但对学生具有引领和教化价值,从而体现数学的大教化观。用数学教学反思10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枯燥。我利用课件“猴妈妈分桃”,创设教学情境,引入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然后,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组织者、引导者的
30、作用,为学生创建了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机会,给学生留下独立思索的空间、合作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在沟通法中通过用摆小棒的方法求商培育动手操作实力获得新知,有的用依次减的方法、还有的用乘法口诀,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求商方法,在比较中选择简便的方法。这样即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到探究的欢乐,又培育了合作意识。但学生在选择求商的最佳方法时出现分歧,说明学生择优的实力还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我要加强培育。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欢乐,使整个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完成,以活动促发展。通过这节课我相识到要上好一节课不但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恰当处理课堂
31、上的“突发事务”,提高自己的应变实力。整节课留意到了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思索、获得新知、发展实力,使他们的综合素养不断得到提高。用数学教学反思11这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里的内容,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
32、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验视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在后面的练习中(求部分数),学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因为求部分数是今日这节课第一次接触,图中并没有出现一些动态的画面,所以学生很难入手,在这里用了许多的时间讲解,但是最终反馈的状况还是不志向。我觉得在新课的教学时,课件的播放往往不能让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假如此时能够在黑板上画一些简易图(如圆圈图),这样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有一个参考的模型,遇到类似的题目学生会去对比,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个依托,这样对于题目的理解会更好。用数学教学反思12本节课我是
33、按以下几方面来设计我的教学的:1、体会数学问题的来源和含义。课一起先,老师就让学生提问,使学生体验到什么是问题,为什么要提问题。然后将提问题的要求提升,引导学生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学生明白什么是数学问题以后,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转入新课的学习。2、新课教学。教材对这节课的编写是按三个层次来支配的:一是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二是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由学生提出问题后,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三是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依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受生活阅历和理解实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学问往往难以理解
34、。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供应丰富、生动、直观的视察材料,促进学生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教学结合如上述的三个层次,首先是由计算机创设情境,一群小挚友在做嬉戏,嬉戏一个一个的出现。在这一过程中不要求学生急于回答,而是让同学们静静的思索,细致的视察,让学生充分感受信息后,提出思索问题,组织探讨:“依据图中小挚友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喜爱说哪个活动就说哪个活动。”这就比第一环节的让学生自由地提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难度大,学生必需从多角度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把生活的实际问题抽象成书本学问,使学生驾驭如何依据特
35、定的事情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建力,从小培育创新意识。在第一层次学习胜利的基础上,接着利用计算机演示教材“做一做”的小鸟动态图,呈现两个条件:“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依据演示,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问的形成过程,形成初步数感,并能试着提出问题。接着再演示出现“15只小鹿”,要求学生依据这一条件提出问题。最终让学生自己搜集画面上的数学信息,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出问题。以此来体现两个教学层次,一是有指导的提问题,二是创建性的提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书面列式,老师并不是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规定选择,而是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喜爱写哪题就写哪题,还可以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这样
36、做,敬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数学教学面对全体学生,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3、学问应用。在本节课的最终,我设计了两个应用活动,一是视察学生的奖品“才智鸟”引导学生从大小、颜色等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二是视察其中的一个组的人数,依据这个条件从多角度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通过视察身边的事物发觉数学问题,真正实现本节课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目的。当学生反复体验到用数学学问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这节课的课题“解决问题”。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方式主动地探讨和学习,并因地
37、制宜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将书本学问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顾在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必不行少的工具。用数学教学反思13一年级上册从第六单元,教材支配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金色的秋天”,用同一情境图反映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由于第一次接触“用数学”,教材对例题和做一做选用什么计算方法去解决问题作了肯定提示,像“4+=”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块内容还
38、是比较难,特殊是求部分数的问题。针对以前教学中出现过的问题,本节课我做了如下的处理,教学过程如下1.加法应用题。(1)(出示第一幅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指名说图意。(2)相识大括号。(3)你能依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出示“?个”)(4)谁能用学过的学问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分小组探讨探讨一下。反馈,理解算式。2.减法应用题。(1)(出示其次幅图)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相互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说。(2)你能为这幅图提什么数学问题呢?(3)你觉得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理解算式。3.对比理解。(1)小挚友细致看这两幅图,你觉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在大括号
39、下面打问号,是要我们求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用加法计算;假如大括号下面是数字的,表示几部分的总数已经告知我们,而是要我们求其中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在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验视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几个地方有待改进: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没有很好的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只是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告知大家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假如此时可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一下,学生的理解起来会更简洁,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
40、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很好的运用。在对比中我只是让学生视察这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当学生说出问号的位置不同时,我连忙把话题接过,自己冲冲的总结了一下,以至于在后面的练习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假如在这里能让学生多说说,让他们自己发觉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状况下用加,什么状况下用减,老师这时再做一个总结,这样或许后面的教学会更顺当。3.在后面的金鱼图的练习中(求部分数),学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因为求部分数是今日这节课第一次接触,图中并没有出现一些动态的画面,所以学生很难入手,在这里用了许多的时
41、间讲解,但是最终反馈的状况还是不志向。除了可以从上面的对比中做出一些调整外,我觉得在新课的教学时(两幅兔子的教学中),因为课件的播放往往不能让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假如此时能够在黑板上画一些简易图(如圆圈图),这样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有一个参考的模型,遇到类似的题目学生会去对比,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个依托,这样对于题目的理解会更好。今日学了用数学,反思如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爱好整节课以金色的秋天为主线,努力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将情境图动态化,用课件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爱好盎然,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注意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过程的指
42、导在课上,充分让学生亲身经验视察画面、理解画面意思,再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比,视察,自己发觉问号的位置不同,所求的问题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并用手势、肢体语言等帮助学生体会求整体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用数学教学反思14今春,我校开展了“三生”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和六一班的吕梅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执教了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一课。本节课主要是教学利用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等基本学问来解决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依据“三生”课堂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我制订学习目标如下:学问与技能目标:会用正比例学问
43、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娴熟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增加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实力。学习重难点是利用正比例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新课程理念告知我们,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本节课的精彩,我认为就源于生成。一、教材的整合奠定生成在课本中比例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根据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依次支配的。但是依据我班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我选择了把用比例解决问题放在比例的应用最前面学习。事实证明,教材的整合是正确的,它奠定了本节课生成的精彩。当我用课件出示例5后,学生一下子就争论开
44、了:8吨水是数量,水费12.8元是总价,单价肯定,水费随着数量的改变而改变,水费和数量成正比例。这和我当时的预设是不一样的,我的预设是学生会说出用算术方法解决。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出用比例学问可以解决,我想就是源于刚学习过正反比例的意义。此时,我很庆幸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这样的生成是有益的。二、学问的迁移塑造生成学问的迁移就是原有的学问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是因为这种影响就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塑造出多种生成。当我让学生汇报例5的解法时,肖俊飞同学的回答是X :8 = 19.2 : 12.8 。我马上惊异于学生的聪慧,这是依据前几节课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仿照着列的,这个比例也是对的,虽然没有根据这节
45、课的正比例关系式来列,没有根据老师的预设来进行,但是我很兴奋有了这样的生成,那么围绕这个生成,后面的学习就轻松多了。教学完本节课后,我认为教学中也有不足:因为每吨水的价钱肯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这个比值相等应当是学生最应当详谈的地方,我认为在课堂上体现不很明显。其次,最终的巩固练习,有点过于简洁,层次不清晰,形式单一。就我个人的备课状况来说,过多的考虑了老师如何教,较少的分析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预设简洁,有种想牵着学生走的思想,课堂教学不够开放。假如让我重教这节课,我准备这样改进:首先复习铺垫的时候增加一些求每份是多少的和求几份是多少的一
46、步计算的解决问题的题目,这样做后,我信任当我问学生:怎样求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学生会很轻松的用算术方法解决。再者,再次教学时,我会放手更多一些,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思索和探讨: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依据什么推断的?依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分散到这些问题中,学生在探讨汇报中学习新知。最终的练习,我也想增加一道题目中数据单位不同的用比例解决的问题。提示学生仔细审题,还想增加一道“比例连连看”的嬉戏题,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爱好。总之,不管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动态改变,即生成,所
47、以,作为老师只有主动创建一种宽容氛围,专心呵护生成,才能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化,变得精彩。用数学教学反思15教学目标:1、正确驾驭求稍困难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实力。教学重点:驾驭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教学难点:正确、敏捷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依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 )二、新授1、教学例3(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2)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3)引导思索: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4)学生探讨后分小组沟通,并独立列式计算: 人教版数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教学设计第一种:140012%=168(册)1400+16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