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0字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3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000字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3篇 道德经是道家经典著作,它是格言及注疏的集合,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青睐,你有看过这本书吗?你的心得体会又是什么呢?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1000字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爱。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篇一老子的;道;,其实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么玄乎,它是指:物质世界及精神世界改变的缘由和规律——自然规律。关于;道;是物质还是精神之争,是肤浅的,属于表象范畴。所谓自然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动形式。人们只能通过实践相识它,利用它,却无法变更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处。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医生
2、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医生岂不都成神仙了?但有许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或不愿信任这个简洁道理。特殊是许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术士,服用什么;灵丹妙药;,妄图长生不老,结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规律,也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观点之一。所谓对立统一,不是单个事物的对立与统一,也不是事物简洁的一分为二,而是多数对立的事物交织在一起而相互依存、影响、改变、转换,构成了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物极必反;,是事物运动的自然规律。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又一观点。如:钟摆,您说它是在左边?右边?中间?不好说?这
3、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钟摆,只是它在某一时段的位置而已。事物如钟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它在某一时段运动中的表象。由于事物受自身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只能在肯定范围内运行,所以,——物极必反。人们由此误以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才是至理,殊不知;中庸;只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某一时段的短暂现象。试问古往今来,有何人、何事、何物,能恒久保持或停留在;中庸;之上呢?没有!也决不行能有!;失衡而动;是事物动因的自然规律,是宇宙的原动力。大家知道:事物都是运动的,但为什么要动?唯恐就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缘由了。近代科学探讨发觉: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们今日所看到的物质,事实上是多数物质的复合体
4、,从某一个体,到相近物体,乃至整个宇宙,它们相互依存、制约、影响、改变,小到元素周期,大到天体运行,甚至鸟儿翱翔,人类行走,汽车行驶等等,莫不如此: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循环往复,构成了对立统一、五彩缤纷的漂亮世界。失衡是永恒的、长久的,平衡是局部的、短暂的。物质世界如此,精神世界莫非不是这样吗?放眼世界:小到人际关系,大到国家政局乃至国际形势,概莫能外。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们所熟知的水的一条自然规律。也是水在常态下的一种运动形式。但也有例外,如:水受热就会变成气体,会往高处跑;再如:水在太空可以悬浮,这是由于水脱离了地球的引力所致。上述
5、两种现象,就不是水的一般规律所能涵盖的。由此可见:自然规律也是有条件的。同一件事物,时、空及环境变更了,规律也会随之而变更。这就是;规律;的规律了。老子云:;道可道,特别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感官,全面相识和系统分析客观事物,进而驾驭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违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才是人间之;正道;。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篇二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实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改变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
6、毫也不过分。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敬重规律;。第一段;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特别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出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出名的,万事万物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所以常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
7、一切奥妙的门径。这一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具体阐述了老子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改变的,不为人所限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看法是;充分敬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特别朴实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究与思索,而这种探究与思索不是盲目的,是特别有安排、有科学依据的,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老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当,而违反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处。在第三十九章中,他是这样阐述的:;昔之得一者;古来大凡按规律办事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
8、,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这句话承接上句举了许多例证明敬重规律的好处。上天敬重规律可以澄澈,大地敬重规律可以安静,神灵敬重规律可以带来安静,河流敬重规律可以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敬重规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敬重规律就可以得到天下。;其致之;推而言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澄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担心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逝,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可能颠覆。;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富贵以穷贱作为根本,
9、名贵以低下作为基础。;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X,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这局是举例说明上面一句,意思是所以说侯王都用孤、寡、不X这类贬义词自称。这莫非不是以贱为根本吗?莫非不是吗?;故致数舆与舆。世故不XX欲如玉,XX如石。;这是对上面的申论与例证的总结,说的是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于是不要要求像美玉那样漂亮,像石头那样坚硬。由此可见,以老位代表人物的道家学派对规律是非常敬重的,这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是很难能珍贵的,这种辩证法虽然很不健全,但却具有特别强的科学性,这对现在我们的唯物论非常有帮助,为后来人们对唯物论的更深一步的探讨奠定了一个非常坚实且广泛的基础。而且,从这一段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
10、老对无为的崇拜。在现实和一些文艺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云游四方的道人,他们虚幻而飘渺,空灵且傲岸。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飘逸,感受到的都是那种无为。老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所以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虚心,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加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学问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以自然无为的看法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关于无为老在道德经第七篇里举了一个例。;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许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
11、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许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许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假如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当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同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变更或适应,而不去盲目
12、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胜利,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实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究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道德经读书心得体会篇三;无为;就是合道之为。通行本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把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称作;无;(无,名天地之始)。天地未分之前,世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先天地生;的道在;周行而不殆;地运行,布生天地和万物。可见;道;就是世界产生、发展、改变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母体,也就是
13、现在所称的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无;是道的根本属性。;无为;即是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实行的管理对策,是在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有透彻理解后而实行的最简洁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无为;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境界。那么怎样才算是;无为;?怎样实施和推行;无为;?由于现阶段对世间万物及其客观规律的相识还很有限,对这些问题或许还没有精确一样的答案。但个人认为;无为;必有以下特点:一、;无为;以同等为基础。虽然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天下万物因进化程度或组成的不同,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和动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的分别,但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它们既没有凹凸之分也没有贵践之别。在天地和圣人的眼里它们
14、都是草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都是一样的、同等的。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天下万物有些是我们生活所必需的,有些是不干脆须要的,有些从某种角度看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但它们都是道支配给我们的挚友,它们有各自存在的理由,作为天地万物一员的人,不能也不应当依据自己的喜好来确定其它万物的生死。比如细菌会使人类致病,很多人都厌烦它,但现代科学已证明假如地球上没有细菌,动植物的殘体将无法分解,绿色植物将因缺乏养分而死亡,人类将无法从食物中得到养分,最终地球上的生命将会全部消亡。又比如,若地球上没有土壤等无机物,植物就没了食物来源无法接着生存,若没了植物,食草动物就没了食物,也不能
15、存活,没了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也无法接着存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万物是一个生命链条,每一个都是同等重要,不行替代的。所以人们只能按道的要求与万物同等共处。人和人之间也一样,虽然肤色不同、语言各异、所从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有区分,但在道这个母风光前都是兄弟姐妹,都是这个世界的同等一员。万物是同等的,也是自由的和多样的。同等是前提,自由和多样是必定的结果,因为万物是同等的,它们各自有自己存在的理由、生存方式和生活规律即有各自的;德;。谁也不属于谁,谁也不能吩咐别人该怎样生活。世间万物是同等的、自由的和多样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真心地按道的要求实行无为策略,让万物按各自的;德;自由同等也生长、生活。在一
16、个合道的社会里,因为人人都是同等的,所以它们在世间享有的权益(阳光、空气、财宝、权势、自由、亲情、健康、病痛、欢乐、苦痛等的总和)也是均衡的。比如,你若捐出了财宝,你占有的财宝是少了,但你却得到了别人的敬重和感谢,享受了欢乐,你的权益并没有因此而削减;你抢劫得了很多钱,你的财宝多了,但你得每天防着警察,每天受到心灵的指责而苦痛,你的权益也并没有增加。如此等等。如有人想要变更这种均衡性,这是不符合道的准则的,长期看也是确定办不到。只有实行切实的措施来爱护这种同等的权利,保障均衡的权益,才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最优选择。;圣人;正是透彻地理解了这一点,才顺势而为,实行;无为;的策略。二、;无为;以加强个
17、人修养和以身垂范为手段。;无为;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不妄为、不胡为。因此,要推广和实行;无为;就必需加强对客观规律的探讨和探究,以增加所实行对策的目的性和精确性。同时,更为主要的是要加强个人修养,做到以身垂范。要秉持;道德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就是同等对待天下全部人,不分善、恶、美、丑都要照看和关怀,象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俭;就是不甚、不奢,不占有别人的资源和权益,天下人的资源天下人共享,天下人的权益天下人均分。要做到少私寡欲,多予少取。少私寡欲是前提,只有做到少私寡欲了,才可能多予少取;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在肯定的范围内不提倡什么,也不反对什么,即不干涉别人的自由,同时,不
18、争名、不争利、不争功。有了这样的修为,对客观规律的相识就会更深化、更全面,实行的管理措施才会更合道。道布生了天地,衣养了万物,但道并不占有万物,也没有从中获得一点私利,因为他不谋私利,所以道成了世间万物的母体,它的功劳和功用才恒久不会失去。受此启发,创建和管理一家公司也不能仅仅为了本公司的利益而巧取豪夺,所实行的管理措施必需要以有利于公司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成长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百年老店;同理;圣人;治国也不是为了个人或为某个小团体获得私利,而只是为了爱护万物的同等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允和正义,是为了民众生活得更自由华蜜。只有以此为目的而实行的措施才是符合广阔百姓利益的措施,才是合道的;无为;
19、政策。三、;无为;以达至和谐为最终目标。实行;无为;就是为了达到人和人、人和环境、各环境因素之间的全面和谐。要实现这样的全面的和谐。领导者除了前述加强个人修养外,在目前对客观规律的相识还很有限的条件下,尤其要做好以下二点:一是擅长倾听百姓的心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对客观事物的相识上,处于第一线的;百姓;对客观事物的接触最干脆,相识也最清晰,他们总结出的阅历往往也最接近客观规律,他们也最清晰自己是不是得到合道的对待,他们的心声往往也就是;道;的要求,;以百姓心为心;就简单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实行;无为;的捷径。二是要当好调和万物冲突的;气;。;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世界充溢各种各样的冲突,不光人和人之间,人和物、物和物之间都充溢着各种各样的冲突(阴阳),冲突本是对立的、不行调和的,但因为(道向阴阳之间)冲填了;气;而实现了和谐,由此可见;气;是调和冲突、实现和谐的关键。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