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XX区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2874721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2022年XX区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在2022年XX区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2022年XX区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2022年XX区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在2022年XX区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2022年XX区重点工作推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做好下步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增加“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抢抓河流域生态爱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聚焦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区,坚持工业强区、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维护

2、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新时代更加出彩出重彩作出新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稳”和“保”的基础上主动进取;要求我们既擅长积势蓄势谋势,又擅长识变求变应变。省委届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贯彻党中心决策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提出要把握好“保”“稳”“进”“蓄”四个方面。这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遵循。“保”是基本底线、是基础、是着力点,要守住“六保”底线,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稳”是政治责任、是大局、是主基调,要稳定经济运行、稳定社会大局,为各项工作供应良好环境。“进”是发展目标、是大方向,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效发力、主动作为,加快建设国家区。“

3、蓄”是发展将来、是增后劲,要加强战略谋划、前瞻布局,培育壮大新动能,厚植优势、蓄势蓄能。“保”“稳”“进”“蓄”层层递进、相互促进,统一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住即期,稳住预期,谋划长期。我们要坚决不移地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着力”“四张牌”“三起来”“三结合”的要求。其中,“四个着力”,是省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路途图,是我们必需牢牢把握的工作方向。打好“四张牌”,一张张都贯穿经济发展高质量要求,体现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关键。县域治理“三起来”,抓住了县域治理和县域发展的核心问题。乡镇工作“三结合”,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

4、发展思想,为我们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供应了遵循。我们要坚决不移地仔细抓好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短板。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既要坚决信念又不能盲目乐观,既要正视困难又不能畏惧艰险,守住“保”的底线、筑牢“稳”的基础、保持“进”的态势,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把工作做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努力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我们要坚决不移地推动国家区建设。重点做好“三个融合”,即产城融合、城乡融合、融合。其中,产城融合是主体、是龙头、是牛鼻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又

5、富又美的最大战略平台;城乡融合、融合是两翼、是支撑,是建设国家区的重要战略保障,城乡融合是讲我们的城乡结构,融合讲的是我们的区域合作发展重点。“三个融合”的核心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城市建设水平要与产业发展、经济能级和人口规模相匹配,城市建设要与乡村振兴相贯穿,新时代发展要与全国、全省区域发展相联结,真正把国家区打造成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示范区。第一,坚持把“六保”作为底线任务,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六保”是我们当前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做到粮食生产稳字当头、煤电油气平安稳定供

6、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要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从坏处打算,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对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粮食能源平安、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基层运转状况仔细逐一摸排,搞清晰风险是什么、难点在哪里、底线怎么守,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要守住疫情防控底线。疫情是影响发展的最大变数,疫情防控战线守不住,发展就无从谈起。要抓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在思想上把弦绷紧,在防控上把漏洞堵死,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精准防控,对重点场所、重点商品的监测管理,坚决做到预防科学、发觉刚好、处置快速、管控精准、救治有效,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要守住脱贫攻坚底线。脱贫攻坚是全面建

7、成小康社会的标记性工程和底线任务。要坚持靶心不变、力度不减,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山区镇村、特别贫困群体,全力攻坚,坚决兑现军令状。要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支持扶贫产业复原发展,持续提升脱贫质量,确保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人口、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不返贫致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要守住企业发展、居民就业底线。保企业就是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就是保经济、就是保发展。留住青山,赢得将来。要把保市场主体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精准施策,着力帮助解决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中的各种堵点、难点问题,做好稳链、补链、强链工作,不折不扣落实

8、中心、省和示范区各项政策措施,提高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的精准性和专业性,帮助解决企业特殊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要亲密关注就业形势改变,通过公益性岗位开发、扶持自主创业、加强技能培训,把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夫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做好做扎实。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重点帮扶,托好就业“底线”。其次,坚持把“六稳”作为政治责任,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无论是保就业保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来支撑,都要靠社会稳定来保障。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和不确定性较多的条件下,要增加预见性,把握市场心态,正确相识发展主流大势,理性看待

9、阶段性困难,着力稳人心、稳信念、稳预期。要全力以赴稳定经济运行。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无论面对什么状况、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想方设法推动经济稳定增长,防止大起大落,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要坚持从供应和需求两侧着眼,从内需和外需两端发力,打通生产、安排、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要主动扩大有效投资,以双十工程为牵引,聚焦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扩大政府投资规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优化投资服务,强化要素保障,以有效投资稳定经济运行、增加发展信念、对冲经济下行、增加发展后劲,发挥有效投资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

10、的“乘数效应”和牵引作用。书记在省委全会上对我们谋划实施双十工程进行了表扬。要兜牢基本民生。改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坚持办好人民满足的教化,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下大力气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小区物业管理等群众反映剧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兜住基本生活底线,帮助群众解决社保、医保、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好特别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充分的社会保障。要在提振消费信念上多用力,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持续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实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推动餐饮、商场、家政等复原发展,激发文化旅游潜力,加快旺盛城市“小店经济”“夜经济”,让城市更有活力、更

11、有“烟火气”。要着力稳定社会大局。时刻绷紧“防风险、保稳定”这根弦,坚决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仔细排查政府债务、企业互保、金融机构、融资平台、合同履约等方面的风险隐患,摸清底数、有效化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强化平安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聚焦化工、消防、食品等重点领域,加大排查力度,坚决遏制重大平安事故发生。当前,要重点抓好防汛减灾工作,把人民生命财产平安放在首位,做好防大汛、抗大灾思想打算,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加强水情雨情监测,提升防汛抗灾实力,最大限度削减汛情可能对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第三,着力保持“进”的态势,加快推动

12、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这次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和影响,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次疫情是一场危机,但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契机。丘吉尔讲:不要奢侈一场好危机。我们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主动作为,把防疫和发展更好统筹起来,把发展和转型更好统筹起来,把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更好统筹起来,在应对危机中抢抓新机遇、驾驭主动权、打好主动仗。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把先进制造业作为高

13、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业强区主战略,毫不动摇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毫不动摇地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毫不动摇地推动由原材料大市向新型材料强市转变。要做优“老字号”,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加快优势骨干企业向管理智能化、生产绿色化、装备大型化、产品高端化、治理结构现代化方向转型升级,克服困难,一企一策,全力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要做大“原字号”,围绕原材料不断拉长产业链,加快延链补链,推动集聚集群发展,努力实现从工业原材料向新型工业材料转化、向配件配套转化、向高端装备发展。要培育“新字号”,加强战略前沿领域部署,通过招商引资引智,重点培育国家大力发展的纳米杂化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航天科

14、技、生物医药及大健康、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业态,构建新模式,蓄积新动能,加快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新兴企业和行业“小巨人”。要用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张“金字招牌”,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传统美食餐饮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顺应旅游发展新潮流、新趋势、新需求,做好文化旅游发展这篇“大文章”,让文化旅游更有颜值、更有价值,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重点打造以王屋山天坛顶帝祭天为标记的国家级工程、以中国济水博物馆为标记的国家级工程和以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为标记的国家级工程。要在城市转型发展上下功夫

1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敬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要仔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根据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的总要求,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在一个辖区人口不足一百零一万的城市,类似郑东新区的中心商务中心区可能不是它的标配。一个五口

16、之家,一个四合院够用了,没有必要搞个“大观园”,不仅大而不当,而且会劳命伤财。一个城市宜居不宜居,老一百零一姓最有发言权。鞋子合脚不合脚,只有脚知道。全市还不到一百零一万人口,要搞一个中心商务区,目前似乎还没有这个力气,也没有那个必要。我们不能只讲“面子”,不顾“里子”。要坚持秀灵漂亮宜居华蜜的城市定位,聚焦主城、聚焦民生、聚焦品质,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完善城市功能,增进城市品位,提升城市的能级和区域竞争力。要着力破解城中村改造难题。目前我们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余万人,城中村就有万人、占以上。要围绕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努力走出一条在不大拆大建的状况下以微型改造和有机更新为

17、主的新型城中村改造路子。要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城市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转型,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便利、更舒心、更美妙。要坚持全域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扩权强镇与乡村振兴有机连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对生态脆弱、边远偏僻的山区群众,启动新一轮的迁户并村规划,在充分敬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让群众向中心城区集中、向中心镇区集中、向中心村集中,探究一条“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要在生态爱护治理上下功夫。坚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化实施蓝天、碧波、净土、国土绿化和生态

18、修复行动,加快推动沿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沿生态涵养爱护工程,发挥好生态环境爱护对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倒逼作用、引领作用和推动作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成为产业发展的特色、城市发展的底色。要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上下功夫。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立足实际,聚焦薄弱环节,从急需的地方做起,向难处攻坚。要加强基层治理,持续推动强基固本工程,不断健全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智能化网格化“两化”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阅历”,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建设,深化开展冲突纠纷排查化解,深化特定利益群体稳控化解和问题楼盘专项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9、,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让人民群众有满满的平安感。妥当解决因疫情影响利益受损群众的合理诉求,加强社会心理疏导,有效化解“疫后综合症”。第四,着力厚植“蓄”的势能,不断强化长远发展的支撑。弄清晰15年以后的发展蓝图,才能把接下来5年的发展谋划好推动好;弄清晰将来5年的发展目标,才能知道现在应当做什么、怎么做。我们要干在当下、谋在长远,抢抓河流域生态爱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抢抓稍纵即逝的政策机遇窗口期,进一步加强战略谋划,进一步加强前瞻布局,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固根本、惠子孙的工作,不断积蓄的发展势能,不断拓展的发展空间。要持续强化基础实力支撑。面对将来、

20、突出重点、强化弱项,在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谋求新突破、赢得新优势。全力推动等交通项目建设,主动推动呼南高铁豫西通道、郑银高铁项目建设,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不断上台阶、上水平。围绕河小流域治理等,突出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农村饮水平安工程、河库防洪泄洪工程等薄弱环节和领域,加快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水利设施和环保基础设施。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坚持用改革的方法破解难题,把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聚焦疫情防控、风险挑战、高质量发展和治理实力现代化,坚决不移把党中心、省委和示范区党工委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面

21、,真心真意为企业排忧解难,扎实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同等获得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以优良营商环境的确定性对冲外部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坚持用开放的举措寻求突破,培育壮大开放主体,发挥龙头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影响力,加大精准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围绕优势产业招引相关配套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坚持用创新的思路推动发展,抢抓国家、省优化科技资源布局的机遇,围绕优势领域,主动培育省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试或熟化平台,主动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平台布局。把人才工作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深化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培育工程,加强本地优秀人才培育,吸引更多高层次创

22、新人才来济兴业。要加快推动融合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地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优化生产力布局,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中心城市、城市群、都市圈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重要空间形式,优势资源向增长极集中、向中心城市集中,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抱团发展,是大势所趋。建设城市、构建都市圈、打造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双引擎”,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时代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要想跟上时代,实现跨更加展,仅靠我们自身单打独斗

23、不行,必需顺应区域融合发展趋势,抱团发展。和人脉相亲、水脉相通、文脉相近、产业相像,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充分的合作空间。融合发展是我们在新时代区域发展优化区域结构的战略选择和战略方向。我们要用包涵的胸怀,更加主动更加主动地融入区域发展,主动推动融合,借力借势发展。要增进战略互信,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聚焦规划、产业、交通、文旅、生态等重点领域,主动与沟通对接,推动产业链互延、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同建设都市圈。要加强战略谋划,在产业上,重点围绕石化产业、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等关联产业,加强两地骨干企业合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互延、优势互补。在基础设施上,坚持交通先行,

24、共同推动呼南高铁豫西通道项目,加快高速马路、城际快速路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共建、无缝对接。在文化旅游上,加强文化沟通,共建区域旅游市场,实现文化融合、资源共享。在生态建设上,共同推动河流域生态爱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大爱护,协同推动大治理,切实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在公共服务上,主动推动教化、医疗、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对接和资源共享,构建统一、便利、快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抢抓战略机遇,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支持城市建设的政策红利,加快推动融合共同发展,努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加快融入都市圈,打造支撑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