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安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安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苏省泰安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016201620172017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4040 题题, ,每题每题 1.51.5 分,分,共共 6060 分)分) 。1。 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A。 夏朝商朝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汉朝时期 D. 唐朝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
2、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铁犁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 铁犁牛耕技术的产生2. 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 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繁荣的古代手工业【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第一幅图是男人在田间耕作,第二幅图是女人在纺纱织布,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故答案为 C 项。 材料不能反映“祥和富足”,排除A 项;家庭生产的农副产品主要不是供市场销售,排除 B 项;D 项
3、对图示内容表达不够全面,排除。点睛:本题主要是理解图示内容,一幅图是反映男人从事农业生产的田间耕作,另一幅反映的是女人从事家庭手工业的纺织业生产,完整表达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场景。3.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 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A. 制瓷和丝织都属于家庭手工业B. 古代中国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并远销海外C。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上述领域D。 近代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到中国- 1 -江苏省泰安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答案】B【解析】试题分
4、析:之所以英国人把中国和瓷器说都是“CHINA”, 就说明瓷器在当时可以代表中国,丝绸也挂上钩说明丝绸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中国,所以突出反映了古代我国制瓷业和丝织业水平高,影响极大,故选择 B.其它选项与题意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陶瓷业的发展。4。 2010 年 11 月 11 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 一个粉彩镂空瓷瓶 (彩瓷的一种) 以 5160 万英镑 (约 5 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5、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瓷器的发展历史是东汉末年出现青瓷;唐朝制瓷业成为独立手工业部门,产品有白瓷、青瓷、 、秘色瓷、唐三彩等 ;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清朝瓷器的特色是出现粉彩和珐琅彩。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陶瓷业的发展5.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写到:“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中,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 日中为市 B. 柜坊、飞钱的问世C. 市场交易受官府严格管理 D。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答案】D【解析】“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反映的是打破了对经商活动地点的限制,是宋朝“商业革命”的重要表
6、现.故答案为 D 项。A 项表明对经商活动还存在时间上的限制,属于宋朝以前的商业状况,排除A 项;柜坊、飞钱的出现是在唐朝,排除B 项;宋朝是经商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排除D 项。点睛: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的突出表现就是打破了对经商活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宋朝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6。 南北朝时期,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草市。这个时期的“草市”是A. 民间集市 B. 城市商业区 C. 商业都会 D. 草料专营市场- 2 -江苏省泰安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答案】A【解析】 草市是指在离城镇较远的地理位置比较便利的地方形成
7、的农村集市。 故答案为 A 项。 草市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排除 B 项;商业都会是指商业经济繁荣的大城市,排除C 项;D 项说法错误,排除.7。 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A。 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B。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C. 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 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体现的政策是重农抑商的政策,故选D 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
8、农抑商政策8. 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B. 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C. 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 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南宋时期苏湖地区种植业的发展,再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明清时期出现了棉纺织业,可以说明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故答案为 B 项.ACD 项材料不能反映。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精耕细
9、作的传统农业【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下特点:中国古代农业起源较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从耕作方式上看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过程.从基本特征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粗放到精耕细作的过程.从生产方式上看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过程。从土地制度上看经历了从氏族公社所有、奴隶制国家所有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过程。9。 景德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都。明万历年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主要表明A. 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 私营手工业生产规模超过官营手工业C. 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被私营手工业超越 D。 官营手工业生产逐渐
10、走向商品生产化【答案】A【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可知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 3 -江苏省泰安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主义雇佣关系,故选 A。私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技术可能超过官营手工业,但题干未反映,排除B、C 两项;官营手工业由政府指定和调拨不计称本不入市场,排除 D。点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前提是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产生的标志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或手工工场)出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雇佣关系的产生。10。 汉初时,政府规定“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到中唐以后,“工商杂类不得与士为伍”等禁令松
11、弛,北宋时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试,商人及其子弟中举做官的越来越多。这一变化反映出A。 朝廷逐渐放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 B. 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冲击.C. 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 商人中“奇才异行者逐渐增多【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是加强期,而唐宋不过是松动期,并没有放弃,故 A 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唐宋时期,工商业者入仕由禁止到逐渐放宽,这说明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商业的发展冲击了原有体制,故B 项正确。中国古代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地位不可能平等,故C 项错误;商人中“奇才异行者”逐渐增多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意思,而是表象,故D 项错误.1
12、1.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政府的各种经济限制政策并不是为禁而设,而是为了统治者有选择地提供特许,体现统治者的存在感,提高被统治者的向心力,稳固集权者的统治,并更方便收取更多的“利”。 据此分析,下列对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认识正确的是A. 使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B. 是政府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C. 是专制统治在经济上的体现 D. 使中国丧失了外贸的主动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的“海禁”政策。 材料观点认为,明清时期政府各种经济限制政策既能稳定统治又能获取利益,这种“海禁政策是专制统治在经济上的体现,故A 项正确.“并更方便收取更多的利说明“海禁”政策有利于政府增加收入, 但不能因此断
13、定“海禁”政策是政府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故 B 项错误。“统治者有选择地提供特许”,说明政府只是加强对外贸的控制,而不是完全地垄断外贸,故 C 项错误。材料着重从政治统治的角度来谈论海禁政策,而不是从外贸本身的角度,此项与题意无关,故 D 项错误。12.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A。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了海外市场开拓B.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C. 避免受到外界影响,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D. 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4 -江苏省泰安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 只是从经济方面分析明清实行“海
14、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后果,C只是从政治方面分析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后果, 显然都没有全面、 深刻反映最严重后果,排除 ABC;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故 D 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13.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15、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答案】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迥异于传统”、 “向工业文明演进可以判断出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而出现的标志是产生了雇佣关系, 故 C 项正确; ABD 项是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表现,排除。所以答案选 C。点睛: 从材料中的关键系信息“迥异于传统”、 “向工业文明演进”“明清时期”“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新的发展趋向, 即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中国出现;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
16、佣的关系, 就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14。 有学者认为:“公元 1500 年前后,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 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该论断表达的主旨是A。 新的大陆对人们充满诱惑 B. 世界逐渐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C。 世界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 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联系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中该学者认为“公元1500 年前后”即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彼此相对孤立、封闭的状态被打破,各民族、各地区加强了联系和交流,可见上述论断表达的主旨是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故选 D.材料“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
17、”反映了新大陆对人们并非尽是充满诱惑,故A错误;BC 两项所述明显错误,故排除.15. 1580 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不用像以前那样要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材料主要反映了- 5 -江苏省泰安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A. 荷兰发达的航运业 B. 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C. 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 D.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了, 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 结合所学知识可
18、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变化, 故 B 正确.荷兰发达的航运业,也源于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变化,故 A 排除。价格革命指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与材料无关,故 C 排除。材料未涉及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故 D 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16。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6 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主要是为了A。 保护商业贸易 B. 拓展殖民地 C. 传播天主教 D。 掠夺工业原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处理
19、能力。从材料信息“欧洲商人”“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印度洋、 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中可以得出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商业贸易; 拓展殖民地也是为了经济利益;传播天主教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关;18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推动西方国家掠夺工业原料,与材料中“16 世纪不符。所以答案选 A.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7. 1911 年 7 月 14 日英国泰晤士报登过这样一段话,“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力,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时有这样大的变
20、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英国要维护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利益 B。 英国联合法国对付其劲敌德国C. 英国旨在维护其殖民霸主地位 D. 英德矛盾是世界主要矛盾【答案】C【解析】一战前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A、B 与题意不符;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D 项结论。由“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时有这样大的变更”可知C 项正确.18。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的时代,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象箭一样快, 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能在一瞬间传遍世界,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而我们仍象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这是 l9 世纪晚期一位克罗地亚农民发出的感叹,从
21、中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6 -江苏省泰安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A。 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B。 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C。 生产工具的重大革新 D。 社会矛盾的基本缓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中的“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象箭一样快, 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能在一瞬间传遍世界”可知A 正确, 又因为它们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故B 正确。而根据“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可知C 正确。根据“而我们仍象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可知社会矛盾尖锐,故D 错误。根据所学,工业革命后,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尖锐,故而社会主义学说由
22、此而诞生。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19. 圈地运动使英国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但这一运动对工业革命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主要在于圈地运动A。 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 B。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C. 使英国资本主义关系深入农村 D。 极大地促进了养羊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工业革命需要具备的条件主要包括劳动力、资金、市场等。圈地运动迫使很多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故选B 项。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排除 A;题干强调的是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的关系,CD 不是主要原因。
23、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条件【名师点睛】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根本:市场条件-海内外市场扩大;资本条件通过资本原始积累; 技术条件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积累,兴起技术革新浪潮;自由劳动力条件通过圈地运动获得;政治条件资本主义制度(英国为君主立宪制度)、专利法案;牛顿力学的创立和普及,提供知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20。 (19 世纪后期)电灯发明后,新的光源将世界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汽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汽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分发展迟缓。以下有关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A。 英国人相对保守,
24、未能与时俱进 B. 大量殖民地存在转移了资金C. 英国经济全面落后于美德 D. 英国国内劳动力的成本更高【答案】C。 。 。【解析】试题分析:19 世纪末期英国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用来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由于殖民地众多和市场广阔,即使技术水平很低,也能获取高额利润,所以英国采用新技术并不积极;从精神层面上讲,英国- 7 -江苏省泰安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相对保守,未能与时俱进.相对于英国,19 世纪末期的美国和德国则快速崛起,强劲上升,英国的传统优势丧失殆尽,ABD 三项符合题意。根据“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分发展迟缓 ,可知 C 项“全面”说法错误,故答案选 C。考点:
2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经济发展状况21。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那么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A. 传统棉织业的发展 B。 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C. 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D。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答案】C【解析】题干所引民谣反映出鸦片战争后,列强轻工业产品首先打入中国市场,凭借机器生产的优越性,迅速抢占了中国市场,导致中国传统家庭手工业破产。以此为标志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 项说法与题意相悖;B、D 项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C。点睛:“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
26、哥哥嫂嫂反映了由于外国商品倾销,使中国家庭“纺与“织”,“织与“耕”分离,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22. 1865 年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 1899 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A。 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 都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 都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D。 都使用机器生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答案】D【解析】江南制造总局和大生纱厂都是使用机器生产,属于近代企业,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答案为D 项。江南制造总局和大生纱厂的生产机器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 ,排除 A 项;
27、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B 项;大生纱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是洋务企业,排除C 项。23。 在 1912-1919 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A。 重工业发展迅速 B. 轻工业发展迅速C。 民族工业独立发展 D. 建立起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1912-1919 年这个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被称为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这个期间出现了很多民族企业,主要发展的内容都是面粉,生纱这些轻工业物品,所以本题选择B 选项。A 选项不符合史实;C 选项错在“独立二字,依旧受到国家和外国资本主义制约;D 选
28、项错在“完整二字。- 8 -江苏省泰安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短暂的春天24.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 箱左右。1912 年获利 4 万余,1913 年获利增至 10 万元,1914 年为 16 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A。 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C。 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
29、的发展问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反映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该历史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国内因素就是倡导国货、 振兴实业的推动, 选 C 是符合题意的, 正确; 甲午战争只是进一步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而不是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时间上来看是北洋政府而不是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材料中的1912 年、1913 年、1914 年时间上是不吻合的,选项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倡导国货、振兴实业25。 史
30、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他所说的“没有前途”,其根本原因是A。 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 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分析运用思维层次, 考查学生对“民国初期兴办实业潮”(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发展各要素及各要素间关系的理解把握。 学生需要熟知“民国初期兴办实业潮” (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对历史概况,从基础知识中提取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薄弱”;“外资资本和传统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地域分布不平衡”等,排除掉 D
31、。然后分清各个特点之间的主从关系,正是因为“外资资本和传统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才迫使中国近代资本集中在沿海和轻工业,导致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平衡得出C 答案.。.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民国初期兴办实业潮 经济发展特点及原因26。 18 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 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 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傍徨。这说明A。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工业文明产生的思想根源- 9 -江苏省泰安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
32、解析)B. 中华文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被迫中断C。 西方工业文明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 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不能并存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等,材料主旨揭示的就是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冲击,C 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 A 项说法本身错误,材料信息也无从体现,排除; B 项“被迫中断”说法错误,排除;D 项结论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考点:近代世
33、界科学技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27. 下图是 18701911 年晚清时期金融类文章发表的数量统计图,其内容涉及货币银行、 国际金融、 证券和保险等多方面.金融类文章明显增多的根本原因是A。 列强侵华加剧 B. 实业救国影响C. 民族经济发展 D。 舆论环境宽松【答案】C【解析】列强侵华加剧属于外因,与题意不符,故 A 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是在甲午战后才开始出现的,时间不符合,故B 项错误;材料信息“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证券和保险”反映了近代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的,故 C 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近代舆论环境并不宽松,故D 项错误。点睛: 根据题目信息, 晚清时期
34、金融类文章发表的数量在1895 年之后迅速上升,结合所学知识,1895 年之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所以这一时期关于银行、国际金融、证券和保险等的文章才会大量发表。28. 广告能反映某个时代独特的文化心理,下图, 申报登载的这则广告- 10 -江苏省泰安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A。 反映了国产香烟具有较高的质量 B。 说明购买国货是简单的消费行为C. 将购买国货与爱国主义联系起来 D。 迎合了民众期待战争胜利的心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的关键信息来看,“国难当头,人人应有救国的责任”,商家是将购买国货与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联系起来,
35、故C 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要通过购买国货激发爱国精神,与质量关系不大,故排除 A 项;材料显示购买国货与爱国相联系, 已经不是简单的消费行为了,故 B 项排除; 材料是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而不是期待战争的心里,故排除 D 项。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实业救国【名师点睛】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高考中的必考点,也是难点.有关民族资本主义的考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民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民族资本主义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是掌握的重点内容 :民族工业在19 世纪 60、70 年代由于外资
36、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而产生;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29.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轮船统计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年份船只吨位船只1928193019321935吨位213482247969342211461812- 11 -1352279234563895290791415447577257675173117138178208江苏省泰安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
37、题(含解析)A. 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答案】C。.。【解析】据材料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5 年中国轮船数量和吨位增加,当时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中国航运业的发展,故 C 选项正确;全面抗战在 1937 年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 选项错误;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时期 ,故 B 选项错误;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在解放战争时期,故D 选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属于表格数据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和分析相关数据,同时熟练掌握各个历史阶段的重
38、大事件和特征,1928-1935 年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方面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个重大知识点。30. 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A。 断发易服 B. 废止缠足 C. 婚姻自由 D. 改用阳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清初曾颁布过“剃发令”即要求汉人必须前额头剃发和脑后扎长辫, 否则即视为不归顺清朝统治, 这一政令一直持续到晚清时期, 所以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故答案选A,B C D 三项仅仅具有移风易俗的特点但不带有反清革命意味。考点:中国近代风俗的变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
39、生对社会史内容的感知能力。 社会史学是近几十年来的新兴研究范畴, 高考将其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同时也更好地说明了史学的社会实用功能.与此相关的还有报刊、 通信、 自然灾害等内容,希望引起学生关注。31.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长袍马褂中山装列宁装旗袍西装A。 B。 C。 D。 - 12 -江苏省泰安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装是苏联的服饰装,不是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本题凡是含均是错误的 ,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
40、;选项 B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32. 凯恩斯因有效解决了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问题而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 而到了 70 年代“滞涨”出现后,他又被称为“战后滞涨病之母”。凯恩斯主义失灵从侧面说明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并非万能 B.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可调和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 D。 应不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到了 70 年代“滞涨”出现后,他又被称为“战后滞涨病之母”说明
4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万能的,故A 项正确;B 中不可调和错误,中国是例子;C 中历史倒退不符合题意;D 中不断加强错误。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3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 )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A。 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B。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D。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罗斯福新
42、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 。 。34.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 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 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 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 1943 年该局共花费了 110 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 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 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13 -江苏省泰安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C。 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 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兴建项目”是本题的题眼。“兴建项目”就是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故A 项正确;另外,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43、是指银行、金融领域。而题意很明显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这一重要的政策。C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以答案选A。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名师点睛】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 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 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罗斯福新政不是法西斯主义,“新政”不仅不是法西斯主义,而且还起到了避免走向法西斯道路的作用。罗斯福新政也不是社会主义,
44、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它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只能说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35. 斯大林在谈到罗斯福新政时说:“美国人所追求的目的,是从经济紊乱、经济危机的基础上产生的。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以上材料说明新政A。 目的是消灭经济危机 B。 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 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D。 大力发展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引起的,是无法消灭的,所以 A 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由“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 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
45、危机”可知罗斯福新政最终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B;罗斯福新政是美国经济的一次自我调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经济,故排除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就开始出现,故排除D。点睛:材料中斯大林对罗斯福新政实质的阐述,即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维护了大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新政的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经济,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消除。36. 1918 年 7 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10 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这些举措表明苏俄A. 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已意识
46、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C。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 D. 作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答案】B- 14 -江苏省泰安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解析】从材料中“吸收外资”和“实物税等信息可知,当时苏俄已经意识到商品市场的重要作用 ,故选 B项。 材料所示内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 故 A 项错误; CD 项符合新经济政策, 这一政策开始实施于 1921年.37. 下图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B。 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C. 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D. 经
47、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两国经济发展的比较。苏联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且图表反映的是发展速度 ,苏联的实际工业产值并未超过美国, 故 A 项错误.苏联长期奉行斯大林模式,经济结构比例不协调, 导致经济发展后续动力不足,因而发展速度逐渐放缓;而美国的发展速度尽管在60 年代不如苏联,但在经济危机发生后,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实行货币学派与供给学派的经济措施,有效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故B 项正确。材料中美国的工业产值速度一直是正数,表明美国经济一直都在发展,并未出现下滑,只不过是发展速度放缓而已,故C项错误.材料仅仅展现了美苏两国的发展态势,看不出经济多极化,更看不出政治多
48、极化,故D 项错误.38. 俄罗斯20 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这里的“两面性”在其改革上表现为A。 改革取得了成效,但未从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B. 改革废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放手发展市场经济C. 经济改革卓有成效,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D。 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但是重心在政治领域【答案】A【解析】题干实际上给出了对赫鲁晓夫改革的客观评价,其改革即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又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所以说他具有两面性,故答案选A。BCD 三项均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39. 19321933 年,苏联在国内出现严重饥荒的情况下
49、仍然向国际市场出售了281 万吨粮食。这样做的目的或后果是- 15 -江苏省泰安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A. 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B.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 有助于缓解当时国际上粮食短缺状况 D。 实际上有利于国际关系趋向缓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19321933 年”“苏联在国内出现严重饥荒的情况下仍然向国际市场出售了 281 万吨粮食”,可见当时苏联在斯大林执政时期,通过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来为工业化建设筹集资金 ,B正确,排除A;“当时国际上粮食短缺状况”不符合史实,排除 C;当时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国际关系趋向紧张,排除 D。所以选 B考点
50、: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名师点睛】 “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绩在于: 它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使国家统一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 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是“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在于: 片面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对农民的剥夺太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40。 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对我的西方朋友们,我得说:这是历史上一个富于动力的伟大时代他(斯大林)不仅改变了俄国的生活,而且也改变了全世界的生活.她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