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感染性疾病造成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260648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感染性疾病造成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预防感染性疾病造成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感染性疾病造成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感染性疾病造成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预防感染性疾病造成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造成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法规,针对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三个环节,制定本措施。请各科室遵照执行。一、医务人员应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在实处。二、环境布局应该合符医院感染控制要求。1、建筑布局:根据病人获得感染危险度的高低,医院环境分为三区:低危险区域(即清洁区、如行政管理区、生活服务区);中等危险区域(即半污染区,如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高危险区域(即污染区、如手术室、清创室,换药室等)2、各区的隔离要求:各区分开,所属科室相对集中,污染

2、区域相对独立,要远离普通病房和生活区;各相关科室制定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流、物流的交叉而导致的污染;各区配备适量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方便医务人员洗手;通风系统区域化,防止区域空气交叉污染;高危险区域和极高危险区域内各部门尽量采用感应自控门。3、区域隔离:高危险区域、极高危险区域内各相关科室、部门实行区域隔离管理。内部布局应明确划分为“三区”、“两通道”和“两缓冲”,以隔离感染源,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要求隔离:制定服务流程,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界限清楚,有明显标示。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病人通道、出、如口设在污染区一端;高危险区域、极高危险区域的缓冲间应设实际屏障,当

3、一侧缓冲间的门关闭以后,方能开启另一侧门,以减少区域之间的空气流通;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不同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但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不少于1.1米。对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特殊感染、高度耐药菌感染或其他需要隔离的病人、应单独安置。单间隔离室应设单独通往室外的通道或阳台;保证病室内通风设施良好,通风不好的可安装合适功能的排风扇,加强通风;高危险区域和极高危险区域须安装合适数量的非手足式开关的洗手设施,配备速干手消毒剂,保障医务人员手卫生;限制感染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工作人员应注意防护;住院的传染病人一般不允许陪护,甲类传染病人

4、禁止探视和陪护。对其他传染病人在指定的时间、地点隔栏探视或电视探视。危重病人家属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按防护要求进行探视;隔离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应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4、病室隔离设置:即保护性隔离及感染的防扩散隔离,应设在普通病房的尽端。三、防护隔离:医务人员应掌握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帽子/头发罩、眼罩(护目镜)、面罩、隔离衣、防护服、鞋套等。防护用品的使用原则:1、对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禁共用;2、正确选择防护用品:接触病人和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时应戴手套;当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体内物质有可能喷溅到面部时医务人

5、员应佩戴防护面罩;3、避免使用过的个人防护用品与物体表面、衣物或病房以外的人员接触;4、使用过的个人防护用品应放入相应的废物袋中,并根据医院的制度进行处理。5、为不同的病人进行诊疗或开始另一诊疗操作时,每次均应更换防护用品并洗手或手消毒。四、隔离技术:1、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病人采用的一种预防,不论病人是否确诊或可疑感染传染病,都要采取标准预防,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其主要措施如下:洗手和手消毒;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正确处置病人使用后的设备和污染的物品;防止针刺伤或锐器伤;环境、设施和设备的清洁消毒和溢出物的规范处理;正确处置医疗废物。2、额外预防:

6、基于感染性疾病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对于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的隔离预防,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2.1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主要包括开放性/活动性肺结核、麻疹、风疹、水痘、肺鼠疫、肺性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以下隔离预防措施:可疑感染病人应安置或负压病房(为确保隔离间持续的负压气流压力,设备处应给予技术保障支持);无条件时,相同病原菌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尽可能避免转移病人,限制病人活动范围,必须运送时注意个人防护,当病人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尽可能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加强通风设施和做好空气消毒;使用黄色隔离标记。2.2 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通过这种方式

7、传播的疾病包括SARS/甲型H1N1流感、百日咳、白喉、病毒性腮腺炎和脑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采取以下隔离预防措施:病人之间、病人与探视者之间相隔空间应在1米以上;保持空气流通,或空气消毒机定期消毒等;可疑传染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无条件时相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可同住一室;当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有可能喷溅到面部时,医务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病情允许时病人也应佩戴外科口罩;使用粉红色隔离标记。2.3 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主要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传播。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接触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胃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伤口感染等疾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8、,还需采取以下隔离预防措施:可疑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无条件时相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可同住一室;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污染;使用蓝色隔离标记。五、针对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三个环节”,采取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宿主的措施。5.1隔离感染源的方法:传染病人和普通病人严格分开安置;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区/室安置;感染病人与高度易感病人分别安置;同种病原体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可疑特殊感染病人(包括可疑传染病人)应单间隔离;根据疾病种类、病人病情、传染病病期分别安置病人;成人与婴幼儿感染病人分别安置。5.2阻断传播途径的方法:病原微生物可经多种途径传播

9、,不同微生物传播方式不同,需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接触、媒介、生物媒介(虫媒)5种,具体隔离预防同上(见“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5.3保护易感宿主的措施:对易感宿主实施特殊保护性隔离措施,必要时实施预防性免疫注射;免疫功能低下和危重病人与感染病人应该分开安置;空调相对独立,保护性隔离室应采用正压通风,呼吸道隔离室应采用负压通风;必要时应根据不同的感染病人进行分组护理。六、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口罩、帽子、护目镜、防护面罩、手套、隔离衣与防护服、鞋套、防水围裙及帽子的使用和穿脱顺序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详细要求执行。附件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疾病名称传染源传

10、播途径隔离预防空气飞沫接触生物媒介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隔离衣防护服鞋套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患者乙型丙型丁型急性和慢性病人及病毒携带者#麻疹麻疹患者+流行性腮腺炎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脊水灰质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苍蝇蟑螂流行性出血热齿类动物:猫、狗、猪、家兔+狂犬病患病和或隐性感染的犬、猫、家禽和野兽伤寒、副伤寒患病和带菌者细菌性痢疾患病和带菌者霍乱患病和带菌者猩红热患病和带菌者+白喉患者、恢复期或健康带菌者+百日咳患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患者和脑膜炎双球菌携带者+鼠疫肺鼠疫感染了鼠疫杆菌的齿类动物和病人+鼠蚤腺鼠疫感染了鼠疫杆菌的齿类动物和病人鼠蚤炭疽患病的食草类动物和病人流行性感冒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肺结核开放性肺结核+SARS患者+HIU/ARDS患病和带菌者手足口病患病和带菌者梅毒患病和带菌者淋病患病和带菌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健康带毒的禽注 1、在传播途径一列中,“+”:其中传播途径之一;“+”主要传播途径。2、在隔离预防一列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士”工作需要可采取的防护措施。 3、“#”:为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 4、为性接触或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 5、为性接触或接触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