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学说课稿小学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数学说课稿小学范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小学3篇作为一名静默奉献的教化工作者,经常须要打算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数学说课稿小学3篇,欢迎大家共享。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1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面积。下面我对本课做以简要的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从一个喷水头转动可以浇灌多大面积的农田的实例动身,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引出圆的面积学问。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周长等有关概念、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学好本节课,驾驭圆的面积公式和有关计算,可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圆有关的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特殊是在圆的面积的推导过
2、程中,可对学生进行极限思想的渗透。2、教学目标素养教化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培育学习实力为重点,同时要强化应用意识,所以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验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驾驭圆面积计算公式。2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极限思想。3、重点与难点重点: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学问解决一些简洁实际的问题。难点:“化曲为直”的极限思想的理解。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分析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学问水平,采纳启发式、小组合作
3、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中来。课堂上老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思索问题,一同体验胜利的喜悦,创建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2、学法指导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在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视察、归纳、联想、转化等学习方法,动口、动手,动脑,培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3、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学的魅力,我结合多媒体协助手段,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学习的形象感与趣味性,并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索和沟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子。三、说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出示课件让学生视察并说说从图中
4、能发觉什么数学信息,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了解圆面积的含义,体会到探讨圆面积的必要性。2、探究思索,解决问题:估计圆的面积有多大。通过探究和思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面积度量的含义,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同时培育学生的估计意识。3、旧知引入,探究新知。从已学过的学问入手让学生思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来解决呢?引导学生利用打算好的圆片转化成为长方形,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然后进行动画展示,让学生闭起眼睛想一想是不是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启发学生思索:既然圆的面积无限接近于长方形,那么我们如何依据长方
5、形的面积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再次播放动画,师生共同总结圆的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演示动画,可以揭示出数学学问的内在规律的科学美,激发学生探求学问奇妙的欲望,消退学生学习时产生的疲惫感,提高学习效率。4、实际应用。激励学生运用所学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既注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又关注学生的思索;既引导学生运用探究结果解决问题,又引发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关注。5、归纳小结。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学问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相识,利用提问形式,从几方面进行小结,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说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力求简洁
6、扼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新的学问。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处于探究之中,从提出问题合理猜想到主动探究、推导结论,都在“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这一主线的引领下前后融为一体,又互为验证。整个过程不仅是一个学问再创建的过程,更是一个科学发觉的过程。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2一、说教材小学数学关于几何学问的支配,是按由易到难的依次进行的。本册教材担当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驾驭并能敏捷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
7、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驾驭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打算。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扎实其几何学问学习的重要环节。(一)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特点,充分考虑五年级学生思维水平,确立如下目标:学问与实力: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过程与方法:经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视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育分析
8、、综合、抽象、概括的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学问的应用价值和探究学问的乐趣。(二)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教学难点:通过转化,发觉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关键点:通过实践理论实践来突破驾驭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重点。利用学问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三)教具、学具打算:多媒体课件剪刀、4种不
9、同的平行四边形、彩笔。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协助教学,为学生供应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驾驭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学问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肯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学问,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加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三、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特性的过
10、程。”而小学生特性与特长发展试验探讨这一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张扬学生的特性,形成爱好,(转自数学 吧 )使学生驾驭学习策略,并最终能够发展特长。因此,整节课我始终坚持构建和谐的课堂,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敬重学生的真实想法,关注学生真实的思维世界,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在同等、民主、和谐中进行真诚的“对话”和“互动”,形成了思想与情感的真正沟通,做到了“以人为本”,这样师生彼此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特性化的创建过程。另外,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自主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是先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
11、的面积为什么与底和高有关系,再让学生明确究竟有什么关系,这样,是在学生自己思维指向性基础上的探究,也就是让学生明确了“我要探究什么,我为什么探究”,避开了人为地供应探究的方向,真正经验了学问形成的过程。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既有利于教学的合理进展,又有利于学生对学问的真正获得,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做到了有效的探究。四、说教法、学法教法:1、发展迁移原则:运用迁移规律,留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2、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针对几何学问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准备主要采纳动手操作,自
12、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视察、试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3、反馈教学法: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采纳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供应一个参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形成和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学问,而更重要的是驾驭获得学问的方法。本节课我以培育学生的实践实力、探究实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培育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视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育学
13、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力,使学生的视察实力、操作实力、抽象概括实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当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五、说教学程序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环节:整个教学过程大致是这样一个教学流程:1)通过“你发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问题,巩固和加深了对已学过的图形的相识。再由解决“两个花坛哪个大?”这个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学问的应用价值。2)初步感知用数一数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局限性,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
14、寻求简洁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引导学生视察表中的数据,说说你发觉了什么?由此你猜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大胆猜想。通过细心地视察、沟通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然后再探究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学生经验着比较、分析、动手操作、视察、合作、沟通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着学问的形成过程,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在学会数学学问的同时,理解和经验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4)进行综合性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学以致用”。5)最终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对自己最满足的地方,学生畅所欲言,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结束本课。(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猜一猜。2、想方法比较两个
15、图形的面积。3、长方形的面积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揭示课题。(二)动手实践,探究归纳1、尝试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2、学生展示、沟通3、对比、总结、提炼(三)分层训练,理解内化:本着“重基础、验实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题。(四)总结评价,升华提高师生共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孩子用转化的方法尝试解决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3数学说课稿通用模板各位评委,大家早上好!今日我说课的课题是_。首先,介绍下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_是初中数学新教材第_册(_)第_章第_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_,这为过渡到本节的
16、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_部分,因此,在_中,占据_的地位。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学问,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_二、教学目标依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基础学问目标:2、实力训练目标:3、创新素养目标:4、特性品质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_通过_突出重点难点:_通过_突破难点关键:_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教法数学是一门培
17、育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呈现获得学问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_,应着重采纳_的教学方法。即:_五、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驾驭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殊重视学法的 指导。1、理论:2、实践3、实力:最终我来详细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教学程序及设想1、由_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剧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惊慌地深思,期盼找寻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状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
18、利用已有学问与阅历,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学问,这样获得的学问,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生疏的问题情境中。对于本题: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学问点是:_3、讲解例题。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刚好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 维实力。在题中:4、实力训练。课后练习_使学生能巩固艳羡自觉运用所学学问与解题思想方法。5、总结结论,强化相识。学问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学问尽快化为学生的素养;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渐渐培育学生的良好的特性品质目标。6、变式延长,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
19、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学问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 反三的效果。7、板书8、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养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驾驭基础学问,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 减负”的目的。结束:说课是老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解并描述详细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新的教学探讨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白“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白“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来说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珍贵看法。相关阅读:小学植树问题说课稿一、说内容: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
20、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二、说学习目标:让学生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驾驭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三、说学习重点:让学生发觉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觉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四、说学习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五、学习过程: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1导入: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做操,上体育课都少不了要排队,你会不会派队呢?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根据老师的要
21、排队,谁情愿来?出示要求:1面对老师排成一路纵队2每两位同学之间相隔一米告知学生:第一个同学到最终一个同学的距离叫队伍的长,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叫间隔.提问:这路纵队长几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假如我们把刚才的三位同学看成三棵树苗的话,那么三棵树苗之间有几个间隔?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排队人数比间隔多一,间隔比人数少一2过度语: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3再次感悟:让学生视察自己的左手,相互说说手指与间隔之间的关系。比如: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假如我们把五个手指当成五棵小树苗的话,五棵树苗之间
22、应有几个间隔呢?四个间隔在几棵树苗之间呢?你能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提问找生回答:假如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几个间隔?9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那你们再想象一下,假如从头到尾有10棵树,他们之间又会有几个间隔呢?那20棵树呢?细致视察,你发觉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相互沟通一下)。4依据学生的反馈板书: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视察,而且还能发觉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日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二、新授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
23、要栽),一共须要多少棵树苗?指导学生读题:1.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示大家的吗?(两端要栽)4.一共须要多少棵树苗?你能自己想方法找到问题答案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5.沟通。6.反馈。(1)请你们两人把你们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2)学生分别说想法。7.刚才我们要求路的两端都要栽时,得出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知道了怎样求路的长度。假如知道了棵数与间隔数,你呢感求出路的长度吗?(培育学生的逆向思维)假如两端都不栽的状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还以这道题为例来探
24、讨一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不栽),一共须要多少棵树苗?(2)分小组沟通,也可以借助线段图分析(3)反馈(4)展示结果:两端不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小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方法解决,如锯木头,上楼梯,插彩旗,摆花等等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1一根木头长10米,平均分成5段,每锯一段要8分钟,共要花多长时间?2王村到李村一共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3每隔6米种一棵树,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终一棵有多远?4从一层到三层共48个台级,如从一层到六层共多少个台级?5马路一旁每隔5
25、0米有一根电线杆(包括两端)共10根,求路长?六、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今日我们学习的是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不只在植树当中才有,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锯木头,上楼梯,插彩旗,摆花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今日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和两端都不栽时的状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一端栽一端不栽和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七、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意了学生动手操作实力的培育,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比如:用排队人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既好玩味性又贴近学
26、生的生活。教材在编写时,都是给出路的长度,求间隔或棵数,但在练习时,许多题都是给出间隔和棵数,求路的长度。如:王村到李村一共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练习题3从一层到三层共48个台级,如从一层到六层共多少个台级?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植树问题,还不能融汇贯穿,所以做起来有些难度。他们不明白从一楼到二楼算一层,许多学生认为楼梯的拐角处也该算一层,后来我在另一个班上课之前就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视察,体验,感受,然后探讨,学生经验了这样一个认知过程,就不会出现前面的问题了。还有一道时钟的问题,五时时钟敲响5下,须要8秒,12时时敲响12下,须要几秒?要想做好这
27、类题,就得让学生明白,须要的时间应当是第一次钟响与其次次钟响间隔的时间。避开上节课出现问题的同时我还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质疑,让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加的机会、培育学生探究精神体验胜利的感觉,增加学生的自信念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酷爱数学。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