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经典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经典汇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经典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一 大班:欢乐重阳节(重点领域:社会) 活动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名称、时间和有关的习俗。 2.主动参加节日活动,主动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关切和感谢之情。 3.体验与爷爷奶奶共同过重阳节的欢乐。 活动打算: 1.幼儿调查、了解有关重阳节的学问。了解爷爷奶奶在家做哪些事情,并在生活活动或下午火哦的那个时记录下来。幼儿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感恩卡,写上祝愿的话,邀请爷爷奶奶参加活动。 2.师幼共同布置好活动室环境,幼儿分组排练一个小节目,音乐磁带、录音机,重阳糕(每人一份,老师也可依据当地的习俗供应有关的重阳节食品)。 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欢乐
2、重阳节。 活动过程: (一)幼儿沟通、了解重阳节的由来。 1.幼儿分组沟通。老师重点引导幼儿表述重阳节的时间、传闻及人们的活动。 老师:今日是什么节日?重阳节是几月几日?人们有哪些活动?(改为:重阳节是几月几日?你在重阳节那天做了哪些事情?) 2.个别幼儿在集风光前讲解并描述。 3.出示教学挂图欢乐重阳节,师幼共同小结:重阳节是中国农历九月初九。在这天,人们会吃重阳糕、赏菊花、登高。现在人们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二)幼儿了解爷爷奶奶的故事。 1.爷爷奶奶和幼儿沟通自己的经验、做法等。 老师:今日是重阳节,也是老人的节日。你们知道爷爷奶奶关切我们的故事吗?(改为:你们知道爷爷奶奶关切我们的故事
3、吗?) 2.幼儿沟通爷爷奶奶是怎样关切自己的。 老师:小挚友也知道爷爷奶奶关切我们的故事,谁来说一说? 3.幼儿带着自己做的感恩卡向爷爷奶奶庆贺节日,并向爷爷奶奶说一句祝愿的话。 (三)幼儿和爷爷奶奶品尝重阳糕。 1.老师讲解并描述重阳糕的制作过程。 2.幼儿和爷爷奶奶品尝重阳糕,体验共同过节的欢乐。 3.幼儿表演节目,请爷爷奶奶观赏。 活动延长: (添加:家长帮助幼儿将了解到的重阳节的学问用绘画、剪贴或照片的方式记录在幼儿用书欢乐重阳节上。) 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二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重阳节的基本习俗,懂得敬重长辈,关切老人。 2、品尝重阳糕,体会香、甜、糯的特色。 3、学习团、
4、压的技能,乐意参与手工活动。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重阳节的基本习俗,懂得敬重长辈,关切老人。 2、活动难点:学习团、压的技能。 三、活动打算: 1、重阳糕切成小块放在小盘子里。 2、欢快、喜庆的民间音乐。 3、橡皮泥若干。 4、活动前幼儿把手洗干净。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重阳糕) 1、师:小挚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些什么? 2、介绍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师:今日是九月初九,是重阳节,重阳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要做重阳糕,吃重阳糕。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就是爷爷奶奶的节日。我们每个小挚友都要对年纪大的爷爷、奶奶有礼貌。做个
5、有礼貌的好孩子。 3、让幼儿说说在家是怎样关切爷爷奶奶的? 4、引导幼儿对爷爷奶奶说一句庆贺的话。 (二)品尝重阳糕,感受重阳糕香、甜、糯的特色。 1、师:今日我们一起来尝一尝重阳糕。 2、播放音乐,幼儿品尝重阳糕。 3、提示幼儿留意:尝的时候,要渐渐地嚼,品一品是什么味道?尝完后把牙签放在盘子里。 4、师:小挚友,刚才我们吃了重阳糕,你知道重阳糕是用什么做的吗?重阳糕是什么味道的? 小结:重阳糕是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 (三)制作重阳糕。 1、重阳糕真好吃,小挚友想自己做吗? 2、老师示范做重阳糕。 3、幼儿用橡皮泥制作重阳糕。 (四)结束。 小挚友们,你们都会做重阳糕了,回家请爸爸妈妈帮
6、忙,做一个真的重阳糕送给爷爷、奶奶,好吗? 五、活动延长:通过家校通让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制作重阳糕,送给爷爷奶奶,培育幼儿敬重长辈、老人的良好品德。 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三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看歌曲“常回家看看”视频 1、你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曲? 2、视频中说的是什么内容?(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探望老人,一家人团聚的情景) 3、我们小挚友有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老人也有自己的节日,你们知道,老师的节日是什么时候吗,叫什么节呢?(介绍农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节,也叫重阳节) 二、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你知道老人节是怎么来的吗?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
7、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都有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的习俗,其中登高和吃糕都含有“步步高”的祝福,为表示对老人的敬意,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提倡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三、引导幼儿探讨应如何敬重老人 1、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平常喜爱参与哪些活动呢?(请幼儿自由回答) 2、播放老人开展各种活动的视频资料,请幼儿观看,并沟通自己对老人活动的了解。 3、你家里的老人都有谁,评时你看到他们都喜爱参与哪些活动呢? 4、老人年纪大了,操劳了
8、一辈子,假如常常有人在身边说说话,陪伴他们,他们会很快乐。你看到爸爸、妈妈是怎样敬重老人的?(请幼儿说一说) 5、你会如何敬重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呢? 6、小结:“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各地都为老人修建了敬老院。我们小挚友也要敬重长辈,如长辈生病时要表示关切,老人过生日,要送一些礼物给他们或帮他们捶背等,平常还要常常和老人说说话,让他们每天欢乐的生活。 四、延长活动:制_心卡片 1、小挚友,今日我们一起来制作一张爱心卡片,将你的美妙的心愿和祝愿画下来,回家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2、每人想好一句祝愿的话,老师帮你记录在爱心卡上,回家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3、请幼儿动手操作。
9、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四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育学习古诗的爱好。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身在他乡,在重阳节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课前打算: 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嬉戏起先,激情导入 1、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每当佳节来临,我们总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团聚一堂。可唐朝的诗人王维,却在重阳佳节的时候,还孤独地在他乡苦读。此时,看着别人携老扶幼、开快乐心地过节时,于是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对
10、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今日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尝这首王维的思亲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齐读课题。 二、紧扣诗眼,从“忆”动身 1、师:读一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时候思念起了家乡的亲人。 2、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那种思念? 生:(忆)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三、读顺诗文,感悟诗境 1.今日就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跨越时空,一起走进王维少年时的心境。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读诗三遍,要把诗读通顺,把字读正确,尤其留意生字的读音。 2、同
11、桌互读,给出评价,沟通识字方法,同时在自己没有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3、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由字及词,解决“不懂”。 4、重点指导: (1)“异”“异乡”“异客” 举荐识字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分 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 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 (2)“插”“遍插” 师范写,引导学生留意右半边的笔顺。 师:“遍插”究竟插哪儿呢?(佩带于臂,或挂在腰上,还可以插在头上。课件出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5、师:再读古诗,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探讨后形成的注释
12、,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四、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一)想象“独”,体会“思亲” 1、师:读一读,想一想:诗中第一行,短短的七个字,却出现了两个“异”字,你感受到什么? 生:“孤独” 师:回答的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唐朝首都长安,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课件出示) 走在大街上,人来人往,喧闹非凡,而他感到 路过大院时,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感到 出门远游中,携老扶幼,欢声笑语,而他感到 2、师: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呢? 生:“思亲” 3、指导朗读:是呀,诗人所处的环境是生疏的,望见的全部的面孔也是生疏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孤独呢?于是诗人才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 (
13、过渡语):读的真好,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幅画面,现在我们来读一读其次句诗,这里又让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4、全班沟通: 师总结:在重阳佳节里,家家户户共庆团聚。此时的诗人却独自走在街头,目睹四周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乡的亲人。此时,你能用诗里面的几个字来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 生:“倍思亲” 师:你太了不得了,这么快就知道了答案。现在我们就一起把刚才自己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共享,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体会诗人的内心感情。供应句式:(课件出示这三句填空) 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惦念:“_”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
14、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怀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说出他心底的思念之言:“_” 当重阳之时,看着人家举家团聚,诗人不由地说:“” 齐读其次句,之后连读前两句。 (二),想“少一人”,体会思乡之情 (过渡语):读的真好!我们再自由地读一读后两句,此时你又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 1、师:你说的真不错。就在这样的孤独中,王维想起了以前在家乡读书的时候。(课件出示)那时候,自己也会在重阳节时,和兄弟们一起插上茱萸、登上高处,可如今兄弟们站在高处,却少了一人,少了谁呢? 生:王维。 2、假如此时你是王维的兄弟们,看着王维不能和他们一起庆祝,你会感慨地说什么呢?生:“少一人” 3、我们再
15、静静地默读,想想这幅画面最不完备的地方是什么? 生:“少一人” 4、指导朗读:“少一人”是诗人此时的哀痛,让我们带着这种哀痛,一起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呼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齐读 (三)指导背诵,情景交融 师:你们读的让老师都感到深深的哀痛。可现在正遇到重阳佳节,秋阳高照,遥想此刻兄弟们肯定在身上插上茱萸香草了,肯定在饮菊花酒了,肯定在登高远眺了,你们可知道,我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此时此刻,我仿佛听到了兄弟们的欢声笑语,他们也肯定正惦念着我,我的心里又多了一丝劝慰。“遥知”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遍插茱萸少一人”,唯独少我一个人啊,怎能
16、不让我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齐读全诗感悟。 背诵古诗。 五、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1、师:学完整首诗,我们再来看看“忆”,此时的“忆”还单单只是回忆吗?“忆”翻译成什么意思才更为贴切? 生:思念 师:特别精确,所以在诗的正文中诗人就用了一个什么字? 生:思 2、师:太棒了,“忆”和“思”原本就是一组近义词,都是指思念。既然诗人如此思念家乡的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课件出示:王维,唐代大诗人,十五岁就离开了家乡到长安读书,到二十岁考中进士。这段时间,他始终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自然会产生深厚的思乡之情,尤其在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剧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创作的。 3、师:好男儿
17、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此时的思念就似美酒一样,越酿越醇,于是才写出这首思乡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诞生了思乡的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六、举一反三,迁移拓展 是啊,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很多千古佳句。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两首:出示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泊船瓜洲杂诗 (宋)王安石(唐)王维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君自家乡来,应知家乡事。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假如你有亲人在外地工作,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 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五 教材分析:重阳节的传闻这篇课文向
18、人们介绍了重阳节的由来;古时候在汝河边的一个村庄里出现了瘟魔,村庄里流行起了瘟疫,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历经千辛万苦上山拜师学艺,在练就了一身武艺后,让家乡的人们登上高处,带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并将瘟魔杀死了。以后大家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解并描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赞扬了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课文工有九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古时候,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死了不少人。 其次部分(第5-8自然段)江桓景除掉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讲重
19、阳节的一些习俗。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学习生字以及由绳子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练习用“最终、先然后、因为所以”造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说说桓景是怎样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组词、书写等驾驭本课绳子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品质。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教化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都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化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0、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品质。 2、教化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都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化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习过清明节的由来,谁能说说清明节的来历?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的来历? 2、其实,在我们国家,有许多节日都跟民间漂亮的传
21、闻有关。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民间传闻有关的节日,板书课题:29、重阳节的传闻 3、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读通课文,教学生字: 出示自学要求: 1、读: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在哪一天?课文讲了什么?说说桓景是怎样铲除瘟模、为民除害的? 3、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用“-”标出。 (学生自学,小组探讨。) (三)汇报沟通,检查自学状况 1、指名认读生字,然后齐读。 2、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学生提问,指名解答。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怎样分段? (四)深化研读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
22、,思索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出示: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指读、评读: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样坚决。 2.默读第四自然段: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结合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内容。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最终见到了费长房。 从“最终”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桓景拜师学艺历尽了艰辛,可见他为民除害的决心多么坚决。 出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最终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坚决的信念支持着他最终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最终练成了一身好武艺。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
23、补充详细?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读写结合,既理解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精神,又培育学生的想像实力,学习传闻故事的写作特点,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基础。从写作角度说,传闻故事多半是口头流传的,要求便于记忆,所以多用反复、对比、重叠等修辞方法,使故事情节在反复、对比中产生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学生在表达时不用告知他们这些内容,能仿照上文去说就可以了。 3.过渡:桓景一心为民除害,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4.学习其次部分:出示灯片 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其次部分,思索: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 (2)画出让
24、你感动的词句,比说说你感动的缘由是什么?简洁批注。 (3)你喜爱桓景吗?简洁说说你西画吧桓景的理由.有感情地朗读。 沟通汇报,理解重点: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旁边的一座高山。 联系上文理解桓景根据_的方法去做,做好了斩妖除魔的打算。 (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绽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桓景奋勇除魔,毫不畏惧的精神,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学生对桓景为民除害的钦佩之情。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长。 1.填空: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实行-、-、-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2.你喜爱桓景吗?说说为什么。可以用上“因为所以”。让我们怀着对桓景的钦佩与爱戴之情来读读课文吧!全班齐读。 3.说说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4、展示历代诗人关于重阳节登高,引咎的诗句。 (六)作业 1、把重阳节的传闻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挚友听,全办齐读,要求: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课后作业第3题。) 3、举荐阅读语文同步课本中的民间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