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沪教版物理公开课教案例文.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1763004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沪教版物理公开课教案例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沪教版物理公开课教案例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沪教版物理公开课教案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沪教版物理公开课教案例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沪教版物理公开课教案八年级沪教版物理公开课教案1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验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洁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看法、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运用,获得胜利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

2、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图3.2-4示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运用?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详细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八年级沪教版物理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3、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缘由; 4、初步探究确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察,理解浮力产生的缘由; 2、通过试验,初步探究确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 1、激励学生大胆猜想,主动参加探究活动; 2、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学生敬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重点:通过试验探究得出确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缘由 课前打算:老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 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 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万吨巨轮能在海面披荆斩棘,平稳航行;节日的

4、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快地上下游动。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学问? 学生:浮力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探讨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二)推动新课 一、浮力 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老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移在水面物体的受力状况) 学生活动:(探讨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 演示试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

5、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改变。 请同学分析试验现象相互沟通,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探讨得出)(1)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2)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G-F拉 3、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试验:(1)如图甲,将乒乓球放入倒置 的无底饮料瓶中,向饮料瓶中 加水,乒乓球并不浮现来。 (2)如图乙,用手堵住饮料瓶口, 乒乓球浮现来。乙 学生活动:对比两次乒乓球受到水的压力状况,结合课本上的浸在液体中的正方体受到液体的压力状况,得出浮力产生的缘由: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

6、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 (老师提示:依据液体内部压强学问,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压力状况) (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较弱,对于浮力产生的缘由,须要借助试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便于学生理解和驾驭。)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阅读课本P51试验,并结合生活阅历,说出你的猜想和依据。 学生活动:探讨、说出猜想 老师活动:引导学生对提出猜想进行分析,剔除不合理猜想猜想总结: 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浸在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有关

7、2、要验证上述猜想,应采纳什么探讨方法? 学生:限制变量法 3、分组试验,每小组同学探究其中一个猜想 学生活动:各小组针对本组要探究的猜想,设计试验步骤及记录试验数据的表格,然后进行探究试验 依据试验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各组派代表汇报试验过程及得出的结论 老师活动:巡回指导试验操作 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给出评价 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并对猜想进行探究试验,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和沟通

8、合作实力) (三)课堂小结: 1、浮力的定义及产生缘由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四)当堂检测 1、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重为12N,将其一部分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 2、将一实心铝球分别浸没在水、盐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的是() A、水B、酒精C、盐水D、无法确定 板书: 10.1浮力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G-F拉 4、产生缘由: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 二、确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1、液体的密度 2、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9、教学反馈: 1、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对学问的巩固和练习不够,留待课后完成, 2、学生在探究试验中提高了动手实力、分析实力,学会了称重法测浮力,为下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了基础。 八年级沪教版物理公开课教案3 声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学问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学问。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酷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探讨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

10、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探讨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晰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纳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超声振动除结石。 超声波洁牙。 课堂小结: 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作业: 完成

11、物理时习在线相关内容 八年级沪教版物理公开课教案4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会运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分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阅历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相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改变的过程,培育对科学技术的酷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需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探讨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

12、测量 让学生探讨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激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相识四周的事物。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学生活动:练习运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摇摆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kmmdmcmmmmnm (要求学生娴熟驾驭各进制) 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学生探讨并活动:如何较精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运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

13、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运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马虎等缘由造成的。 两者区分:误差不能消退,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退。 (三)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五)教学后记 八年级沪教版物理公开课教案5 滑轮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使学生借助已有学问:理解滑轮的原理 , 知道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由问题的提出、揣测、经过试验探究 , 使学生亲身经

14、验物理问题的探讨过程。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 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 培育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实力。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收集 , 培育肃穆仔细的操作看法及科学分析试验数据的实力。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器材:定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 分组试验器具:动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板 教学方法:采纳试验探究、探讨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劲杠杆? 老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并画出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

15、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所示。 二、新课引入 老师先举一个滑轮的实例,再要求学生举滑轮的例子,依据运用时滑轮的不怜悯况进行分类(即按定滑轮和动滑轮分类)。 提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由此给出定义: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老师给出滑轮的分类。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运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运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 再举些滑轮实例,可连接录像。 1、定滑轮 视察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举例:如旗杆顶部的装置为定滑轮。 (2) 提问:运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演示试验: 称量钩码的重力;

16、演示如图所示的试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上升,拉力的方向变更,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特点是 G = F 。运用定滑轮吊起物体时,可以变更力的作用方向,达到操作便利的目的。 提问:运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么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 根据下图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 与物体上上升度 h 相等,运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由此得出访用定滑轮不能省功。 2、动滑轮 (1) 老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要求学生探讨分析,此时提起重物运用的滑轮与刚才演示试验运用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 老师在学生探讨后小结: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用定

17、滑轮时拉力方向是向下的,运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拉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2) 提问:运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动滑轮中绳的拉力和做功状况怎样?(3) 组织学生试验,按课本试验探究,参照下图进行试验。 由于探讨定滑轮时老师已演示过试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出试验步骤。 说明:重物用 2 个钩码表示,有利于分析数据。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学生试验,老师巡回指导。学生试验完毕后,老师请几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一组数据填到教材中的表格中,分析学生数据。 (4) 总结: 运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两根绳子吊着重物和滑轮,这两根绳子的力之和

18、约等于钩码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原理。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上升度 H 的 2 倍。 运用动滑轮不能省功。 说明: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了,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视不计,从而得出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三、课堂小结:相识定滑轮、动滑轮。 四、实践活动 建议:“发展空间”中的“我的设计”。 五、板书 其次节 滑轮 一、 定滑轮 1. 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 2. 不省力 , 可以变更力的方向。 3. 运用定滑轮不省功。 二、 动滑轮 1. 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 2. 可以省一半力 , 但不能变更用力方向。 3. 运用动滑轮工作,不省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