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汇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1 1、相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视察实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视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视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育学生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
2、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沟通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沟通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日我们就来相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依据已有阅历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嬉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渐渐的拉开,其他同学仔细视察拉开的绸带,假如
3、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马上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究竟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挚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便利,而且也不简单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假如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方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慧,能想出这么多的好方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珍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确定爱好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估一估1米究竟有多长,既培育了学生的视察实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
4、位打下了基础。 2、相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简单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依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视察、对比、思索学生自主发觉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
5、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肯定要从物体的一头起先,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 (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究竟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 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究竟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挚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沟通。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
6、挚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常的步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
7、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组织沟通。 3、小挚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也许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终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视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学问,总结升华 提问: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洁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学问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
8、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打算。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究和创建的气氛中培育解决问题的实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实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娴熟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娴熟而精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打算: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
9、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日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信任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巩固学问。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老师巡察、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挚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留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当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老师巡察。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
10、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细致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视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指名汇报。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探讨、沟通完成。老师巡察。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学问、方法上进行总结。 四、随堂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3 本课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
11、生相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相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多样活动,数形结合,内化迁移,让学生驾驭数数方法的同时,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验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相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
12、何数。 教学打算: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便利?(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日,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相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供应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为培育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经验数数,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
13、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学问迁移,发觉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组合作数小棒
14、。(4人一组,每人打算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拨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留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设计意图:向学生供应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15、,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加互动的过程中,既培育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又培育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在比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老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终老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相识,领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育数感。 三、深化练习,提升数感 (
16、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和()。 (二)数一数。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相识。 (三)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1、336、337、338、339、()、() 2、580、590、()、()、620 3、()、900、800、700、600、()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长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
17、么? (二)归纳延长:通过个、十、百、千的相识,你还想到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相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视察、操作分析,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动手操作实力和抽象思维实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实力和创建意识。 (3)培育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相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相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相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
18、个成员,大家还相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日我们来相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相识”。今日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相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相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肯定都特别熟识,(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得,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许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
19、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细致视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老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
20、怎么画?要留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打算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察、指导。 (三)巩固
21、拓展,课外延长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老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假如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知同伴们,今日你有哪些收获吗?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5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相识 教学内容: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相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相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
22、生活中特别有用的。 教学重点: 1、驾驭质量单位:克、千克。 2、驾驭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确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视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视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视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挚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
23、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沟通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打算的东西展示。 2、克的相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当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洁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运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视察。 提问:你们发觉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相识。 (1)出示盘称。大家相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运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24、?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日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其次课时称一称 教学内容:课本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
25、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特别有用的。 3、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及创新意识。 4、培育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供应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相识。 教学打算: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假如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
26、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相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运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觉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日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