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时代楷模张连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时代楷模张连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时代楷模张连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时代楷模张连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一 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退休后回到家乡植树造林。18年绿化荒山18000多亩,植树200多万株,和乡亲们一起将从前的荒山头建成如诗如画的漂亮乡村。 这两天正是秋冬森林火险期,为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张连印正忙着跟值班人员一同在林间巡查。张连印的家乡山西省左云县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常年受风沙侵袭。为了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退休后的张连印没有在省城安度晚年,而是返回家乡,立志让左云县绿起来。 可听说当了将军的张连印退休要回家乡种树,乡亲们并不信任。面对质疑,张连印承诺,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还集
2、体。 万事开头难,张连印和家人第一批栽种的1万棵树苗几乎“全军覆没”。为了搞清晰来龙去脉,他虚心向苗木专家请教,最终使沙化土地栽下树苗的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 2011年,张连印被确诊为肺癌中期,随后几年,又相继查出脑梗、肺癌骨转移等多种病症。面对疾病的熬煎,张连印没有畏惧退缩,病情稍有好转就又回到了“战斗岗位”。 十多年来,他通过不懈努力,和乡亲们一起将从前的荒山头建成如诗如画的漂亮乡村。为人民谋华蜜的路上没有终点,为了唤起全民绿化意识,张连印建起清风林党性教化基地,先后为省市县党政机关、各类学校和企业作报告200多场,他还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在造林基地务工,既促进了贫困人口增收,又促进了荒坡
3、荒地增绿。 时代楷模张连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 荒山、铁锹,风沙、日晒 塞北左云,雁门关下。年复一年,“老兵”用生命的年轮,把荒滩变为绿野樟子松、云杉、杨树、沙棘,一排排、一行行,漫山遍野 退休18年来,“老兵”带领乡亲们已为家乡种下200多万棵树。 “老兵”名叫张连印,今年76岁,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少将军衔。 他戎马一生,本可以选择安度晚年,却饮风咽沙、倾尽全部,身患癌症仍植树不已,在家乡建起了一道造福百姓的“绿色长城”。 共产党员的人生底色:“为党和人民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欢乐” “为何选择了这条千辛万苦的植树路?”有太多的人不解。 “植树造林、防风治沙,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张连印说
4、。 2003年,山西省左云县,张连印退休后返回家乡。 出人意料,卸下钢枪的张连印竟扛起了铁锹。这位从张家场村走出的军队高级干部,退休后要回乡种树?! “植树可以防风固沙,改善家乡自然环境。我没有万贯家财,植树造林是最现实的选择,有多少钱种多少树。”反复琢磨,张连印选定了这条路。 当时,冲着他的名望,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想要赚钱很简单”。 可张连印心里,通透如镜:“我只想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家乡人民做点事。” 乡亲,在张连印心中的重量很重。他4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抚养他长大的奶奶爷爷也在他13岁和16岁时相继去世。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我才能长大,乡亲们对我的
5、恩情一辈子也忘不了。”他记得,小时候有时穷得连鞋子都没有。 57年前的那个早晨,张连印终生难忘 村里锣鼓喧天,这个19岁的青年要去当兵了! 戴红花、骑大马,乡亲们把炒好的瓜子、煮熟的鸡蛋塞满他的口袋 “你们为我戴红花,我把决心来表达,到了部队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欢送会上,作为新兵代表的张连印即兴创作了快板。 这句话,他记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 参军其次年,由于表现优异,他光荣入党,此后,一路从一般一兵成长为高级领导干部。 戎马倥偬40载,每个岗位张连印都成果斐然 当战士,他年年是“五好战士”;当连长,他被评为北京军区“四好连队”优秀代表;他从团长、副师长,干到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
6、员,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3年3月,张连印退休了。他仔细地对老伴说:“我是退休了,没职务了,可我的党员身份还在,这是我一辈子的职务。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我一辈子的义务。” 张连印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属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全村土地超过一半都是荒山荒坡,风起沙扬。 几十年过去,乡亲们虽然从原先的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但光秃秃的荒山野坡却没有变更。 “绿化家乡、造福乡亲,就是我人生最终一个战场。”当年10月,张连印带着妻子王秀兰回到家乡,打响了植树事业的“第一战”。 但,创业的艰难始料未及。 左云土地贫瘠,树木成活率低。第一年,张连印从右玉买了1万棵樟子松苗,结果其次年
7、全死了;再栽,6000棵树,又死了 “祖宗三代都栽不活,你回来就栽活了?”“发小”胡万金,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 树全死了,老汉难过了,但更不甘心。他购书自学,上门请教专家,还跑去外地的林场学习,每遇到一个会种树的人,就拉着人家打破砂锅问究竟。 栽了死、死了再栽和他一起回乡种树的妻子记得,种树的头几年,脸和耳朵经常被风吹得掉皮,嘴上起水泡肿得老高,有时水泡裂开,鲜血就顺着嘴唇流下来。 一次大女儿回乡探望,竟没认出迎面走来的父母,看着被风沙吹打得“面目全非”的两位老人,心疼得直流泪。 而张连印有自己的“苦乐观”:“我种树,为党和人民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欢乐。” 如今,从前的荒山,已松涛阵阵。 冲
8、锋陷阵的军人本色: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山坡上,张连印干完活便席地而坐,讲起话来中气十足。很难想象,他曾徘徊在生死线上。 2011年,得知自己身患肺癌,张连印只说了句“冷静面对,科学治疗”。手术前,他静默地把这些年种树欠下亲朋的钱一一还清,甚至去照相馆拍好了遗照。 只是,树还没有种完。手术后的张连印实在等不及,其次年正月就拉着妻子回乡了。 一如平常,他们没有找人接送,老两口从石家庄坐火车睡一晚,早上五点多到大同,又坐客车到张家场村。 “要是我不回来,这摊事就散了。”他压根儿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体,满脑子都是种树。 回到植树的基地,张连印立马装上树苗和铁锹,坐着他的“专车”上山了这辆不到5万元买来的面
9、包车,6年间跑了近20万公里,“拉工人、拉工具、拉树苗,出沟入岭,都是他那车。”左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池恒广说。 左云县的绿荫不断扩大,他体内的癌细胞也在疯狂生长。2014年,他的肺癌出现骨转移。这次,住院一个月后,他又一次回乡种树了。 “癌症要科学治疗,种树也要坚持究竟。”张连印坚决地说。 有人说,何必这么较劲?可军人出身的张连印就是这样,一如他的微信签名:坚毅、坚韧、坚毅 如今,植树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他带领乡亲们为家乡种下200多万棵树。 如今,张连印依旧走路飞速、精神饱满。 华夏大地上,创建奇迹的又何止张连印! 60万米高空上的卫星,忠实记录下绿色合围中渐渐“消逝”的毛乌素沙地 一个
10、坑一个坑种树、一锹一锹铺设沙障固沙,人们前赴后继,用一个甲子的岁月,在从前的不毛之地播下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屏障,让绝大部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使之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典范。 “千千万万个张连印,创建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审计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司高级审计师罗涛感慨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胜利实践,闪烁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密码”。 “30年是我的目标,种树要种到88岁!”张连印说:“每天和树打交道,和老百姓在一起,心情好身体就好。” 在他的带动下,山西省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增长了6.43个百分点
11、,张连印被群众称为“绿化将军”。 心系群众的“公仆”角色:永不忘这一方水土一方乡亲 秋日的午后,松涛阵阵。站在张家场村山头的小亭子里,张连印远远近近地望着,放声唱起了他最爱的歌 “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18年间,就在这片脚下的土地,他带领乡亲们植树1.8万亩,其中6000亩是义务植树,1.2万亩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00余万棵树,他分文不取,签下协议:“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 创业初期,张连印拿出了全部30万元积蓄,大女儿张晓梅用房子抵押贷款20万元,儿子张晓斌拿出积蓄10万元,小女儿张晓花将3万元转业费和订婚时公婆给的2万元垫入
12、。后来张连印又两次向银行贷款。 然而,村子里张连印自家的老屋,却坍塌得不像样子。 本族的老人劝他:连印啊,你就不想想自家?你家的老屋还是花些钱翻盖一下吧。 张连印却说:“我还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绿化荒山上吧!” 生态改善后,乡亲们感念张连印的事迹,自发筹钱建了一座凉亭,想取名叫“将军台”,却被张连印制止,后来立起来的是“张家场乡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纪念碑”。 2015年,儿子张晓斌离开部队选择自主择业,回村跟着父亲种树。 有人不解:“莫非您就没想过利用自己的资源让儿子在部队获得更好的发展吗?” 张连印回答:“百姓的认可、良好的家风,就是我留给子女最好的财宝。晓斌和乡亲待在一起,做这样一件有意义
13、的事情,很好。” 他和群众打成一片,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说农家话,谁家有个家长里短,都请他出面主持。在他资金短缺时,3位村民贷款30万元借给他,连借条都不用打。 多年来,张连印吃的是土豆白菜豆腐,最喜爱穿的就是一身旧款迷彩服;逢年过节,他都要买东西去看看村里的困难户 村民们都说他,“从来不摆谱,看不出是个将军。” 而妻子王秀兰最明白他,“假如乡亲们觉得他和他们一样,他就兴奋。” 在张连印的日记本上,记录着一些点滴小事 “拿完药,在医院门口点了一碗面,自己来了个光盘行动!” “从左云去大同,坐了公交车,又一次低碳出行。” 时代楷模张连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三 如今,张连印的植树基地成了右玉干部学院的
14、教学点,最初被命名为“将军林”绿化基地,他把“将军”二字换成了“清风”。 党和国家大大小小的提倡和要求,他悉数践行,理由只有一个,朴实而炙热: “是党把我从一个孤苦的放牛娃培育成一名将军,是乡亲们让我过上现在的日子。永不忘这一方水土一方乡亲,党组织是我的家,家乡父老是我的母亲。” 张连印从军报国40载,解甲不懈志。退休后,他深念组织培育之恩,心怀乡亲哺育之情,抱定治理风沙、植树造林、为民造福的如磐信念,舍弃舒适的城市生活,毅然扎根在风沙漫天的毛乌素沙漠边缘植树造林18年,将从前连绵的荒山秃岭变为绿水青山,是新时代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个生动缩影。 张连印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榜样。一名
15、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个56年党龄的老党员,张连印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后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是党把他培育成一名军队高级领导干部。退休后回到家乡,他把对党忠诚的坚决信念转化成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一干就是18年,诠释了共产党人爱党为党、服务人民的政治品行。 张连印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杆。军人的血性是敢于斗争、敢于成功,军人的本职是履行使命、担当尽责。张连印以军人特有的志气和毅力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作为人生信条,始终坚守在防风治沙最前线。即便身患癌症直至癌细胞转移扩散,他依旧斗志不减,手术不到一个月就重返荒山接着植树。他用生命书写了革命军人不负韶
16、华、不辱使命的拼搏底色。 张连印是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楷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后,他本可以在大城市里安享晚年,却选择在家乡改善生态环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带领乡亲植树造林。为了种树,他动员家人解囊拼凑启动资金,坚持不要林权、不要地权,承诺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他的无私奉献生动诠释了领导干部坚守初心本色、不懈奋斗奉献的境界情怀。 学习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广阔党员要永葆赤子之心,吸取前行力气,把使命放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在中华民族宏大复兴历史征程中奋楫扬帆。 时代楷模张连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四 张连印,男,汉族,山西左云人,1945年1月诞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他1
17、964年入伍,在党的培育下,经过部队的淬炼,从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放牛娃,成长为军队高级干部。在40年的军旅生涯中,他铁心跟党走,一心谋打赢,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2003年退休后,他毅然回到家乡,绿化荒山、防风治沙,改善生态、造福村民,即使身患癌症,依旧奋斗不止,18年来,带领团队共植树1.8万余亩、200多万株,为左云县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不图名不图利,为了造林倾尽积蓄,将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给集体;他建设党性教化基地,面对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开展教化,身体力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宣讲党的光辉历史,受到当地群众高度赞誉,被誉为“新时代的甘祖昌”“穿军装的杨
18、善洲”。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军先进退休干部”。 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广泛宣扬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情反响。广阔党员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普遍认为,张连印同志是初心使命的真挚坚守者、“两山论”的生动实践者、革命传统的模范传承者,是心系人民、造福家乡的“绿化将军”;许多老同志认为,张连印同志老骥伏枥、老有所为,发光发热、绿化祖国,是主动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的生动践行者,是广阔老年人学习践行的榜样。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行,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吸取奋进力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四周,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加“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为实现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不懈努力,在实现其次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创建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光辉业绩。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心宣扬部关于授予张连印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确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心宣扬部负责同志为张连印同志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心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心军委国防动员部和河北省委、山西省委有关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和青年学生代表参与了发布仪式。 时代楷模张连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 扛起铁锹,张连印走向他为之奋斗了18
20、年的“战场”。 一身沾着泥土的迷彩服,没有军衔,没有标识,只有胸前一枚熠熠发光的党员徽章。 一棵宝塔状的樟子松,五六米高,18层青翠的枝丫,层层分明;18节特有的“年轮”,节节向上。 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村的北梁上,一位老兵望着他种下的树,满眼欣慰。 18年,205万株,1.8万余亩。从一片荒坡到一片林海,这是他的家乡,也是他的“战场”。 绿染山丘,是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一位军龄40载、党龄56年的退休将军,对故土、对乡亲、对家国最深的情意。 装在心里的一抔“连根土” “小苗带着连着根的土栽下去,成活率才高,长得才好。就像咱们人一样,得有根,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本。” 今年暑期的一天,左云
21、县东南小学学生来到清风林教化基地苗圃参观。基地创办人张连印左手举着一棵樟子松幼苗,右手托着根部的泥土,对这群“红领巾”说。 这是张连印回村植树造林收获的阅历,也是他76年执着人生的写照。 1964年2月,村民们敲锣打鼓,送骑着大马、戴着红花的张连印去参军。一个备尝艰辛的苦孩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光荣。 他4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13岁时奶奶离世,16岁时爷爷病重,成果优异的张连印初二时不得不辍学回村。他干过木匠,抬过轿子,“护秋”挣工分,编筐还欠债。 爷爷病逝后,张连印独自过活。那时候,村里谁家日子都紧巴。看张连印经常吃不饱,邻里总想方法匀碗饭给他。村干部看他有文化、会珠算,脑子灵、品德
22、好,支配他当小队记工员,后来又当大队会计和村民兵连指导员。 19岁那年,张连印被村里举荐入伍,圆了从军梦。 “你们给我戴红花,我把决心来表达。到了部队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在左云县东街礼堂召开的欢送会上,张连印代表新兵发言。 这个多数次在脑海中闪回、对多数人讲解并描述过的场景,对张连印来说,是装在心里的一抔“连根土”。 “不当个好兵,对不起村里对我的培育,对不起乡亲们对我的恩情,对不起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入伍第一年获评“五好战士”“技术能手”,其次年入党,第三年提干当排长,第四年当副连长,第五年当指导员,营长、团长、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张连印在军营这片沃土扎根拔节,一步步成长
23、为军队高级干部。 乡亲们都觉得他很了不得,他却不这么认为:“我从小生在张家场村,喝十里河的水、吃左云县的粮长大,在部队40年,没有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的培育关切,没有群众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日。” 退休前一年,张连印回张家场村探亲,看到许多乡亲住上了大瓦房,开上了摩托车,可放眼望去四周几乎看不到绿色,风沙还是拍得窗户“啪啪”作响。 “荒山秃岭和尚头,有河四季无水流”。左云位于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地处京津沙源风口,沙尘暴危害严峻,植树种草成活率低,生态环境始终没有得到较大改善。 张连印登上村里的北梁,回想起另一片山坡。 那一年,他在河北西柏坡参与植树活动,满眼郁郁葱葱。一个剧烈的念头从
24、心底涌起:什么时候,家乡的荒坡才能变成这样的青山? 2003年,从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岗位上退休后,张连印把3个儿女召集起来,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我打算回老家张家场村植树造林。” 树高千尺不忘根。“我是一名党员、一个军人,退休后身体还行,做点社会须要、家乡须要的事,是我的本分。” 将军解甲,落叶归根。 “图名图利,不是共产党员” 张连印要回乡种树的消息传开,张家场村炸开了锅。 “瞎弄!咱村的荒山,几十年就没种活过树,你不要逞这个能,到时候懊悔也来不及。”堂弟张连茂找到张连印。 张连茂十几岁时,和张连印见过村里老支书带着村民在荒山上种树。“那时候,从老杨树上砍下树枝,截成二尺半的枝条,斜插在树坑里
25、,填土踩实就行了。可那会儿大家肚子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去浇水服侍树?咱们这儿又常年刮黄毛风,树咋能活?” 许多村民都不理解。有人问张连茂:“你那个大哥真有意思,当了那么多年官,年纪大该享清福了,咋想起种树这麻烦事?不种树咱们几辈辈不也过来了?” 回乡之初,还有人劝张连印,左云产煤,投资办煤矿,挣钱不费劲,或者帮家乡招商引资,给企业当个顾问,发挥发挥余热。 “回村植树苦是苦点,但比当年条件好多了。花自己的钱,出自己的力,绿化荒山、回报家乡,我心里踏实。”张连印说。 盖房、建苗圃、打井、修渠,他和妻子王秀兰带来的30万元积蓄很快花光了。找亲戚、求挚友,他多方筹措,3个子女也拿出积蓄凑钱给他。 “投入
26、这么多,确定是等树长大了赚钱。”面对有些乡亲私下里的争论,张连印没有过多说明。他与乡村两级签订了造林绿化合同,作出承诺:“不要林权,不要地权,退耕还林的补助全部交给村民,生态建设成果无偿交还集体。” 张连印找到山西省林业设计勘察院现地勘查,制订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安排通过人工造林、道路绿化等使全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有了“作战安排”,张连印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 “他哪像个将军?每天和我们干同样的活,一身迷彩服灰扑扑的,耳朵、嘴里都是沙子,脸晒得黑吹得红。抱树苗上山,我们抱两棵,他抱三棵。浇完地,他的胶鞋和衣服也是湿的。”和很多村民一样,胡万金被张连印和他的妻子深深感动,“嫂子和
27、他一样,干完活满头大汗,嘴上风吹得裂口子,比农村媳妇还能干。怪不得两个人能成一家子。” 树栽活了,山坡绿了,人心暖了。2005年,乡亲们自发捐款,在张连印植树的山坡上建起一座凉亭,打算立一块刻有“将军台”的石碑。张连印得知后坚决推辞:“这些年,乡亲们都在种树,我回来就是加入这个行列,事干了是大家的成果。”在他的坚持下,石碑上的内容改为“张家场乡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纪念碑”。 然而,乡亲们至今仍把这座亭子称作“将军台”。 风沙少了,飞鸟多了,黄羊回来了。“老将军的踪迹遍布左云大地,各个乡镇都有他的植树点。全县林木覆盖率自2003年以来增长了6.43%,他的个人贡献率就达1.5%。”左云县委组织
28、部副部长兼老干部局局长池恒广介绍,张连印带领乡亲植树造林的事迹在华北大地广为流传。很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人员和中小学师生慕名而来,邀请张连印作报告。尽管种树忙,但他有求必应。 如今,许多人劝张连印,树也种了,山也绿了,名也有了,也该歇歇、养养身体了。张连印却始终没有停下植树造林的脚步。 “你这么干不图名、不图利,究竟图个啥?”有人问他。 “人这一辈子很短,经受的考验许多,我只图变更家乡面貌,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荫。图名图利,不是共产党员。”张连印回答。 “战场”换了,“仗”还是为了人民而打 采访张连印,有一个困难,他的乡音很重。 “当兵40年,姐夫会说一般话,只是回村时间长了,腔调又回来了。
29、”张连印的妹夫王凤翔说。 不只是腔调,从村民中辨别出这位将军,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人往上走好走,往下走难走。”不少村民纳闷,“平安叔”(张连印小名“平安”)离开村子40年,当上了将军,为啥退休回村,那么快就变回了农夫样?顿顿吃土豆和莜面,年年参与社火跟着一起扭秧歌,经常和村里的老汉蹲在墙根晒太阳闲聊,看到谁在挖土豆就下地去搭把手,怎么看都不像个“当过官”的人。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将军当年爱沙盘推演、擅带兵备战,如今“战场”换了,“仗”还是为了人民而打,心里装的还是父老乡亲。 2011年6月,张连印被诊断出肺癌。手术后,他化疗5个月。2012年农历正月十五,张连印急着赶回张家场村,为的是
30、和以往一样,跟乡亲们一起参与社火。“村里的荒山荒岭还得接着种树,村民们还要靠在基地工作养家,当时对乡亲们的承诺还没完全兑现,我不能倒下,我必需和他们在一起。” 种树的其次年,张连印在山坡上刚种下的几万株新苗,几乎被上山吃草的羊啃光了。有人让他找羊倌要赔偿,有人建议他在山上设栅栏、洒农药。张连印说:“辛辛苦苦种了半天,苗被羊啃了,我心里也不好受。但我是个农夫的儿子,知道乡亲们养几只羊不简单。”他不但没要赔偿,还给他们送去胶鞋、雨衣,逢年过节都去探望他们。 “人家一个将军,宁可遭罪也要种树,还不是为了咱们村越来越好?”慢慢地,村里人被张连印打动,自觉护绿的人越来越多。羊倌们放羊时都特别当心,不让羊
31、再啃了树苗。 村里的贫困户魏随社,没有固定收入。张连印主动邀请他一起种树,每天同吃同劳动。几年下来,魏随社性格开朗了,日子也渐渐过好了。 脱贫攻坚最吃紧的关键时期,张连印一边种树增绿,一边想方设法带动乡亲们增收,优先吸纳贫困村民在基地务工,帮助26人年人均增收6000元。他还免费为种植户供应幼苗、开展技术培训,激励大家自建苗圃,拓宽致富渠道。 山是家乡翠,月是家乡明。这些年,每逢中秋,张连印都要给村里的高龄老人和困难村民送去慰问金和月饼,一年都没落下。村民们也把他当亲人,村两委班子开展党建活动邀请他参与,搞发展规划征求他的看法。谁家有个磕磕碰碰,经常请他出面调解。 如今的左云,车在林中走,人在画中游。望着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林木,张连印笑着说:“我现在带的兵比以前多。我和他们一起站岗,一起守护家园。” 他的“兵”,就是树。18年了,这是将军和他的“士兵”无悔的坚守、深厚的爱。 2021时代楷模张连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