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2021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1 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相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理解战国时期斗争的特点,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 实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斗争特点的的概括,培育概括实力。通过对孙膑、白起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育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实力。通过对战国形式图的学习,培育学生释读历史地图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学问,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化。通过合纵与连横。培育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重点:战国时期的起止年头,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难点:对战国时
2、期的斗争的特点的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及其形成的缘由。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引言 2.老师引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春秋争霸”,作为一个时期的名字,春秋和战国经常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了解了春秋争霸的状况,战国争雄的局面又如何呢?春秋争霸斗争和战国争雄斗争有什么不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火硝烟的战国。请大家先把课文仔细预习一遍,包括课文中设计的全部信息,看书的同时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探讨解决。 二、新课讲授 (一)“战国七雄” 1.视察地图,谈发觉。 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三家分晋”,七个国家的分布有何特点等 (二)战国时期的斗争 1.学生读教材,看看战国时期斗争有哪些特
3、点? 2.读教材“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然后请几个同学来复述这两次战役。思索:体现了哪些斗争艺术、成语? 3.简述长平之战的影响。 (三)、合纵与连横 1.学生阅读教材,弄清何为纵、横?什么是合纵?什么是连横?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何影响?在地图上出示意出来。 2.阅读小字,评人物的行为。“朝秦暮楚”。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春秋时期的斗争和战国时期的斗争在作战目的上有何不同?战国纷争有哪些? (五)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略 2021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2 一、学问实力: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培育用主动观点和
4、主动分析方法相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实行的措施引入新课;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揭露秦的暴政,确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_暴政的历史功绩;相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干脆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重点:1、大泽乡起义2、秦朝的灭亡 难点:1、秦朝暴政对农夫起义的影响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秦始皇的暴政、秦二世的暴政是导致农夫起义爆发的主要和根本缘由,而陈胜吴广起义又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干脆缘由,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有着较大的
5、内在联系,要引导学生把握这些学问,最主要的是抓住其内在联系,分析因果关系,串联学问点,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老师:1、秦末农夫起义动态图课件2、秦暴政内容的课件 学生:1、收集“焚书坑儒”的有关史料2、收集陈胜吴广的相关史料 一、引入新课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而这个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却成为引发农夫起义的暴政之一。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进入今日的新课陈胜吴广起义。 2、讲解:秦始皇是一位宏大的封建帝王,其在中国历的功绩不行抹灭,但是她有极
6、其残暴,政治上专制独裁,经济上横征暴殓,而且还有严酷的刑罚,而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焚书”和“坑儒”。请学生代表讲解自己收集的有关“焚书坑儒”的史料。 二、起义的缘由 1、确定学生收集的史料,告知学生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初衷,是为了巩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但结果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破坏了人才。秦始皇的暴政还体现在残酷和剥削以及严酷的刑罚。 2、组织学生阅读56页有关秦始皇暴政的辅栏内容及相关图片资料,深化理解秦暴政。 3、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死后,胡亥夺位且昏庸残暴,可补充“指鹿为马”的成语加深学生的相识。 三、大泽乡起义 1、讲解并描述引导:秦二世的昏庸残暴,加速了秦的灭亡,也是引发秦末
7、农夫起义的重要缘由,而干脆的缘由却是因为延误军期。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呢。同学们阅读57页辅栏里的内容后就会知道大泽乡起义是怎么爆发的了。(在老师引导下阅读教材,了解到陈胜吴广本是秦军队中的小官,但是因天气缘由误了军期,无奈之下,揭竿而起。 2、出示秦末农夫起义形势图的动态课件,讲解: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我国历第一个大规模的农夫起义由此起先。(看课件学生了解时间地点) 3、指图分析,告知学生大泽乡起义后,起义军东征西战,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由于阅历不足,吴广陈胜先后被害。陈胜吴广牺牲后,农夫起义接着发展,其中以项羽刘邦领导的农夫起义最为。 四、秦朝的灭亡 1
8、、分析秦末农夫起义形势图,告知学生,继陈胜吴广之后,项羽和刘邦的队伍渐渐强大,其中项羽率部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这就是历的巨鹿之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辅栏里的史料。 2、读最终一部分材料(明确秦朝灭亡的时间和标记,也理解到秦朝灭亡就是秦末农夫起义的结果 五、老师总结 2021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3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闻,了解传闻和史实的区分。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闻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闻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实力和方法:培育从传闻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实力、帮助学生驾驭以传闻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
9、的历史,培育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重点:农业起源的传闻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闻。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闻故事。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历史讲究真实牢靠,传闻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闻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闻来相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闻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10、 听,集中留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爱好。 二、炎帝和黄帝的传闻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闻(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 调动参加爱好 听或自己讲 清楚明白,便于驾驭。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禅让的传闻 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简洁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治水的传闻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
11、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闻。 要求学生讲解并描述大禹治水的传闻。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然后小结:禹治水胜利,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过渡、导入。 学生好表现,给他们供应表现的平台,取得胜利感 五、情感升华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六、拓展学习 P16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其他的传闻故事,要说出传闻的名称、点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或供应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学生讲。 2021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4 唐朝的民族关系 课标内容: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目标: 一、 学问与实力:唐朝疆域的四
12、至;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 唐太宗尊为“天可汗”;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1、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育学生全面 辩证地相识历史问题的思维实力。 2、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 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育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运用阅读、探讨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缘由及其表现。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唐朝疆域广阔,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
13、。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2、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3、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发展唐蕃关系,促进汉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 4、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二、难点: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导学程序: 导入新课:1、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状况? 2、指出:唐朝前期处于旺盛阶段,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教学纲要:一、
14、天可汗:1、唐朝的疆域 2、边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 4、唐蕃会盟 课后作业 1、唐的疆域:东到( ),西达( ),东北至( )以北和( ),南及( ),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2、唐太宗派兵攻打( )突厥,俘其首领( ),对他进行了优待。 3、唐太宗( )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 ”。 4、唐朝对西域的管辖:( )在天山以南设立( )都护府,( )在天山以北设立( )都护府。这些是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机构。 5、吐蕃是( )的祖先,很早就居住在( )。7世纪前期,吐蕃首
15、领( )统一各部,建立政权,以( )( 今西藏的拉萨)为都城。 6、派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皇帝是( )。派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和亲的皇帝是( )。 7、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 ”了。 8、( )至今还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9、( )年,吐蕃与唐朝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教学反思: 2021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5 一、概述 1、课名:原始的农耕生活,是人教课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堂历史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3、原始的农耕生活是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其次课,主要介绍氏族公社时期的历史。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中
16、华民族的起源,产生民族骄傲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学问与实力 (1)知道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 (2)初步理解原始农耕经济的生产发展水平,进而相识原始农业的出现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3)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想象私有财产的产生过程,相识到私有财产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察历史文物图,找寻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学问,初步分析、说明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洁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初步形成提取图片信息和历史想象的实力; (2)
17、通过阅读简短的文字材料,初步形成有理解的阅读实力; (3)通过简洁的对比分析,形成初步的归类、比较的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体会祖国原始先民创建原始农耕文化的艰苦条件,对祖先在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做出的宏大贡献产生仰慕之情; (2)通过分析河姆渡和半坡文化的房屋结构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关系,了解古代先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了丰富的科学学问,体会古人的探究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已经学习过有关原始社会的学问。对氏族公社时期的生活状况有肯定的了解; (2)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有限,形象思维比较强; (3)学生阅读历史图
18、片获得历史信息的实力还比较弱,还没有养成阅读历史图片的自觉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解决方案: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视察历史图片,阅读参考资料和教材,引导学生想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场面,使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形成详细形象的印象。 教学难点解决方案: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是本课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考古材料,让学生知道大汶口文化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的史实。通过学生综合想象贫富分化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对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私有财产的出现形成比较形象地相识,从而理解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概念。 五、
19、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人民教化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教材 特地为这节课制作的多媒体网络课件 网络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活动:播放轻音乐,放松身心。用一幅现代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图片(如联合收割机收获场面)和一幅原始农耕的图片(如刀耕火种),引导学生视察两幅图,比较两图的耕作方式,把学生带入原始农耕时代。 用神农氏画像,引导学生视察阅读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利用课本“引言”中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的先人如何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的话题。 学生活动:视察图片,读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阐释历史现象,并与同学沟通;阅读“引言”,绽开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视察
20、图片,培育学生初步的读图实力,和历史现象的阐释实力。通过神话故事引发学生思索与探究的爱好,为本课教学创设学习情景,做好任务铺垫。 (二)讲授新课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 环节一:视察文物 老师活动:展示图片河姆渡栽培稻谷遗迹,请学生视察图片中的植物种子是什么?这些文物能否说明河姆渡已经有了原始农业了呢? 学生活动:视察图片,解读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思索老师提出的问题。 老师活动:这些谷物不能干脆说明河姆渡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假如它们是野生稻谷就只能说明河姆渡人从事的是原始的采集活动。那么,怎样才能证明他们已经起先原始的农业生产了呢? 展示阅读材料: 六千年前的稻谷 当考古人
21、员挖掘到距地面3米深的地方时,在黑褐色的土层中闪出一些金色小颗粒,但很快就变成泥土的颜色。考古人员几乎无法信任自己的眼睛:这些东西尽然是炭化了的稻谷!这些稻谷在与空气接触之前,还保持着原来黄灿灿的颜色。莫非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人就起先种植水稻了吗? 工作人员把河姆渡出土的稻谷和人工栽培稻谷、野生稻谷放在一起进行了比较。结果是:野生稻谷颗粒瘦而长,人工栽培稻谷要比野生稻谷的颗粒宽将近一倍,而河姆渡出土的稻谷颗粒更接近人工栽培稻。 学生活动:阅读文字材料,思索考古人员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与分析河姆渡出土稻谷的图片,阅读简短的考古纪录,使学生确认河姆渡原始农业的史实,并简洁了解考古推
22、论与考古证据的关系,同时也培育学生初步的理解阅读的实力。 老师活动:展示图片河姆渡骨耜,请学生视察图片中的生产工具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件文物能否说明河姆渡已经有了原始农业了呢? 学生活动:视察图片特征,联想生活中的生产工具铲子、铁锨等,想象骨耜的完整状态及其运用方法。 老师活动:展示河姆渡文化的骨耜,说明这是依据考古文物复原的骨耜。 展示阅读材料: 河姆渡的耕作工具 那么他们是如何种植水稻的呢?考古人员在泥土中发觉了很多骨制的东西揭开了谜底,这正是河姆渡人的生产工具骨耜。骨耜的出土为河姆渡人种植稻谷找到了重要证据。河姆渡人用水牛、麋鹿的肩胛骨制成骨耜,在松软的湿地上耕作。
23、河姆渡出土的骨耜,是中国目前发觉的最古老的骨制农具。 学生活动:对比前后两张图片,看看自己想象的正确与否。阅读短文,了解骨耜的加工原料、运用方法及其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与分析河姆渡出土骨耜的图片,阅读简短的考古纪录,使学生通过生产工具再次确认河姆渡原始农业的史实,并简洁了解考古证据的不同种类,同时也培育学生初步的理解阅读的实力。 环节二:历史想象 老师活动:探究问题一: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改变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足够,须要不断迁徙,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起先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
24、态的关键的相识。 探究问题二:推想一下,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可能促使原始人类留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种植?引导学生联系“引言”中神农氏拣坠落地上的谷粒,种在田里的神话传闻,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想: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留意到可食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起先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于是便起先出现了。 学生活动:发挥历史想象力,设想与描述原始人类由采集逐步过渡到原始农业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历史情境,使学生体会原始人类艰难的生产活动,了解他们逐步相识自然规律,提高生产实力的过程,初步形成崇尚科学、探究自然奇妙的精神。 (2)河姆渡人的生活 环节一:视察与思索 老师活动:
25、展示图片河姆渡聚落房屋示意图河姆渡梁头榫,请学生视察干栏式房屋的特点,思索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筑这样的房屋?视察榫头的特点,联想生活中哪些家具、建筑采纳了同样的方法,说说这里面体现了河姆渡人怎样的才智?(榫:榫头,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相接处凸出的部分。卯:卯眼,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相接处凹陷的部分。) 学生活动:视察干栏式房屋的特点,思索河姆渡人建筑干栏式房屋的科学依据;视察榫头的特点,联想生活中哪些家具、建筑采纳了同样的方法,结合河姆渡人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条件思索这种建筑方式体现了怎样的才智? 设计意图:通过视察干栏式房屋和榫头的特点,思索河姆渡人建筑干栏式房屋的科学依据
26、;体会榫卯结构的建筑科学才智,知道这种建筑方式是中国建筑的特色之一。 环节二:阅读与描绘 老师活动:展示以下图片,支配学生结合图片阅读教材第6-7页关于河姆渡文化的描述,然后写一段描述河姆渡人的生活场面的文字,或者画一幅呈现河姆渡生活场景的图画。 生产工具:石斧骨簇骨镰骨鱼镖鹤嘴锄角斧柄扁圆陶纺轮 生活用具:敞口釜骨针苇席 牲畜:浮雕羊塑猪纹长圆形钵 果实:南酸枣 交通工具:木桨 消遣乐器:骨哨 学生活动:结合老师展示和教材上的图片,阅读有关河姆渡文化的介绍,尝试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场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图片与文字的阅读,培育初步的理解阅读的实力;通过学生的语言或绘画描述
27、河姆渡的生活场景,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想象与表达历史景象的实力。 (三)合作探究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环节一:网络探究 老师活动:支配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关于半坡文化的介绍,找出半坡人的活动时间、生产工具、农作物品种、驯化的动物、居住条件、生活用具、手工生产与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成就。然后,支配学生通过网络搜寻半坡人的考古资料,完成两项任务:(1)用语言或绘画描述半坡人的生活。(2)对河姆渡与半坡文化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尝试分析确定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的缘由。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搜集整理网络资源,尝试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场景。对河姆渡与半坡文化进行比较,找出相
28、同点与不同点,并思索其缘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网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网络工具的实力和合作学习的实力;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知道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培育学生初步的比较实力和分析实力。 3、大汶口原始居民 环节一:网络探究 老师活动:支配学生阅读教材第8-9页,关于大汶口文化的介绍,找出大汶口人的活动时间、生产工具、手工生产与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成就,了解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的现象。然后,支配学生通过网络搜寻大汶口人的考古资料,完成两项任务:(1)用语言或绘画描述大汶口人的生活。(2)对河姆渡、半坡文化与大汶口文化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尝试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点的缘由。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搜集和整理网络资料,尝试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大汶口人生产生活的场景;对河姆渡、半坡文化与大汶口文化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尝试说明其缘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网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网络工具的实力和合作学习的实力;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原始社会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培育学生初步的比较实力和分析实力。 (四)探讨成果汇报 在学生探究活动完成之后各学习小组发表探讨结果,回答其他同学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