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一等奖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教案一等奖精选.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赤壁赋教案一等奖赤壁赋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预习,培育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 2、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朗读、课后练习,驾驭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驾驭一些特别句式。 3、指导诵读,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理解词语、句意,熟识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知人论世,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心路历程及其缘由,培育学生旷达乐观、勇于面对坎坷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第1、2、3点。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第4点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课文内容。找出比照注释还不能理解的词句,或问同桌,或课堂上提出共同探讨。 2、早读课
2、反复朗读课文。 3、找出文中干脆表明情感的几个词语。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 同学们,我们今日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其次篇课文赤壁赋,其作者苏轼,我们在小学、初中就已经接触过,今日我要和大家讲一个他“死里逃命”的故事。苏轼四十三岁的时候,因为“名太高”而遭人陷害,被打入死牢,随时听候发落。弟弟苏辙、儿子苏迈多方营救。某一天,苏迈再次出去借钱,托付一个挚友给牢里苏轼送饭。原来他们父子有一个约定:事情恶化宣判死刑之时就送鱼进去,而挚友不知道,那天送了苏轼最喜爱吃的鱼进去。苏轼一看到是鱼,大吃一惊,知死期将至,便写下了两首绝命诗请狱卒转交给弟弟苏辙。装诗的信封通过监狱的最高长官传到
3、了当朝皇帝手上。皇帝拆开一看,是两首绝命诗,(其中一首是: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了须偿债,十口无家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诗里写的是对皇帝的忠诚和愿与弟弟世世为兄弟的情感,大受感动;加上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立下了一个只有当朝皇帝知道的祖训:不得诛戮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于是就释放了苏轼。苏轼死里逃命,被贬到了黄州。该案史称“乌台诗案”。 经验了“乌台诗案”死里逃命的苏轼,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靠微薄的俸禄养活不了一家人,在挚友的帮助下,开拓了一片荒地耕种自给,这片地他取名为“东坡”,同时也自号“东坡居士”。居士原是对居家学道的佛教徒
4、的称呼,这里是指追求清高,对世事淡泊的人。可见苏轼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被贬到黄州的第四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巡游了黄州旁边的赤壁,写下了两篇赋,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我们今日学的是第一篇,也称“前赤壁赋”。 (板书:赤壁赋 苏轼 无台诗案 死里逃命 东坡居士 思想改变) 二、疏通字词。 1、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补充强调一些读音,几个重点实词及特别句式,学生提出比照注释不能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探讨。 壬rn戌x 属zh客 窈yo窕tio 冯png虚御风 桂棹zho 倚歌而和h 横槊shu 余音袅袅 nio 幽壑 h 扁舟pin 嫠妇l 愀然qio 山川相缪lio 舳zh舻l 旌旗jng 酾sh酒
5、 渔樵qio 江渚zh 匏po樽 蜉f蝣 无尽藏zng 狼籍j 枕藉ji 舞幽壑之潜蛟: 舞,使起舞,动词的使动用法。 泣孤舟之嫠妇: 泣,使哭泣,动词的使动用法。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打鱼砍柴,名词做动词。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挚友。名词意动用法。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凌茫然之万顷。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有吹洞箫之客。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而今在安哉? 三、找出文中干脆表明情感的几个词语,朗读并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明确:乐哀/悲喜 2、初步明确朗读的情感基调 “乐”的部分要读得轻松愉悦; “悲”的部分要读
6、得悲凉激扬; “喜”的部分要读得旷达潇洒。 2、听录音朗读或老师范读。生齐读。 四、分析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找出写景的美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指导朗读,体会美丽的意境) 2、齐读第一段,找出写事的美句。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指导朗读,体会事情的高雅) 3、齐读第一段,找出表达游玩时感受的美句。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五、分析课文其次段。 1、齐读其次段,明确本段分为两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重点分
7、析第一层中“美人”意象。“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志向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遇贬谪之后,仍旧坚持对生活的执著看法,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 3、指导朗读其次层,感受箫声的悲凉。 作者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方化抽象为详细,把洞萧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非常形象真实。 其次课时 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 一、分析课文第三段 1、朗读指导:三个反问句语气层层递进,稍做强调,读出感情的层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稍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语速越来越快)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概豪迈)而今安在哉?(剧烈的反
8、问,感慨人生无常,语速缓慢低沉,读出顿挫之感) 后半部分一连串六字句,是客人情感的一个迸发,要读得连贯,一挥而就,表现出那种剧烈的人生感慨,最终一句“托遗响于悲风”要突出第三段悲凉的感情基调。 2、明确“何为其然也?”其一,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于江渚之上。其二,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其三,要摆脱现实境况,渴望能“挟飞仙以游,抱名悦而长终”,却“知不行乎骤得”。 3、明白客人之悲其实是儒者苏轼之悲。悲生命短促,人生无常。 二、分析课文第四段 1、明确:本段分为三层,第一层承上,争论“水”与“月”;其次层争论“变”与“不变”的
9、哲理;第三层指出“明月清风”为大自然之“无尽藏”。 2、此段其实是作为道者的苏轼超然物外的情怀给客人极大的宽解 3、指导朗读:读出本段的层次,读出旷达潇洒的情感。 三、分析课文第五段 明确:客人之喜与文章开头之乐的不同。课文开头是主客观赏美景之乐,结尾是指客人精神得到超脱忘怀得失而喜。 四、齐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课文,结合苏轼经验,分析全文中作者情感的改变。 现实中的水月 融入自然,游赏之乐 历史中的水月 感慨历史,人生之悲 儒者(入世) 渴望建功立业 慨叹人生短促 哲理中的水月 分析哲理,超脱之喜 道者(出世) 清静无为超然物外逍遥之游 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
10、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
11、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行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全部,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