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范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1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介绍作者:李白(701762)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调奇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看来同学们特别喜爱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宏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
2、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巡游,接着又兴趣盎然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老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老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恒久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3、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相互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酷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育学生对诗的感悟实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多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原委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
4、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1)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枫桥镇,建于唐代。该桥因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而著名。“泊”:船停靠岸边。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 (2)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诞生在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他的诗作比较朴实,枫桥夜泊较出名。 三、自读课文,释疑解惑: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比照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沟通,释疑解惑。 3、全班沟通,质疑问难。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四、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侯的情景? (
5、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等)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月”“霜”“乌”,“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其次句:你还望见了什么?(“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寂、孤独)诗人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望见了什么?(“寒山寺”
6、,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提问:读诗时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心中难以言说的思乡之愁,漂泊之愁) 9、齐读全诗 五、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漂亮,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愁”) 2、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苏州是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原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四
7、周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寂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调。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超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3、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妙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肯定会有新的感受。 4、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驾临,游子的又一个夜泊起先了。 西沉的明月、满天的飞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而又寒冷的画面,也示意着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
8、钟声:这两种声响更加衬托夜的安静、凄清。 江边的枫树、孤零的客船、隐隐的古寺:说明停岸地的偏僻、荒芜。 六、拓展阅读,比较延长: (1)出示杜牧的泊秦淮及部分词语说明: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秦淮:指秦淮河。笼:覆盖。商女:卖唱的女子。江:指秦淮河。犹:还。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代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歌曲,被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2)让学生理解诗句大意,比较枫桥夜泊与泊秦淮在“愁”的内涵上有何不同。 (枫桥夜泊表达的是个人之愁,泊秦淮表达的是忧国之愁。) 七、作业: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听到
9、的有()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背诵课文。 3、老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酷爱秋天,酷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
10、一年四季,你最喜爱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索,后沟通,老师确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异、漂亮的大自然。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溢活力。今日,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自由朗读 2、请学生读,相互评价 3、齐读 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5、依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沟通。 (1)
11、简介诗人杜牧; (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说明: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意思仍当倾斜说明,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红于:比更红。 (4)学生依据小组探讨说说诗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 (5)老师点拨: 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分:深:深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移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
12、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于”不仅点精彩彩艳丽,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c、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在深秋季节,诗人惊喜地发觉,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明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溢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情的、生气勃勃的景象。) d、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爱的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 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白谈不厌。 三、品尝想象,观赏意境。 1、创设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读,品悟诗歌表达情感。 2、设置导语,配置音乐、角色、扮演(把自己当成诗人)。 3、反复吟唱,强化记忆。 四、选择性作业。(任选一道完成) 1、画一幅秋图。 2、改写山行(以第一人称,把古诗改成一篇记叙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