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复习提纲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复习提纲精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化学复习提纲高一化学复习提纲1 1.质点(A)(1)没有形态、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志向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探讨的问题中物体的形态、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状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视的次要因素,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2.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 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视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在探讨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
2、的基本原则是能对探讨对象的运动状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因为今后我们主要探讨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状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探讨机械运动时,
3、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改变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准确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假如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
4、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旁边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假如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依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位移图象(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
5、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更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更量跟发生这一变更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改变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讨匀变速直
6、线运动(A) 1、试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试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 (2).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
7、 (4)位移推论公式: (减速: )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 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起先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
8、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状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H=gt2/2,vt2=2gh 专题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1、力(A)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更。 4.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地球上的物
9、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质量匀称分布的有规则形态的匀称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肯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纳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A) 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产生弹力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两物体干脆接触;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肯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
10、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推断方法 假如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A) (1 ) 滑动摩擦力: 说明 :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其次
11、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肯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B) 1.合力与分力 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共点力 几个力假如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
12、叫共点力。 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 和 在同一条直线上 、 同向:合力 方向与 、 的方向一样 、 反向:合力 ,方向与 、 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 、 互成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求F 、 的合力公式: ( 为F1、F2的夹角) 留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
13、)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A)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一个物体假如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定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
14、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纳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 F2x + + Fnx =0 F合y= F1y+ F2y + + Fny =0 (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19、力学单位制(A) 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依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须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依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不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
15、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导出单位,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 17、牛顿运动三定律(A和B) 高一化学复习提纲2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留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识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各电子层 2最多容纳的电子
16、数是2n;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 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肯定数目的质子和肯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依次从左到右排列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依次从
17、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其次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主族:AA共 7个主族 族副族:BB、B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族:三个纵行,位于B和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改变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
18、期性改变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改变的必定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推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简单(难);氢氧化物碱性强(弱);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
19、=2NaCl+Br2。 ()同周期比较: ()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 半径的方法:(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 小。 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剧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
20、 (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其次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的改变。 缘由: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汲取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的主要缘由。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汲取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确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
21、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p=>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全部的燃烧与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 气。 大多数化合反应(特别: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H2(g)。 CO(g) 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 10H2O 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高一化学复习提纲3 一、化学试验平安 1、(1)做有毒气体的试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留意对尾气进行适当
22、处理(汲取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试验时应留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试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试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快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别和提纯 分别和提纯的方法,分别的物质,
23、应留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别,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别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别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渐渐流出,刚好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24、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别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别NaCl和KNO3混合物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寻高考蝶变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留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需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肯定数目粒子的集
25、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
26、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试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 2.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依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留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运用前必需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干脆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视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高一化学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