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哪些传说故事精品.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1603228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有哪些传说故事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端午节有哪些传说故事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午节有哪些传说故事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有哪些传说故事精品.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端午节有哪些传说故事书目 端午节传闻故事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的禁忌 端午节传闻故事 端午节的传闻一:毒月恶日驱避说 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的历史上出名的孟尝君,就是在五月五日诞生。他的父亲要妻子不要生下他,认为这个孩子会危害父母。纵观历史,此类事务记载许多。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他的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便被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从先秦以后,这个日子都被认为是不吉之日,为了趋吉避凶,人们往往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

2、雄黄酒。 端午节的传闻二:纪念东汉孝女曹娥 在浙江绍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传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找寻父亲。过了17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投江而亡,五日后从江中抱出父亲的尸体,就此传为神话。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历代帝王都曾对曹娥大事褒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的传闻三:纪念女诗人秋瑾 女诗人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提倡者、第一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

3、她是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爱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与革命,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仰慕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闻四:夏至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探讨中心副主任、高级探讨员刘德谦认为,端午节的最早起源来自夏至说。他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表示,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没有提到五月初五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了夏至节中。而端午节风俗中的“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

4、活动,事实上与屈原无关。 此外,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说明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是夏至。 端午节的传闻五:吴越民族图腾祭之说 这种说法来自诗人、学者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化。闻一多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实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因为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而且古代吴越百姓还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此外,古代五月初五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闻一多认为这应当是“像龙子”的文身习俗的遗迹。 闻一多对于古代神话和传闻深有探讨。

5、在他的端午的历史教化和端午考著述中,考证了端午节的起源。他指出端午节本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吴越民族的一个龙图腾团族实行图族祭的节日,距今至少有四五千年历史。那时居住在江南地域的吴越族由于不断遭遇水旱灾难和瘟疫虫害的威逼,便以“龙”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希望“龙能爱护自己”,并“断发文身”,将自己装饰成龙子的模样。 每逢夏熟季节五月五日这一天,他们都要实行盛大的图腾祭,将各种食物置于竹筒里,或裹以树叶,放于水中,献给图腾神,同时也自己食用。为了取悦图腾神,还制作了龙形木舟,在水上争相竞渡,击鼓嬉戏,以此来敬神娱神。 返回书目>>> 端午节的习俗 1.端午节吃粽子 粽子也是药膳的

6、一种。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袱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说来,粽子具有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的功效。 同时也要强调一下,粽子芳香糯滑,黏度高、不易消化,吃多了简单引起消化不良。脾胃不好的人尤其留意限制食量。 2.端午节挂艾叶菖蒲 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秽浊,所以要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

7、门眉,悬于堂中。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妙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肯定防病作用的。 3.端午节佩戴香包 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芳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态,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佩香囊,聚香凝神、避邪驱瘟、襟头点缀。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

8、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能散发出自然的香气,这种香气属中药学理论中的五臭范畴,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现代医学探讨也证明这些药物之所以有芳香气味,是由于其含有大量挥发物质,这些挥发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节传统香囊中的中草药还可以预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对防蚊驱虫有很好的作用。 返回书目>>> 端午的禁忌 (一)、阳刃之日,毒气攻身。 此日为五月初五,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故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也是事实上的羊刃日,这个农历的五月,阳刃为凶,原来就是所谓的“毒月”,共有“九毒日”,而端午又是“九毒”之首,故称为“毒日

9、”。而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逼与损害;何况这个季节,也是毒虫坏虫肆虐猖獗的时候;故这一天须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或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 (二)、祭祀之日,阴气伤身。 端午节的一个最重要最普遍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不但祭祀投江自尽的诗人屈原,有的地方还祭祀忠臣伍子婿,祭祀孝女曹娥等,这天要包许多粽子,然后把粽子投入江中,就象给死人上坟一样,而剩下的则自己享用,所以粽子事实上也是一种祭祀供品。而祭祀时难免产生哀痛,故此日也象清明节一样,人为制造出很强的阴气,而这些阴气,与阳气

10、一样,也会损害心理与身体比较弱质的人;如抑郁寡欢,心情不好,身体苦痛等等。故端午节这天,是诸事不宜的,更不适合上任、搬家、动工、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也不适合参与消遣活动等,而归宁父母,与家人团聚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九毒之日,严禁房事。 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以上一共十天,而端午为九毒首日,毒气攻身,邪气旺盛,又传闻为天地交泰之日,特别不适合男女交欢,故古训严禁房事,这个并不是迷信,而是特别自然的科学道理。因为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定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需会中邪毒伤身体。而古人是特别聪慧的,为了防止有些人贪恋性欲,不能自持,而犯了禁忌,故把这天,定为“归宁日”。什么是“归宁”?归宁就是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夫妻分开,这样就从客观上,消退了不慎房事的条件,也保障了当事人的身体健康。接下来还有九个毒日,基本涵盖了整个农历的五月,故有些地方,便讲究在整个五月禁止房事,以避邪毒。 返回书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