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汇编.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1577901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汇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意,品尝语言 2、 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苏轼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优秀的诗歌同样如此,今日我们就来一起诵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领会这首诗歌超越时空的恒久魅力。 二、吟读诗歌,读出韵味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留意读准字音, 用“/”划出节奏,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纳“二/二/三”式停顿;下加“”标出韵脚。要求节奏读得分明,韵脚读得洪亮,读出延长音。 2、我们找一名同学读一遍,留意刚才的要求。 正音。“俄顷”、“丧乱”、“突兀”、“见此屋” 明确诗歌韵脚的变换。 3

2、、齐读一遍,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诗歌特有的韵味。 三、品读诗歌,读出感悟 1、读好诗歌还需懂得诗意。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内容。疑难处标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读完这首诗歌,秋风破屋,夜雨屋漏,作者辗转难眠,遥望广厦的情景像四幅画面出现在我们脑海。 2、圈点勾画做批注 (1)杜甫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首诗歌的语言也堪称典范,请同学们深化字里行间,品尝语言,圈点勾画作批注,可就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写下你的感悟。比如“诗中-写得好,因为它写出了-”;或“从诗中-里,我读出了-。” 举例:“怒号”一词用得好,用拟人手法写出风吼如雷,震天撼地,传达出风云

3、突变,狂风骤至的天气改变,正因风力之猛才卷起屋上三重茅草,风力愈大,屋破愈惨。 现在同学们细细品读,写下感悟,一会我们沟通。 (2)现在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感受和体验。 重点赏析: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依杖自叹息。 问: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这里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他真的认为“群童”是强盗吗?他叹息什么? 这一富有戏剧性的镜头,把诗人焦灼的心情写得形象逼真。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简单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短暂结束了辗转飘舞的流浪生活,终于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想秋风无情,竟将屋顶的茅草掀去,这怎不让

4、诗人痛惜万分呢?大风把茅草吹得到处乱飞,诗人要想收集,如同火后拾炭;何况风还在刮,草还在飞,他又能抓回多少呢。 这一风中夺茅的插曲,作者意在表现爱茅如命的心情,而非诬蔑群童“为盗贼”的行为。虽然诗中用了“群童欺我”、“忍能对而为盗贼”等带有贬意的语句,可是其中的感情,全出于“惜茅”,而非源于“恨童”。 他一叹无情的天公毁了他的安家之所,二叹无知的群童不知他的苦衷,三叹无力衰翁难以重振家业。损船偏遇顶头风,破屋又遭连夜雨,诗人在叹息声中,又迎来了新的灾难。“不为困穷宁 有此”!诗人假如不是非常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假如不是非常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

5、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诵读指导:重读“欺、忍能、公然”,“呼不得”读出焦灼之情,“叹息”延长读得无奈,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问:环境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氛围?如铁的棉被中你读出了什么?娇儿恶卧烘托出作者怎样的心情?无眠的雨夜,作者想到些什么? 他先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昏暗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自己黯淡愁苦的心境。 “娇儿恶卧踏里裂”,“恶卧”是说小孩子不好好睡觉,不是一般的“睡态

6、不好”。因为“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床上地下已是雨水漫流,秋风秋雨冷飕飕,加上“布衾多年冷似铁”,陈年败絮,又硬又冷,小孩子怎么经受得了,哪里能酣然入梦。他们在那里乱踢乱蹬,陈旧不堪的被里子也给蹬裂开了。“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陈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假如洗得干干净净就不硬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窘况。 诗人在想什么?诗人自从社会动乱以来,国家安危常燃烧着他的心,民生疾苦常煎熬着他的胸,使得他常常失眠。如今身在屋内,抬头见天;躺在床上,身边有水,眼看小儿都难入睡,

7、自己又怎能合眼。抚事感时,万念交集,自然通宵不眠了。从眼前的境况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苦痛经验,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缺不堪的国家。“长夜”一词一语双关,既指眼前难捱的雨夜,又指战乱造成的长时间的担心、民不聊生的时局。 诵读指导:环境阴沉,压抑,读出凄苦之状,重读“何由彻”,苦痛中的爆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颠,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问:诗人没有遮风避雨的场所,却想到广厦万间寒士俱欢颜,这是怎样一种情怀?我们原来学过的杜甫诗作中有没有类似的表现? 杜甫将自己的逆境推己及人,由家到国,由个人遭受想到饱经磨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

8、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表现了一种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这是从苦痛的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杜甫的这首诗之所以光焰万丈,千古不朽,缘由就在于此。 作者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在许多诗作中都能看到。比如我们曾学过的比如春望描写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而“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愁苦;石壕吏中目睹老妇一家的遭受而哀伤。还有“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 诵读指导:语调昂扬,还有悲伤、生气的语气(当时无法实现,只是一个愿望)。重读“安得、千万、大庇、天下、俱、何时、独、死”,其中

9、“安得、何时”要读得既悲伤又充溢希望;“呜呼”要读得无可奈何; “呜呼” “死亦足”中“死”字须拖长读音。要读得坚决有力。找生读后,评析,再读,最终齐读。 3、老师配乐范读。 忧国忧民的诗人,总是受到人民的爱戴和仰慕。陕西民歌中有“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老师给同学们配乐朗诵一遍这首诗,让我们怀着对杜甫崇敬的心情,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四、创读想象,再造意境 1、这首诗歌的画面感很强,读后身临其境。我们都曾经看过电视诗歌散文,协作音乐和画面诵 读诗文,让凝固的文字变得绘声绘色,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今日,我们为这首诗制作电视诗歌,我们不用画笔和乐器,而是用我们的嘴巴将你的设

10、计描绘出来。 要求:任选诗句,大胆地绽开想象联想,运用恰当修辞,将情节、画面、动作、声音等依据自己的见解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创建性地再现了诗歌意境。 举例:第一句 (咆哮的狂风自画外传来)昏黄的天底下,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像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似乎随时被狂风卷走。秋风把屋顶上的茅草大把大把撕下,狂笑着扔向空中。茅草无助地漫空奔跑找寻落脚之地,有的紧紧抓住高高的树梢,惊魂不定;有的跌落进深深的池塘,随机没了影子;有的扑向江对面的岸上,被风裹挟着满地滚爬。 2、沟通评价。 3、想象是观赏诗歌的翅膀,借助想象,同学们不仅熬炼了口头表达实力,而且,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茅屋这方凄伤之地,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11、 五、结语 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探讨法 教具:录音、课件 板书设计: (第1-8句) 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9-14句) 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气概宏伟 想象奇妙 (风雪送友图) (第15-16句) 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 寓情于景 浪漫色调 (第17-18句) 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 教学

12、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其次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别的生活经验,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概雄伟、想象丰富、色调奇丽、热忱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

13、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驾驭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会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 指名学生朗读 2. 正字音:裘 衾 薄 着 瀚 阑 饮 羌 掣 3. 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 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 老师范读 5. 学生齐读 (二)二读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

14、找出诗中抒情发展的线索,沟通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1. 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 学生默读,理思路 探讨明确:全诗共18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其次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 前四句写西北边疆秀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 第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第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袤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这一层,作者开篇从大处落笔,总写塞外狂风飞雪;又从小处着眼,细写寒冷难熬程度;最终又回到广袤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离别的苦楚之情。 其次大层又

15、可分为两小层: 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1518句写送别时恋恋不舍的心情。 3. 学生默读,找线索。 我们过去读过的很多文章,往往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本诗也有一条线索。 探讨明确: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 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 其次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 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 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4. 小结: 全诗以雪为抒情线索

16、,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 诗的开头从“飞雪”入手,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戍边将士苦寒的情景,接着,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一幅愁云惨淡的风雪送客图。诗人寓情于景,含蓄地抒发了因挚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三)三读 要求:紧扣词语,体会诗中的意境,探究诗的特色。 1. 指导赏析词语的方法。 要对词语的深层含义进行阐发,要对其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进行赏析品评。 2. 思索、探讨: 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飞”三个字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 第一、二句写塞外风狂雪早,一个“卷”字,写出了北风奔驰怒吼的气概和威力;“折”是“卷”的结果,风能折草,可见风力之大;农历八月的

17、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边塞已是风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惊异之情;“飞”字照应“卷”字,勾画出漫天风雪的景象。由风而雪,风中见寒,因寒飞雪,开篇就让人感到一股奇寒扑面而来。 重点赏析名句“忽开”: A.这个比方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比方新奇贴切? 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3:已亥杂诗 一、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整体把握全诗的内容。 2、理解词语的句中义,能翻译句子,归纳内容。 3、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 二、本课时学习内容: (一)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二)了解作者 龚自珍,_代思想家、文学家。字_,号_,浙江任和(今浙江省杭州市

18、)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近代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具有剧烈的爱国思想,主见改革内政,反抗外国侵略。他的散文奥博纵横,诗歌奇丽奇肆。著有_。 (三)诗句探讨 结合注释,翻译并理解诗句,试着描述一下整篇诗描写了一个什么景象。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这两句用了什么景物烘托无限离愁?流露出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以什么自喻,表明白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诗歌主旨。 四、小学问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来回一次。在来回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被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