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精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 数的依次: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育学生细心视察、主动思索、正确比较,擅长与他人合作沟通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依次,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位数,100是()位数,82是()位数。 (2)28的8在()位上,表示()个();2在()位上,表示()个()。 (3)3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2、数是();99里有()个十和()个一,它后面是()。 (4)根据数据的依次填数: 34、35、()、3769、70、()、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119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的是()。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习。 4、假如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3、1、我们来做一个嬉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起先嬉戏。 在嬉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假如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依次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
4、lt;2 47>7 100>3 58<5 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日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2 找规律: 活动目标: 1、学生经验探究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规律的现象,以及类似现象中简洁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相识这种现象和其中的简洁规律,并能将这种相识应用到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视察、揣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沟通等活动,培育学生用数学眼光视察四周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实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新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索。 3、同伴合作,自己动手,结合各自的生
5、活阅历,创建规律,呈现聪慧才智,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活动打算: 作业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嬉戏引入 师:小挚友,我们一起来做个嬉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语,你们用一个详细的动作来表示一下,打算好了吗?(拍手拍手跺脚)(3次) 师:小挚友,你们猜猜接下去应当做什么呢? 哇,猜得真准,那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的呀? 师:小挚友视察得真细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这样根据肯定依次、有规律的排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活动内容 1、找规律 猜表情:首先,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挚友,他的名字叫小淘气。(演示课件)它可调皮了,一会儿微笑,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又大笑。我们来学
6、一下小淘气的表情好吗?看看哪个小挚友学得最像!你知不知道小淘气接下来会是什么表情呢? 噢,小淘气正微笑着大家说,小挚友真聪慧! 放气球:小淘气又到公园里放气球了,视察一下气球,你发觉了什么呀?下一只气球是什么颜色呢? 解密码:气球放玩了,小淘气打算回家了。可他碰他了一道难题,他把门上的密码给忘了,小挚友情愿帮助他对吗? 2、画规律 师:小挚友真棒,能够找到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我们会找规律了,你会画规律吗?(出示一组圆形)你能用你手中的水彩笔使它们有规律吗?(同桌沟通,实物展示) 3、算规律 师:小挚友画的规律可真美丽,老师想用这些有规律的圆形串成一串漂亮的项链。接下去,老师该怎么串呀
7、?那你知不知道从第一颗红色起先往下数第20颗是什么颜色?第31颗呢?这串项链一共可以串43颗珠子,你知不知道最终一颗也就是第43颗会是什么颜色吗? 4、生活中的规律 师: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大家看,(课件演示:家具装饰古文物少数民族的服饰跳舞的小挚友一年四季)除了老师说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看看我们身边的,再想想我们平常看到过的,还有哪些? 5、创建规律 师:原来啊,我们的规律无处不在,想不想自己也来创建一些规律。 你能用动作来做一个规律吗? 今日,老师还帮大家打算了学具,你可以用材料袋中的学具来摆规律,也可以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画规律,还可以用动作让大家来
8、猜规律。下面我们四个小挚友一组,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创建的规律多一些,美一些。 三、活动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规律,学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好玩的数学现象,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视察四周的事物,我们的规律无处不在,小挚友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各种各样好玩的数学现象好吗?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3 相识钟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相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相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视察、操作、概括和沟通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索实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育疼惜时间、按时
9、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 相识钟面上的整时。 三、教学难点 相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四、教学打算 钟面教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骏快马加鞭,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示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挚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相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相识钟面。 (1)说明:我们常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细致视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学问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2)学生活动,老师参加。 (3)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学问。 (4)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5)有两根针,一根长一
10、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相识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视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视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 (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再指名说。 3、初步相识大约几时。 (1)接着拨时间,让学生说是几时。 先拨
11、7时,再拨7时不到一点,最终拨7时过一点。 (2)7时不到一点。 提问:这时是几时呢?小组商议,学生汇报。 (3)7时刚过一点。 提问:这又是几时呢? (4)小结:像这样接近7时的状况,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 (5)巩固:分别出示4时不到一点和平8时刚过一点的钟面,提问:你能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大约是几时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进行全班沟通。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并适当追问是怎样想的。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挚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挚友要养成
12、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相互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相互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细致视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依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示学生留意:画时针应当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当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第一幅图钟面上是几时?图上的小挚友在做什么?其次幅图呢? 追问:怎么都是10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总结:一天里有两个10时,一个在上午,是上午10时;一个在晚上,是晚上10时。 5、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3、 出示不同时刻的画面,提问:你知道上面各是几时吗?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示方法? (四)全课总结。 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学问? 2、完成课堂作业。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4 分类与整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实力,视察实力,推断实力,语言表达实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4、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态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
14、的结果呢? 探讨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沟通 三、课堂小结 今日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学问?这些学问对你有什么帮助?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 相识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依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推断与思索。 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仔细、细致的学习看法和习惯。 教学打
15、算 老师打算:米尺、卷尺、剪刀、绸带、胶带、标签纸等。 学生按小组打算:米尺、卷尺、剪刀、绸带、标签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沟通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谋而合地用了同一个字“米”。今日我们就来相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 二、初步相识1米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老师的身高是1米72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依据已有的阅历进行估计) 谈话: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嬉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渐渐地拉开,其他同学仔细视察拉开的绸带,假
16、如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马上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拉开的绸带)这段绸带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究竟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 说明: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肯定的感性相识。从身高谈起,再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估计,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找准了学问的生长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打算。 2、相识1米。 出示米尺。 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提问: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觉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3、用米尺量。 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 指名量
17、出一根1米的绸带,再让每个小组照样子量出1米长的绸带。 提问:张老师想知道究竟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相互量一量。 探讨:标签离地面都是1米,为什么贴的位置各不一样呢? 说明:学生的年龄小,合作学习的阅历不足,适时进行合作的指导和示范,可以使合作更有秩序,更富实效。同时,又兼顾并重视了合作过程中必不行少的个体体验与思索。 谈话:现在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大家张开双臂,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一些,还是短一些? 小组活动后,组织沟通。 提问:你能用两手比画出1米大约有
18、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画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请每个小组在教室里随意选一样东西,量一量,看从哪儿到哪儿的长正好是1米。 小组活动后,沟通汇报。 说明:让学生先用自己的一庹和1米比一比,再伸出两手比画1米有多长,学生的比画有了参照,就会比画得更精确。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感悟了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了1米的长度表象。 三、深化对1米的相识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排,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常的步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
19、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后,组织沟通。 (3)谈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睁开眼睛,伸出双手,比画一下1米的长度。 (4)提问:知道1米有多长了吧?假如不用米尺量,你能剪出一根1米长的绸带吗? 学生活动后,用尺量一量剪出的绸带是不是1米长。 说明:通过排1米长的队伍须要几人,走1米长的路须要几步这些学生感爱好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1米的相识。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静静的思索,通过闭眼想和再次比画,力求在头脑中建立清楚的1米的表象。进而,再次让学生依据表象剪出1米长的绸带,并借助测量加以调整,学生头脑中1米的表象将逐步精确。 (5)谈话:请小挚友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活动后,组织沟通。 (6)完成“试一试”。 先分别估计黑板的长和宽、教室门的宽和高,再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7)谈话: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到一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到一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再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身边,最终围成一个半径是1米的圆形。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