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汇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1教学目标: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敏捷口算。2、经验操作、探讨、沟通,养成自主探究的实力和迁移推理的实力,优化算法。3、激发学习爱好,感到想学、乐学、会学。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驾驭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实力。教学打算: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教学设计说明: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驾驭口算方法,能敏捷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化,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
2、求优”。如,玩“转转盘”嬉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敏捷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爱好,同时娴熟口算。其次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引导学生细致视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视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在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教学过程:一、 创设问题情境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今日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挚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
3、3页买票的情境图,)。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二、 探究新知(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1、教学8+5。(1)小组内探讨: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相互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老师参与小组探讨。)(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8+5=13 为什么把5分成2和3?10 2 3(3)小结: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兴奋,同学们真了不得!2、小竞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4、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板书列式:7+5 6+5(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7+5=12 为什么把5分成3和2?10 3 26+5=11 为什么把5分成4和1?10 4 1(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二)、教学8、7、6加几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
5、+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3、动动脑(教学例3)(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8+2=10 10+7=17 9+1=10 10+7=17 9+8=17 8+9=17重点介绍计算方法,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三、巩固练习1、圈一圈,算一算课本第104页,第1题2、说一说,算一算课本第104页,第2题3、坐火车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依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
6、13和12四列火车)。老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四、拓展延长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学生嬉戏,设 “才智星”,老师巡察指导。五、 总结今日,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方法?(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729692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2教学内容:试验教材第一册16页。教学目标:1. 通过掷双色片,学习用“|”和数字来表示所统计的红蓝双色片数目。2.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育学生合作、视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索的实力。3. 对投掷结果的可能性进行揣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
7、: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育学生合作、视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索的实力。教学难点:可能性的揣测。教学打算:红蓝水笔各1支,同桌一个一次性杯子,10个双色片。教学过程:一、嬉戏导入,学会表达1. 明确要求今日我们一起做个嬉戏“掷双色片”(板书课题)先了解一下嬉戏的规则:你们的桌上有一些圆片,圆片的一面是红色的,另一面是蓝色的,当你们看到红色的圆片就用红笔记录圆片的个数,当你们看到蓝色的圆片就用蓝笔记录圆片的个数,明白要求了吗?2. 学习记录(1)老师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图片,学生记录(边记录边反馈)小结:我们可以用“|”也可以用数字来记录,当哪一种颜色
8、的圆片没有时,我们用0来记录。(2)这些题是什么意思呢?(书16页题1)学生探讨、沟通。(3)学生练习并反馈想不想自己掷、自己记?同桌一人掷一人记,圆片随意拿,每人两次。学生活动,老师巡察。二、动手动脑,发觉新知活动一:分组活动,感受新知1. 同桌合作,一人掷一人记(第1、2组掷3个圆片,第3、4组掷4个圆片)2. 学生汇报各种状况,老师板书于可移动的卡片上。3. 视察并整理这么多的状况老师一下子记不住,你们有没有好方法?学生整理汇报,老师移动卡片。4. 你们能把这些全都记住吗?你是怎么记的?学生沟通方法(1)左边一列的数字越来越小,右边的一列数字越来越大。(2)两个好挚友一块记,如:1和3、
9、3和1都组成4。5. 用你喜爱的方法记一记。6. 对口令:拍拍手,我出3,你出几?(师生、生生)活动二:独立尝试,整理记录1. 假如有2个或5个双色片,会有哪些不同的投掷状况呢?你能有规律的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解决。2. 反馈板书。3. 小结。4. 对口令。活动三:深化探究,有序思索1. 小丁丁在掷7个圆片时,总会遗漏几种,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不重复、不遗漏的好方法,你们看:(出示8行同色的双色片,师翻转其次行的第一个圆片;翻转第三行的其次个圆片),接下来他会怎样翻呢?2. 学生上台翻转圆片。他翻得对吗?有什么隐私?3. 请你们为小丁丁记录刚才的结果。4. 假如没有图,你能记住吗?学生尝试记忆。三
10、、回顾总结,提出要求1.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 想知道10个双色片的投掷状况吗?回家后试一试,并用你喜爱的方法记一记。四、故事激疑,揣测验证1. 听故事,想缘由从前有个穷人,他只有10枚硬币,财主非常看不起他。穷人说:“我出10枚硬币,你也出10枚硬币,你掷3次,落地后假如硬币的正反面相同,那我的硬币就送给你,否则你的硬币就送给我”财主答应了,可他试了一次又一次,最终输了许多钱,而穷人却得到了许多钱。小挚友,你知道是什么缘由吗?2. 探究缘由小组4人,共20个双色片,每人掷1次,并记录结果。师生统计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3. 视察,比较:哪些掷的结果常常出现,哪些掷的结果很少出现?得出结
11、论:同一色的状况较少出现,中间几种状况出现的较多。师小结:全部是红色的和全部是蓝色的结果很少出现,所以那个财主总是输。其实这里面还有更深邃的隐私,希望你们长大后能揭开这个隐私。#730223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3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556页“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一些设想。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驾驭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中供应小白兔和小黑兔拔萝卜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两位数加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依据已有的学问阅历和生活背景尝试列式计算,并在主动参加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究沟通
1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另外,教材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第一次引出了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是一种重要而又易被学生接受的计算方法,它是学习笔算的起先,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法的基础,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理解并接受这种方法,体现了肯定的算法优化思想。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具备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学问基础,而且有部分学生已获得了一些用竖式计算的学问储备,但是他们只会算,而不会说理,因此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说理。教学目标:1、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2、探究并驾驭两
13、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初步经验在详细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育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教学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时,我采纳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教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动手操作中亲身经验学问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了探究问题的方法。教学打算:学生打算小棒,计数器,老师打算课件,计数器等。三、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思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又是旧知的持续。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和
14、一些口算,为学生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做很好的铺垫。(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力图创设一种详细的拔萝卜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觉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2、探究算法,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36+23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验学问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特性差异,学生在相互沟通中提高。3、优化算法。算法的优化,使学生从比较中选择更简便的方法,当然也着重介绍本课的重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学生在学会算法的同时,找寻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三)巩固应用,拓展新知这一环节旨在学生能应用所学学问解决
15、简洁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四)全课总结#730224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4教学目标 1.详细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究并驾驭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4.渗透环保和爱惜动物的教化教学设计(一)学前打算1.口算32+5 70-60 78-6 39-426+3 88-5 30+20 83+6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喜爱小动物吗?看看今日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谁?(出示一个青蛙手偶)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什么?(让青蛙做个自我介绍。)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以后我们不但自己
16、不要去损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挡别人去损害它们,做一个爱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情愿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吃害虫。(揭题板书)(二)创设情境,激发爱好1.师:同学们喜爱听故事吗?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听了它们的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准备怎样列式呢?生:56+30。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探究56+30的计算方
17、法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2.小组汇报沟通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6个一,就是86。(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3.自主尝试,探究算法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1)学生四人一组探讨。(2)汇报沟通。(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4.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师:56-30=?该怎样计算?(教
18、学过程与56+30相同。)(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1.趣味嬉戏,练一练第3题。2.同学们,刚刚在做嬉戏的时候,小青蛙似乎又有什么新的发觉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告知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当爱护它。)3.练一练第2题。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劳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实行了一场跳水竞赛。看,多喧闹呀!(课件)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生:有38只青蛙。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终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算式不要求统一。)(五)总结评价,学问延长师:今日大家都学会了哪
19、些数学学问呢?我们和青蛙一块度过了开心的40分,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爱好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现在请听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新课)。#730225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5教学目标:1.在详细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3.培育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通过了解废塑料的危害,小组自主探讨沟通,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在学具操作中,会正确列式计算。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废品的危害吗?你能看图说说图意吗?出示“回收废品”情境图。二、互动解疑1.让学生说一说废品的
20、危害与回收利用。从图中三名学生收集的废塑料的数量,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这些问题你能不能解决呢?2.让学生小组探讨,探究计算方法。师:同学们做的都不错,谁能给大家说说吗?你提出的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三、启思导疑1.你能摆一摆小青收集的塑料袋个数吗?列式子计算。让学生在摆小棒过程中,知道是与哪个数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改变,最终把操作活动用算式记录下来。2.看图摆一摆,算一算。四、实践应用1.算一算。小红折了42只幸运星,小英比小红多折了6只,小英折了多少只?2.在给希望小学捐书时,一(1)班捐了42本书,一(2)班再捐12本就和一(1)班同样多,一(2)班捐了多少本书?3.计算。42+34 34+5 56-21 40+25 65-2 78-60 6+32 59-4 24+174.看图提问题,并写出算式和答案。(1)大象:我比小鹿高14厘米。(2)小鹿:我的身高是65厘米。(3)小兔:我比小鹿矮11厘米。(4)熊猫:我再长4厘米就和小鹿一样高了。五、总结评价我们请两位同学把今日所学的学问讲给大家听,谁情愿试一试?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