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例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必考学问点总结1 文言文复习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北朝 一、说明下列词语:答案 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俱备季3晓雾将歇歇消散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加,这里指观赏 二、翻译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雄伟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澄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调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在是人间天堂。 三、简答: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
2、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观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观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观赏、踌躇满志之情。 四、理解性默写 (1)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终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留意了山水的相映、色调的协作、晨夕的改变,动静的结合等。(2)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记承天寺夜游 一、作者:苏轼,北宋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3、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说明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悠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澄澈透亮。户:门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漫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澄澈透亮,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织的藻和荇(水草)。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三、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
4、,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困难的感情语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困难感情。(旷达乐观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闲逛悠然。 四、思索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闲逛的悠然,种.种微妙困难的感情尽在其中。 3、作者游承天寺的缘由: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五、观赏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
5、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奇妙的境界?(此句用比方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澄澈透亮,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奇妙境界。) 六、全文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非常美妙),我兴奋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漫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清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织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陋室铭(刘禹锡唐)(2002年河北省中考题) 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缘由: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章点明
6、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中描写'陋室'环境安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表现陋室主子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用比方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必考学问点总结2 诗五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樽z
7、n箸zh三重chng茅挂罥jun坳o突兀w狐裘qi锦衾qn瀚hn海掣ch 2.说明下面加点的词。 (1)结庐在人境结:建立、构筑。 (2)问君何能尔尔:这样。 (3)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 (4)高者挂罥长林梢长:高。 (5)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渐近。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庇:遮盖,掩护。俱:都。 (7)将军角弓不得控控:拉开。 (8)风掣红旗冻不翻掣:拉,扯。 (9)吟鞭东指即天际吟:指吟诗。 (10)落红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 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
8、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6)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 (7)饮酒中表现诗人超脱尘世,酷爱自然的千古名句是:采菊东篙下,悠闲见南山。 (8)行路难中运用典故写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盼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9)人们常用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人们战胜挫折,为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而奋斗。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奇妙的想象写“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夸张地描写胡地异样寒冷的诗句是;瀚诲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2)己亥杂诗中,作
9、者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1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推已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妙志向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5)透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我们脑海里会出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瘦骨瞵峋的老人,手拄拐杖,仰天长叹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您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因为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所以自然觉得住
10、的地方偏僻起来。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总会有披荆斩棘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怎么才能有高楼大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们住下而皆大高兴,风吹不动,雨淋不进,安如泰山。 (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傍晚的时候,雪花纷纷,落在军营门口,北风撕扯着冻硬了的红旗怎么也飘不起来。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它融入春泥后,会更好地护育新花。 三、段背记学问 默写饮酒、己亥杂诗两首诗歌。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山气日
11、夕在,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学问 1.饮酒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朝诗人。 2.行路难作者李白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是唐朝的现实主义诗人。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是唐朝诗人。 5.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小石潭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hung竹清冽li坻ch屿y 嵁kn佁y然翕x忽幽邃su 2.说明下面加点的字。 (1)水尤清冽尤:特别。 (2)卷石底以出卷:翻卷。 (3)潭中鱼可
12、百许头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4)斗折蛇行斗:象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5)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6)不行久居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随从。 (8)俶尔远逝俶尔:突然。 (9)皆若空游无所依依:依托。 (10)四面竹树环合环合:环绕合抱。 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抒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漂流。 (2)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突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充满着悲伤的气息。 (5)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不适合久坐,于是登记了它的情景就离开了。 三、段背记学问 默写侧面描写潭水澄澈的一段话。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学问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字子厚,因其诞生于河东,故又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必考学问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