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八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八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5篇新八德教化学习心得体会1 老师的责任光荣而宏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身正就是要修师德,老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有深远的影响,对于保证教化任务的顺当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提高自身师德,良好的师德是激发老师实施素养教化,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内在动力。老师肩负着培育新世纪高素养人才的重任,师德如何,将干脆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影响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下面我来谈谈在学习师德方面的几点体会。 第一,高尚的师德就是老师必需 “以德为本,身正为范”严格要求自己。 在平常工作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明哲保身,以德服人,
2、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老师的文化修养,道德情操,思想境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就常提示自己要严格要求,如:在办公室里不打电脑嬉戏、不带手机进课堂、在学生面前不说脏话等等,这些工作中的细微环节正是崇高师德的外现。 其次、高尚的师德必需对学生充溢爱。 老师必需关爱学生,敬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我们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挚友,这须要我们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忱,对其各方面赐予关注。“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对全体学生。“金凤凰”当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须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
3、些说教,要更多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缘由,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和生活细微环节上关切他们。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剧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指责,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损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爱老师指责时挖苦、损伤学生,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化工作中,我们应把握指责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第三,高尚的师德还表现在学习上,要常提示自己“不断努力”。 面对机遇和挑战,老师应当走在时代的前列,加强学习。为此,我就常提示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并具备以下意识。 一是树立
4、终生学习意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学问更新的速度异样快速。老师应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渠道进行学习。随着传播媒体的多样和丰富,学问传播的渠道在不断地增加和拓宽,老师只有如饥似渴的吸取各方面的新学问、新观念,使自己成为学识渊博,教学本事过硬,学生认可、欢迎和喜爱的老师,才能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须要。这种学到老,修养到老的精神恒久激励着老师们要严格要求自己。 二是树立创新意识。老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是实施素养教化、创新教化的基础。只有老师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养的学生。因此,作为老师,更应站在时
5、代的前列,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改革陈旧的观念,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为主”的教化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建性,培育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 一个老师只有真正树立起终生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师德高尚、广博学识、超群的教化教学水平和堪称楷模的师德风范,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问智能结构合理而完整,能跟上时代步伐,能适应高速发展社会须要的老师,才能真正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才能获得学生、家长、社会如诗如歌地赞美。 总之,通过这次的师德培训,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深的相识
6、和体会,这样的相识和体会肯定会使我在今后的教化教学中有更大的提高。 新八德教化学习心得体会2 “立志、孝亲、尊师、友学、常善、救失、遵守法律”和落实弟子规等八德方面的教化内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与道德教化课,王局针就日常教化教学中如何进行孝亲和法治教化,讲解并描述了道德教化和技能教化的重要性,并从司法理论与实践的视角探讨现代青少年成长方向目标、素养培育和道德与法制教化等问题。王局长全面透彻的讲解在会上大感人心,深受启迪和震撼。 深化落实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遵守法律和落实弟子规“新八德”教化理念,全面提升师幼的文明形象,结合我园实际,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 以学习落实“新八德
7、”为详细内容,广泛深化开展学习教化实践活动,让新八德内容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活动之中。从弟子规吸取养分,并结合我园实际状况,通过主题教化活动及家园共育等方式让校内、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融入“新八德”教化思想,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组织全体老师学习王启顺及王欢著道德与法制教化183创新模式指导教程及成才之路,必由之路,使我园老师深刻理解和相识学习实践“新八德”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加强老师工作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新八德”成为我们的德育主题月活动主题。本学期,每月的德育主题月活动主题都是围绕新八德内容开展,九月份“尊师感恩”,十月份的“立志”,十一月份的“救失”,十二月份的“遵守法律”。每月一主题,步
8、步为引导,使得孩子们能够从实践中相识到自己该怎么做。每月主题详细的活动,学校支配注意了层次性,针对不同年龄段,做 到了分层次合理支配,让活动适合孩子年龄特点,让孩子们活动中提高相识。 生科学发展观;只有遵守法律,才能实现公允正义、和谐同等。 “立志”是一个人为自己人生设立的正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且经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志愿。 “孝亲”即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 “尊师”即敬重老师。 “友学”即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切、相互敬重、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相互爱惜、相互团结、和谐相处。 “长善”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日积月累增长道德学问和文化学问。 “救失”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化下,不断订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成为
9、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遵守法律”即遵遵守法律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增加法制观念,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公正办事。 结合我班状况,详细说说我们的做法。九月份的“尊师感恩”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号召孩子们“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尽自己所能为自己的老师献上敬意。“说一说”就是在老师节这天,祝老师节日欢乐,干脆对老师表达敬意。“写一写”即可以写几句话给老师,感恩老师的教育。“做一做”即自己动手制作环保贺卡送给老师。这些都特别适合低年级孩子年龄特点,孩子们学会了在日常的行为中表达对老师的爱。十月份“立志”主题活动中,我们二年级各班开展了“我的目标我制定”的主题班会,孩子们从学习、生活技
10、能、体育熬炼三个方面,制定了本学期自己的努力目标,比如学习上,孩子们依据自己的状况,自己定出读几本书,每天读多长时间;生活上,每天坚持负责一项家务劳动,主动完成并始终坚持下去;体育熬炼方面可以定一种活动项目,如跳绳,到学期末达到一口气跳多少个的目标。这些小目标都是孩子们自己依据自己的状况来制定的,是他们自己特别情愿完成的。制定目标有书面文字,以便后面的跟踪评价,学期末要依据每个人的安排进行小组内测评,评价激励着孩子们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十一月份“救失”活动,我们的主题班会是“我错了-”,在班会前,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让孩子们给自己画画错误像,把自己平常的一些常犯的小错误画出来,班会上展示给小组
11、同学,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以坦然的看法直面自己的错误,相识到错误是不行怕的,知错就改是好样的。并且小组内确定了改错方法以及监督人,在学校的小毛病由同学监督改正,在家里的小错误由家长监督改正。月末我们再次班会评价,看看错误改了吗?由同学、家长参加评价,真正改错的同学赐予星级嘉奖。同时,我也留意引导孩子们,知错就改是好样的,但是我们不能总是走在错误的脚印上,还要知道如何避开不犯错,那才是更加聪慧的孩子。做事情之前要提前多思索,哪些是对的可以做,哪些是错的不行以做,三思而行者更值得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在活动的引领下,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子,在活动中,在实践中,他们欢乐的成长着。 总之,通过学习活动,
12、全园师生提高了道德意识和增加了法制观念,收获极大。今后我校将“新八德”落实到德育教化中,使法律、道德根植于老师的心中,让“新八德”伴随着幼儿的强壮成长。 新八德教化学习心得体会3 自汉武帝时代起,将儒家学说正式确立为教化政策。其修身教学内容是首重伦理、道德、因果教化。这一政策始终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宋朝朱熹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挚友有信。”即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它告知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教化的最根本乃是培育德行,详细来讲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即“八德
13、”。简释如下: 一、孝:孝是孝养父母,顺其心愿。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当知恩感恩。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百善孝为先”。 我们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文字都是才智的符号。 “孝”为会意字。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行分。我们看这个字就似乎一个儿子背负着一个老子。它告知我们一个道理,即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如何培育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同时为社会培育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理
14、应将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孝顺父母,不仅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和父母之才智,这样才能真正让父母身心开心,生活更加美满华蜜。 圣人的教学,是以孝道为根本,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我们不管是对自已的父母,还是对一切大众,我们都应当真诚的关怀和爱惜帮助,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二、悌:悌是兄友弟恭。悌为会意字,一个“心”字,加一个弟弟的“弟”,心在弟旁,心中有弟,表示哥哥对弟弟妹妹的关切,就是兄弟间彼此诚意友爱。而弟又有“次第”的意思,即弟弟对哥哥要尊敬听从。哥哥对弟弟要爱惜,并用正知正见来领引他。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谐友爱。 兄弟之间如手足,要相互关切友爱,彼
15、此息息相通,兄弟之间有干脆的血缘关系,犹如树木一样,同根连枝。 在家中要尊敬兄长,在学校、社会要奉事师长,礼敬大众。家中兄友弟恭,则父母高兴。团体相处,礼敬和顺,则社会和谐。尊师重道,则学问德行成就。如此上下和谐,祥和之气充满于宇宙之间,这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啊! 三、忠:忠是负责尽职。忠为会意字,一个“中”字,加一个“心”字,一心中正名为忠,心存偏邪则不忠。一念不生名为忠,心存二念则不忠,故知真诚尊敬至极,即是“忠”之深义。不忠之人必不诚,表露于外则言行轻薄,多失厚重。 四、信:信为会意字,一个“人”字,加一个“言”字,人言,就是人说的话,也就是说凡是人说出的话都要守信。 民无信不立,人若无信
16、,则于社会无立足之地。与人交往,言必合宜,绝不食言,言既出,事必行。北宋大儒司马光称:“事无不行对人言”。世出世法德行学问之成就,应从不妄语起先。诚恳守信,众德之基。 五、礼:礼是人与人往来的法则。曲礼曰:“毋不敬。”强调为人应能承受委屈,到处敬重他人。传统小学教化即是教育待人接物的规则。行礼应有节度,过与不及皆不合礼。社会有礼,则秩序井然。礼记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即洁身自爱,知节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乱,端正心思,以德治事。 六、义:义是求尽义务,不讲权利。言行思虑合情、合理、合法之谓义。真正相识自己所处身分、地位,负责尽职,各守本分。 在社会活动中言行举止合乎正义和公益,无不公正
17、合宜,不起盗心,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无愧。凡见他人所需,无条件尽心竭力供应帮助,亦是克尽为人之义务。遵礼守义,则无处不受欢迎。 七、廉:廉是廉洁自律,绝不贪污受贿。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廉洁有守之人,生活再苦,也不情愿问人要一分钱。如此为官,无欲则刚,为国为民处事才能公正严明。南宋名将岳飞云: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中国历朝选拔官员,均以“孝廉”为准则。 八、耻:耻为耻辱,知耻辱、知错误,则能发奋精进。 孔子曰:“知耻近乎勇。”常怀惭愧,知错能改,自能威猛精进克服一切苦恼习气,成就大业。不知耻,不改过之人,则肆无忌惮,随意而为,是无善根之人,谁都
18、救不了他。 一个民族的强盛,往往崛起于这个民族自知所遭遇的耻辱,继而才能勃发图强之力。历史上越王句践,“卧薪尝胆”,最终灭了吴国,洗刷了会稽山降吴的耻辱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上八德,究其根本均不离五伦中“父子有亲”之“敬爱”,而予以发扬光大。若将此八德落实于现代施政理念,“孝悌忠信”即民族主义精神的基础,“礼义廉耻”为民权主义精神的体现。 我们每一个人如能将“八德”真正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定能带来家庭华蜜、学业有成、工作顺当,进而推动社会安定祥和,人人和谐共处,国富民安,和谐发展,世界和平。 新八德教化学习心得体会4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孩子们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
19、容。用八德引领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初步探究出仁爱育人的德育新思路: 道者,道理、真理也。“八德”思想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它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成为中华文化的珍宝。作为学校教化,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文明美德。 开展“八德”教化之前,我们在相识上存在偏颇之处:一怕步入复古误区;二怕影响教学质量;三怕师资难以跟上;四怕增加师生过重负担。但后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特殊是面对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我们进行了综合思辨,反复研讨,反复论证,最终达成了下面的共识: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历史地位。中华美德集中体现在儒学伦理道德上。联合国高度重视孔子思想在全世界的传承与弘扬,据不完全统计,现有
20、78个成员国建立了孔子学院,孔子的哲学思想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认同,特殊是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尊“孔”传“孔”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对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应当有一种紧迫感。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美德思想发展到现在已2500多年,其间经验了几次摧毁性的冲击,但结果是打而不倒,批而不臭,这足以说明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有着巨大的 历史价值,有着指导和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现实意义。弘扬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须要。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西方腐朽没落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正通过各种渠道侵入中国社会,广阔中小学生面临种种不良诱惑,中华传
21、统美德的传承面临各种挑战。我们醒悟相识到,一部分人荣辱观颠倒,是非感模糊,是因为人们对传统优秀的伦理道德产生怀疑,失去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荣辱观的信仰。国家对此非常重视,相继提出了“人文精神”、“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理念,这一切表明,弘扬传统美德,正本清源,找寻不该失去的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须要。 弘扬传统美德是将来给予教化的神圣使命。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将来,是民族的希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新的环境、新的要求,要有新的发展平台,这样“中华传统美德教化
22、”自然成了切入点。我们要从小培育学生良好的习惯,向上的心理,使他们知爱懂礼行孝,形成这种好的品质,使之受益终身,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开展的仁爱教化,是对新课程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是为学生人生的宽度奠基的工程。 走出相识误区,感悟“八德”之道,我们的思想明白,眼睛亮了。大家都主动主动地参加到仁爱教化的活动中来,从而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工作活力。 家庭和社会是“八德”教化的延长,我们的“八德”教化以社校共建为平台,根据“学校主导,家庭互补,社教联动”三元构架,力求教化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学校成立了“八德”教化领导小组,聘请了相关家长作校外辅导员,并建立了“八德”教化家校联系卡,这样形成
23、了三位一体的家校教化网络。 争取通过坚持不懈的抓学习、抓宣扬、抓落实、抓提高,“八德”思想,“八德”精神已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新八德教化学习心得体会5 德不孤,必有邻。x县委今年暑期开展的传统文化教化活动已持续了两个多月,培训学习范围广、力度大,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教体局进行了实施“新八德”素养教化培训,我作为一名参训人员,深受启发。 “新八德”是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遵守法律、落实弟子规。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先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相识,它内容丰富、包涵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化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
24、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家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阔、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气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验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峻的今日,它依旧独树一帜、熠熠生辉,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推行传统文化已势在必行。 数年前,我就感觉到小学生德育的虚化与低效,但不知如何做起。后来,我读了北京师范高校于丹教授的于丹心德全集一书,书中讲解并描述了论语、孔子、老子、孟子、庄子、道德经、千字文等传统经典的心德,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但觉得在
25、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劲,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再说,这些内容均不在课程标准之内,能让小学生学习吗?怀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们于2019年让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并实行了诵读竞赛,慢慢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渐渐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提倡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
26、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索将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专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劳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峻、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依次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困难,劳碌的人们,终要面对
27、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日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须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珍贵财宝。它就是变更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情愿接受,情愿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特别注意爱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家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假如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担心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很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很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很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
28、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我想信肯定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珍贵阅历和才智,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信任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多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珍贵财宝,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是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珍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须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信任五千年祖辈的才智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建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耀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才智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奇妙与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