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汇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七年级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储蓄中的数量关系、商品利润等有关学问,经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 1.重点:探究这些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由此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难点: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储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等含义,关系: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 本利和=本金利息年数+本金 2.商品利润等有关学问。 利润=售价-成本 ; =商品利润率 二、新授 问题4.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2.43%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税,所得利息
2、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48.6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 利息-利息税=48.6 可设小明爸爸前年存了x元,那么二年后共得利息为 2.43%X2,利息税为2.43%X220% 依据等量关系,得 2.43%x2-2.43%x220%=48.6 问,扣除利息的20%,那么实际得到的利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的20%,实际得到利息的80%,因此可得 2.43%x280%=48.6 解方程,得 x=1250 例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 (即按标价的80%)实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那么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大家想一想这15元的利润是怎么来的? 标价的
3、80%(即售价)-成本=15 若设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x元,那么 每件服装的标价为:(1+40%)x 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1+40%)x80% 每件服装的利润为:(1+40%)x80%-x 由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40%)x80%-x=15 解方程,得 x=125 答:每件服装的成本是125元。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5页,练习1、2。 四、小结 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弄清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分析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检验解的合理性。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依据题意首先找寻“等量关系”。 五、作业 教科书第
4、16页,习题6.3.1,第4、5题。 #447226七年级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教学目的 借助“线段图”分析困难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行程问题。 2.难点:间接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2.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 / 时间 二、新授 例1.小张和父亲预定搭乘家门口的公共汽车赶往火车站,去家乡探望爷爷,在行驶了三分之一路程后,估计接着乘公共汽车将会在火车开车后半小时到
5、达火车站,随即下车改乘出租车,车速提高了一倍,结果赶在火车开车前15分钟到达火车站,已知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时,问小张家到火车站有多远? 画“线段图”分析, 若干脆设元,设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x千米。 1.坐公共汽车行了多少路程?乘的士行了多少路程? 2.乘公共汽车用了多少时间,乘出租车用了多少时间? 3.假如都乘公共汽车到火车站要多少时间? 4,等量关系是什么? 假如设乘公共汽车行了x千米,则出租车行驶了2x千米。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3x千米,那么也可列出方程。 可设公共汽车从小张家到火车站要x小时。 设未知数的方法不同,所列方程的困难程度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设未知数时要有所选择
6、。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7页练习1、2。 四、小结 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常见的一个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以及由此导出的其他关系。如何选择设未知数使方程较为简洁呢?关键是找出较简捷地反映题目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依据这个等量关系确定怎样设未知数。 四、作业 教科书习题6.3.2,第1至5题。 #447235七年级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案3 教学目的: 驾驭坐标改变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实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重点:驾驭图形平移前后的坐标改变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图形平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什么叫平移?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肯定的距离,这种移动
7、叫做平移。 2、平移有什么性质?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始终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态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中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问:一个点平移后的坐标会发生改变吗? 二、新授 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a(-2,-3) 1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点 a1的坐标是什么? 2将点a(-2,-3)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点 a2的坐标是什么? 2、归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
8、;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 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 简称:横移纵不变,纵移横不变。 3、问:线段ab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是a(-5,3),b(-3,0).将线段ab两个端点的横坐标都加上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 、 b1 , 连接a1 、b1 ,所得线段与原线段的大小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4、例题: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3)b(3,1)c(1,2)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各点,所得三角形a1 b1 c1与三角形a b c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9、(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 、b2 、c2 ,依次连接各点,所得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5、归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假如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 假如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 )平移 a个单位长度. 6、思索:假如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同时纵坐标都减去5,这时图形在哪儿?把它画出来!(有几种平移方法) 7、p53t1:图中三架飞机p、q、r保持
10、编队飞行,分别写出它们的坐标。30秒后,飞机p飞到p位置,飞机q、r飞到了什么位置?分别写出这三架飞机新位置的坐标。 8、课内练习: 1p53练习; 2口答:p53习题t2、3、4、6。 9、小结: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 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假如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 假如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
11、,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 )平移 a个单位长度. 10、作业:p55t7、8 #447234七年级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案4 教学目标 1, 驾驭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 2, 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育归纳实力; 3, 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 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学问重点 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4, -2,-5,+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激励,但老师要做适当的引导,渐渐得出5和-5,+2和
12、-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视察与原点的距离) 思索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索 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归纳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归纳。 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探讨,并培育分类的实力 培育学生的视察与归纳实力,渗透数形思想 深化主题提炼定义 给出相反数的定义 问题2: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零的相反数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思索探讨沟通,老师归纳总结。 规律: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 思索: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 体验对称的图形的特点,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做打算。
13、深化相反数的概念;“零的相反数是零”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强化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几何意义 给出规律 解决问题 问题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 学生沟通。 分别表示+5和-5的相反数是-5和+5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其次个练习 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得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1, 相反数的定义 2, 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3, 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本课作业 1, 必做题 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3题 2, 选做题 老师自行支配 本课教化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4、1,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简单表述,也揭示了两个特别数的特征.这两个特别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肯定值,它们的和为零,在数轴上表示时,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教学设计围绕数量和几何意义绽开,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教学引人以开放式的问题人手,培育学生的分类和发散思维的实力;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视察它们的特征,在复习数轴学问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也能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问题2能帮助学生精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问题3事实上给出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3,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视
15、察归纳,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 #447232七年级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相互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接着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育学生的运算实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精确快速地进行,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事实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
16、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敏捷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学问结构 (三)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老师要仔细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随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 -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 -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 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 等。代数和概念是驾驭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赐予充分留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 12-5+7 应变成 12+7-5,而不能变成12-7+5。 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