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案汇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相识教案1 设计思路 1、本节微课以小灰灰上学记的故事作为导入,激起学生对角的相识产生爱好; 2、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演示和介绍,使学生相识角的组成和特征;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1、初步相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有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探究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小挚友,你喜爱看动画片吗?今日老师给你带来一个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故事小灰灰上学记! 早上小灰灰高兴奋兴地来到了羊村的学堂,
2、但是喜羊羊却很生气地跟小灰灰说,昨天我听到你跟灰太狼谈论角的问题,你们是不是想打我们羊角的办法?小灰灰委屈地哭了起来。这时候,村长村长慢羊羊来了,你们都误会小灰灰了,平常不好好学习,没文化真可怕!他们说的不是羊角,而是数学图形中的“角”。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来“相识角”。 2、相识角 1、相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中找到角,继而从详细到把角抽象出来,细致视察,再摸一摸感受角各部分的特点,尖尖的顶点,滑滑的、平平的边,引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跟角的张口有关。 利用动画过程:一把剪刀把角的两条边剪短了,提出问题:这个角变小了吗? 简单得出,角是没有变小了,
3、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跟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3、比一比 比一比一中,比较的是张口一样大,边的长短不同的两个角,再一次熟识只要张口一样大,边的长短不影响两个角一样大这个结果。 比一比二中,比较的是一个边短张口大的角和边长张口小的角,结果是张口大的角大,即使角的边长角也不会变大,还是再一次强调角的大小只跟角的张口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4、小结儿歌 用村长送的一首儿歌来总结今日学习的内容,符合二年级小孩子的心里年龄,吸引学生的留意力,使他们回忆起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相识教案2 一、相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
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 (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相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相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推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终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相识教案3 一、背景设计 “空间与图形”是小
5、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作了比较详细的要求,经验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态、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驾驭空间与图形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洁的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相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等。而“角”的相识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但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小挚友来说,对“角”的学问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对角已积累一些阅历。但对角的几何图形还是第一次相识。教学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经验活动增加学生对角的感性相识,创设相识和理解数学角的情境。使学生对“角”的相识由生活中的详细感知,逐步过渡到数学中的抽象概括,发展了学生的空
6、间观念。 <一>学情分析(学习须要的分析)。 1、实际是什么?(认知起点实力) 学生在认知上已经相识了平面图形,能够识记平面图形中的角及实物中的角。 2、应当是什么?(认知上达到使能目标)。 知道角是如何形成的识记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方法做角,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的大小,学会画角并能实际理解应用。 <二>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基础性学问驾驭较好,学习实力较强,在撑握已有的学问阅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发觉,会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的分析 1、学问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相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
7、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验“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情感、看法价值观 培育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发展数学思索。 二、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重点:经验活动,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经验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 <三>突破方法: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其次借助直观动演示,使抽象为详细降低学习难度,让不同层
8、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与学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纳启发式教学模式,运用动手操作法、直观演示法、互动沟通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自主建构学问体系。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参加性。从而“变教为诱、变诱为思、以诱达思”。 三、教具学具的打算:课件、活动角、剪刀、水彩笔、木棒、纸。 四、教学媒体的选用 1、设计思想:第一次相识几何图形的角,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教学时必需通过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先相识实物中的角,指一指、摸一摸等初步感知,然后经态课件演示从实
9、物中抽象出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链接生活引入新知 1、板书角,师:你认 识吗?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或者说生活中你在那里看到角) 师:是呀!这些角生活中到处可见,而今日我们要探讨的角是数学意义的角,数学中的角是怎么样的呢?老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好吗? 2 出示实物图:(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认为的角在哪里? 画角:看来大家对角的相识有些不同,能画出你心目中的角吗? 3 谈话引入:大家心目中的角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意义的角具有仕么样的特点呢? 1、说生活中的角 2、指角 (选择自己喜爱 的图形) 3 画角:在纸上试
10、画,说说画的角是怎样的) 为学生学习数学角创设详细情境打开思路,使学生对角的相识由生活中的详细感知逐步过渡到数学中的抽象依据 二、操作感知、自主构建 (一)抽象角建立表象 1、演示视察,正确感知: 1课件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从房子剪刀、扇子中抽象出角) 提问:你又发觉了什么? 2、画角、课件演示(从一点动身,引出两条直的线)。 3、师:动动小手也画一个角,好吗? 4、师:谁情愿告知大家你是怎样画的。 5、学习角的各部分名称(自学教材)。 6、练习内化、丰富表象、课件演示。 推断,深化表象(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回来生活,深化相识。 师:我们已经相识了数学意义中的角,所具有的特点,那
11、么生活中的角是否都是数学意义中的角。 课件演示(实物图:五角星、扇子、山羊等) 1、视察沟通、初步理解角的形成过程 2、学生画角 3、汇报你是怎样画的 4、汇报角各部分名称 5、学生练习、评价 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不同的角的过程让学生感知角的特点,然后通过看、画、找等多种感官活动初步建立角的表象,进一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其次借助于媒体片段,激发学生的爱好,启发学生思维。 (二)做角操作内化、实践体验 1、谈话:想不想做角呢?比比看谁的手最巧? 2、师巡察 3、师:通过展示你们发觉了什么? 1、做角:用毛线、吸管、小棒等学具做角。 2、沟通做法 3、展示、相互评价 4、议一议 做、比、议、评,体会
12、解决问题策略性的多样化,这一过程即巩固对角的相识,又为学习角的大小架起了桥梁。 (三)感知大小实践活动、感悟体验 1、引导视察,比较大小。 师:谁来告知老师,你发觉了什么? 2、创设冲突,引发争辩。 师:你能画一个很大的角吗? 3、在视频仪上展示,提问:你认为哪个角大?为什么? 4、直观演示: 课件演示:有两边重合,向左旋转;拉活动角 5、师:依据视察和活动,上面的角究竟谁大,它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视察、说一说哪一个角大? 2、学生画角,小组探讨。 3、学生细致视察,感知它的改变 4、学生拉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距离有关) 让孩子经验实践活动沟通了学生阅历与学问的联系,获得感性学
13、问并驾驭角的本质特征,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交叉开的程度有关,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总结观赏延 伸 1、师:这节课,每位小挚友都开动脑筋,经验指、画、做、摸、想等活动,获得了很多新学问,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完成板书,相识角。 3、观赏发觉美。 师:同学们,角不仅不数学中被应用,而生活也被广泛应用,古今中外很多建筑都利用了角的特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们的奇异和漂亮。 (课件演示: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观赏古建筑物) 4、“小小设计师”用角或者有角的图形拼出你喜爱的图案。 1、生谈收获 2、带着音乐,感受角在生活
14、中的价值 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及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美,培育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使学生酷爱数学的情感油然而生。 五、教学流程 六、自我评价 1、以生动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贯穿与教学活动中,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深化浅出的化困难为简洁,化抽象为详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进的大小,获得对数学的理解,胜利的欢乐。 2、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学问阅历的基础”。为此,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在练习中升华,从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产生了数学学,用数学的须要。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回来生活。在感受数学学问与生活的联系时,发觉数学学问的价值,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了一个悠扬好听的音乐和一幅幅美的图片和建筑物,这样一个情境,不仅让学生看到了角的广泛应用,并感受到了数学的魁力,从而产生酷爱数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