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pptx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1200484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36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ppt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课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讲授人:李广平 工作单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主讲人:李广平单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保证其制度推行、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研究,对于了解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政府管理体制、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人员录用制度,尤其是从中汲取经验,对当今中国

2、的政府公务员的选拔和任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一) 世官制一、世官制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一) 世官制概念:概念: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盛行时期:盛行时期:选拔标准:选拔标准:制度特点:制度特点:盛行于先秦时期(夏、商、周)以血缘亲疏关系为标准1.官位世袭,世卿世禄;2.世袭包括官职、财产、土地、下属、人民;3.于宗法制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历史作用:历史作用:使王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了正常的统治局面。贵族官吏因世袭官职而垄断了统治。衰亡衰亡: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的“世官制”逐步走向衰亡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一) 世官

3、制一、世官制世官制示意图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二) 军功爵制二、军功爵制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二) 军功爵制概念:概念:依照军功大小,赏赐不同等级的官职和爵位。盛行时期:盛行时期:选拔标准:选拔标准:制度特点:制度特点:盛行于战国和秦朝以军功大小为标准1.官位授予不依照血缘,依照军功;2.依照军功大小,赏赐不同等级的官职和爵位;历史作用:历史作用: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壮大;有利于秦汉封建统一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衰亡衰亡:西汉时期,随着社会趋于稳定,军功爵制逐渐消亡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二) 军功爵制衰亡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

4、度的演变(三) 察举制三、察举制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三) 察举制概念:概念: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盛行时期:盛行时期:选拔标准:选拔标准:制度特点:制度特点:盛行于汉代地方长官推荐,共十二种标准,其中以“孝廉”“茂才”为主1.察举科目多,涵盖了国家所需的各种人才,选拔的范围也较广;2.由下而上推荐为主;3.东汉后期,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历史作用:历史作用: 为有才干的士人提供了较多晋身仕途的机会; 扩大了官吏来源,为汉统治提供官吏人才 。衰亡衰亡:东汉末期,察举制弊端显露,遭到严重破坏系列微课中国古

5、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三) 察举制“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四) 九品中正制四、九品中正制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四) 九品中正制概念:概念:依据门第,确定品级,授予官职。盛行时期:盛行时期:选拔标准:选拔标准:制度特点:制度特点: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官人法,注重门第等级1.中央任命中正评定品级,将授官权收归中央;2.评定品级以“门第”为主;3.逐渐为世族控制,形成门阀统治 。历史作用:历史作用: 中央收回了选官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得到加强。衰亡衰亡:随着隋唐士族的衰退,九品中正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系列微课

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四) 九品中正制品级授官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五) 科举制五、科举制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五) 科举制概念:概念:通过分科取士,依据考试,授予官职的取官制度。盛行时期:盛行时期:选拔标准:选拔标准:制度特点:制度特点:盛行于隋唐至明清时期考试选官,注重才能1.士人报名应试,应考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 2.考试定期举行。 3.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声名威望已不再是任职的主要依据。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五) 科举制历史作用:历史作用:1.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2

7、.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3.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4.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5.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衰亡衰亡:由于明清科举制的弊端显露,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停止科举1.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2.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3.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

8、的重要原因之一;4.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作用:消极作用: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五) 科举制科举制度的诞生与完善发展过程开始分科考试正式设置进士科(开始)扩充国学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五) 科举制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六) 小结小 结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六) 小结问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选官制度选官制度盛行时期盛行时期选官标准选官标准选官方式选官方式世官制先秦时期血缘世袭军功爵制战国、秦军功赏赐察举制西汉、东汉孝廉推荐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门第评定科举制隋唐至明清才学考试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六) 小结问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标准:从血缘、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 选拔标准逐渐趋向公平公正;方式:由世袭、举荐、评品授官到科举考试, 选拔方式趋向严密、科学和公平公正。选官权力:选官权从地方逐步收归中央,体现 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系列微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六) 小结问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 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变化,这种趋势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统治者的选拔人才更趋合理。它对现代社会用人制度也提供了借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国家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会大大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