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PPP项目风险的特点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21100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阶段我国PPP项目风险的特点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阶段我国PPP项目风险的特点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阶段我国PPP项目风险的特点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阶段我国PPP项目风险的特点及对策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8 年 3 月 第 21 卷第 6 期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Mar.,2018 Vol.21,No.6 现阶段我国 PPP 项目风险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毛玮芸,林立宏,李颖霏,何晓钰 (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公司,杭州 310006) 摘 要 PPP 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因其能够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项目建设效率、服务质量等优点而在当今 社会被广泛应用。鉴于 PPP 项目的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项目参与者多、法制不健全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PPP 项目在实 施过程中比一般的工程要面临更多的风险,而目前我国学

2、 术界关于我国 PPP 模式风 险应对措施的研究尚不充分和全面。 由于缺失风险应对措施,在项目出现风险时可能会对项目进程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 PPP 项目风险应对措施进行研究。 本文基于我国 PPP 项目风险特点以及国内外关于 PPP 项目风 险应对措施的研究,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应对措施, 为后续 PPP 项目的风险应对提供参考。 关键词 PPP 项目;风险特点;风险应对 doi: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6.049 中图分类号 F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194( 2018) 06-0110-05 0 引 言 PPP( P

3、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 “公私合营模式 ”, 是指政府与民间资本通过特许经 营、购 买服 务、股 权合作等合 作方式所建立的利益共 享、风 险共 担、长 期合作的关 系。 这种 合作形式能够提高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 给效率。 PPP 模式最先起源于英国 ,主 要适用于政府作为主导而 又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收益的公共基础设施项 目。 与传统融 资模式相比, PPP 模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融资模式下政府融资 压力大、企业承担风险大、项目可靠性差等缺点,具有极大的社 会价值。 PPP 项目除了上述诸多优点外,也隐藏着各种风险。 除了一般建设项目所具

4、有的风险外,由于 PPP 项目内部存在诸 多风险因 素,这 些因素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作 用,使 其面临的风险比一般工程高出许多。 PPP 模式一旦出现风险, 轻则导致项目超支或延 误,重 则可能导致项目失 败,进 而引发 政府和企业的财务危 机,影 响到企业的发 展、政 府的公信力 。 因此 ,建 立起完善的 PPP 项目风险应对体系刻不容 缓。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 PPP 模式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如今已经 较为成 熟。 对于 PPP 项目所存在 风险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 知并且研究出一系列针对不同风险的应对措 施。 早期国外关 于 PPP 风险的研究主要停留

5、在内涵分析, Patrick T( 1999)通 过对基础设施不同领域内的 PPP 项目实例的相关风险进行分 析,确 定了相应的风险规避办 法,提 出政府在风险规避中的作 用。后来的 PPP 项目风险研究开始着手于风险的分类, Darrin 收稿日期 2018-02-25 110 /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Grinmsy 和 Mervyn K( 2002)将 PPP 模 式 的 风 险 划 分 为 政 治 风 险、金 融风 险、建 设风 险、运 营风 险、技 术风 险、残 值风 险、 不可抗力风险、完工风险及环境风险共 9 大类。除此分类方式

6、外, Li Bing 等( 2005)认为公共部门应当在项目早期建立起风 险分配框架,主要分析每个阶段的风险以及发生可能性及对财 务造成影响,能够节省谈判和合同交易时间。文章首先提出了 风险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再通过调查,确定了英国 PPP 项目风险的分配原 则。 此后的研究把 PPP 风险管理作为 一个整体概念来统一规避 PPP 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Katrin Fischer 等( 2010)提出应建立综合的风险管理系统,改变了原 本只针对风险管理中的某一方面进行考虑的状况。随着越来越 多的 PPP 项目开始实施,除了有关 PPP 项目风险的理论研究, 对于 PPP 项目风险

7、的实际案例研究也越来越 多, Albert P 等 ( 2015)通过德尔菲法、面对面会谈以及文献综述法确定了在 中国供水部门的 PPP 项目中存在的典型风 险,帮 助民间资本 了解项目风 险。 此前对于风险应对的研究多集中在风险规避 方面,而对于已发生的严重风险的项目应对措施较少。随后, Xiong Wei 等( 2017)针 对 PPP 项目的重新谈判以及提早终止 等现象频发的问 题,提 出了事后风险应 对,弥 补了事前风险应 对的缺点,并提出了中国 PPP 项目遭遇巨大风险的应对方案, 有利于完善风险应对机制。 国外对于 PPP 项目风险的分类、分担、分配等研究较为完 善,为 我国风险管

8、理中的风险分担和分配提供了借 鉴,但 是对 于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应对措施的研究相对较 少。 相对于 国外学者对 PPP 模式的研究时间起点,我国对 PPP 模式的研究 起步较晚。随着国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增加,国内学者 也开始将国外 PPP 模式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和已有的项目 经验进行整合,深入研究 PPP 模式的内涵、风险及风险应对问 题。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研究层面较浅,主要 是 PPP 模式的引入。其首先引入了国外 PPP 模式的研究现状, 介绍 PPP 模式的概念、产 生背 景、优 缺点和存在的风 险。第二 个阶段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探索如何将国外 PPP 模式的经

9、验 运用到我国,并据此总结出适应我国国情的 PPP 模式。第三个 阶段针对如何解决我国试点推进的 PPP 项目 中具体的风险问 题展开,主要的研究集中在风险分担、风险应对、政府监管等方 面。它基于 PPP 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为 风险应对提供了具体方 案。 这个阶段中针对 PPP 项目风险研 究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最早是对风险应对的研 究,王 丽 娅( 2003)通 过研究国外 PPP 在基础建设中的应用,对我国 PPP 项目的风险应对提出了 具体的建议,包括投资管理办法、机构建立、政府合作伙伴选择 和政府监督。在 PPP 风险融资研究中,刘志强、郭彩云(

10、2005) 研究了在基础设施项目中融资模式的相关问题,提出了 PPP 项 目融资模式应用的指导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融资模 式可能存在的风 险。 对于 PPP 风险分担机制研 究,柯 永建 等 ( 2008)通过分析现有 PPP 模式的风险分担机制,总结出最优 风险分担时间和风险分担中的注意事项,用来平衡政府部门和 私人资本之间的风险,并且分析了政府应该采用哪些激励措施 能够激励私营企业参与 PPP 项目。此外,文章还以英吉利海底 隧道项目为 例,分 析了此项目风险分担存在的问 题,并 在此基 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 议。 针对实际的 PPP 项目案 例,亓 霞 等 ( 2009)认为需要在

11、实践中吸取推广 PPP 模式的经验,汇总了 近二十年来我国失败的 PPP 项 目,得 出了 13 个导致项目失败 的风险要素并讨论其风险应对的不足之 处,进 而针对 13 个风 险要素提出了切实的风险应对建议。 综合国内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于 PPP 项目的风险已 经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已有多位学者提出我国 PPP 项目 风险的特点并且针对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但应对措施 考虑的不够完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的风险应 对措施进行了汇总,并提出了二次风险应对。 2 我国现阶段 PPP 项目风险的特点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 PPP 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在探索 PPP 项

12、目的风险治理过程中,我国更应该结合实际发展 情况进行更为具体的分析,首先要明确我国现阶段 PPP 项目风 险的特点,才能针对我国 PPP 项目的特点进行改进。本文对我 国现阶段 PPP 项目建设、发展以及风险治理所共同面对的特点 进行了简要概括。 2.1 政府定位不准确、监管不到位 2.1.1 政府部门定位不准确 在 PPP 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发改委系统、财政 系 统、交 通运输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多头管理的问 题,在 制度 金融与投资 建设过程中也常常存在冲突,包括出台的文件存在冲突等。由 于政府部门定位不准确、责任划分不清,项目管理者在 PPP 项 目风险的治理过程中,难以寻求到可

13、靠、可信、有效和权威的政 策为风险应对提供制度方面的有力支持。此外,在实际工作开 展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现有政策掣肘应对方案的现象。这是 我国政府部门在 PPP 项目建设和推广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风险 治理活动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1.2 政府监管不到位 由于 PPP 模式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 段,政 府和民间社会 资本参与 PPP 项目建设的经验不 足,常 常会出现政府对 PPP 项目监管不到位的情 况。 在项目实施过程 中,经 常会出现建 设成本超 支、工 程进度滞 后、工 程质量不高和服务水平较低等 的问 题,从 而间接提高了项 目建设的成本,变相给地方财政带 来了财政风险。 2.

14、2 法律体系不完备 简洁、完备、可靠的政策与法规体系是确保 PPP 模式高效 运作,并充分发挥优势的必要保证。我国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完 善法律法规体系,但目前我国关于 PPP 项目推广实施的法律法 规系统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2.2.1 法律支撑体系不足 PPP 项目在中国仍处于发展阶段,对于 PPP 项目的审批、 融 资、建设、运 营和风险防控等方面都尚未出台专门的法 律。 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规 则、权利、义 务和程序等内容都没有已 颁布的法律法规作为依 据,此外,项 目所在地政府尚未出台实 施细则等对项目运行进行指导。由于法律支撑不足,在项目实 施的过程中,人为因素或管理者本身的偏好都

15、会对项目产生较 大的影响。这也导致在管理者更替变化的同时,上级下达的有 关 PPP 项目的命令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2.2.2 政策或法律法规实施力度不够 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有的方面存在冲 突,规 定模糊不 清,难 以为项目实施者提供准确的指引保 障,还 存在立法层级 低、可操作性不强、条款存在自相矛盾的问题。自 2014 年以来, 财政 部、国 家发改 委、交 通运输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 PPP 政策文件,但政策之间缺乏统一协调,甚至部分内容互相冲突。 政策或法律法规实施力度不够,增加了项目实施的难度。 2.3 风险分析不到位、分担机制不合理 2.3.1 政府对 PPP 的风险分析不到位

16、地方政府对 PPP 模式存在的风险认识不到 位,主 要体现 在他们更多将 PPP 模式视为一种新型融资方 式。 在我国引入 PPP 模式初期,中国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对 PPP 模式的认识程 度有限,而经验丰富的国外商人利用我国政府急于招商引资的 心 理,在 签订的合同中为了达到融资或合作成功的目 标,政 府 可能会作出脱离实际的承诺。在 PPP 模式下,政府担保更多体 现为一种财政承诺, PPP 模式的财政承诺是指 “因政府对 PPP 模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 111 表 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比例 金融与投资 式采取不同的支持模式而形成

17、的不同类型的财政承诺。 PPP 签订 合同的财务影响会给政府带来财政风险,因此必须对财政风险进 行有效监测和管理 ”。基于政府做出的财政承诺,若 PPP 项目一 旦出现风险,那么这些风险将直接转化为政府承担的风险,包括 政府的支出责任和直接债务,可能引发政府的财政风险。 2.3.2 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 风险分担机制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政府承担的风险过大。财政部在 2014 年 11 月颁发 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对 PPP 模式的 风险分担做出了规定:项目设计、建造、财务和运营维护等商业 风险由社会资本承 担,法 律、政 策和最低需求等风险由政府承 担,不可抗力

18、等风险由政府和民间资本合理分担。但是在实际 的运作过程中,部分 PPP 项目通过政府财政承诺等方式,往往 会提前确定项目价格。这种方式转移了自身应当承担的风险, 从而增加了政府承担的风 险,相 比较而 言,民 间资本只承担了 少量的风险,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共担。 第二 ,项 目运行中可能出现管理者未 预见的风险 。 这些 风险在公私部门之间应该如何进行合理划分 ,并 且在合同中 怎样预留出这些风险的分担方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国应 确保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 ,一 旦有突发状况发生 ,就 有相应 的部门来承担相应的风险 。 应对未知风险 ,既 是风险分担方 面存在的难题 ,又 是实际 PPP

19、 项目实施过程中 ,在 合同谈判 阶段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 这种问题一旦在项目后期出现 ,由 于项目参与者之间难以达成一致的处理意见 ,极 可能导致项 目提前终止。 2.4 融资存在困境 目前,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 PPP 项目中,融资成 为一大难 题。 融资 出现困 境,就 会导致市场条件受 限、竞 争力 低,难以达到预期的最大收益。融资存在困境主要体现在我国 融资渠道窄、融资主体单一。表 1 是我国往年交通基础设施建 设投融资比例。 从表 1 可以看出,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约 80% 的 建设投资主体为公共部门,而仅有 20% 的建设投资主体为地方 政府和企业,并且其所占的比例

20、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公共部门 投资占主体反映了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窄、融 资主体单一。 2.5 专业机构、专业人才缺失 PPP 项目的顺利实施还应有专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为 其出谋划 策。 国内 PPP 项目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较为稀 缺,表现在地方政府层面尤为严重。各层面的 PPP 项目专业机 构应该承担起相应层面的政策咨 询、人 员培 训、信 息统计和经 验交流等职责。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尚未成立类 似的专业工作机构,所以 PPP 专业机构的职责就混乱地由一些 政府部门分担或无人承担,造成项目运行机制混乱。 与此同 时,由 于我国 PPP 项目仍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

21、 在此期间国家尚未针对性地培养过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我国还 缺乏能够胜任这些专业机构职位的专业人才。现行大部分 PPP 项目的相关政 策、命 令,都 是政府领导结合国内外已有经验或 臆想决 定,缺 乏科学合理性和专业指 导,容 易引发风险导致项 目达不到预期效果或失效。 3 PPP 项目的风险应对策略 基于我国 PPP 项目风险的特点,本文从以下 6 个方面提出 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发生前的风险规避措施以及严 重风险发生后的应对措施。 3.1 完善 PPP 模式相关的法律体系 第一 ,明 确各部门管理权限和职责 。 政府应该明确划分 PPP 项目中所涉及的各管理部门的职责 ,界 定 各政

22、府部门和 社会资本的职权范围 ,以 此保障 PPP 项目管理机构的独立 性 ,避 免多头领导给项目实施带来的困境 。 此外 ,政 府部门 还应建立起完善的政府协调机制 ,协 调好 PPP 项目不同融资 方之间的利益冲突 ,避 免不同区域合作的 PPP 项目管理部门 之间出现矛盾。 第 二, PPP 项目所在地的政府还应当依据当地的发展现 状,出台一系列 PPP 项目实施细则,包括职责细分以及鼓励政 策等方面的内 容。 借此能够使社会资本明确 PPP 项目施行的 规则,将市场准入、招标投标、收益分析、风险分担、价格制定、 公共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特许经营权等关键问题纳入法制化、规 范化的轨道,以此来

23、保障社会投资方的利益。 第 三,简 化、规 范 PPP 项目的审批流 程。 政府要逐步规范 PPP 项目的审批流程和管理程 序,简 化 PPP 项目审批程 序,加 112 /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年 份 投资总额(万元)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和企业 完成(万元) 占总投资 完成(万元) 占总投资 2006 1553.75 1 304.59 84% 248.16 16% 2007 1 772.10 1 480.30 83.5% 291.80 16.5% 2008 3 349.70 2 464.38 73.6% 885.92 26.4% 2009

24、6 005.64 4 934.54 80.5% 1 117.10 19.5% 2010 7 074.59 5 774.59 81.6% 1 300.00 18.4% “十一五 ” 19 754.78 15 859.4 80.3% 3 842.98 19.7% 快项目进程,避免延期。 3.2 建立 PPP 项目的监管体系 第一,建立绩效管理机制。政府应当建立起项目实施全周 期的绩效管理机 制,主 要包括三个时 段:项 目实施前绩效目标 设 定、项 目中期绩效进度审核和项目结束后期绩效评 价,并 将 其应用到政府投资、私人资本投资、消费者付费的评价中,并将 评价结果作为项目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25、 第 二,建 立起系 统、完 善的监督评价体 系。 PPP 项目所涉 及的各级政府要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监督评价 体系和信息发布机制。政府要及时发布项目相关信息,充分调 动社会公 众、新 闻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积极 性,让 其参与项目进 度的监 督,由 此形成政 府、市 场和社会 3 种力量共同参与 PPP 项目监管的局面。 第 三,建 立定价监控机 制。 为降低监管成 本,政 府需要建 立以定价机制为核心的监管机制,这项工作主要由发改委部门 或物价局进行审 核。 监管机制包括市场准 入、项 目实 施、产 品 或服务定价,其核心部分是定价机制。合理的定价机制有利于 提高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26、,降低项目运行中的财政风险。 3.3 完善 PPP 模式相关的各项运作机制 第一,建立合同制治理机制。 PPP 项目选择合作伙伴往往 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竞争力最强的民营企业作为自己的 合作伙伴。为了与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这 些中标的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而未 中标企业也需要提升自身竞争力,争取成为潜在的合作伙伴。 合同制能够约束政府和民间资本的失信行为,避免因某一方违 背合约而造成项目失效,能改变原来缺乏透明、垄断、低效率的 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状况。 第 二,建 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 制。 对于社会资本而言, 只有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和最恰当的风险分配才

27、能吸引其参 与。按照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对项目中可能发生的所有 风险进行合理分配,避免某一方承担过多的风险。一般而言, 政府需要承担土地审批、政策变更、项目审批等的风险,而社会 资本则承担项目在建设、运营以及维护阶段可能发生的所有风 险,同时,双方还需要共同承担如汇率变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 力风险。此外,为了防止项目因为法律法规或者政策变动影响 而终止或失效,政府和民间资本通常在签订合同时预留协议空 间,减轻政策变动的风险。 第 三,建 立财政补贴机 制。 在项目实施的 过程 中,民 间资 本能够承担的风险是有限 的,一 旦超过其承受能 力,民 间资本 将难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这时,政府

28、要立即启动预备的补 贴机制,弥补社会资本遭受的损失。 第四,完善调价机制。调价机制对于 PPP 项目也非常重要, 这一机制是为了应对项目中的不确定因素设计的。在项目实施 过程中,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利率和汇率的不确定、主要原 金融与投资 材料价格的波 动、通 货膨胀等不确定性因素发生变 化,预 先设 定价格调整方式成为最常用的应对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 护项目收 益。 因 此,在 项目运营期 内,政 府要将观察到的 由于 风险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成本或盈利能力的变化转化成价格变 化,以启动调价机制。 3.4 优化 PPP 项目的运作环境 第 一,优 化 PPP 项目的施工环 境。 降低施工风

29、险。 PPP 项目建设参与的主体很多,政府部门如何调动项目主体的建设 积极性,保障项目正常运作,确保施工质量,这些对于项目建设 都至关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协议的形式约定建设效率,以确保 项目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防范运营风险应做好事前评估。 在项目完工前就针对运营风险做好充分的评估和准备,以避免 后期的追加成本。 第二,优化 PPP 项目的融资环境。 政府鼓励除银行以外 能够为 PPP 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引导银行、保险、信托等新型融 资方式,如合作入股等方式。 政府资本合理选择融资方式,确 保融资的可行性。融资对于项目的正常开展意义重大,融资能力 的强弱也是衡量项目承担方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政府

30、相关部门 首先应选出最优的融资方式,然后企业合理判定自己的投资能 力,并对自身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从而使融资风险最小化。 3.5 加强 PPP 管理机构建设 第一,成立专门的 PPP 项目管理机构。成立管理机构应当 借鉴国外建立 PPP 管理中心的成功经验,建立各级 PPP 项目管 理机构。在职责分工方面,由国家层面的 PPP 中心管理机构指 导地方 PPP 管理机构的工作;地方层面的 PPP 机构在国家法律 和政策的允许范围内,结合本地实际,对本地 PPP 项目进行管 理,进 而确保中央和地方工作的一致 性,并 且能够及时分享经 验,也避免 PPP 项目多方领导而寸步难行的境地。此外,设立

31、 多级 PPP 机构管理机构,可以减少出现多方管理现象,为项目 施行提供有力保障,降低发生风险的可能。 第 二,加 强 PPP 项目人才培 养。 解决一切问题都会回到 人, PPP 项目也不例外。无论是风险防范还是风险应对,都需 要专业人员妥善处置。政府可以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吸取 国外经验教训、引进国外专业人才和管理技术等方法。考虑我 国实际情况,培养人才包括两方面。一是要对政府相关部门的 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着重对部门领导、管理人员以及业务人员 进行 PPP 模式相关基础知识的培训,提升他们对于 PPP 模式的 认 知,并 结合国内外相关经 验,培 养出一批专业的高素质管理 人才。二是加大

32、专业人员培养。在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出 一批既精通 PPP 模式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 作能力的专业 人才,为推进 PPP 模式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可以说, PPP 人才 建设孕育着我国 PPP 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的 5 种应对措施,都是基于我国 PPP 风险特点提 出的应对措施,属于风险避免措施,对应关系如表 2 所示。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 113 表 2 风险特点及应对措施 3.6 二次风险应对 金融与投资 在发生严重风险事件后,首先要对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如 果没有超出项目参与者的承受范围,那么不需要对项目参与者 采取应对措施。一

33、旦风险的危害程度超出了项目参与者的承受 范 围,为 了尽可能减小风险对项目的影 响,可 以采用二次风险 应对措施。二次风险应对流程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二次风险应对示意流程 二次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转移和风险自 留。 风险自留 是指项目风险发生后,仍旧保留在当前风险管理主体的内部。 风险管理主体通过一些内部的控制措施来化解风险或者对影响 程度不高的风险不采取应对措施。当有些风险无法回避且必须 面 对,但 风险影 响程度超过管理主体 时,风 险转移能够有效化 解这种困境。风险转移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将某些难以承受的风 险后果连同应对责任转移给其他主体。风险转移并不能消除风 险的影响,只是将风险

34、管理的责任和可能获得的利益进行了移 交,项 目管理者不再直接面对风险产生的后 果,而 是交由更有 能力的管理部门应对。 4 结 语 由于我国正处于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居民对于公共 基础设施建设的过高需求与当前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政府财政 压力过大、融资体制匮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PPP 模式无疑 为我国政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 择。 但 PPP 项目的实施尚处 于探索阶 段,在 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 题,这 些问题还 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14 /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现阶段 PPP 项目风险特点 应对措施 政府定位不准确、监管不

35、到位 建立 PPP 项目的监管体系 法律体系不完备、实施力度不强 完善 PPP 模式相关的法律体系 风险分析不到位、分担机制不合理 完善 PPP 模式相关的各项运作机制 融资存在困境 优化 PPP 项目运作环境 专业机构、专业人才的缺失 加强 PPP 管理机构建设 本文通过对我国 PPP 项目的风险特点进行探究,并且基于 这些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我国 PPP 模式的发展提供 了一些有益参考,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公共基础服务设施 的建设速度。未来 PPP 模式的研究方向应当是在目前我国 PPP 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当 PPP 项目应用于别的国家 或地区时,因地而异的风险应对方

36、案。 主要参考文献 1 Patrick T.A Sectoral Review of Risks Associated with Maj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9(2). 2 Darrin Grimsey, Mervyn K.Evaluating the Risks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f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

37、ment,2002(2). 3 Li Bing A,kintoye J,Edwards C.The Allocation of Risk in PPP/PFI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UK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5(1). 4 Katrin Fischer,Katja Leidel,Alexander Riemann.An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System (IRMS) for PPP Project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38、 Management of Property and Construction,2010(3). 5 Albert P,Patrick T.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Critical Risk Factors for PPP Water Projects in China J .Journal of Infrastructure Systems,2015(1). 6 Wei Xiong,Xianbo Zhao,Jing-Feng Yuan,Sai Luo.Ex Post Risk Management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39、Infrastructure Projects J .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2017(3). 7王丽娅 .PPP 在国外基础设施投资中的应用及对我国的启示 J . 海南金融 ,2003(11). 8刘志强 , 郭彩云 .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入 PPP 融资方式探讨 J . 建筑经济 ,2005(6). 9柯永建 , 王守清 , 陈炳泉 . 基础设施 PPP 项目的风险分担 J . 建 筑经济 ,2008(4). 10柯永建 , 王守清 , 陈炳泉 . 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 PPP 项目的政 府激励措施 J . 清华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09(9). 11亓霞 , 柯永建 , 王守清 . 基于案例的中国 PPP 项目的主要风险因 素分析 J . 中国软科学 ,200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融资类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