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新材料项目申请报告(参考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山新材料项目申请报告(参考模板).docx(1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舟山新材料项目申请报告舟山新材料项目申请报告xx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8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8二、 项目建设地点8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8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8五、 建设背景、规模9六、 项目建设进度10七、 环境影响10八、 建设投资估算10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13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14一、 稀土材料行业分析14二、 质子交换膜行业分析19三、 高温合金行业分析21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25一、 碳纤维行业分析25二、 钛合金行业分析29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32四、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33第四章 建筑工程可行
2、性分析36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6二、 建设方案36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7第五章 项目选址39一、 项目选址原则39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39三、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46四、 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49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50第六章 运营管理52一、 公司经营宗旨5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53四、 财务会计制度56第七章 发展规划62一、 公司发展规划62二、 保障措施68第八章 法人治理71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71二、 董事73三、 高级管理人员78四、 监事81第九章 技术方案分析83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83二、 项目技术工
3、艺分析86三、 质量管理87四、 设备选型方案88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9第十章 环保分析90一、 编制依据90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91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92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93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94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94七、 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95八、 清洁生产96九、 环境管理分析97十、 环境影响结论98十一、 环境影响建议98第十一章 组织架构分析100一、 人力资源配置100劳动定员一览表100二、 员工技能培训100第十二章 原材料及成品管理102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102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102第十
4、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4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104二、 建设投资估算105建设投资估算表109三、 建设期利息10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9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1四、 流动资金111流动资金估算表112五、 项目总投资11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3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4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116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16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0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2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2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24五、 偿债能力分析12
5、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5六、 经济评价结论126第十五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127一、 项目招标依据127二、 项目招标范围127三、 招标要求127四、 招标组织方式130五、 招标信息发布133第十六章 项目风险分析134一、 项目风险分析134二、 项目风险对策136第十七章 项目综合评价说明139第十八章 附表附件14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41建设投资估算表14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4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44流动资金估算表14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4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4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4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4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
6、表15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52第一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舟山新材料项目项目单位:xx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占地面积约73.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本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概况、市场需求预测和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计划、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
7、原则(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中国制造2025;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4、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等。(二)技术原则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报告确定按如下原则编制: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设计规定、规范及标准。3、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力求节能降耗。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长期以来,我
8、国高端新材料发展滞后、创新能力弱,导致下游高端应用领域长久以来得不到国产材料充分自主保证。(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8667.00(折合约73.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80306.82。其中:生产工程47975.93,仓储工程10138.3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7709.28,公共工程14483.30。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吨新材料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环境影响本项目所选生产工
9、艺及规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严格采取环评报告规定的环境保护对策后,各污染源所排放污染物可以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仅从环保角度来看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八、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8719.1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3318.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19%;建设期利息667.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2%;流动资金4733.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48%。(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3318.37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0628.37万元,
1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104.38万元,预备费585.62万元。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54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44202.49万元,纳税总额5150.08万元,净利润7741.6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0.11%,财务净现值11051.2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02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8667.00约73.00亩1.1总建筑面积80306.821.2基底面积30173.541.3投资强度万元/亩318.532总投资万元28719.122.1建设投资万元23318.
11、372.1.1工程费用万元20628.372.1.2其他费用万元2104.382.1.3预备费万元585.622.2建设期利息万元667.452.3流动资金万元4733.303资金筹措万元28719.123.1自筹资金万元15097.633.2银行贷款万元13621.494营业收入万元548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44202.496利润总额万元10322.207净利润万元7741.658所得税万元2580.559增值税万元2294.2210税金及附加万元275.3111纳税总额万元5150.0812工业增加值万元17281.5713盈亏平衡点万元23305.24产值14回收期年6
12、.0215内部收益率20.11%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1051.28所得税后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稀土材料行业分析(一)新能源材料-“双碳”退烧,寻找相对估值洼地稀土产业链涵盖了上游的稀土矿资源的开采、冶炼分离
13、,中游各类稀土材料的精深加工,以及下游终端应用领域三大块。我国稀土上游开采业格局稳定,中游稀土材料加工业竞争相对激烈:由于上游稀土矿供给市场存在严格的准入资质,企业竞争格局较为稳定,长期来看稀土矿加工端难有新玩家入场。相较上游,中游精深加工企业间的竞争格局更为市场化,也更激烈。目前由轻稀土钐、钕元素作为主要成分的稀土永磁材料是稀土产业链中游精深加工环节中发展最快的行业,近几年仍有新兴企业不断涌入稀土永磁材料加工市场。(二)稀土-我国是全球稀土市场的中流砥柱据USGS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稀土储量折合稀土氧化物约为1.2亿吨,其中,我国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占比38.0%,稳居第一;越南储量
14、2200万吨,巴西储量2100万吨,俄罗斯储量1200万吨,全球前四国稀土储量之和占比高达85%。从产量来看,2020年全球稀土产量达24万吨,我国稀土产量达14万吨,占全球稀土总产量的58.3%;美国稀土矿产量3.8万吨,占全球产量的15.8%,为我国境外第一大生产国;缅甸、澳大利亚产量分别为3万吨、1.7万吨。前四大稀土生产国合计占比超全球总产量的93%;从消费端来看,2020年我国稀土表观消费量高达15.2万吨,占据全球为全球稀土资源消费量第一大国。2020年我国稀土产品出口量为35,448吨(包括稀土化合物及稀土金属),主要稀土出口国包括日本、美国、德国等。(三)稀土-政策端引导产业整
15、合自2011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稀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以来,关于稀土的政策红利频频出台。(四)稀土-上游供给端有序可控由于稀土是国家实行生产总量控制管理的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指标超指标生产。据工信部与自然资源部下达的“2021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2021年度我国稀土开采总量和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6.8万吨、16.2万吨,较2020年的14万吨开采总量和13.5万吨冶炼分离总量均同比增加20%。(五)稀土材料-各类功能材料终端应用领域宽广上游稀土矿经分离及冶炼后,可在中游被进一步精深加工成稀土材料。根据稀土的不同特性,
16、所制成的各类稀土材料可被应用至众多不同领域。稀土材料的下游需求按大类可被分为传统领域和新材料领域两大块。传统应用领域包括冶金工业、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轻纺及军事领域等。而在新材料领域中,不同稀土材料相对应的则是不同的下游细分赛道,例如稀土永磁材料可被广泛应用于信息产业中的各类电子设备及新能源领域中的各类电机及零部件,稀土储氢材料可被应用于电池储氢产业,稀土发光材料则可被应用于荧光器件等。(六)稀土材料-高性能钕铁硼具备发展潜力据Roskill数据显示,2020年,稀土永磁材料为全球稀土材料应用领域中最大的需求占比,高达29%,稀土催化材料占比21%,抛光材料占比13%,冶金应用占比8%,光学
17、玻璃应用占比8%,电池应用占比7%,其他应用占比共计14%。第一代和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统称为钐钴永磁材料,第三代统称为钕铁硼永磁材料。钕铁硼永磁材料是如今永磁材料中综合素质最优的稀土永磁体,同时也是现在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稀土永磁材料。(七)稀土材料-双碳背景牵动钕铁硼下游需求高性能钕铁硼主要应用于高技术壁垒领域中各种型号的电机、压缩机、传感器。根据安泰科数据显示,2020年,高性能钕铁硼下游应用按消耗量占比来算,全球传统汽车的钕铁硼需求量占比为29%,风电占比为29%,新能源汽车占比13%,变频空调占比6%,节能电梯占比8%,消费电子占比7%,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占比8%。稀土永磁被国家列
18、为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行业发展受政策红利支持;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深入实施工业节能管理办法,新能源汽车、风电、节能家电等重点领域的节能提效渗透进程有望加速牵动钕铁硼下游需求。(八)稀土材料-新能源车为下游需求主要贡献点高性能钕铁硼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传统电动机相比,应用钕铁硼永磁材料可节省高达15%-20%的能源。目前,稀土永磁同步电机可以大幅减轻电机重量、缩小电机尺寸、提高工作效率,且具有转矩大、功率密度大、工作速域宽、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主流。新能源车产销量的稳固增长为未来钕铁硼潜在的增量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汽协数据
19、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59.5%和157.5%,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可达500万辆左右。从新能源车的相关政策方面来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需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因此,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和销量的提升,新能源车有望成为高性能钕铁硼下游核心增量市场。根据产业信息,每辆新能源车的稀土永磁同步电机中的钕铁硼用量为2-5kg,假设单车电机钕铁硼用量为3kg。据中航证券先进制造团队对2021-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的预测,可以推算出,我国
20、新能源车钕铁硼用量分别为1.06/1.51/1.94/2.44/2.98万吨,CAGR为29.6%;全球新能源车钕铁硼用量分别为1.88/2.69/3.55/4.69/6.16万吨,CAGR为40.3%。(九)“双碳”背景下的稀土行业迎来春天从无序开采到合理管控,从稀土原料产品批量出口到稀土进口量的逐步提升,中国在稀土行业的身份不再只是最大的稀土资源出口国,也逐渐转变成了稀土消费大国,这背后是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以及其他节能减排领域的需求高速增长的结果。稀土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工信部和自然部每年下批的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指标从源头对稀土产量进行了严格把控,维护了稀土的价格和稀缺性;中国稀土集团的
21、成立,标志着我国在稀土指标落实和稀土价格的管控上更加成熟,我国稀土产业在全球范围将掌握更高的话语权。在稀土永磁材料生产环节中,由于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需求受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等终端领域的牵动而不断增长,相关的高性能钕铁硼生产企业有望享受产业红利,未来业绩将随各企业的扩产计划逐步落地而加速释放。纵观我国稀土行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储备、源头端的产业整合、稀土永磁材料行业格局不断优化、持续旺盛的终端新能源需求,实现了稀土产业链全面自主化,所具备的全球竞争力让国家在资源战略层面拥有了一张珍贵的王牌。二、 质子交换膜行业分析(一)质子交换膜-氢能上下游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按照含氟量分为全氟磺酸膜、部
22、分氟化聚合物膜、新型非氟聚合物膜、复合膜等。目前全氟质子交换膜是主流的技术,产业化程度较高,主要应用在下游燃料电池、上游电解水制氢、储能电池等领域。全氟质子交换膜的制备需要以带有磺酸基的全氟乙烯基醚单体、四氟乙烯为原材料,通过共聚获得全氟磺酸树脂,然后进一步制备生成全氟质子交换膜。(二)质子交换膜-成本下降是必经之路通过比对海内外企业质子交换膜的售价,发现质子交换膜的价格有较大的下降空间,如果实现国产化替代,预计质子交换膜的价格将降低30%-40%。近年来随着技术突破,国产质子交换膜的寿命逐年递增,单位时间的质子交换膜的成本也随之下降。(三)质子交换膜-PEM制氢经济性凸显从目前来看,部分地区
23、弃风、弃光现象依然严重,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提升加大了电网消纳压力,而配置储能可以有效减少弃光、弃风率,避免弃电损失。PEM电解制氢的优点是响应速度快、在电力输出极端条件下(低于20%负载或150%最大负载以内)仍可正常使用。考虑到可再生能源的输出功率变化较大、处于低负载和高负载区间的时间较长的特点,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使用PEM作为可再生能源电解储氢的经济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反而可以超过碱性电解法制氢。质子交换膜在PEM制氢法中发挥核心作用,PEM制氢法的渗透率提高可以有效带动质子交换膜在制氢领域的需求。(四)质子交换膜-景气度向好,头部企业迎发展机遇根据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预测,燃料电池汽车20
24、20年销量1,177辆,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10万辆,2035年100万辆,2050年3000万辆,到2025年,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国内总市场空间将达到9亿元,到2035年国内市场空间将达到67亿元。根据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预测,到2025年中国电解制氢装机量将达到10GW,到2050年将达到500GW。其中PEM电解氢在市场中占比将于2050年达到40%,届时PEM制氢的总装机量将超过200GW,到2025年,PEM制氢用质子交换膜的国内市场空间将达到2亿元。我国2020年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规模在120MW左右,在建规模110MW左右。此外,根据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
25、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发展新型储能电池的目标,预计2025年新型电池装机量将突破1GW,其中全钒液流电池装机量超过700MW,2020年对应质子交换膜的国内市场空间0.48亿元,到2025年,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国内市场空间将达到1亿元;到2025年,我国的质子交换膜总需求将达到240万平米,潜在市场空间12亿元,CAGR高达61%。质子交换膜由于其优良的特性,成为了氢能上下游环节的关键材料,而由于其制备过程具有较高的门槛导致供给有限,行业竞争格局良好。随着其成本伴随国产化替代和规模化效应不断下降,下游需求增量市场下,行业内有相关技术储备和产能规划的龙头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
26、展机遇。三、 高温合金行业分析(一)高温合金-航空发动机核心材料高温合金一般以铁、镍、钴等为基,是能在600以上的高温及一定应力条件下长期工作的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较好的抗氧化性、抗热腐蚀性能、良好的热疲劳性能、良好的塑性和断裂韧性等综合性能。按照基体元素,镍基高温合金应用范围最广,占比达80%,其次为镍-铁基,占比14.3%,钴基占比最少,占比5.7%。按照制备工艺,可以分为变形高温合金、铸造高温合金和新型高温合金,其中变形高温合金应用范围最广,占比达70%,其次是铸造高温合金占比为20%。我国高温合金主要为“GH”系列的变形高温合金和“K”系列的铸造高温合金,两者牌号数量分别多达
27、50+和40+,虽然型号较多,但规模化应用的较少,其中GH4169合金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被称为高温合金中的“万金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能源电力、汽轮机等领域。(二)高温合金-供给端良好竞争环境有望维持.变形高温合金:应用范围最广的变形高温合金,其适用于大批量、通用性强、结构较为简单的产品,如航空发动机当中的燃烧室、涡轮盘等。产业链为:经过真空冶炼等工艺浇铸成合金铸锭,通过锻造、轧制等热变形制成饼坯、棒、板、管等材料,最后模锻成涡轮盘和叶片等毛坯,经热处理后加工成涡轮盘、叶片等零件。结合产业链各个环节相关参与方来看,目前我国变形高温合金供应体系当中冶炼和锻造环节,参与者包括抚顺特
28、钢、钢研高纳、图南股份、西部超导等上市企业,宝武特冶、攀长钢等非上市企业,以及北京航材院、中科院金属所等科研单位(主要以研究为主,生产规模较小);铸造高温合金:其特点可以通过铸造工艺直接成型,主要用于制造形状比较复杂的产品,如航空发动机当中的导向器、涡轮叶片等。产品环节主要包括前端的母合金和后端的精密铸件,母合金冶炼环节竞争对手主要有图南股份、钢研高纳、北京航材院、中科院金属所等,铸件生产环节主要是图南股份和安吉铸造。高温合金产品技术含量较高,铸造加工工艺较为复杂,需要技术积淀和不断创新。材料开发和生产工艺技术研发是本行业企业发展的根本,新产品从开始研发至最终实现销售需要经过论证、研制、定型等
29、系列过程。因此,高温合金领域存在着较高的技术壁垒,需要时间和资金的不断投入。新进入者要面临产品成材率低的问题,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探索经验,进行技术工艺改良,以提升产品成材率。因此在研发投入方面,相关公司均保持持续高投入;高温合金较多应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核电装备、燃气轮机等领域,对产品性能要求较高。终端用户对供应商选择有着极为严苛的评定程序,因此也决定了用户在选定合格供应商后通常不会轻易更换。同时,类似航空航天发动机产品,从研制到实现销售的研发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根据现行军用武器装备采购体制,通过定型批准的产品才可实现批量销售。尤其是对于抚顺特钢、西部超导这样的老牌军工企业,在军工领域先发
30、优势尤其明显;国家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实行许可管理,从事军品相关生产活动必须通过严格审查并取得军工资质。另外,在民用航空发动机、核电装备等领域,也各自存在相应的资质认证管理体系,生产厂家需要通过获得相关行业准入资质和认证,方能进入这些市场。这些准入资质要求严格,且考察周期较长,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研发、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三)高温合金-航空航天为下游核心消费领域高温合金在材料工业中主要是为航空航天产业服务,但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已经应用到核能发电、船舶燃气轮机、石油石化等工业领域,从而大幅扩展了对高温合金的需求。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消费占比达34%,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叶片、涡轮盘、
31、燃烧室等零部件。作为制造航空航天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关键材料,在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40%60%以上,发动机的性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温合金材料的性能水平。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一、 碳纤维行业分析(一)碳纤维-综合性能超群碳纤维是由聚丙烯腈(PAN)等有机母体纤维采用高温分解法在1,000摄氏度以上高温的惰性气体下碳化制成的,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无机高分子纤维。碳纤维具有出色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具有低密度、耐腐蚀、耐高温、耐摩擦、抗疲劳、震动衰减性高、电及热导性高、热及湿膨胀系数低、X光穿透性高、非磁体但有电磁屏蔽效应等特点,是目前已大量生产的高性能纤维中
32、具有最高的比强度和最高的比模量的纤维,并且是发展国防军工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各环节精度、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都会对最终成品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聚丙烯腈碳纤维因制备流程相对简单、生产成本低、三废处便捷等特点成为现阶段应用领域最广、产量最高的碳纤维。原料丙烯经氨氧化后得到丙烯腈,再经聚合和纺丝之后得到聚丙烯腈原丝;原丝经过预氧化、低温和高温碳化后得到碳纤维,并可制成碳纤维织物和碳纤维预浸料等制品,用于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后由各种成型工艺得到下游应用需要的最终产品。(二)碳纤维-我国航空领域市场空间广阔根据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截至2020年,我国碳纤维的总需求为4.9万吨,较2008年的
33、碳纤维需求量0.82万吨,期间CAGR为16%,远超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增速9%。从下游消费结构来看,我国碳纤维需求量中风电叶片市场、体育休闲占比高,航空航天占比偏低,在2020年仅为3.5%,未来市场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基于报告统计结果,2020年航空航天在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市场占比为15.4%,仅次于风电叶片需求占比28.6%;但我国的航空航天用碳纤维需求量仅占我国碳纤维总需求量的3.5%(约1700吨),较全球占比有明显差距。从增速角度分析,2015-2020年我国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量的CAGR为27.73%,而全球CAGR仅为0.56%,我国的航空航天碳纤维消费增速十分显著,且在2020年受
34、疫情影响甚微。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飞机的结构材料(一般占飞机重量的30%左右),能使飞机结构材料减重20%至40%,飞机整体重量减轻6%至12%,从而显著地降低飞机的燃油成本。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军用飞机的复合材料用量逐年增长。目前我国第三代战斗机歼-10和歼-11的碳纤维用量仅为6%和10%,随着我国新型战机的换代升级,军机碳纤维使用比例也将不断提升。我国军机与美国相比存在代差,美国的战斗机主要以F-15、F-16和F-18为代表的三代机为主,约占66%,部分空军和海军已经使用以F-22和F-35为代表的四代机,约占美国战斗机总数的12%;而我国二代机主要以歼-7、歼-8为代表,三
35、代机主要以歼-10、歼-11和歼-15为代表,现有机型的存量替换和“20系列”军机加速列装将有效牵动碳纤维需求增量。若假设未来我国军用航空装备向发达国家看齐,且军机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用量比例不同程度增加,预计未来军机碳纤维累积需求量有望大幅增长。随着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军用航空领域上应用比例的增加和军机换代更新带来的军机数量增长,我国军用碳纤维应用将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测算,我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级以上客机九千余架,价值约1.4万亿美元。其中,50座级以上涡扇支线客机953架,120座级以上单通道喷气客机6295架,250座级以上双通道喷气客机18
36、36架。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先进材料为首次在国产民机中大规模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C919机体结构用量达到12%,后期占比有望提升至25%。据商飞介绍,与俄罗斯共同研制的CR929机型中复合材料的用量将超过50%。此外,ARJ21中也使用了约2%的碳纤维复合材料。CR929大飞机大约在10年后按照年交付50架,由于机型迭代,碳纤维复合材料含量不断增长,假设ARJ21和C919现有订单将在2040年前完成交付,CR929根据年交付数量测算,需要补充的其他民用飞机依据A350相关数据进行测算,我国民航领域在未来20年将产生10.6万吨的碳纤维需求,市场规模达
37、到1059亿元。(三)航空新材料-行稳致远“十四五”规划强调了国防实力和军用航空的重要性,也让市场对航空赛道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游新材料高温合金、钛合金以及碳纤维复材将全面受益。从航空新材料的终端应用来看,军用航空方面,大批航空主战装备的快速列装和存量替换打开了相关新材料的需求空间;民用航空方面,新材料的需求未来有望随着国产大飞机逐步投入量产而释放。航空新材料凭借其出色的综合性能,未来单机型使用的新材料比例将随着航空装备“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要求而不断提升。综上所述,航空新材料将迎来体量和质量的双双提升,迈入高速发展通道。由于航空用高端材料的高标准、严要求,能进入相关下游供应链的
38、航空新材料公司寥寥无几。资质壁垒、技术壁垒、认证壁垒等准入条件将维系现有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由于下游主机厂对于其供应商的认证有一套完整复杂的管理体系,进入产业链的时间成本较高,因此供给端具有较高门槛。我国高性能高温合金、钛合金及碳纤维复合材料为关键性短板材料,不论从材料本身的质量还是企业规模来看,较国外领先企业均存在一定差距。在国产化替代持续提速背景下,目前国产高端航空新材料在短期内大幅扩张产能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需求快速提升周期内将维持供不应求的局面。二、 钛合金行业分析(一)钛合金-战略性新材料钛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系数低、耐高温低温性能好、耐腐蚀能力强等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两大优点是
39、比强度高和耐腐蚀性强,这决定了钛在海陆空和外层空间都有广泛的用途,具体包括航空航天、常规兵器、舰艇及海洋工程、核电及火力发电、化工与石化、冶金、建筑、交通、体育与生活用品等。根据形态大致可分为板材、棒材、管材、锻件、丝材、铸件及其他种类,其中,板材、棒材、管材三者产量共占我国钛材产量约85%。钛及钛合金从熔炼到最终产品一般需要海绵钛制备、钛材制备和钛材应用三步,其中前两步技术复杂、制备难度大,是钛应用的难点和关键环节,海绵钛和钛材的质量直接决定钛制品的质量。(二)钛合金-高端供给竞争环境良好2020年国内32家钛材生产企业共生产钛加工材9.7万吨,同比增长28.9%,2016年以来钛材产量呈现
40、持续增长态势。2020年行业CR3/5/10分别为46%/59%/79%,区域分布来看,钛及钛合金棒材、板材等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陕西,其中陕西主要7家钛及钛合金棒材生产企业产量占全国74.6%,四家主要钛板材生产企业产量占全国22.7%;管材生产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区域,主要四家生产企业产量占全国34.4%;华中地区则有湖南湘投金天钛金属有限公司。近年来,随着钛材产品下游使用领域的拓展,钛材生产企业的地域分布有逐渐分散的迹象。材料开发和生产工艺技术研发是本行业企业发展的根本,新产品从开始研发至最终实现销售需要经过论证、研制、定型等系列过程。因此,存在着较高的技术壁垒,需要时间和资金的不断投入。新进
41、入者要面临产品成材率低的问题,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探索经验,进行技术工艺改良,以提升产品成材率。因此在研发投入方面,相关公司均维持持续性高投入;军工航空新材料的开发都是通过参与军工配套项目的形式进行,只有预先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才有可能通过项目招标进入项目研制阶段,再先后通过工艺评审、材料评审等一系列程序后方能成为相关材料的合格供应商。一旦通过最终评审,双方就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行业内公司通过与国内主要发动机生产企业和锻造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市场拓展方面占据独特的先发优势,为产品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实行许可管理,从事军品相关生产活动必须通过严格审查并取得军工资质
42、。另外,在民用航空发动机、舰船等领域,也各自存在相应的资质认证管理体系,生产厂家需要通过获得相关行业准入资质和认证,方能进入这些市场。这些准入资质要求严格,且考察周期较长,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研发、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在高端领域例如航空航天等,技术研发壁垒、市场先入壁垒、行业准入壁垒等,将有助于钛合金行业供给端保持较好的竞争环境,利好如西部超导这样成熟的军品占比较高企业。后续即便有新的竞争对手试图进入,除了3年左右的硬件设施建设期外,还要经历技术研发-认证-批量销售,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在成本端对成熟企业构成直接竞争威胁。因此整体来看,行业供给端格局未来2-3年内不会有明显变化,未来行业内头部企业
43、通过募投项目的建设落地,将进一步扩大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优势。(三)钛合金-航空钛材市场空间宽广据2020年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钛加工材销售量为9.36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净出口量为9107万吨,同比减少28.9%,外贸受疫情影响较大,国内销售量为8.45万吨,同比增长50.7%。2020年化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体育休闲和船舶五大领域钛材需求量同比分别增长34.6%、36.7%、129.0%、64.2%、和56.3%,近几年航空航天、高端化工、海洋工程等领域钛材需求增长趋势较为明显。我国钛材消费已由中低端的化工、冶金等领域,逐步向航空航天、高端化工(PTA装备)、
44、医疗、海洋工程等行业发展,但化工行业依然贡献了近半数需求,航空航天为18.4%,海洋工程为7.7%。据2020年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全球范围内航空用钛材占据钛材总需求比例接近50%,美俄两大军事强国航空钛材在整个钛合金应用市场占比超过了70%,而我国这一比例尚不足20%。国内航空用钛材市场存在较大的成长潜力,我国航空航天行业钛材消耗量自2017年开始呈现逐年快速上升趋势,2020年消耗量达1.73万吨(+36.7%)。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供给质量,打造长三角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一)建设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打
45、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完善高新区创新创业政策,优化创新发展、招商引智、产业服务等软环境。积极谋划建设滨海科创大走廊,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支持浙江海洋大学、浙大海洋学院建设国内一流海洋类高校。加快建设东海实验室,争创智慧海洋领域浙江省实验室。推进国海舟山海洋科技研发基地、海洋地质调查与勘探服务基地等一批重点海洋院所建设,建设国家海洋技术海上公共试验场、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及繁育基地、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工程实验室、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等产业创新载体。(二)加快打造人才新高地健全人才政策体系,推动产业地图
46、与人才地图有机衔接,统筹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源一起抓,打造区域性人才新高地。(三)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实施研发投入“三年倍增计划”和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科技专项经费重点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项目倾斜。完善科技金融融合体系,引导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四、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扩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发挥港口通江达海、商品大进大出、制度先行先试等优势,打造对接国际市场规则、参与全球资源配置、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海上枢纽节点。(一)积极扩大内需推动消费迭代升级。积极实施消费新政,培育新型消费,提升传统消费,促进乡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和提档升级,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二)加快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发展高质量落实26条改革赋权扩区改革举措,深化“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持续深化油气等大宗商品领域差异化改革探索,加快规则、规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