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理综合能力化学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理综合能力化学测试卷.doc(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绝密绝密启用前启用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 7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
2、具的油污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 X 射线造影检查【答案】D【解析】分析: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C.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D.碳酸钡可溶于酸。详解: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 正确;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 正确;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 正确;D. 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 X 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 错误。答案选 D。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
3、和用途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并能灵活应用即可,注意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性质差异。2.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B.根据示意图分析;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学科%网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点睛:结合示意图的转化关系明确雾霾的形成
4、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氨气作用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本题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3. 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分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结合有关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详解: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液面会上升。但氯代烃是不
5、溶于水的气体或油状液体,所以最终水不会充满试管,答案选 D。点睛:明确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原理和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的关键,本题取自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验,难度不大,体现了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4. W、X、Y 和 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 与 X 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 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 3 倍;Z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 W 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 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 Y 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
6、子层结构D. W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答案】A【解析】分析:W、X、Y 和 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 与 X 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W 是 N,X 是 O;Y 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 3 倍,因此 Y 只能是第三周期,所以 Y 是Na;Z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 W 的电子总数相同,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7 个,Z 是 Cl,结合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的性质解答。学科#网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准确判断出元素是解答的关键,红棕色气体是解答的突破点,该类试题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结合的比较多,元素推断只是一种载体,注意掌握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典
7、型用途、制备等。5.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 PP 键数目为 4NAB. 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 Fe3+的数目为 0.1NAC. 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2NA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 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2NA【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分析;B.根据铁离子水解分析;C.根据甲烷和乙烯均含有 4 个氢原子分析;D.根据反应是可逆反应判断。详解: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的物质的量是 1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
8、体结构,含有 6 个 PP 键,因此其中所含 PP 键数目为 6NA,A 错误;B. 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 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 Fe3+的数目小于 0.1NA,B 错误;C. 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 4 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 0.5mol,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2NA,C 正确;D. 反应 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因此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 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 2NA,D 错误。答案选 C。学科.网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主要从物质结构、水解、
9、转移电子、可逆反应等角度考查,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白磷的结构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与甲烷正四面体结构的区别。6.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 NaCO2二次电池。将 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B. 充电时释放 CO2,放电时吸收 CO2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 2CO32+CD. 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答案】D【解析】分析:原电池中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
10、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充电可以看作是放电的逆反应,据此解答。详解:A. 放电时是原电池,阴离子 ClO4向负极移动,A 正确;B. 电池的总反应为 3CO2+4Na2Na2CO3+C,因此充电时释放 CO2,放电时吸收 CO2,B 正确;C. 放电时是原电池,正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转化为碳,反应为:3CO2+4e2CO32+C,C 正确;D. 充电时是电解,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反应为2CO32+C4e3CO2,D 错误。答案选 D。电解:本题以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为载体考
11、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充电与发电关系的理解。本题很好的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7. 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A配制 0.4000 molL1的 NaOH 溶液称取 4.0 g 固体 NaOH 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 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B探究维生素 C 的还原性向盛有 2 mL 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 C 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 溶液、浓硫酸和 KMnO4溶液D探究浓度对
12、反应速率的影响向 2 支盛有 5 mL 不同浓度 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 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B.根据铁离子具有氧化性结合溶液颜色变化分析;C.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据此解答;D.根据双氧水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D.反应的方程式为 HSO3+H2O2SO42+H+H2O,这说明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特点、发生的反应和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设计或评价实验时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
13、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本题中选项 D 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往往只考虑物质的浓度不同,而忽略了实验结论需要建立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二、非选择题:共 58 分。第 810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1、12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43 分)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 SiO2和少量 FeS、CdS、PbS 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金属离子c0(Mn+)=0.1 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 pH 范围如下
14、:金属离子Fe3+Fe2+Zn2+Cd2+开始沉淀的 pH1.56.36.27.4沉淀完全的 pH2.88.38.29.4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滤渣 1 的主要成分除 SiO2外还有_;氧化除杂工序中 ZnO 的作用是_,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_。(3)溶液中的 Cd2+可用锌粉除去,还原除杂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_工序继续使用。【答案】 (1). ZnS+ O2ZnO+SO2 (2). PbSO4 (3). 调节溶液的 pH (4). 无法除去杂质 Fe2+ (5).
15、Zn+Cd2+Zn2+Cd (6). Zn2+2eZn (7). 溶浸【解析】分析:焙烧时硫元素转化为 SO2,然后用稀硫酸溶浸,生成硫酸锌、硫酸亚铁和硫酸镉,二氧化硅与稀硫酸不反应转化为滤渣,由于硫酸铅不溶于水,因此滤渣 1 中还含有硫酸铅。由于沉淀亚铁离子的pH 较大,需要将其氧化为铁离子,通过控制 pH 得到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入锌粉置换出 Cd,最后将滤液电解得到金属锌,据此将解答。学科*网详解:(1)由于闪锌矿的主要成分是 ZnS,因此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ZnS+3O22ZnO+2SO2。(2)由于硫酸铅不溶于水,因此滤渣 1 的主要成分除 SiO2外还有 PbSO4
16、;要测定铁离子,需要调节溶液的 pH,又因为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需要利用氧化锌调节 pH,即氧化除杂工序中 ZnO 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 pH。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沉淀亚铁离子的 pH 较大,所以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无法除去杂质 Fe2+。(3)溶液中的 Cd2+可用锌粉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Zn+Cd2+Zn2+Cd。(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因此阴极是锌离子放电,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2eZn;阳极是氢氧根放电,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产生氢离子,所以电解后还有硫酸产生,因此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溶浸工序继续使用。点睛:无机工业流程题能够以真实的工业生
17、产过程为背景,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为指导思想,能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将已有知识灵活应用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类题目的关键是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流程:反应物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反应;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即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的。另外本题中呈现的内容展示了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9. 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 和 H2) ,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
18、)+CO2(g)=2CO(g)+2H2(g)。已知:C(s)+2H2(g)=CH4(g) H=-75 kJmol1C(s)+O2(g)=CO2(g) H=-394 kJmol1C(s)+1/2O2(g)=CO(g) H=-111 kJmol1该催化重整反应的 H=_ kJmol1。有利于提高 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填标号)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某温度下,在体积为 2 L 的容器中加入 2 mol CH4、1 mol 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达到平衡时 CO2的转化率是 50%,其平衡常数为_mol2L2。(2)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
19、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相关数据如下表:积碳反应CH4(g)=C(s)+2H2(g)消碳反应CO2(g)+C(s)=2CO(g)H/(kJmol1)75172催化剂 X3391活化能/(kJmol1)催化剂 Y4372由上表判断,催化剂 X_Y(填“优于”或“劣于”) ,理由是_。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的叙述正确的是_填标号) 。AK积、K消均增加 Bv积减小,v消增加 CK积减小,K消增加 Dv消增加的倍数比 v积增加的倍数大在一定温度下,测得某催化剂上沉
20、积碳的生成速率方程为 v=kp(CH4)p(CO2)-0.5(k 为速率常数) 。在p(CH4)一定时,不同 p(CO2)下积碳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 pa(CO2)、pb(CO2)、pc(CO2)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答案】 (1). 247 (2). A (3). (4). 劣于 (5). 相对于催化剂 X,催化剂 Y 积碳反应的活化能大,积碳反应的速率小;而消碳反应活化能相对小,消碳反应速率大 (6). AD (7). pc(CO2)、pb(CO2)、pa(CO2)【解析】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根据反应特点结合温度和压强对平衡状态的影响解答;根据转化率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常
21、数;(2)根据活化能对反应的影响分析;根据反应热结合温度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图像曲线变化趋势解答;根据反应速率方程式分析影响其因素结合图像解答。(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催化剂 X,催化剂 Y 积碳反应的活化能大,积碳反应的速率小;而消碳反应活化能相对小,消碳反应速率大,所以催化剂 X 劣于 Y。A正反应均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 K积、K消均增加,A 正确;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均增大,B 错误;C根据 A 中分析可知选项 C 错误;D积碳量达到最大值以后再升高温度积碳量降低,这说明 v消增加的倍数比 v积增加的倍数大,D 正确。答案选 AD。学科在天体中万有引力提供向心
22、力,即 ,天体的密度公式,结合这两个公式求解。设脉冲星值量为 M,密度为 根据天体运动规律知: 代入可得: ,故 C 正确;故选 C点睛: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并结合密度公式求解即可。学 故 AC 正确;故选 AC点睛:磁场强度是矢量,对于此题来说 ab 两点的磁场强度是由三个磁场的叠加形成,先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在 ab 两点产生的磁场方向,在利用矢量叠加来求解即可。学科网8. 如图,同一平面内的 a、b、c、d 四点处于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与此平面平行,M 为 a、c 连线的中点,N 为 b、d 连线的中点。一电荷量为 q(q0)的粒子从 a 点移动到 b 点,其电势能减小 W1:若该粒子
23、从 c点移动到 d 点,其电势能减小 W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一定与 a、b 两点连线平行B. 若该粒子从 M 点移动到 N 点,则电场力做功一定为C. 若 c、d 之间的距离为 L,则该电场的场强大小一定为D. 若 W1=W2,则 a、M 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一定等于 b、N 两点之间的电势差【答案】BD点睛: 对匀强电场的电场特征要了解,利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之间的关系求解。二、非选择题:9. 某同学组装一个多用电表。可用的器材有:微安表头(量程 100内阻 900) ;电阻箱 R1 (阻值范围0 999.9) ;电阻箱 R2 (阻值范围 0 99 999.9)
24、;导线若干。要求利用所给器材先组装一个量程为 1 mA 的直流电流表,在此基础上再将它改装成量程为 3 V 的直流电压表。组装好的多用电表有电流 1 mA 和电压 3 V 两挡。回答下列问题:(1)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并标出 R1和 R2,其中*为公共接线柱,a 和 b 分别是电流挡和电压挡的接线柱_。(2)电阻箱的阻值 _ ;R2=_ (保留到个位)【答案】 (1). (1)如图所示 (2). (2)100 (3). 2 910【解析】 (1)R1的电阻比较小,所以 R1与表头并联构成大量程的的电流表,R2的阻值比较大,与改装后的电流表串联可充当大量程的电压表,设计电路图如图所示;学科#网改
25、装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电阻,要改装 1mA 的电流表需要并联的电阻,所以选用与变阻箱 R1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为 要改装 3V 电压表需要串联电阻,串联电阻的阻值为 本题答案是:(1)如图所示 (2)100 2 910点睛:利用串并联的关系求解改装电表时需要串联的电阻或者并联的电阻大小。10. 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之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放置砝码。缓慢向左拉动水平放置的木板,当木块和砝码相对桌面静止且木板仍在继续滑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即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某次实验所得数据在下表中给出,其中的
26、值从图(b)中弹簧秤的示数读出。砝码的质量 m/kg0.050.100.150.200.25滑动摩擦力 f/N2.152.362.552.93回答下列问题(1)=_N(2)在图(c)的坐标纸上补齐未画出的数据点_并绘出 f-m 图线_;(3)f 与 m、木块质量 M、木板和木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及重力加速度大小 g 之间的关系式f=_,f-m 图线(直线)的斜率的表达式 k=_;(4)取 g=9.80 m/,由绘出的 f-m 图线求得(保留 2 位有效数字)【答案】 (1). (1)2.75 (2). (2)如图所示 (3). (3)(M+m)g (4). g (5). (4)0.40【解析
27、】试题分析:描点连线时要注意让所有点均匀分布在线上或线的两边要结合图像坐标整理出相应的数学函数,然后观测斜率和截距分别代表什么。(1)指针在 2.7 与 2.8 之间,估读为 (2)描点画线注意让所有点均匀分布在线上或线的两边,作图如下:(3)木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定义知 把公式化简可得: 所以图像的斜率 (4)取 g=9.80 m/,取图像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求斜率 则 故本题答案是: (1)2.75 (2)如图所示 (3)(M+m)g g (4)0.40点睛:在描点连线时要注意尽可能让点在直线上,如果没法在直线上也要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来减小误差。11. 汽车 A 在水平冰
28、雪路面上行驶,驾驶员发现其正前方停有汽车 B,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但仍然撞上了汽车 B。两车碰撞时和两车都完全停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碰撞后 B 车向前滑动了 4.5 m,A 车向前滑动了2.0 m,已知 A 和 B 的质量分别为kg 和kg,两车与该冰雪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0,两车碰撞时间极短,在碰撞后车轮均没有滚动,重力加速度大小.求(1)碰撞后的瞬间 B 车速度的大小;(2)碰撞前的瞬间 A 车速度的大小。【答案】 (1) (2)【解析】试题分析:两车碰撞过程动量守恒,碰后两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利用运动学公式可以求得碰后的速度,然后在计算碰前 A 车的速度。(1)设 B
29、车质量为 mB,碰后加速度大小为 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式中 是汽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学科.网设碰撞后瞬间 B 车速度的大小为,碰撞后滑行的距离为。由运动学公式有联立式并利用题给数据得(2)设 A 车的质量为 mA,碰后加速度大小为 a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设碰撞后瞬间 A 车速度的大小为,碰撞后滑行的距离为。由运动学公式有设碰撞后瞬间 A 车速度的大小为,两车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有联立式并利用题给数据得故本题答案是: (1) (2)点睛:灵活运用运动学公式及碰撞时动量守恒来解题。12. 一足够长的条状区域内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其在 xoy 平面内的截面如图所示:中间是磁场区域,其
30、边界与 y 轴垂直,宽度为 l,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B,方向垂直于 xoy 平面;磁场的上、下两侧为电场区域,宽度均为 ,电场强度的大小均为 E,方向均沿 x 轴正方向;M、N 为条形区域边界上的两点,它们的连线与 y 轴平行。一带正电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 M 点沿 y 轴正方向射入电场,经过一段时间后恰好以从M 点入射的速度从 N 点沿 y 轴正方向射出。不计重力。(1)定性画出该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轨迹;(2)求该粒子从 M 点射入时速度的大小;(3)若该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恰好与 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求该粒子的比荷及其从 M 点运动到N 点的时间。【答案】 (1)轨迹图如图所示:(
31、2) (3) ; 【解析】试题分析:(1)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然后进入磁场做圆周运动,再次进入电场做类平抛运动,结合相应的计算即可画出轨迹图。学*科网(2)在电场中要分两个方向处理问题,一个方向做匀速运动,一个方向做匀加速运动。(3)在磁场中的运动关键是找到圆心,求出半径,结合向心力公式求解。(1)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a)所示。 (粒子在电场中的轨迹为抛物线,在磁场中为圆弧,上下对称)(2)粒子从电场下边界入射后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粒子从 M 点射入时速度的大小为 v0,在下侧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t,加速度的大小为 a;粒子进入磁场的速度大小为 v,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 (见图(b)
32、) ,速度沿电场方向的分量为 v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qE=ma 式中 q 和 m 分别为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由运动学公式有v1=at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其运动轨道半径为 R,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由几何关系得联立式得(3)由运动学公式和题给数据得联立式得设粒子由 M 点运动到 N 点所用的时间为 ,则式中 T 是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由式得故本题答案是:(1)轨迹图如图所示:(2) (3) ; 点睛: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要分阶段处理,每一个运动建立合理的公式即可求出待求的物理量。13. 对于实际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的重力势能B气体的
33、内能包括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C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整体运动的动能D气体体积变化时,其内能可能不变E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答案】BDE【解析】ABCE、气体的内能等于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故 AC 错,BE 对;D、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知道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所以体积发生变化时,内能可能不变,故 D 正确; 故选 BDE点睛:不仅要知道内能是什么,还要知道改变内能的方式是什么。14. 如图,一竖直放置的气缸上端开口,气缸壁内有卡口 a 和 b,a、b 间距为 h,a 距缸底的高度为 H;活塞只能在 a、b 间移动,其下方密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已知活
34、塞质量为 m,面积为 S,厚度可忽略;活塞和汽缸壁均绝热,不计他们之间的摩擦。开始时活塞处于静止状态,上、下方气体压强均为 p0,温度均为 T0。现用电热丝缓慢加热气缸中的气体,直至活塞刚好到达 b 处。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温度以及在此过程中气体对外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活塞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可以利用活塞处于平衡状态,求封闭气体的压强,然后找到不同状态下气体参量,计算温度或者体积。学科网开始时活塞位于 a 处,加热后,汽缸中的气体先经历等容过程,直至活塞开始运动。设此时汽缸中气体的温度为 T1,压强为 p1,根据查理定律有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联立式可得此后,汽
35、缸中的气体经历等压过程,直至活塞刚好到达 b 处,设此时汽缸中气体的温度为 T2;活塞位于 a处和 b 处时气体的体积分别为 V1和 V2。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式中V1=SHV2=S(H+h)联立式解得从开始加热到活塞到达 b 处的过程中,汽缸中的气体对外做的功为故本题答案是: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状态下的气体参量,再利用气态方程求解即可。15.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 4900m/s。一平直桥由钢铁制成,某同学用锤子敲击一铁桥的一端而发出声音,分别经空气和桥传到另一端的时间之差为 1.00s。桥的长度为_m,若该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 ,则它在钢铁中波长为
36、 的_倍。【答案】 (1). 365 (2). 【解析】试题分析:可以假设桥的长度,分别算出运动时间,结合题中的 1s 求桥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的频率不会变化。点睛:本题考查了波的传播的问题,知道不同介质中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当传播是的频率不会发生变化。16. 如图,是一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一细光束从 BC 边的 D 点折射后,射到 AC 边的 E 点,发生全反射后经 AB 边的 F 点射出。EG 垂直于 AC 交 BC 于 G,D 恰好是 CG 的中点。不计多次反射。(i)求出射光相对于 D 点的入射光的偏角;(ii)为实现上述光路,棱镜折射率的取值应在什么范围?【答案】 (1)=60 (
37、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光路图,根据几何关系找到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2)要保证在 E 点发生全反射,则在 E 点的入射角要大于等于临界角 C.学&科网()光线在 BC 面上折射,由折射定律有式中,n 为棱镜的折射率,i1和 r1分别是该光线在 BC 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光线在 AC 面上发生全反射,由反射定律有i2=r2式中 i2和 r2分别是该光线在 AC 面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光线在 AB 面上发生折射,由折射定律有式中 i3和 r3分别是该光线在 AB 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由几何关系得i2=r2=60,r1=i3=30F 点的出射光相对于 D 点的入射光的
38、偏角为=(r1i1)+(180i2r2)+(r3i3)由式得=60()光线在 AC 面上发生全反射,光线在 AB 面上不发生全反射,有式中 C 是全反射临界角,满足由式知,棱镜的折射率 n 的取值范围应为故本题答案是:(1)=60 (2)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光学,处理此类题的方法一般是正确画光路图利用几何关系求偏角,还要知道全发射的条件是什么。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生物)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
39、病毒抗原B. 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C. 蛋白质结合 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 O2运输D. 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答案】C【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的是蛋白质的功能的相关知识,选项所描述的是几种常见的蛋白质的功能及其相关知识。【点睛】本题以蛋白质的功能为主线,综合考查考生对体液免疫、组成肌肉细胞的肌动蛋白等蛋白质与血红蛋白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及染色体的组成、无机盐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考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进行横向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内容横向辐射,进行归
40、纳。2.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 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答案】C【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 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 错
41、误;神经细胞内的 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 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 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 错误。学科*网【点睛】3. 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 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 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答案】D【解析】 【分析】由题意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激素调节及其实例(血糖调节)等相
42、关知识。理清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功能、血糖调节过程、激素调节的特点是正确分析各选项的关键。【详解】人体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引起心律加快,增加心输出量,进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可见激素不是高能化合物,而是信息分子,A 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低,刺激胰岛 A 细胞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相应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促进靶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 错误;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及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等生
43、理过程而降低血糖浓度,但其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青春期,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 正确。【点睛】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4. 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B. 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C. 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D. 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答案】C【解析】 【分析】由题文“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可知,
44、该题考查的是水的存在形式及其与细胞呼吸等代谢活动的关系。【详解】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细胞呼吸作用强度非常弱,因此有机物消耗减慢,A 正确,C 错误;风干的种子含水量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 正确;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导致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D 正确。【点睛】种子风干的过程中自由水含量逐渐降低。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大小决定了细胞或生物体的代谢强度:比值越大说明细胞(或生物体)中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强;反之,代谢越弱。5.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 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 RNAB. 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 HIV 可引起人
45、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 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答案】B【解析】 【分析】本题以“病毒”为情境,考查了几种常见的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及其宿主等相关内容,选项命题角度新颖,试题较易。【详解】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因此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 RNA,A 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可见,T2噬菌体可感染大肠杆菌导致其裂解,B 错误;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 HIV 病毒主要侵染 T 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C 正确;阻断病毒的传播,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 正确。学
46、科网【点睛】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将病毒分为 DNA 病毒(如 T2噬菌体)和 RNA 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HIV 等)。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HIV 病毒主要侵染 T 细胞,导致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6. 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B. 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C. 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D. 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答案】A【解析】 【分析】依题意可知:本题是对细胞癌变的原因及其癌细
47、胞特点的考查。理清相应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分析各选项。【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只要相关的单一基因突变就能引发细胞癌变;事实上,细胞癌变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本题的难点在于对 C 选项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的理解;如果能联想到“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存在平行关系” ,则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三、非选择题:共 54 分。第 710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1、12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39 分)7. 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 A、B 两组后进行处理,A 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B 组的处理是_。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_。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2)实验结果与分析B 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 A 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 B 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_激素和_激素。【答案】 (1). 手术但不切除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