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实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实践.ppt(8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实践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魏魏 宁宁历史回顾观察与思考实践(技术如何支持有效的学习)这个下午,宏观: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微观:带给我们一些工具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和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和发展20002000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新世纪前术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新世纪前1010年我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年我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及实施方案:标及实施方案:到到20102010年基本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年基本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实施“校校通校校通”工程
2、工程; ;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政策重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政策重点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
3、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本性变革。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育融合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
4、和评价手段。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育的通知”教基教基200033200033号号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知知识识为为中中心心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以以资资源源为为中中心心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
5、具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全全方方位位整整合合教育内容改革教育内容改革 教学目标改革教学目标改革教学组织架构改革教学组织架构改革 课程整合的层次(1) 阶段一: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一: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整个教学都在以整个教学都在以“知识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都和传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都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的被灌输
6、的对授为主,学生仍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的被灌输的对象。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在帮助教师减轻工作量方象。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在帮助教师减轻工作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在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方面,面取得了一些进步,在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方面,并没有进步。并没有进步。该阶段可以细化为三个层次:该阶段可以细化为三个层次:v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第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第1 1层)层) v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第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第2 2层)层)v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第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第3 3层)层) 课程整合的层次(2)该阶段可以细分为四个层次:该阶段可以细分为四个层次:信息技术提供资
7、源环境(第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第4 4层)层)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第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第5 5层)层)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第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第6 6层)层)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第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第7 7层)层) 阶段二: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二: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教育者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教育者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对资源是开放的,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对资源是开放的,在学
8、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课程整合的层次(3)阶段三可以细分为以下三个层次:阶段三可以细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教育内容改革(第教育内容改革(第8 8层)层) 教学目标改革(第教学目标改革(第9 9层)层) 教学组织架构改革(第教学组织架构改革(第1010层)层) 阶段三: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三: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当前七个层次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使用,当当前七个层次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使用,当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和使用
9、时,当信息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和使用时,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探讨和细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探讨和细化后,必然推动教育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促进教育化后,必然推动教育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促进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构架的改革,从而完成整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构架的改革,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的信息化。个教学的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课
10、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点:v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v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习者的学习资源v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李克东李克东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导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
11、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
12、学方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践能力的目标。何克抗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导所教授、博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3)祝智庭祝智庭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用信息技术支持课程改革用信息技术支持课程改革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关键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关键教育技术的历史研究 教育技术大事年表: 伊利诺斯大学CI
13、 335/CS 317班师生于1999年编制的教育技术大事年表 公元前4万年到2203年 (http:/cter.ed.uiuc.edu/cter2/ci335/timeline.html)小小 调调 查查 9年了,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您持什么样的整合观? 问题1:对整合的态度 乐观?悲观? 问题2:对整合价值的认识 正面价值?负面价值?两面性?9年来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 传统的课件制作 网络教学 Blog Wiki Moodle 电子白板 手持移动设备 穿过时光隧道的医生和教师穿过时光隧道的医生和教师 Negroponte数字化生存,1995 一位19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光
14、隧道来到一间现代的手术室。所有的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他不认识任何手术器械,不知道该怎样动手术,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帮得上忙。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 但是,假如有一位但是,假如有一位1919世纪的教师也搭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部时光机器来到了现代的教室,那乘同一部时光机器来到了现代的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外,他/ /她可以立刻从他她可以立刻从他/ /她的她的2020世纪末的世纪末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同行那里接手教起。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和15015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年前相比,几乎没有
15、什么根本的改变,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还停留在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还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事实上,根据美国教育部最同样的水平。事实上,根据美国教育部最近所作的调查,近所作的调查,84%84%的美国教师认为只有一的美国教师认为只有一种信息科技是绝对必要的:复印机再加上种信息科技是绝对必要的:复印机再加上充足的复印纸。充足的复印纸。一百年前的多媒体教学? 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注:指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鲁迅于1904年至1906年曾在这里学习医学)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学的方法,现在又有了怎样的进步了(注:作者写作此文的时间是1922年),总之那时是用了电
16、影,来显示微生物的形状的,因此有时讲义的一段落已完,而时间还没有到,教师便映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看,以用去这多余的光阴。 鲁迅呐喊自序 近百年来,每次新技术的出现,无近百年来,每次新技术的出现,无论电影、电视,还是计算机,都曾给教论电影、电视,还是计算机,都曾给教育工作者带来过无限的希望育工作者带来过无限的希望希望这希望这些新技术能够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些新技术能够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真正做到让每个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真正做到让每个人都能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但是,尽管人都能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但是,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在教育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在教育中
17、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却极为有限,对教育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却极为有限,对教育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从根本上来说,技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从根本上来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能尚未被成功地术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能尚未被成功地挖掘和发挥。挖掘和发挥。我们具有成熟的技术观了吗?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问题并不像表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问题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那么简单! “除非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否则研除非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否则研究者不应再研究媒体与学习的关系究者不应再研究媒体与学习的关系问题。问题。”“”“任何情况下媒体都不会任何情况下媒体都不会促进学习。促进学习。”“”“媒体仅仅是传递教媒体仅仅是传递教学的载体
18、,它不会对学习的效果产学的载体,它不会对学习的效果产生影响,就如同运输食物的卡车不生影响,就如同运输食物的卡车不会改变我们的营养状况一个道理。会改变我们的营养状况一个道理。” Richard.E.ClarkRichard.E.Clark(19831983)“学媒关系之争”R.E.ClarkR.E.Clark“学媒无关论学媒无关论”KozmaKozma“学媒相关论学媒相关论”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生产力悖论生产力悖论” “我们还不能得出结论,增加学校的我们还不能得出结论,增加学校的ITIT方面的投方面的投入会有利于学生的绩效。我们需要更仔细的监视入会有利于学生的绩效。我们需要
19、更仔细的监视教育方面的教育方面的ITIT支出行为。支出行为。”(PeslakPeslak,20052005) “教育中使用教育中使用ICTICT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充满着争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充满着争议;尚缺少广泛认可的标准方法及指标体系来评议;尚缺少广泛认可的标准方法及指标体系来评估教育中使用估教育中使用ICTICT的影响;关于教育中使用的影响;关于教育中使用ICTICT的的影响的推论与它们实际情况间存在断层。此外,影响的推论与它们实际情况间存在断层。此外,关于关于ICTICT应用于教育的成本几乎没有有说服力的应用于教育的成本几乎没有有说服力的数据。数据。”(世界银行(世界银行“技术促进发展技术
20、促进发展”项目组项目组(InfoDevInfoDev)知识地图:知识地图:ICTICT在教育中的作用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0052005)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缘身在此山中?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及教育信息化都是信息技术进入教育、教学领域而发挥作用,那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到底起什么作用?价值到底何在?是我们首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并且是一个涉及本质的哲学问题。从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至今,大致出现过三种思潮:乐观论、悲观论及中立论。 技术乐观论l “我相信,在今后几年电影一定会给我们的教育系我相信,在今后几年电影一定会给我们的教育系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它
21、将取代大部分教科书,利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它将取代大部分教科书,利用电影可以教授各个学科的知识。用电影可以教授各个学科的知识。”托马斯托马斯爱迪生爱迪生的这个预言使其成为了教育领域内技术乐观论者的的这个预言使其成为了教育领域内技术乐观论者的先锋。先锋。l “教育的未来将属于那些掌握了教学技术学意义的教育的未来将属于那些掌握了教学技术学意义的人人”;“作为一名职业教师而又不掌握教育技术学,作为一名职业教师而又不掌握教育技术学,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Finn.J.DFinn.J.D(19641964)“如果你手中仅有的工具是榔头,你就容易把每如果你手中仅有的工具是榔头,你就容易把每
22、一样东西都当作钉子来对待。一样东西都当作钉子来对待。” ” 马斯洛马斯洛技术悲观论l计算机发展的结果,由于不用脑,可能导致我们的智力退化。l“教育技术学没有未来因为它已经死亡了(尽管还没有火化)。” Mitchell.P.D(1989)迷途迷途 沉沦沉沦技术中性论l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l“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应用技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应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 克瑞格克瑞格贝瑞特
23、(英特尔公司贝瑞特(英特尔公司CEOCEO)中性论中性论悲观论悲观论乐观论乐观论这个系统是完备的吗?这个系统是完备的吗?我们的认识到头了吗? 技术价值中立论认为: 只有能够“恰当合理地使用”技术的人,才能够使技术表现为正价值,反之则不能。 一般认为这样的人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一,了解该技术基本知识,掌握使用和维护的方法,能够制作相关软硬件;其二,熟悉该技术的教育特性,知道其在哪些方面能够发挥其优势;其三,知道该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方式和方法。 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假设!我们的认识到头了吗? 技术中性论把“人”视为静态的、固化的抽象概念,给“人”预设了一个不变的、永恒的本质,这样的“人
24、”虽然被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但不是真正的主体。 真正的主体不是预设的、抽象的、概念的人,真正的主体必然是在具体活动中生成的,是现实的人。 技术中性论看似完备,但却不能揭示问题的实质。乐观论、悲观论、中性论是技术价值论诞生初期的原初形式,有特定的诞生轨迹,有较大的局限性。 笔者认为,对于乐观论、悲观论及中立论,恰如余英时先生以禅理解释文化研究。即只有自觉地深入事物内部,才能理解其种种外在象征所显示的内在意义。一方面必须出乎其外,另一方面又必须入乎其内,最后才有可能达到主客的统一。必须出乎其外,即苏东坡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必须入乎其内,则是元遗山所谓“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
25、有几人”。出乎其外的道理,人人都懂得,入乎其内的说法,今天才获得较多的人重视。人类学家所说的“being there”便是要“亲到长安”。技术观的深入与系统化技术哲学 海德格尔的“存在技术论” 埃吕尔的“技术自主论” 伊德的“实践技术论” 平奇的“社会建构主义技术论” 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法国哲学家雅克埃吕尔曾说过“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有代价,我们不能相信技术什么也不带给我们,但我们也不应该认为它是免费带来这些东西的。技术允许我们从量上提升所说的文化水平,但与此同时又阻止我们在深度上取得任何进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不可阻挡地进入教育领域,使得教师们沉浸在信息的海洋中,但我们却越来越
26、不再有时间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了。我们可以快速地浏览完整个图书馆,然后摘取其中的一些只言片语,却不再严肃地、彻底地思考一些具有哲理性的基本问题,因为对这类问题的思索需要经年累月,但今天我们所处的信息化环境不允许我们这样做。 每天,我们至少有一次时间到户外走走,做做深呼吸,散散步,闻闻花香,忘掉技术。(人与技术究竟怎样相处?人会不会成为技术的奴仆、附庸或人质?) 两个重要问题两个重要问题人是如何学习的?知识能不能被传递?客观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灌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精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精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
27、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的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的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情境”、“协作协作”、“会话会话”和和“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学习环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建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意大利人描绘的苏州完全是威尼斯的翻版讨 论 在教学实践中,我
28、们究竟需要什么样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的技术? (1) (2) (3)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工具 技术支持的知识管理工具技术支持的知识管理工具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技术支持的群体知识建构工具技术支持的群体知识建构工具博客群博客群 技术支持的课堂观察工具技术支持的课堂观察工具S-T,FIAS 技术支持的数字化故事创造工具技术支持的数字化故事创造工具数码数码讲述讲述 技术支持的知识搜索工具技术支持的知识搜索工具知识搜索引知识搜索引擎擎一、技术支持的知识管理工具一、技术支持的知识管理工具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概念图(概念图(Concept MappingConcept Map
29、ping),又称为概念地图、),又称为概念地图、思维导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思维导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它将人脑中的隐性知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它将人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 概念图作为一种交流方式自古有之,像古老的象概念图作为一种交流方式自古有之,像古老的象形文字、八卦、河图洛书,都渗透着概念图的思形文字、八卦、河图洛书,都渗透着概念图的思想,很多儿童的涂鸦之作也是一种自觉的概念图想,很多儿童的涂鸦之作也是一种自觉的概念图示。我们广大的教师在传统课堂上采用的在黑板示。我们
30、广大的教师在传统课堂上采用的在黑板上画结构框图、理科的分类挂图等其实都是一种上画结构框图、理科的分类挂图等其实都是一种概念图。概念图。 Concept Map 当前最新的脑科学研究也有力地支持了概念图的当前最新的脑科学研究也有力地支持了概念图的思想。现代脑科学发现,人的大脑由大约思想。现代脑科学发现,人的大脑由大约140140亿亿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都与其他的神经元形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都与其他的神经元形成功能网络。人类对大脑的认识已经发展到泛脑成功能网络。人类对大脑的认识已经发展到泛脑网络阶段,泛脑网络学说认为,人的大脑可从宏网络阶段,泛脑网络学说认为,人的大脑可从宏观到微观分为回路
31、、神经元群、神经元及分子序观到微观分为回路、神经元群、神经元及分子序列四级层次的网络。人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正是列四级层次的网络。人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网络系统来进行的。概念图的结构通过这样一个网络系统来进行的。概念图的结构特征充分地符合了这一人脑的生理机制。特征充分地符合了这一人脑的生理机制。 Concept Map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概念图的表述来自上世纪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概念图的表述来自上世纪6060年年代,人们从不同学科描绘了这一工具的意义。美代,人们从不同学科描绘了这一工具的意义。美国康奈尔大学(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Cornell Univers
32、ity)教育系的)教育系的Joseph D.NovakJoseph D.Novak教授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出教授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概念图是一种表达知识的网络图形化技发,认为概念图是一种表达知识的网络图形化技术,知识图由概念网络构成,网络包括节点和连术,知识图由概念网络构成,网络包括节点和连线,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概念之间的关系。线,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概念之间的关系。NovakNovak教授把概念图作为一种元认知工具,它很教授把概念图作为一种元认知工具,它很好地体现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即好地体现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即“有有意义的学习是将新的概念同化到已有的认
33、知结构意义的学习是将新的概念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中。” Concept Map 无独有偶,在计算机的人工智能研究中,无独有偶,在计算机的人工智能研究中,为了让机器模拟人的智能,就必须使机器为了让机器模拟人的智能,就必须使机器具有人的知识,因此知识表示就成为人工具有人的知识,因此知识表示就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19681968年,年,J.R.QuillianJ.R.Quillian首次提出语义网络表示法,他首次提出语义网络表示法,他认为记忆是由概念间的联系实现的,并把认为记忆是由概念间的联系实现的,并把它用作知识表示。随后语义网络表示法开它用作知识表示。随后
34、语义网络表示法开始流行并成为应用较多的一种知识表示方始流行并成为应用较多的一种知识表示方法,而语义网络本身就是一种用实体及其法,而语义网络本身就是一种用实体及其语义关系来表达知识的有向图,即概念图。语义关系来表达知识的有向图,即概念图。 概念图的定义 使用概念图效果明显优于不使用概念图使用概念图效果明显优于不使用概念图(Bascones(Bascones & Novak & Novak,19851985;Esiobu & SoyiboEsiobu & Soyibo,1995)1995); 差生使用概念图效果明显,优等生使用概念图无明显效果差生使用概念图效果明显,优等生使用概念图无明显效果(Sc
35、hmid & Telaro(Schmid & Telaro ,19901990;Spaulding 1989)Spaulding 1989); 使用概念图的形式不同其效果有很大差异,如对别人的概念图使用概念图的形式不同其效果有很大差异,如对别人的概念图进行纠错的效果好于自己画概念图和看概念图进行纠错的效果好于自己画概念图和看概念图(Chang, Sung & (Chang, Sung & ChenChen,2001)2001),填充概念图比看概念图的效果要好,填充概念图比看概念图的效果要好(Zittle(Zittle ,2002)2002); 自始至终使用概念图比偶尔为之效果好自始至终使用概念
36、图比偶尔为之效果好(Pankratius(Pankratius ,1990)1990); 使用概念图能够降低学生学的焦虑水平和教师教的焦虑水平使用概念图能够降低学生学的焦虑水平和教师教的焦虑水平(Czerniak(Czerniak & Haney & Haney,1998)1998); 不同的学科使用概念图效果会不一样等等。不同的学科使用概念图效果会不一样等等。 开发软件支持各种形式的概念构图活动开发软件支持各种形式的概念构图活动. . 目前比较有名的概念图软件工具包括目前比较有名的概念图软件工具包括: :InspirationInspirationCmapToolsCmapToolsC-To
37、olsC-ToolsFreemindFreemindMindManagerMindManager易思认知助手易思认知助手(EasyThinking(EasyThinking- Cognitive - Cognitive Assistant)Assistant)Concept Map概念图的制作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下是其一般步骤:概念图的制作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下是其一般步骤: 1 1、选取好准备绘制概念图的知识领域;、选取好准备绘制概念图的知识领域; 2 2、确定该知识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并进行初步的概、确定该知识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并进行初步的概念排序;念排序; 3 3、在此基础上继续向下划分,增加
38、更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继续向下划分,增加更多的概念; 4 4、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 5 5、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二、技术支持的群体知识建构工具二、技术支持的群体知识建构工具博客群博客群BlogBlog,是,是WeblogWeblog的简称,可以理解为的简称,可以理解为“网志网志”,在国在国内常被音译为内常被音译为“博客博客”。BlogBlog于于19971997年在美国出现,年在美国出现,最初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最初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
39、,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在新闻出版业采用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在新闻出版业采用较多。此后在全球迅速发展,目前已有很多行业和较多。此后在全球迅速发展,目前已有很多行业和领域在使用领域在使用BlogBlog,教育领域也开始大量应用。,教育领域也开始大量应用。20022002年起开始在国内迅速流行。年起开始在国内迅速流行。一个打赌一个打赌Blog 个人学习和知识管理工具个人学习和知识管理工具 (群体)反思支持工具(群体)反思支持工具 协作学习工具协作学习工具 叙事研究工具叙事研究工具 学习型组织构建工具学习型组织构建工具 博客博客解放了教师的话语权?解放了教师的话语权?
40、 博客给了教师话语权?草根革命?博客给了教师话语权?草根革命?(一个诱人的口号?)(一个诱人的口号?) 话语权与平台无关?网络与现实的话话语权与平台无关?网络与现实的话语权没什么不同?还会产生大量谄媚语权没什么不同?还会产生大量谄媚现象?现象?教师博客群 教师博客(教师博客(Blog)已经从一个个教师个体走向区)已经从一个个教师个体走向区域性的教师博客群,初步形成了教师学习域性的教师博客群,初步形成了教师学习-发展共发展共同体。同体。 当教师博客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走向教师博客群当教师博客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走向教师博客群这个学习这个学习-发展共同体时,博客群中的每一位教师发展共同体时,博客群中的
41、每一位教师也同时成为了这个共同体中的成员。他们在共同也同时成为了这个共同体中的成员。他们在共同的学习文化背景下,表达个人的观念并与其他成的学习文化背景下,表达个人的观念并与其他成员进行社会交互,进而形成每位教师学习、思考员进行社会交互,进而形成每位教师学习、思考和行为的方式,而博客(和行为的方式,而博客(Blog)本身则构成了支)本身则构成了支持这一过程实现的工具平台。持这一过程实现的工具平台。 教师博客群教师博客群 教师在博客群中是如何实现自身发展的?有没有共教师在博客群中是如何实现自身发展的?有没有共性的规律可以挖掘和推广?这是当前急需探讨的问性的规律可以挖掘和推广?这是当前急需探讨的问题
42、。一般认为,教师在博客群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过题。一般认为,教师在博客群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主要是:程主要是: (1 1)书写:教师将自己的教育叙事书写出来,)书写:教师将自己的教育叙事书写出来,从而将自己的隐性教育思想显性化;从而将自己的隐性教育思想显性化; (2 2)交流:教师的博客一经发布,就使得原来)交流:教师的博客一经发布,就使得原来只为少数个体掌握的经验和知识迅速地在整个博客只为少数个体掌握的经验和知识迅速地在整个博客群中传递,教师可以在开放的博客平台中实现与他群中传递,教师可以在开放的博客平台中实现与他人的交流并分享彼此的经验及感悟;人的交流并分享彼此的经验及感悟; (3 3)反思:
43、在这种跨越时空的)反思:在这种跨越时空的“头脑风暴头脑风暴”中,中,特别是可能与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家的充分交流、特别是可能与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家的充分交流、探讨中,深入地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探讨中,深入地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博客群教师博客群教师博客群教师博客群教师博客群教师博客群 “观点收敛观点收敛”是博客群讨论中知识建构的关键是博客群讨论中知识建构的关键 提出观点(提出观点(Divergent Thinking):展示和表达):展示和表达个人的经验、思想和观点;鉴别和讨论彼此的观个人的经验、思想和观点;鉴别和讨论彼此的观点;头脑风暴。点;头脑风暴。 观点联结观点联结
44、(Divergent to Convergent Thinking):对论):对论题的不同层面以及不同的观点进行反思;比较和题的不同层面以及不同的观点进行反思;比较和鉴别各种观点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修正和强化彼鉴别各种观点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修正和强化彼此的立场和论据。此的立场和论据。 智能收敛(智能收敛(Convergent Thinking):将论题的):将论题的讨论过程序列化和结构化;综合和整理。讨论过程序列化和结构化;综合和整理。 三、技术支持的课堂观察工具三、技术支持的课堂观察工具 S-TS-T,FIASFIAS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教学案例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教学案例T T行为行为 :教师视觉
45、的、听觉的信息传递行为;:教师视觉的、听觉的信息传递行为; S S行为行为 :T T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 在采到的在采到的4444个数据(个数据(N=44N=44)中,其中)中,其中教师行为即教师行为即NTNT为为3333,T T行为占有率行为占有率RtRt表示表示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中T T行为所占有的比例,行为所占有的比例,Rt=NtRt=Nt/N =33/44=0.75/N =33/44=0.75。该。该S ST T数据中具数据中具有有1313个连,即个连,即g g1313,行为转换率,行为转换率ChCh表示表示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中T T行为与行为与S S行为的相互转换次行
46、为的相互转换次数与总的行为采样数之比,数与总的行为采样数之比,Ch=(g-Ch=(g-1)/N=(13-1)/44=0.271)/N=(13-1)/44=0.27。 根据教学模式及其标准:根据教学模式及其标准: 练习型:练习型: RtRt 0.3 0.3 讲授型:讲授型: RtRt 0.7 0.7 对话型:对话型: Ch 0.4Ch 0.4 混合型:混合型: 0.3 Rt0.3 Rt 0.7 0.7 Ch 0.4Ch 0.4, ,Rt= 0.75Rt= 0.75。RtRtChCh图图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教学案例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教学案例 根据迁移矩阵画出课堂行为曲线(图中细实线为教师,虚线为学根据
47、迁移矩阵画出课堂行为曲线(图中细实线为教师,虚线为学生,粗线为媒体)生,粗线为媒体)从这三条曲线可以看出:从这三条曲线可以看出: 信息技术工具操作后必然引起学生活动的高峰,表明工具使信息技术工具操作后必然引起学生活动的高峰,表明工具使用的有效性,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用的有效性,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程引入和最后总结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在授课过程中,课程引入和最后总结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在用工具创设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完教师更多的是在用工具创设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完成意义建构。成意义建构。 谢谢各位!谢谢各位!联系方式:联系方式:weining-we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