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新课程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新课程讲义.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新课程讲义新课程讲义第一部分:小学语文课程与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部分:小学语文课程与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第一节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小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理念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理念(1).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性质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是语文教育观的核心,主导着语文教育的实践,影响着语文教育理念的建设,对语文教育至关重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语文是人类社会生活中言语、思想、情感交流的最重要的工
2、具。(2)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3)语文是从事学习的基础工具。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语文课程是文化课程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在交际过程中无不承载着和反映着民族的事、理、情、志,表现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承载着丰富的灿烂的民族文化。此外,以语言形式和语言形式承载的内容构成的语文课程本身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已形成自身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系统,并成为人类文化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2)语文课程是人化课程语文与人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学语文,其实质就是学文化,以文教化。中国语文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中华民族的情感、精神、道德、审美观;世界文化汇聚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宝
3、藏。语文课程的人文特征为其本身所固有。对语文课程这一性质的确认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据此获得,育人方式也由此决定。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1)语文作为文化的特殊性:本身既是文化,又是文化载体;(2)语文作为工具的特殊性:是负载着人文性的工具;(3)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对立统一,正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统一。(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二、小
4、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79 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 12 年级为“写话”,36 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
5、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三、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三、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
6、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
7、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二)阶段目标 1.第一学段(12 年级) (1)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中 8001000 个会写。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8、。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2)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9、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 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3)写话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4)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5)综合性学习 对周围事物有
10、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2.第二学段(34 年级) (1)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其中 2000 个左右会写。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2)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
11、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 (3)习作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
12、自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 (4)口语交际 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13、 (5)综合性学习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3.第三学段(56 年级)(1)识字与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2)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
14、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在理解课
15、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段) 。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3)习作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
16、写规范、整洁。 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400 字的习作。(4)口语实际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5)综合性学习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
17、别是非善恶。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真题再现真题再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 。A.工具与知识性的统一 B.知识与人文性的统一C.人文与民族性的统一 D.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解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故选 D 项。 第二节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小学语文教学基础知识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常规教学方法(一)常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又称评点法、串讲法、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等,是教师通过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 ,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生性情的活动方式。(1)讲授法的主要特点是教
18、师自己的独白。(2)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讲授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听讲的积极性,学习的自觉性,要善于设疑,激疑和解疑,使学生始终跟随教师的讲授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讲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2.问答法又称提问法、谈话法、疑问法、析疑法等。特点是以师生的相互问答为主要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问答法的基本要求是:(1)讲究教师提问的艺术。提问要紧紧围绕教材的中心,服从总的教学目标。要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启发性。(2)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3)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4)正确处理面向集体
19、提问和个别回答的关系。(5)要做好归纳、总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掌握知识。3.讨论法又称议论法、辩论法、研究法、研讨法、座谈法等。是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同组成。组织课堂讨论要注意三点:(1)明确目的。讨论前要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讨论的内容和形式。(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教师要有民主态度。4.练习法又称巩固法、总结法、复习法、智力竞赛法等。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的过程中阅读和理解课文,从中获得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熟练技巧。(1)练习法的一般程序教师设计练习题,向学生说明练习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
20、生开展练习活动;通过答问等方式了解和收集反馈信息;调节和校正练习活动,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检测评定练习成绩,强化练习效果。而决定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设计的练习题。(2)练习法的基本要求体现学科目的;体现知识和能力的体系;本于教材而又有综合性和灵活性;具有创造性和迁移性。5.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法的基本要求:(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到观察与思考中。(3)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21、(二)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二)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1.朗读法又称吟诵阅读或品味性阅读。是把有形而无声的书面语言,借助形与声之间的特定关系,变成无形而有声的口头语言。朗读训练的常用方式有:(1)教师范读;(2)学生单读;(3)学生齐读;(4)学生分角色读。2.背诵法背诵是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的,背诵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1)大声诵读指导背诵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把理解和诵读结合起来。(2)抓住关键词语所谓抓住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3)利用课文画面文章画面感强,以画面形象来辅助记忆是一种良好的方法。(4)遵循写作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
22、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5)整分联背诵法它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6)限时强制记忆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3.默写法背熟文章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所以一定要重视默写。4.听写法会听是对注意力集中的一种培养,具体来说,听写有以下几个优点:(1)能面对全体学生,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2)能培养学生的语感。(3)能发展学生的智力。(4)能全面检验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二、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评价二、小学语文常用
23、的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的种类(一)教学评价的种类 1.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将教学评价分为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1)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一般是指在课程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3)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诊断性评价的主要用途有三个方面: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确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1)
24、相对性评价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2)绝对性评价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3.根据评价方法的不同,还可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1)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2)定量评价定量评价则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在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定性评
25、价和定量评价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不可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二)教学评价的特点(二)教学评价的特点 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一理念引导下的新课程的评价有以下特点:(1)评价的目的促进发展;(2)评价的内容统合化;(3)评价的标准分层化;(4)评价的方式多样化;(5)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三)教学评价的功能(三)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的功能具体有如下几点:1.诊断功能它主要表现在通过评价能有效地判断学生的发展状况,帮助教师判断教学目的实现的程度,并发现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表现方式和困
26、难所在,为教师和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案和采用合理有效的对策提供依据。2.导向功能它具体表现为对教学方向、目标的调整,教学方法、策略的更换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调整等等。3.发展功能它是指评价应是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种评价制度,实施评价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强调评价的形成性作用。4.管理功能它体现在通过评价,调整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改善教育、教学活动。真题再现真题再现以下做法是小学语文课程不倡导的是( ) 。A.自主、合作 B.生动活泼 C.单一讲授 D.丰富的实践活动【解析】单一讲授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要多种教学方法并举。故选
27、C 项。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基本能力第一节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运作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运作能力一、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规范表述一、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规范表述语文教学目标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方向和灵魂,它是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影响教学全局的根本问题。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包括: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2)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3)语文师资水平和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二)设计语文教
28、学目标的要求(二)设计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3)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三)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三)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老师。(2)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具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以便于教学中把握和评价时使用。(3)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种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4)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条件。(5)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6)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重难点的选择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重难点的选择(一)安排教学内容(一)安排
29、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贯穿着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有:(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二)重难点的选择(二)重难点的选择 教学重点就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是中心。确定教学重点要认真分析教材。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困惑点。教学难点应该由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决定,难点的确定既要分析教材,又要分析学生,所以难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几方面:(1)
30、新知识超出了学生已有知识的范围;(2)新知识与学生固有的定向思维不一致;(3)新知识与原有的旧知识有很大的距离。三、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恰当选用三、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恰当选用(一)选择语文教学方法(一)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必须科学地设计和运用教学方法。1.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2)依据教学内容。 (3)依据教师素质。 (4)依据学生特点。(5)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等。(6)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2.选择语文数学方法的原则(1)多样性原则。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各异,教学环境多变,各种
31、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有各自的局限性,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2)灵活性原则。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活动的多变性,决定了教学方法选择的灵活性原则。(3)优化组合原则。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强化各自的积极方面,弥补各自的消极方面,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4)教法与学法统一原则。教法能促进学法的形成,学法也能促进教法的发展。(5)创造性原则。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造、组合,使之适应新的教学情景,发挥最大功能。(二)教学媒体的恰当选用(二)教学媒体的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是指在传播知识或技能过程中呈示信息的手段或工具。狭义的教学
32、媒体专指语言、粉笔黑板、图片、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与投影、幻灯、电影、录像、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广义的教学媒体还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参观等教学方法在内。这里着重讨论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狭义)的选用问题。1.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根据教学媒体对于促进完成教学目标所具有的特性和教学功能,来选择和利用媒体,是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原则。2.选择教学媒体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依据(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教学对象。(4)依据媒体特征。(5)依据教学条件。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就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教学过程是在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和训练
33、过程的基础上,运用教学手段所进行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和训练过程,其基本特点是简捷性。(一)导入语的设计(一)导入语的设计 导入语设计从形式上看,主要有五种方法。一是以讲导入;二是以读导入;三是以议导入;四是以练导入;五是以看导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常用的方法有:1.直接导入直接导入开门见山,方便快捷,简单易行。2.情境导入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利用教学用具,通过欣赏音乐,观看电视、录像、电影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故事导入教师可通过寓言、故事、典故或传说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4.悬念导入用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一种通
34、过设置悬念来将学生引入求知情境之中的导入方法。5.质疑导入语文教师要学会紧扣课文设计一些问题,最好能总领全文,或从侧面入手,巧妙设疑。促进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6.审题导入上课伊始,教师先板书课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导入新课。7.作者导入 运用有关作者知识导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使他们对作者产生仰慕崇拜之情,有利于激励学生奋进,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学习课文。8.朗诵导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诗文,激情朗诵,把学生引入到诗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以此引入语文教学。(二)课堂结束语设计(二)课堂结束语设计课堂结束语的设计,应该根据不同
35、的教学内容而定。常用的课堂结束语形式有:1.总结式教师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提出一定的要求和希望。2.争鸣式老师提出一个有争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争论,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3.拓展式为了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利用结束语,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或者布置阅读资料,以此拓宽教学内容。4.点睛式教师精妙的结束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便于学生抓住本节课学习的中心。5.激情式创设一种具有诗情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进一步思考。6.活动式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适当开展活动,既能缓解课堂教学的沉闷,松弛学生的紧张情绪,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
36、能力。(三)板书的设计(三)板书的设计板书图示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1.板书图示的功能、内容和形式(1)板书图示的基本功能是用简明的板书、图表和形象,勾勒出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完整地理解教学内容和写作方法,进行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训练。(2)板书图示的内容有文章结构提纲,人物形象提纲,情节发展提纲,写作方法提纲,景物描写提纲,知识讲解提纲,训练要求提纲。(3)板书图示的主要形式有书写、表解、图示、简笔画等。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和文明的书写习惯。(2)版面设计能力。(3)一定的制图和绘画能力。3.板书图示的美感要素(1)简洁美。能够对课文的内容特别是复杂课文
37、的内容做出高度概括,做到语约义丰,以简驭繁。(2)含蓄美。简练和概括,使一切板书形式中都具有很多“空白” ,能给学生以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产生一种回味无穷的含蓄美。(3)映衬美。板书常用位置排列、色彩区别等方法,将具有对比或类比性质的内容显示出来,相映成趣。(4)流动美。有些课文故事性较强,情节生动,线条分明。教这类课文的板书宜采用鱼贯式进行的方法,使之呈现出一种流动美。(5)奇异美。别出心裁的板书,往往以某种奇异感而使学生产生美的愉悦。(6)缜密美。能够展示课文内容特别是繁杂课文内容的内部结构和逻辑关系,显示出一种谨严、缜密的总体美。(7)形象美。借助图表和简笔画,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四)
38、教学活动的设计(四)教学活动的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有:1.目标性和丰富性相结合的原则课堂行动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通过课堂教学活动,须让学生有所得,努力调节课堂气氛。在注重教学活动目标的同时,要注意教学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2.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活动中先强调自主活动,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合作。教师要改变观念,大胆放手,尽量让学生组织活动。3.全体性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发展性则要求课堂活动化须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但要通过活动掌握知识,训练能力,而且要发展思维、培养情感、学会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及积
39、累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经验。(五)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五)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 1.课堂教学提问的主要方式要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提问是最主要的方法。恰当地启发提问,能激发学生思考和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方式有:(1)设疑式。教师有意识地提问设疑,能引起学生的思考。通地设疑,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做出正确回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深究式。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教师设计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问题。(3)对比式。运用对比式提问,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4)提示式。内容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来启发学生。2.课堂
40、教学提问要遵循的原则教师要善于创造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提问应遵循以下原则:(1)精心设计问题。这样可以避免提问的随意性、盲目性。还有,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应过多、过简。(2)要善于启发诱导。提问前,教师要循循善诱地交待说明,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最佳状态。(3)难易应适应。教师对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4)注意广泛性。提问应针对全体同学,不可将课堂变成对“尖子”的提问,以免挫伤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第二节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指导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指导 1.识字与写字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是阅读
41、和写作的基础,是 12 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 年级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阅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
42、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43、,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主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 3.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4 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
44、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45、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二、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评价二、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评价(一)总述(一)总述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
46、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二)具体评价(二)具体评价 识字与写字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
47、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 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朗读、默读的评价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
4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略读、浏览的评价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
49、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在 79 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写作 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