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问和实力目标: 驾驭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古今义的改变;了解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理解文章的内涵。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作者笔下的志向社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难点:体会作者对“桃花源”的志向社会的描述,相识其对美妙社会的憧憬和追求。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读法、点拨法、探讨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斗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倒戈,安于江左一隅
2、之地。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憧憬。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志向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问:你能说明“世外桃源”的含义吗? 明确:比方志向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美丽的世界;另比方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地方。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妙的地方。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检查预习 1、看注释,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hu) 俨然(yn) 怡然(y) 阡陌(qin
3、m) 邑人(y) 间隔(jin) 垂髫(tio) 语云(y) 平旷(kung) 缘(yun) 诣(y) 遣(qin) 要(yo) 刘子骥(j) 落英缤纷(bn fn) 郡下(jn) 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三作者及社会背景。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xn)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闻名田园诗人。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有着“大济苍生”的志向。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担心,他空有才志而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 “不为五斗米折腰”, 41岁
4、时便弃官回乡,从今过着“躬耕自资”的田园式的隐居生活。他的作品大都是归隐后写的,反映了当时的田园生活,因而成为我国闻名的“田园诗人”。 东晋是一个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时代。 四、课文字词句学习。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2、请同学们试翻译课文。(每生翻译一句) 3、驾驭课文注释的词语。(补充注释如下)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艳丽漂亮。 异:惊诧。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光明。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足足。 所从来:从哪儿来。 咸:都。 问讯:
5、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皆:都。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云:告知(他)说。 不足:不值得。 既:已经。 志:做记号。 诣:拜见。 如此:像这样。 遣:派。 欣然:兴奋地。 4、古今词义。 鲜美 :古义:艳丽漂亮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簇新 交通 :古义:交织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6、如此 :古义:像这样 说如此 今义:这样 缘 :古义:沿 缘溪行 今义:原因,缘分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长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5、一词多义 舍:舍弃(便舍船); 房子(屋舍俨然)。 寻:找寻(寻向所志); 不久: (寻病终)。 志: 做标记(到处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 向: 以前(寻向所志);对着(眈眈相向)。 其:这、那 (复前行,欲穷其林); 他的 (得其船)。 为:作为(捕鱼为业);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给(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 五、作业 :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疏
7、通了文章意思,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文章的内容。 二、课文观赏品读。 1、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觉桃花林的经过。 其次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从第4节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 桃源未果的情形。 3、思索以下问题。 渔人怎么发觉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
8、,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呼陌交 通,鸡犬相闻。”)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忱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写出桃源人对生疏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渔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缘由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搅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9、) 渔人出桃源时,“到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示意桃源是虚构的。)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志向社会?我们今日应当怎么评价?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比照的。这里景色美丽,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同等,和平安静,的确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志向的世界。这志向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广阔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行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三、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一)感受桃花源的漂亮。 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
10、;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老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美丽。 (二)感受桃花源华蜜。 桃花源的华蜜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家立业) 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同等,民风淳朴) 老师小结:桃花源华蜜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同等,民风淳朴。 (三)感受桃花源的神奇。 桃花源神奇在何处?(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桃林神奇: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奇:仿佛若有光,形态奇妙。 林中人神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奇: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四)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志向?(反
11、对战乱,追求和平、华蜜、自由生活的社会志向。) (五)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六)合作探究: 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 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索。(反衬黑暗现实,寄予自己的生活志向) 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主动追求美妙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躲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 四、总结新课。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相比照的。这里景色美丽,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老有所养、幼有所长、人人安家立业。这种志向的社会图景反映了广阔人民的
12、抗拒剥削压迫、反对斗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觉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妙境界,寄予了自己的政治志向,反映了广阔人民的意愿。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憧憬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华蜜美妙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志向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须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八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