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教育(全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等职业教育(全文) 试论中等职业教化在中学教化普及化进程中的作用国际比较视阈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欧美国家和日本在产业革命和社会民主化的要求下,主动推动中学教化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重视中等职业教化的发展和制度化建设。从国际视野考察发觉,在中等教化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过渡的进程中,中等职业教化起到了不行缺少的作用;中学教化在实现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过程中,中等职业教化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今后,中国为实现完全工业化和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学阶段教化要以实现普及化为目标,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化,加快综合中学建设。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request of industria
2、l revolution and social democratization since the modern times, both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and Japan have advanced the maification and universalization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greatly, and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
3、al education.A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review has shown that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roc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from elite period to ma period.Meanwhil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lso plays a main role in helping high school e
4、ducation realize maification and universalization.From now 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mplete industrialization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harmonious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high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take universalization as its goal, 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vig
5、orousl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should be sped up. 【关 键 词】产业革命/社会民主化/中学教化普及化/中等职业教化/综合制中学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化等各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工业化进程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的探讨报告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相识表明:到2005年,“我国的工业经济占据了肯定主体地位,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从一个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我国整体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但各个地区之间
6、工业化水平差异巨大”1。这样,为了完全实现工业化,推行新型工业化战略被认为是今后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方向。在这一进程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必需要实行的首要战略举措之一。与提高人力资本相关联,我国的教化要做结构性、体系性改革,其中加快中学教化普及化进程,特殊是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化的规模并提高其质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基础教化阶段一项亟待完成的重要任务。 从学校教化系统内部来看,我国在世纪之交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化之后,普及中学阶段教化就成为接踵而至的一个麻烦问题。之所以说它麻烦,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缘由:其一,普及中学教化首先要促进中学教化数量的扩张,同时还必需谋求其质量的提高,
7、这两者是一个一体两面的冲突关系;其二,中学教化普及化表面上看是中学教化的规模增长和质量提高的过程,但其背后又是一个在教化政策和教化制度上是追求公允还是追求效率或者是争取两者并立的教化理念权衡的过程,这种理念权衡不光是教化系统内部的事情,还与教化系统外部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干脆相关;其三,中学教化既具有一般教化的性格,又具有职业、技术、 甚至专业教化的性格,这使得走向普及化的中学教化中的学生分流问题异样困难。随之而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实行什么样的模式来普及中学教化?其四,为了实现中学教化的普及化,有关部门和各学校必需在设施设备整备、老师培育培训、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化经费投入等方面主动做好打算,在此过程
8、中,必需处理好中学教化与其他各级各类教化的关系2。看来,围绕中学教化普及化问题,各种冲突和问题错综困难、相互交织。由于篇幅关系,本文围绕中等职业教化与中学教化普及化的关系,从国际视野动身,运用比较的思维,集中探讨一下在中学教化普及化进程中中等职业教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普及中学教化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模式。 一、中学教化普及化的涵义 对于“中学教化普及化”这个概念,目前很少有学者进行过缜密的论述和严格的界定。日本教化社会学者藤田英典在月刊中学教化1978年第2期上发表的中学教化的普及化与选拔原理一文,借用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rtin Trow)的高等教化发展阶段理论,对中学教化普及化问题
9、进行了阐述。 20世纪70年头初,马丁特罗通过考察二战后美国和西欧国家高等教化的发展状况,分析这些国家高等教化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以高等教化的入学率为指标,明确地把高等教化的发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他指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化,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供应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变更。当达到15时,高等教化系统的性质起先变更,转向大众型;假如这个过渡胜利,大众高等教化可在不变更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化起先快速迈向普刚好,它必定再创新的高等教化模式。”3这就是马丁特罗的高等教化发展阶段理论。 藤
10、田英典借用马丁特罗的这一理论,以中学入学率为指标,把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中学教化的数量扩大和性质改变的过程划分为精英化、大众化和普及化三个阶段。精英化阶段是从明治初期至大正中期(大约1872-1920年),该阶段日本中等学校(旧制中学校、高等女学校、甲种实业学校)的入学率保持在15以下;大众化阶段是从大正中期到昭和20年头末(大约1920-1954年),该阶段中等学校或高级中学的入学率从15提高到了50;普及化阶段是昭和20年头末以后(1954年以后),该阶段高级中学的入学率超过了50。同时,藤田英典还相识到,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中学教化发展在发生阶段性跃进的过渡期,中学教化的性质发生了改变,1920
11、年前后的过渡期为“第一次改变”,1954年前后的过渡期为“其次次改变”4。藤田英典的这一创见可以称之为中学教化发展阶段理论。 本文在考察中学教化普及化问题时亦依照这种阶段区分法(精英化、大众化和普及化)和阶段划分标准(中学入学率的15以内、1550、50以上)。 二、精英化阶段中等职业教化的作用 从世界范围看,中等教化的精英化阶段大体上处于从欧洲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以后至20世纪10年头这一段时期。之所以把欧洲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作为精英中等教化的起点,是因为从那时起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在中世纪时期的传统学术型中学的基础上,新建、改建了一批学术型中学。之所以把20世纪10年头作为精英中等教
12、化的终点,是因为从那时起,美、日等国家中等教化的入学率超过了15(1910年美国有15的适龄青年进入中学学习541,1920年日本旧制中学校、高等女学校和甲种实业学校的入学率达15.85172)。 (一)精英化阶段中等职业教化的发展 在精英化阶段,世界中等教化的基本特征是:传统的学术型中学获得了巨大发展,在整个中等教化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实施中等职业技术教化的各种实科中学逐步发展起来, 但是它们仅处于从属地位。这样,在中等一般教化和职业教化的关系上就形成了显明的双轨制,其典型代表是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所以,精英化阶段世界中等教化的结构特征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双轨制。 近代中等教化发展的早
13、期,亦即其精英化阶段的前期,基本是实施中等一般教化的学术型中学一统天下。但自18世纪后期产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并向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扩绽开来以后,中等教化起先向大众化方向迈进,同时职业中学和技术中学相继建立并发展起来。1708年德国的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建立了一所实科中学,1747年德国人赫克(J.J.Hecker)在考赫斯特拉斯建立了一所“经济学、数学实科学校”,这是世界中等职业教化机构创设的肇始。此后,中等职业教化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18世纪后期英国实科中学的盛行,19世纪中期英国实科技术学校的发展,19世纪后期法国“现代中学”的兴起和德国实科中学的发展,19世纪70年
14、头美国文实学校的蓬勃发展,以及19世纪末日本实业学校(甲种)的建立与发展都表明:在各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开展产业革命的促动下,中等职业教化渐渐发展壮大,中等职业教化机构从自然无序状态渐渐发展到了制度化状态。 尽管在精英化阶段中等职业教化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各种职业教化机构在制度层面上还没有取得与传统学术型中学同等重要的同等地位,它们的毕业生一般不具有升入高校的资格,只得在就业市场就业。例如,德国在1901年以前高校是对非文科中学毕业生持“卑视”看法的6,英国在1926年发表青年的教化(即“哈多报告”)之前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的地位是无法与文法中学相比的7。 (二)中等职业教化在中等教化由精英
15、型向大众型过渡中所发挥的作用 中等职业教化在中等教化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过渡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察。 从学理上来考察,由于学术型中学主要是为升高校做打算的,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人口数有限的中产阶级以上的阶层,所以,单凭封闭的学术型中学是很难实现中等教化大众化的。当然,这一阶段学术型中学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学术型中学的发展主要是由高校教化规模扩大所带动的结果。可是,18世纪后期以来,产业革命的发展不仅须要成千上万的一般劳动者(非技术工人),而更须要中等水平的娴熟技术工人,于是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化就成了特别必要的事情,欧美国家和日本的中等职业教化的大发展无不与产业革命的深化发展有干脆的
16、关系。 从实际来考察,18世纪中期以前职业类中学虽然已经产生,但其力气特别微弱。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在产业革命的影响下,德国和美国等的中等职业教化有肯定的发展,但其力气仍旧比较微弱。到了19世纪后期,中等职业教化才以德国为首快速地发展壮大起来。比如,德国于19世纪末形成了文科中学、文实中学、实科中学并存的局面,美国既设有好用课程又设有古典课程的公立中学自19世纪 六、七十年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日本在实业学校令颁布、修改(1899年、1920年)后实业学校取得了巨大发展。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考察可以发觉,欧美国家和日本在中等教化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过渡的过程中,中等职业教化担当着一极。换句话说
17、,假如没有中等职业教化的参加,中等教化向大众化过渡是难以实现的。 三、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中等职业教化的作用 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10年头以后,欧、美、日等国家相继实现了中学教化的大众化,进而实现了普及化。从时间上看,大体上从20世纪10年头至50年头是中学教化的大众化阶 段,从20世纪 五、六十年头以后是中学教化的普及化阶段。但各个国家的中学教化进入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的日程表是不尽一样的。 (一)大众化、普及化阶段中等职业教化的发展 20世纪10年头以后,相继进入大众化乃至普及化阶段的欧美国家和日本的中学教化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等教化制度的分化产生了初级中学和
18、高级中学,从而使中学教化实现了制度化。中学教化的制度化始于1918年美国教化协会“中等教化改组委员会”发表的中等教化的基本原则报告建议把中学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其次,综合中学在美、英等国成为中等学校的主流。综合中学是美国在公立中学制度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具有美国特色的中学类型,它的建立始于中等教化的基本原则报告的建议,此后,综合中学在美国逐步发展起来。美国的综合中学制度对于欧洲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英国在综合中学制度建设上迈出的步伐最大;第三,在中学教化综合化的进程中,传统的双轨制逐步被消退了。二战后,伴随着综合中学制度的发展,欧洲型的双轨制渐渐走向了分叉制甚至单轨制。比如,英国在经过19
19、65年和1976年两次大的改革后,原来的双轨制(文法中学和技术中学、现代中学)变成了以校内分轨(课程分化)为特征的单轨制。法国和德国的中等教化经验综合化改革以后,其后期中等教化阶段演化成了分叉制。 中学教化由精英化阶段过渡到大众化阶段再奔向普及化阶段,这一过程是中等一般教化和职业教化协同发展的过程。在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中等职业教化取得与一般教化同样的合法地位是特殊值得重视的事情。例如,英国历史上(二战以前)一直是重视文法中学而轻视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的国家,但二战以后实行综合中学制度,把职业课程和学术课程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从而在制度上提高了中等职业教化的地位。法国一向不重视职业教化的发展,但1
20、975年哈比教化改革之后建立的两年制短期职业中学成为实施中等职业教化的主体,而且20世纪80年头中期设立职业中学科会考,更使职业中学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日本在二战后建立了单轨学制,其高级中学既设一般科又设职业科,职业科中学的地位和一般科中学是同等的,特殊是20世纪50年头中期进入经济高度增长阶段以后,产业界和政府都对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化和技术教化倾注了巨大的热忱。 应当指出,随着中学教化普及化的到来,欧美国家和日本(除个别国家以外,如高度重视职业教化的德国)在中等一般教化和职业教化的比例关系上,出现了以一般教化为主、以职业教化为辅的局面。 (二)中等职业教化在中学教化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所发
21、挥的作用 二战以后,欧美国家和日本等都在法律上确立了中等职业教化与一般教化的同等地位,再加上这些国家都开展了新的工业化进程,所以,以培育娴熟技术工人为主要目的的职业中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它们的发展又干脆加速了中学教化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进程。仅以日本为例,1954年是日本中学教化进入普及化的初年,就在这时(1955年)约有40的中学生就读于职业科中学。 二战以后,欧美国家和日本为了促进中等职业教化的发展,在“普职等值”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创建了“普职双轨体系下的转换模式”(德国)、“普职整合体系下的渗透模式”(美国)和“普职单列体系下的互补模式”(日本)8,注意使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具有同样的高
22、等学校入学资格,从而促动了中等职业教化的发展。 这样,取得合法地位、面临工业化发展须要、有高校入学资格吸引的中等职业教化在中学教化大众化和普及化进程中充当着重要一翼就成为当然的事情了。 四、中学教化普及化进程中中等职业教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无论是中等教化的精英化阶段还是中学教化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中等职业教化的产生和发展为中等(中学)教化的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进程中,中等职业教化的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对于这种发展改变的合理性和必定性,须要作详细的“因素分析”。 第一,工业化始终对中等职业教化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通过对欧美国家和日本的宏观历史考察可以知道,中学教化的普及化
23、过程和中等职业教化的发展过程具有同步性,而这两者的发展又与工业化进程具有相即性。这一点是在中学教化普及化进程中来考察工业化对中等职业教化发展的影响作用的重要前提。 从历史上看,职业教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工商业的发展有肯定关系。18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产业革命席卷欧美国家,中等职业教化也在欧美国家不仅数量规模上取得了较大发展,而且还达到了组织化、制度化的程度,其典型标记是欧洲双轨制中等教化体制的形成和美国综合性公立中学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继完成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的各个国家,更是特别重视中等职业教化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综合中学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学教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
24、意义。二战后,在经济复兴和新型工业化运动中,中等职业教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欧洲国家给予中等职业教化与一般教化的同等价值和允许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高校入学资格是中等职业教化得到发展的前提和制度空间。这一历程表明,发展中等职业教化是工业化发展的须要,工业化进程促进了中等职业教化的发展,其内部机理是职业教化具有潜在的经济性。 其次,政治民主化对中等职业教化的发展起着或制衡或促进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乃至中期,政治民主化程度偏低,一般庶民阶层的政治地位非常有限,所以“近代型义务教化”基本上限于初等教化阶段,而中等教化则在各社会阶层间是不同等的,欧洲型的双轨制是这种不同等的显著体现。而制造这种不
25、同等的正是相关国家政府组织的公共权利。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中等职业教化虽有发展但整体处于低迷状态的缘由是受到公共权利制约的结果。 20世纪10年头以后,在政治民主化总体进步(如一战和二战后的政治民主化)的形势下,在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实现工业化并成为成熟工业化国家的情形下,“现代型义务教化”普及到了初中甚至中学阶段,中学教化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才被提到一些政府或政党组织的议事日程上。美国中等教化的基本原则报告主见把作为“民主制度的原型”的综合中学作为中等学校的“标准类型”9,英国工党发言人托尼(Richard Henry Tawney)发表的人人受中等教化报告(1922年)
26、主见把中等学校建设成为面对全部男女青少年的“普遍的中等教化”机构10,日本中心教化审议会发表的关于后期中等教化的扩充整顿询问报告(1966年)主见在后期中等教化阶段“彻底强化教化机会均等”理念11,这些都表明,在中学教化走向大众化乃至普及化阶段,政治民主化和教化民主化总体上是起促进作用的。也就是说,政治民主化和教化民主化促进了中学教化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而中学教化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又带动了中等职业教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反过来,中等职业教化的发展又大大推动了中学教化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第三,文化传统对一般教化和职业教化的关系起着调整作用。文化传统的涵义特别丰富,与探讨一般教化和职业教化的关系相关
27、联,不同国家人们的一般教化观念意识和职业教化观念意识是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文化传统,就有什么样的对二者关系的相识。比如,同为欧洲国家的法国不像德国那样重视职业教化,其缘由何在?教化社会学者约西沙威特和沃尔特穆勒把法国社会和德国社会分别定义为“组织空间”和“资格空间”,并认 为这种社会性质确定了两国对待职业教化的差异12。而法国社会的“组织空间”性质和德国社会的“资格空间”性质的形成是有其深层文化传统的缘由的。 五、中国的可能选择:以普及中学教化为目标,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化,加快综合中学建设 通过考察欧美国家和日本中学教化普及化进程中中等职业教化的地位、作用的改变可以发觉,在精
28、英化阶段,体现效率优先原则的双轨制是欧洲中等教化的传统,职业技术学校是双轨制中的旁轨,它们在促使中等教化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过渡中,起到了不行缺少的作用。在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美国型的综合中学模式既体现了民主、同等精神,又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普及中学教化的要求,因而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在这两个阶段,中等职业教化为各国中学教化的普及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通过考察欧美国家和日本社会经济和中等教化的发展状况发觉,但凡处在工业化发展盛期的国家,都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化作为教化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那么,处在工业化中期后半段的中国须要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化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满意我国经济现代化对中等
29、技术人才需求的根本性举措。同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化也是使我国中学教化真正实现普及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另外,建设“和谐社会”在教化上的体现应当是深化教化民主化建设,普及中学教化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今后,我国普及中学教化的模式会有多种选择,基于继承历史和“洋为中用”式的思索,第三条道路(一般中学职业中学综合中学)应当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必要选择,因为处在既要大力推动工业化建设又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国要注意保持教化政策的公允和效率的统一;此外,这种模式在制度上的敏捷性、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或多重适应性可以解决普及中学教化中的一些麻烦问题和主要冲突。为此,现阶段,我国应当以战略眼光和
30、科学看法加快综合中学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相识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2):35-37. 2廖其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及义务教化的回眸J.西南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4-21. 3谢作栩.马丁特罗高等教化大众化理论述评J.现代高校教化,2001(3):13-18. 4(日)藤田英典.中学教化的普及化与选拔原理J.月刊中学教化,1978(2):10-17. 5李其龙,张德伟.一般中学教化发展国际比较探讨M.北京:教化科学出版社,2008. 6滕大春.外国近代教化史M.北京:人民教化出版社,1989:466. 7吴式颖
31、.外国现代教化史M.北京:人民教化出版社,1997:90-91. 8郭杨,李晓玲.国际上几种普职互通模式及其比较借鉴J.职业技术教化(教科版),2002(31):23-26. 9夏之莲.外国教化发展史料选粹(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高校出版社,1999:163. 10(日)世界教化史探讨会.世界教化史大系25中等教化史M.东京:株式会社讲谈社,1976:183-184. 11(日)中心教化审议会.关于后期中等教化的扩充、整备(询问报告)G/(日)教化问题调查会.后期中等教化最终询问报告解说.东京:明治图书出版株式会社,1966:196-199. 12(美)莫琳T哈里楠.教化社会学手册M.上海:
32、华东师范高校出版社,2004:581-584 中等职业教化(全文) 中等职业教化论文 中等职业教化政策解读 中等职业教化考察要求 中等职业教化质量报告 中等职业教化督导评估方法 中等职业教化督导评估方法 浅谈中等职业教化专业建设 新型职业农夫中等职业教化调研报告 中等职业教化发展状况调研思索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