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经典学案 5-1 生态因素课件.pp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9795790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4.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经典学案 5-1 生态因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精品】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经典学案 5-1 生态因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经典学案 5-1 生态因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经典学案 5-1 生态因素课件.ppt(9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n1描述生态因素的概念及分类。n2举例说明阳光、温度、水分对动植物生理、形态、分布等的影响。n3说明种内关系的类型及意义。n4概述种间关系。n5分析种间关系的类型并举出实例。n6简述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n一、生态学n二、生态因素n1概念和分类n(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 、 、 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n(2)分类形态形态生理生理分布分布n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n(1)光n.光对植物的影响n.光对动物的影响n光影响动物的 、 、体色、视觉等等。n(2)温度n温度影响植物的 和 ,如高山植物被分布由低到高依次是: 、落叶阔叶林、阔针混交林、 、高山草甸。n(3)水n水影响生物的 ,并决定 生

2、物的分布。繁殖繁殖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形态形态分布分布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叶林生长发育生长发育陆生陆生n3生物因素n4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n在分析某生物的环境条件时,既要分析各种生态因素的 作用,又要找出其中的 因素。综合综合关键关键名称概念实例二者联系环境因素指生物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生存的所有因素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间接对生物产生影响的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pH及各种生物因素n2.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n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是同时共同起作用的,而不是单独地孤立地起作用的。如小麦植株受生态因素的影响。n由

3、图中看出,小麦植株的生长发育要受到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各种生态因素是综合地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起作用的。n3关键因素的主导作用n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虽然是综合地对生物发生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各种因素对生物都是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一般总有某个因素的作用最大,这个因素就被称为关键因素。关键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n(1)关键因素在所有因素中影响最大,它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其他因素的变化,从而改变整个生态环境。n(2)关键因素的强度状况直接影响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长、发育、繁殖或导致死亡。n例如,在特别干旱的年份,水分成为限制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在蝗虫大发生的年份,蝗虫吃净水麦,此时蝗虫就是关键因素。n特

4、别提示n(1)不同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n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限制因子阳光、温度、水的盐度及矿质离子含量。n(2)海拔高度、水域深度对生物来说是环境因素,但不是生态因素,因海拔高度或水域深度本身对生物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温度、光照、大气等的作用反映出来,因此不属生态因素。n深化拓展n研究生态因素的作用时应注意的几个原则n(1)各种生态因素不是单独地起作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综合作用。例如,光照强度的变化是和温度分不开的,它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同时也可影响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等。n(2)在各种生态因素中,有的因素对生物的生存起主导作用。例如,对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都是光照

5、强度。n(3)生态因素之间是不可替代的,但可以调剂。一方面,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的作用虽不是等价的,但都是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在一定情况下,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减弱而得到调剂。如增加CO2的浓度,可以补偿由于光照减弱所引起的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效应。n(4)生态因素的作用是有阶段性的。如冬小麦在发育的初期阶段需要适宜温度,以后的阶段则是光照时间的长短起着主要作用。n(5)生态因素有的直接起作用,有的间接起作用。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生态因素的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n【例1】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植被分布状况是:山麓热带雨林,山腰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

6、叶林,顶部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nA阳光B土壤nC温度D水分n解析考查影响生物垂直分布的因素,在生态系统的垂直方向上,决定植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n答案Cn下列生态因素均影响红腹锦鸡的产卵量,但不同季节限制红腹锦鸡产卵量的关键因素各不相同。春天是_,夏天是_,冬天是_。()nA温度过高 B日照过短nC食物不足 D温度过低n答案:C、A、Bn1.光对生物的影响n(1)光对植物的影响n植物的分布和生理受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质等的影响。n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如图)n说明:nbC、D代表光补偿点,CD;E、F代表光饱和点,EF;阴生植物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小于阳生植物

7、。n光照长度(时间)对植物的影响n光照时间长短可影响植物的生理(包括生长、繁殖等),根据植物开花对光照时间的需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以下三种: 种类特点实例长日照植物需日照时间长于某一临界值才开花,常在春夏开花小麦短日照植物需日照时间短于某一临界值才开花,一般在秋冬开花菊花日中性植物开花与日照长短无一定关系月季n光质对植物的影响na光质不同对植物生理活动影响不同:如蓝紫光和红橙光最利于提高光合效率,而绿光则最不利于提高光合效率;nb不同光质的光波长不同,穿透力不同,故在海洋水体中,不同层次透射的光质不同,且不同海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不同光质的光,所以决定了海洋植物的垂直分布:n(2)光对动物的影

8、响n影响动物体色:如鱼、龟、蛇、牛、蛙等动物背深腹浅n影响动物视觉:鸡在夜晚视力较差,猫头鹰、狼等在夜间视力强n影响动物繁殖:貂、鼬繁殖,鸡产蛋需受长日照刺激,鹿、山羊繁殖需受短日照刺激n影响动物习性(或行为):趋光性、避光性,鸟类换羽、迁徙,哺乳类换毛等。n影响动物发育:蚜虫翅的有无与光照有关n2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作用实例影响植物的生理植物一般生活在035的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差大,种子萌发良好,植物生长健壮,开花数多,结实多而大,品质良好影响植物分布苹果、梨等果树不适宜在热带地区载种;柑橘不适宜在寒冷地区栽种。这些都是受温度限制的缘故影响动物的生理大多数动物生活在250的温度范围内,过冷或

9、过热,使动物的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影响动物体型寒带动物大端部小,热带动物体小端部大,如极地狐与水漠狐的差别影响动物习性动物冬眠、鱼类迴游、鸟类迁徙等n3.水分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作用实例影响生物分布陆生生物分为湿生、中生、旱生生物;水生植物分沉水、浮水、挺水植物;水生动物分为浮游、水中、水底动物影响生物生理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动物的消化、吸收、运输、排泄等影响生物形态旱生植物叶片小,角质层厚,根系发达,如仙人掌叶变成刺,根系发达;旱生动物有储水结构,如骆驼n特别提示n决定山区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的差异决定了山上、山下植物的种类不同;决定水中的绿色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的强弱

10、,随着海洋深度的增加,光量越来越少,就形成了绿藻、褐藻、红藻的分层次分布,阳光能够到达的深度极限为海面以下200米,绿色植物在200米以下就难以生存了。n曲线解读n光质(即光的波长)主要影响水生植物的垂直分布n一般情况下,大气中的可见光质是比较均匀的,对陆生植物的分布几乎无影响,但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就不同了,特别是海洋生态系统,藻类植物由上到下的分布为:绿藻褐藻红藻。这不仅与光强有关,更与不同波长的光在海水中的透射程度有关。n下图上部为红藻(a)和绿藻(b)在不同光谱中的相对光合作用效率,下部为不同水深光能的变化。n据图分析可得:n(1)红光波长较长,能量较低,在海水中的透射率较低,蓝紫光大部分

11、被海水反射掉,所以海面看上去是蓝色的。n(2)海水中透射率最高的是绿光。n(3)表层海水中红光、蓝紫光较多,且绿藻此时的光合作用速率高(因叶绿素a、b主要吸收这些光),则绿藻适于生长在上层。n(4)海水稍深处,红光和蓝紫光很少,已不适于绿藻生活,但却适于褐藻的生长。因褐藻细胞中除含有叶绿素a外还有叶绿素c,在红光、蓝紫光区域的吸收峰比较宽,更重要的还具有吸收绿光、青光的藻红素、藻蓝素等色素。n(5)海水深处主要有绿光等,且红藻此时光合作用速率高(因红藻主要吸收这些光),则红藻适于生长在深水层。n【例2】(2009南昌调研)以下关于生态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nA阳光通过生产者对草食动物产生影

12、响,所以阳光也是影响草食动物的生态因素nB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但在生物圈中是均匀分布的,所以不属于生态因素nC对于海洋生物来说,水分不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nD光照时间长短是影响绿色开花植物是否繁殖的重要生态因素n解析CO2属于生态因素,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并不均匀,城市人口密集区含量较高,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中含量相对较低。n答案Bn(2009年海淀测试)分析下列各项叙述,选择有关的非生物因素的字母选项,填入下面的括号中。n(1)决定山区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n(2)决定水中绿色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n(3)与大多数鱼类的洄游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n(4)柽柳有十分发达

13、的根系和很小的鳞片状叶,与此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n(5)影响哺乳动物换毛及鸟类换羽的主要因素是()n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E土壤的理化特征n解析:阳光、温度和水这三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分布起着很大的作用,第(1)、(2)小题都为垂直分布,似乎相同,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不同的。决定山区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的差异决定了山上、山下植物的种类不同;决定水中绿色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质的不同,随着海洋深度的增加,光量越来越少,就形成了绿藻、褐藻、红藻的分层分布,阳光能够到达的深度极限为海面以下200米,绿色植物在200米以下就难以生存了。n第(3)小题鱼类的洄游可能与多种

14、因素有关,但影响其洄游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第(4)小题,应根据适应性的特征来推理。发达的根系可以从土壤深层吸收水分,供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鳞片状小叶又可以减少水分的过多蒸发,柽柳根叶的结构特点无疑与水分的吸收与散失有直接关系。(5)哺乳动物换毛及鸟类换羽由光周期引起,即光周期变长时换夏毛(羽),光周期变短时换冬毛(羽)。n答案:(1)B(2)A(3)B(4)C(5)An1.种内关系n(1)概念: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叫种内关系。n(3)意义:利于物种的生存。n2种间关系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应用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

15、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大豆和根瘤菌农业上应用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关系进行根瘤菌拌种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道,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细菌农业上可利用害虫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如用赤眼蜂防治玉米三化螟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应用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农作物与杂草,牛与羊酵母菌在叶表面和花粉上的繁殖利用了病原菌赖以生长、发育以及提高侵袭力所需要的养分,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因此酵母菌可用于生物防治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

16、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后增后减者为捕食者羊和草,青蛙与昆虫捕食害虫的生物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成员,如瓢虫捕食蚜虫是普遍利用的天然生物防治n误区警示n1同一物种之间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应叫种内斗争,因为捕食必须是两物种之间的关系。n2共生与寄生都是种间关系,且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共生是双方互利共生,寄生是一方有利而另一方有害。n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n4捕食是一种弱肉强食的现象

17、,广义捕食主要指大型肉食动物捕食小型动物的食肉行为以及草食动物的食草行为。而寄生是弱者依附于强者的现象,寄主(寄生者)主要从宿主(被寄生者)的体表或体内吸取体液营养,寄主一般能给宿主造成慢性伤害,但不能立即杀死宿主。n5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不同种生物争夺同种食物或生活空间的现象)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含竞争,而生存斗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之一)内容更丰富,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n【例3】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如图所示是Tilman等对两种淡水硅藻针杆藻和星杆藻的研究结果。

18、图中实线表示种群密度,虚线表示硅酸盐含量,a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b表示单独培养星杆藻的情况。c表示两种硅藻在一起的培养情况。针杆藻和星杆藻之间的关系是()nA竞争B捕食C种内互助D共生n解析当单独培养针杆藻和星杆藻时,二者的生长只与硅酸盐含量有关;当两种硅藻在一起培养时,在硅酸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一种硅藻数量急剧减少,另一种硅藻维持在较高数量水平,因此针杆藻和星杆藻之间的关系是竞争。n答案An下面为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n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nC狐与兔 D细菌与噬菌体n(1)判断AD四组生物对应的曲线:nA_,B._,C._,D.

19、_。n(2)造成现象是由于_。n(3)与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_。n(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n(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n解析:(1)根据题意,A中两生物是互利共生关系,其曲线表现为“同步消长”,对应曲线;B中两生物是竞争关系,竞争的两种生物可使竞争力弱的物种灭绝,对应曲线;C中狐与兔是捕食关系,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的曲线表现出“不同步变化”,即先增加者先下降,后增加者后下降,对应曲线;D中噬菌体与细菌是寄生关系,噬菌体从细菌体内获取营养,而使寄主生长不好,数目下降,而噬菌体数目增多,对应曲线。n(2)两物种竞争的原因是它们所需的生活资源(如食物等)相同。竞争的

20、结果是竞争能力弱的物种灭绝。n(3)寄生与竞争的区别在于寄生关系一般不会导致寄主死亡,因为寄生生物需要从寄主身上获取营养,否则自己无法生存。竞争的两种生物没有直接的营养关系,而是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易导致竞争能力弱的个体死亡。n(4)若四种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因为表示的是竞争关系,这两种生物任何一方死亡,都会使另一方得到更加充足的生活资源;表示的是寄生,b代表寄生生物,a代表寄主,寄生生物要从寄主身上获得营养而使寄主生长不好,b的死亡,避免了对寄主的伤害。n(5)在捕食关系中,捕食者死亡,则被捕食者会因失去天敌控制而大量繁殖,但是由于生活资源、空间是有限的,随后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

21、下降,若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各种环境阻力的影响下,最后趋于稳定。n答案:(1)n(2)竞争生活资源,竞争能力弱的草履虫死亡n(3)是寄生关系,寄生生物对寄主有依赖性,但寄主不会消亡。(4)(5)先增加,后减少n1我国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呈现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由东向西也出现规律性变化。决定上述规律性变化的关键生态因素()nA水分、温度 B阳光、海拔nC温度、阳光 D温度、水分n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本题难度中等,我国由南到北温度降低,而由东到西降雨量递减,这是造成植被规律性分布的主要因素。n答案:Dn2对分析甲、乙、丙三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地区长度甲地区乙地区丙地

22、区体长/mm395460540耳长/mm12510890尾长/mm1159080n如果上述测量数据来自于安徽的黄山、吉林的长白山、广西的桂林,则根据测量结果推测甲、乙、丙依次属哪一地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nA黄山长白山桂林阳光nB长白山黄山桂林温度nC桂林黄山长白山阳光nD桂林黄山长白山温度n解析:广西的桂林、安徽的黄山、吉林的长白山,纬度依次升高,温度逐渐降低,故动物散热面积依次减小(体长相对增大)。n答案:Dn3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n答案:Dn4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将碗豆的种子放在棉花上,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装置场

23、所温度棉花状态数日后的现象甲日光23潮湿全部发芽乙日光23干燥没有发芽丙黑暗23潮湿全部发芽丁黑暗23干燥没有发芽n关于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nA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种子萌发与光照、温度、水分相关nB该实验材料的选择是:豌豆的种子要保持完整,具有活力,并保持一定的数量n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nD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与温度无关n解析:表中的自变量有光照、水分,因变量为种子发芽状况,温度是无关变量,故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光照与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控制温度为23并不能证明种子萌发与温度无关,只是未作以温度为实验变量的探究而已。n答案:Bn5下列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

24、述中,错误的是()n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nB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宿主既可以是异养生物,也可以是自养生物nC竞争在种内和种间普遍存在n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和植物、动物和动物之间n解析: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至少有一种不能存活。寄生生物属异养生物,宿主既可以是异养生物如动物,也可以是自养生物如植物。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因此在动物和植物、动物和动物之间都可发生;竞争属于种间关系。n答案:Cn6关于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nA光是决定水体中生物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nB某种生物的生存往往受多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作

25、用,而不是仅受某种因素的作用nC长江流域海拔1000m1200m以下为马尾松,以上为黄山松,决定这种分布的生态因素是海拔高度nD决定非洲肺鱼、蝾螈、黄鼠等动物夏眠的主要因素是水分n解析: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要下降,所以决定长江流域海拔1000m1200m以上和以下植物分布不同的直接因素是温度,海拔高度间接影响了植物的这种分布,不属于生态因素,而应属环境因素。n答案:Cn7如图表示生殖和死亡速率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中哪条线表示生殖的速率,P点代表什么()nA曲线1表示生殖速率,P点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nB曲线2表示生殖速率,P点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nC曲线1表示生殖速率,P点代表环境的最大

26、负载能力nD曲线2表示生殖速率,P点代表环境的最大负载能力n解析: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密度问题会导致死亡速率上升,生殖速率下降。P点时死亡速率和生殖速率相等,即代表环境已达到最大负载能力时的情况。n答案:Cn8蓍草是菊科的一种植物,从海平面到3000m的高山都有分布。从不同海拔高度收集的蓍草种子在同一花园的相同条件下种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是()nA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存在差异nB本实验能研究“环境和基因型对表现型的作用”n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造成该现象的原因nD引起不同海拔的蓍草植株高度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存在生殖隔离n解析:海拔高度不同,环境条件有差异,自

27、然选择造成生物种群基因库存在着差异。研究环境和基因型对表现型的作用,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即同种蓍草不同平面,原来高度与实验高度的比较。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和基因型的作用,同一物种之间没有生殖隔离。n答案:An9“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人们期盼的春天提前到来的时候,许多生态系统中相互依赖的物种,开始出现生殖发育等不同步的危险变化。下图为在某国家公园记录到由于气温异常升高引起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而出现的一些现象。请分析并作合理解释。n(1)请据图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简单的食物链_。n(2)198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毛虫蜂值时间与哺育幼鸟时期同步,此种现象的意义在于_,这是经过长期_的结

28、果。n(3)目前的记录显示气温升高,鸟类的生殖时间未变,影响鸟类产卵繁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此时该生态系统中开始不同步的物种是_,不同步的现象是_,造成不同步的原因是_。结果会进一步影响鸟类的_。n解析:本题考查识图与分析能力。n(1)据图意可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简单的食物链为:橡树毛虫鸟。n(2)毛虫峰值时间与哺育幼鸟时期同步,为哺育幼鸟提供充足的食物,这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n(3)影响鸟类产卵繁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该生态系统中开始不同步的物种是毛虫与鸟。不同步的现象是毛虫峰值提前,造成不同步的原因可能是气温上升提前,橡树发芽长叶时间的提前,结果进一步影响鸟类的种群数量或死亡率

29、。n答案:(1)橡树毛虫鸟n(2)为哺育幼鸟提供充足的食物自然选择n(3)光照毛虫和鸟毛虫峰值提前气温上升提前,橡树发芽长叶时间的提前种群数量或死亡率n教学建议n1注意把握生态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区别与联系。n2注意把握生态因素的主导作用特点及综合作用特点。n在特定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中有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例如小麦春化阶段的低温,动物孵化时的温度;沙漠地区水分对生物的影响等。同时,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光照强度的变化会引起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降雨会引起温度下降等。n备用选题n1(2008全国卷)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

30、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n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n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n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n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n解析:分析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群密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且乙种群密度变化在时间上滞后于甲,所以甲、乙是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藻类),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则水池中建立的食物

31、链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量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短缺等引起生存斗争加剧,鱼类也随之大量减少。所以最后仅剩的一个种群肯定是藻类(甲)。由于题干中强调了鱼(丙)是专食浮游动物(乙),显然A项是错误的。C项中丙和乙的关系不一定只体现为捕食关系,还可能是大量投放鱼(丙)后导致空间(水池)、氧气等方面的竞争加剧。n答案:Cn2(2008上海理综卷)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下表中的诗文与所蕴含生物科学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nA.BCD古代诗文对应的生命科学知识凡事各自有根本,种禾终

32、不生豆苗。生物的变异现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生物的种内互助现象n解析:“种禾终不生豆苗”反映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由于黄蝶身体色彩的“保护色”所致,是生物的适应现象。n答案:Dn3(2008高考广东卷)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n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共同生活,互惠互利nABCDn解析:菟丝子和果树的关系是寄生关系,从果树中大量吸收养分和水分,影响果树

33、的光合作用。n答案:Dn4(2007全国卷)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nA海洋中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n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nC此图表示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n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n解析:由题干可获取的主要信息有:海洋中鱼类食物的分布随海洋深度的不同而不同;海洋中鱼类的分布随食物的不同而不同,且有部分共同之处。解答本题需先分析纵横坐标的曲线走势,再结合生物的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作答。n答案:Dn5(2007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n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nB

34、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n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nD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n解析:光能影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某些昆虫的趋光性,但并非所有的昆虫都具有趋光性。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尤其明显。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并不是单独地起作用,而是各种生态因素综合起作用。n答案:An6(2008江苏卷)某班学生选取了江苏一水体中的4种生物:栅藻(单细胞绿藻),水棉(多细胞绿藻),菹草(高等植物)和颤藻(蓝藻),用其生长旺盛的新鲜材料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A、B两组同时开展平行

35、实验,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n(1)这4种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有_。n(2)A组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推测,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的生物可能是_。n(3)B组测得的栅藻净光合放氧率明显低于A组。仔细对比发现,两组实验条件的惟一差别是B组接种栅藻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水中也不缺乏各种营养,造成B组栅藻净光合放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_。n(4)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大量增殖常常会引起鱼类缺氧死亡。这种情形下,导致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有_和_。n解析:(1)单细胞绿藻、多细胞绿藻、高等植物均具叶绿体,颤藻应属原核生物,不具叶绿体,但含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6、。n(2)四种曲线显示一年最早出现生长高峰的生物应为菹草,夏季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的生物为颤藻。n(3)栅藻的大量繁殖可导致种群密度过大,光照不足,从而造成其净光合放氧率低。n(4)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呼吸耗氧量增加,死亡藻类导致异养好氧型微生物增殖,耗氧量增加,均可引起水体缺氧。n答案:(1)栅藻、水绵和菹草n(2)菹草n(3)栅藻密度过大导致栅藻接受光照不足n(4)藻类呼吸的耗氧量增加藻类死亡导致微生物增殖,耗氧量增加n7(2007上海卷)下图表示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相互关系。请据图中所列关系回答:n(1)湖泊中浮游植物小鱼大鱼的食物链,属于_关系。n(2)夏天

37、湖水深处光量减少,而湖表层浮游植物因光增强而增加,属于_关系。n(3)湖水矿质营养不足,引起浮游植物数量减少,属于_关系。n(4)夏天湖水深处含氧量下降,而湖中分解者活动旺盛,属于_关系。n解析:考查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n答案:(1)生物间的相互n(2)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n(3)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n(4)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n资料卡片n治理水葫芦良方:放小昆虫配合除草剂,害草变景观n通过引进一种小昆虫,配合施用安全的除草剂,不仅可以解决困扰中国内陆湖泊多年的水葫芦问题,还能将这种害草变成景观植物。n现为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入侵生态学及生物防治实验室负责人的丁建清说,这项研究成果在1998年便已成熟,具体作法是:首先有选择地使用一定品种和剂量的除草剂,在短期内迅速抑制水葫芦种群的扩散蔓延,再释放一定数量的“水葫芦象甲”(一种小甲虫,水葫芦天敌,可从阿根廷、美国引进),并通过有关技术逐渐达到和保持水葫芦和象甲之间的种群动态平衡,取得持续控制水葫芦的结果。n据介绍,由于该项技术对化学除草剂的品种、使用浓度、剂量及应用次数都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对环境影响不大。而且一次投资、长期见效,防治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在经过治理后,生长得到控制的水葫芦,也变成了一种景观水生植物。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