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中考2年模拟】(江苏专版)2022届中考化学 专题十六 综合实验(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年中考2年模拟】(江苏专版)2022届中考化学 专题十六 综合实验(pdf).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十六综 合 实 验考点内容测评要求中考指数1.物质的检验(1) 理解物质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2) 初步学会用根据某些性质实验的方法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物质。级( 说明)级( 识别、 能表示、 懂得)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 理解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理。(2) 初步学会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操作。级( 能表示、 懂得)级( 识别、 能表示、 懂得)3.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1) 根据实验的目的、 原理, 正确地选择仪器、 药品、 反应条件, 确定实验步骤。(2) 对仪器装置进行科学的连接。(3)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4)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得出初步结论并如实填写实验报告。(5) 学会设
2、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级( 说出、 列举、 找到)级( 说出)级( 识别、 能表示)级( 识别、 能表示、 懂得)级( 说出、 列举、 找到)4.实验方案的 分 析、 评价和改进。(1) 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实验的目的、 原理、 条件、 步骤。(2) 实验方案的实际效果评价: 科学稳妥、 简洁便利、 经济实用、 安全环保。(3) 对实验进行补全和改进。级( 识别、 能表示、 懂得)级( 识别、 能表示、 懂得)级( 说出、 找到) *级: 知道、 记住、 说出、 列举、 找到;级: 认识、 了解、 看懂、 识别、 能表示、 懂得;级: 理解、 解释、 说明、 区分、 判断、 简单计算2 0
3、 1 3 2 0 1 1年江苏省中考真题演练一、选择题1.(2 0 1 3江苏南京)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 正确的是( ) 。2.(2 0 1 3江苏苏州) 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3.(2 0 1 3江苏扬州)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将红热铁丝插入氧气中, 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黑色固体B.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产生白色沉淀C.充分加热碳酸氢铵固体, 生成黑色物质D.“ 铜绿” 与盐酸混合, 得到无色溶液4
4、.(2 0 1 2江苏盐城)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5 .(2 0 1 1江苏苏州) 下列区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 。A.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锰B.用酚酞试液区别氯化钠溶液与稀醋酸C.用加热的方法区别碳酸氢铵与氯化钠D.用石蕊试液区别稀烧碱溶液与石灰水6.(2 0 1 1江苏苏州) 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 ) 。A.加入稀盐酸, 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盐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 火焰熄灭, 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经点燃, 产生蓝色火焰的气体不一定是一氧化碳D.尝一下, 有咸味的白色固体一定是食盐二、填空题7 .(2 0 1
5、3江苏镇江)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 标号的仪器名称: , 。(2) 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O2, 气体收集完毕时, 应先 ( 填“ 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或“ 熄灭酒精灯” ) 。(3) 实 验 室 可 用 (NH4)2S O4固 体 和 熟 石 灰 混 合 加 热 制 取NH3, 应选择发生装置为 ( 填字母) 。(4) 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 ( 填字母)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C O2,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 其优点是 。为了得到纯净、 干燥的C O2, 除杂装置( 如右图) 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 填字母) ;a .1243b .2134 c .4312d .3421用
6、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饱和N a HC O3溶液的作用: 。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 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8.(2 0 1 2江苏连云港) 一化学兴趣小组对某月饼包装盒中的“ 脱氧剂” 很好奇, 他们观察到“ 脱氧剂” 外包装标注的成分为铁粉、 活性炭和氯化钠, 打开发现灰黑色的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红棕色粉末。【 资料获悉】 铁系“ 脱氧剂” 的作用原理是利用铁能被氧气氧化, 从而达到除氧保鲜的目的。【 教师指导】 铁被氧气氧化最终产物为红棕色的F e2O3( 其他产物忽略不计) 。【 探究目的】 小组同学欲探究该“ 脱氧剂” 是否已经失效( 即单质铁是否已经完全被氧化) , 并测定各成分的质量
7、分数, 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步骤1: 小 刚 用 磁 铁 接 近 样 品, 发 现 磁 铁 吸 引 了 部 分 黑 色固体。步骤2: 称取1 0. 0 0g样品于一烧杯中, 加足量水充分搅拌溶解后, 过滤, 将滤渣洗涤、 干燥, 称得其质量为7. 2 8g。步骤3: 按如下装置, 将得到7. 2 8g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用电子秤称得反应前后总质量差为0. 1 5g。步骤4: 将锥形瓶中反应后的液体过滤, 并将滤渣洗涤、 干燥后, 称得其质量为1. 2 0g。【 交流讨论】(1) 由步骤1得出的结论是 。(2) 步骤2的目的是 , 检验该滤液中溶质的方法是 。(3) 步骤3中仪器
8、A的名称为 。小明认为0. 1 5g差值即为H2的质量, 并由此计算出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为4. 2 0g。小华提出在装置的a导管处应该再连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他这样做的理由是 。(4) 如果步骤4中滤渣没有经过洗涤, 则称得的质量 ( 填“” “=” 或“C u,且析 出 铜 的 质 量为(b-a)g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质的方法AC O2C O点燃BF eF e2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过滤CF e C l2溶液C u C l2溶液加入足量的Z n粉, 过滤DN a C l溶液N a2C O3溶液加入适量的C a C l2溶液, 过滤5.实验室里区分
9、下列物质的两个实验设计方案都合理的是( ) 。ABCD区分的物质生铁和钢聚乙烯(P E) 和聚氯乙烯(P V C)碳 酸 钠 和 硫酸铵酒 精 和白醋第一方案取样, 分别加 入 硫 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取样, 溶解, 再分 别 滴 加 无色酚酞溶液取样, 分别 品 尝味道第二方案分 别 用 磁铁吸引取 样,分 别 点燃, 闻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取样, 分别加入 氢 氧 化 钠溶 液, 微 热,将 湿 润 的 红色 石 蕊 试 纸放在容器口取样, 分别点燃6 .(2 0 1 3山东青岛)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图1图2(1)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主要分为如图1所示的三个操作步
10、骤。其中, 操作B的名称为 ; 操作C中, 给蒸发皿加热时 ( 填“ 需要” 或“ 不需要” ) 垫石棉网。(2) 某同学欲测定一瓶稀硫酸的p H, 他的实验操作为: 取一片试纸 用蒸馏水润湿 伸入到试剂瓶中 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p H标准比色卡对照, 读出对应的p H。请指出该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错误: 。(3) 如图2所示为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的实验示意图, 该实验 ( 填“ 能” 或“ 不能” ) 证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该化学反应的速率, 请简述理由: 。7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 如下图所示) , 其中4、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提出问题
11、】 这两瓶试剂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碱性的亚硫酸钠(N a2S O3) 溶液、N a2C O3溶液都能与中性的C a C 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N a2S O3+2 HC l2 N a C l +S O2+H2O。C O2与S 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 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出猜想】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 a OH、N a2C O3、N a2S O3或N a C l溶液中的一种。【 实验方案】 取少量4、5号溶液分别于试管中, 然后分别进行下列三组实验:实验1: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七种溶液中的 号溶液, 两试管中的溶液均变成红色, 说明4、5
12、号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 溶液。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七种溶液中的3号溶液,两试管中均产生白色沉淀,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 a2S O3溶液和N a2C O3溶液中的一种。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3: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七种溶液中的2号溶液,在盛4号溶液的试管中。有 的现象, 说明4号是N a2C O3溶液; 在盛5号溶液的试管中有 现象, 说明5号是N a2S O3溶液。【 实验反思】 同学们经过分析, 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N a OH溶液。请你利用上述图中的试剂设计鉴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N a O
13、H溶液8 .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 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 ( 填字母) 。A.反应物的状态 B.气体的密度C.反应的条件 D.气体的溶解性(2) 某实验室的仪器柜里有如下仪器:仪器的名称是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时, 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 ( 填序号) 。(3) 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完成该实验, 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 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 ( 填序号) , 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 。专题十六综合实验年考题探究 年山东省中考真题演练A解
14、析: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 是看铁在只和水接触的条件下能不能生锈, 故A不能实现探究目的;中铁钉只和氧气接触,中铁钉和氧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中铁钉没有锈蚀, 而中铁钉锈蚀, 通过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铁钉与水接触.故B能实现探究目的; 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可知, 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燃烧了, 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故C能实现探究目的; 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可知, 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了, 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故D能实现探究目的; 综上所述, 选A. D解析: 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
15、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稀释浓硫酸时, 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 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口, 木条熄灭;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A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A项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时眼睛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B项取用块状固体药品, 将试管横放, 用镊子夹取固体放在试管中, 将试管缓缓竖起, 让药品沿试管内壁滑到试管底部, 正确;C项药品平铺试管底部, 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16、正确;D项灯帽正放在桌面上, 用火柴点燃, 正确. A解析: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 探究铁在只和水接触的条件下能不能生锈, 故A的探究目的不能实现;中铁钉只和氧气接触,中铁钉和氧气以及水同时接触, 一段时间后,中铁钉没有锈蚀, 而中铁钉锈蚀, 通过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铁钉与水接触, 故B的探究目的能实现; 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可知, 白磷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所以燃烧了, 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故C的探究目的能实现;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可知, 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了, 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 要 与 氧 气 接 触
17、, 故D的 探 究 目 的 能 实 现.故选A. C解析: 本题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难度中等.俯视量取水, 会使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量分数偏大; 点燃不纯净的氢气时有可能发生爆炸; 验学科王独家 侵权必究 h t t p :/w w w .x u e k e w a n g .co m /满氧气时, 木条位置于瓶口, 而不能伸入瓶内;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时, 如果不等冷却至室温, 容器内压强会化常温时大, 进入的水的体积会偏小, 测得的结果偏低. C解析: 取用固体药品要用药匙, 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 溶解时, 将粗盐倒入烧杯中, 加水溶解, 并用玻璃棒不
18、断地搅拌, 故B正确; 在过滤时, 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 故C错误; 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 防止液滴飞溅, 故D正确. B、D解析:A搅拌的目的是加速物质的溶解, 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B正确C因为各步所加试剂都是过量的, 因此最后的沉淀含有硫酸钡、 氢氧化镁、 碳酸钙和碳酸钡四种沉淀D正确 C解析: 该题所给装置可用于常温下固体和液体或液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 而所制取的气体要难溶于水, 故()不能用该装置.() 锥形瓶长颈漏斗() K C l OM n O K C l O()BC() 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盐酸先胀大后恢复原状 () 玻璃棒药匙()E C A D B() () 偏小()
19、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 H试纸, 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即可得出该溶液的p H解析: 本题考查溶液配制及p H的测定.难度中等.配制碳酸钠溶液的步骤有: 取出碳酸钠并称量, 然后倒入烧杯中, 再加入一定量水搅拌溶解; 托盘天平的正确称量方法是“ 左物右码” 物品质量是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 而C中称量 时 砝 码 和 碳 酸 位 置 颠 倒, 实 际 称 得 的 质 量 是 g g g; 测定p H时用水润湿试纸, 相当于稀释了碳酸钠待测液, 碱性减弱, 测得的p H会偏小. () 铁( 或F e)F e C u S OC u F e S O() 除去
20、铜中的铁() 蒸发解析: () 由题意可知, 由于需要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而溶液还必须为硫酸亚铁, 即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所以可以加入铁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 e C u S OF e S OC u; () 步骤中, 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铜中的铁; () 从滤液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采用的方法是蒸发. ()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到液面下() 称量时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 () () 解: 反应中生成C O的质量为: g g g g g设原混合物中C a C O的质量为x.C a C O HC lC a C lHOC O x g x gx
21、 g原混合物样品中C a C l的质量为: g g g答: 原混合物样品中C a C l的质量为g.解析: () 反应中生成C O的质量 g g g g g设原混合物中C a C O的质量为x,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C a C O HC lC a C lHOC O xy g y gy g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g g . 年全国中考真题演练 D解析: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使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故A正确; 酒精有酒香味, 白醋有酸味, 闻气味可以鉴别, 故B正确; 将B a C O与N a C l分别加水, 不能溶解的是B a C O, 能溶解的是氯化钠, 故C正确; 氢
22、氧化钠属于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所以不能鉴别, 故D错误.综上所述, 选D. B解析: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用通氧气点燃的方法, 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 不能燃烧、 也不能支持燃烧) 大量存在时, 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 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 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 故A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HC 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被吸收, 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再通过过量浓硫酸除去水分, 故B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铁粉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 不能除去杂质, 故C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碳酸钾能与过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
23、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 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 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D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综上所述, 选B. C解析: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把镁离子转化成氢氧化镁沉淀, 加入氯化钡溶液可以把硫酸根离子转化成硫酸钡沉淀, 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把钙离子、 钡离子转化成碳酸钙、 碳酸钡沉淀, 最后加入稀盐酸, 使稀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钠、 碳酸钠反应, 从而使溶液的p H.故选C. D解析: 醋酸是酸, 氢氧化钠是碱, 两者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但由于生成的醋酸钠易溶于水, 所以反应无明显现象, 故A错误;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氧化铜后, 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 但不清楚该过程中氧化铜的质量及化
24、学性质是否改变, 所以不能判断氧化铜一定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故B错误; 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 说明铁的活动性较铜强, 铁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 说明铁的活动性较银强, 但无法判断铜与银的活动性强弱, 故C错误; 向热水中的白磷和向冷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此时白磷的温度不同, 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D正确.综上所述, 选D. C解析: 将澄清石灰水滴入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能够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这样只能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多, 但是不能证明人呼出的全部是二氧化碳, 故A错误; 证明燃烧要达到
25、着火点, 则应该考查的是温度, 而本实验中考查的是空气的量对燃烧的影响,故B错误; 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品红, 可以观察到品红在热水扩散速度快, 从而证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故C正确; 本实验中两支试管中的铁钉都不会生锈, 所以根本看不出氧气和水在铁生锈的过程中是否起到作用,故D错误.综上所述, 选C. B解析: 羊毛面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涤纶面料没有, 可用燃烧法区别涤纶面料与羊毛面料, 故A能 达 到 实 验 目 的.检 验 废 水 中 是 否 含 有S O, 滴加B a C l溶液不能排除银离子、 碳酸根离子等的干扰( 沉淀可能是碳酸根离子生成的B
26、a C O, 也可能是银离子生成的A g C l等) , 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碳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取样后, 分别加入稀硫酸, 加热, 黑色固体溶解, 溶液变蓝的是氧化铜, 无明显变化的是碳, 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 镁离子的多少, 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分别加入肥皂水, 振荡, 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较少的是硬水, 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综上所述, 选B. B解析: 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被气球收集能防止污染空气, 故A能达到目的; 一氧化碳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 但是一氧化碳不和碱液反应, 所以碱液不能用于
27、吸收一氧化碳, 故B不能达到目的; 不用酒精灯点燃就不需要打开橡皮塞, 瓶中的空气没有与外界流通, 所以使测定结果更精确, 故C能达到目的; 关闭弹簧夹后向长颈漏斗内注水, 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液柱且保持不变,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而且现象更明显, 故D能达到目的.综上所述, 选B.A解析: 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后, 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水、 二氧化碳气体, 再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钠固体, 故A正确; 铜的活动性比锌弱, 铜和氯化锌溶液不反应, 不能用铜除去氯化锌, 故B错误; 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反而会把原物质除
28、去, 故C错误; 二氧化锰粉末和碳粉均难溶于水, 不能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故D错误. B解析: 水与稀盐酸都能与生石灰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B项中除杂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 B解析:A 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只能观察到在铝的表面有红色物质产生, 而不能观察到红色物质为铜B 氢氧化钾变质会有碳酸钾生成, 如果变质则滴加澄清石灰水会有碳酸钙白色沉淀生成C 氯化钠也是盐, 但是溶于水的时候温度却没有明显变化D 二氧化碳验满时, 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木条火焰熄灭说明已集满 () 变大() 漏斗引流() 蒸发()t乙丙甲 a 解析: () 在“ 晒卤” 的过程中水蒸发, 溶剂减少, 所以溶液
29、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 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玻璃棒、 漏斗,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 第步“ 煎盐” 和实验室蒸发结晶的原理相同; ()根据甲、乙、 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甲、 乙两种物质在t时溶解度相同;根据甲、 乙、 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时, 甲、 乙、 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排列为乙丙甲;根据甲、 乙、 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时, 将三种物质各ag分别加入 g水中, 充分溶解后, 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 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 () N aO HO N a OHO() 长颈漏斗锥形瓶C a C O HC lC a C lHOC
30、 O()c b g f()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h管口, 木条复燃()蒸馏水有气泡冒出适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解析: () 根据题中信息可以知道, 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N aO HO N a OHO; () 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除了A中的装置外, 还需要长颈漏斗和锥形瓶, 其反应原理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该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水和氯化钙,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a C O HC lC a C lHOC O; () 为了防止生成二氧化碳时带出的水蒸气影响实验, 所以应该先进行干燥, 然后再通过过氧化钠固体, 然后通过氢氧化
31、钠溶液来除去二氧化碳, 从而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 所以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 c b d e g f j; () 氧气具有助燃性, 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所以可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h管口来检验是否为氧气, 若观察到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满了; ()过氧化钠能够和水反应生成氧气,所以可以用水来检验, 其操作为: 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 滴加少量的蒸馏水, 若观察到有气泡冒出的实验现象, 说明含有过氧化钠;碳酸钠能够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所以向实验试管中所得的溶液, 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 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说明装置C反应后生成碳酸钠. () 稀盐酸() 方案不能排除A g
32、的干扰()C O解析: () 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利用与钡离子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所以实验中加入的是盐酸, 一个目的是提供酸环境, 二是排除银离子的干扰; () 根据方案中取样品, 滴加B a C l溶液, 有白色沉淀,对步骤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 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即白色沉淀不溶解.因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可能有两个: 硫酸钡和氯化银, 加入氯化钡溶液后生成的白色沉淀, 不一定是硫酸钡, 有可能是氯化银, 只要有银离子存在就行, 所以该方案不合理; () 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 不一定是硫酸钡, 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 但碳酸钡沉淀溶于硝酸, 硫酸钡不溶于硝酸, 所以加入硝
33、酸是为了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充分溶解KC O烧杯玻璃棒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中间留有气泡( 或漏斗下端尖口没紧靠烧杯内壁, 或滤纸选择的规格不对等, 合理即可)HC l、HO紫a解析: 该 实 验 的 目 的 是 除 去K C l样 品 中 的C a C l和M g C l杂质, 结合流程图可知, 首先用水将样品溶解形成溶液, 然后加入过量K OH溶液, 其目的是除去M g C l杂质, 化学 反 应 为M g C l K OHM g(OH) K C l; 接着加入过量X溶液, 其目的应该是除去C a C l杂质, 根据后面过 滤出的C a C O固体 可 知,X应 该 是KC O, 化
34、 学 反 应 为C a C lKC OC a C O K C l; 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K OH和KC O, 最 后 再 蒸 发 的 目 的 是 除 去 剩 余 的HC l和HO; 由于在除杂过程中生成了部分K C l, 因此,理论上最终所得K C l的质量应该大于原样品中K C l的质量. C u OHS OC u S OHOC u S O、HS OC、E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导致液体直接进入烧杯解析:使铁粉过量是为了还原出所有的银和铜, 使反应充分进行.HS O与A g不反应,C u O与HS O反应生成C u S O溶液, 滤液D中加入F e, 产生气体
35、, 则滤液D中含HS O,故 滤 液D中 溶 质 的 成 分 为C u S O和HS O.很明显, 一是滤渣A中加入适量HS O与滤渣中的F e反应生成的滤液C中有F e S O, 二是往C u S O的滤液中加入F e, 过滤得滤液E,F e与C u S O反应生成F e S O和C u, 所以滤液E也含硫酸亚铁. ()气密性检查 C OF eO高温 F e C O消耗掉未完全反应的C O, 防止污染空气()D蒸发处理掉尾气C O, 减少碳的排放;循环使用一氧化碳提高原料利用率的同时防止大气污染解析: () 此题是一道涉及气体的实验, 应首先检验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一氧化碳有毒, 排放到空气
36、中会污染空气, 因此需要在e处点燃酒精灯, 处理尾气.() 由于是循环使用一氧化碳, 因此需要将从澄清石灰水中排出的气体进行干燥, 故c瓶应盛放浓硫酸.从溶液中获取溶质固体, 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改进后的装置不但能处理尾气, 还节省了能源. () 温度达到着火点()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隔绝氧气或隔绝水() N a OHC ON aC OHO解析: () 在温度相同且都和空气( 或氧气) 接触的条件下, 白磷能着火燃烧, 红磷却不能, 可对比出此时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氨气在水溶液中呈碱性, 酚酞遇碱变红, 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与溶液中的水结合, 生成氨水使
37、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可证明是烧杯C中的氨气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造成的.() 铁钉在没有与氧气接触的条件下不易生锈, 在没有与水接触的条件下也不易生锈, 在敞口试管的水中放置会生锈, 可推知防止铁生锈的条件是: 隔绝氧气或隔绝水.知识方法归纳 常考知识清单红蓝A g N O B a(N O)( 或B a C l)HC a澄清石灰水白分开纯净物杂质稀HC l C u S O溶液年模拟提优A组 年山东省中考模拟基础训练题组 B解析:A中白酒具有醇香味, 而白醋具有酸味.所以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B中黄铜和黄金都是金黄色,所以不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来鉴别;C中硬水和软水含有的可溶性钙、 镁离子化合物的
38、多少不同, 加入肥皂水时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所以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D中羊毛纤维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棉纤维燃烧无烧焦羽毛的气味, 二者可以用燃烧后闻气味的方法鉴别; 综上所述, 选B. B解析: 氧化铜不溶于水, 氯化钠溶于水, 可以用加水溶解、 过滤、 洗涤、 干燥的方法得到氧化铜, 不是蒸发结晶, 故A选项错误; 氧气中的水蒸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且不与氧气反应, 故B选项正确; 硫酸钠溶液中的杂质稀硫酸, 应该用适量的碳酸钠除去, 而不应用过量的碳酸钠; 故C选项错误; 混合物中二氧化碳多, 一氧化碳少, 无法点燃, 并且用气体(O) 除去气
39、体杂质(C O)会混入新的杂质(O) , 故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 选B. B解析: 测定溶液p H时,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到干燥的p H试纸上, 再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故A正确; 红色石蕊试纸可以检验碱性物质, 氨气溶于水后显示碱性, 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可用于检验氨气, 故B错误; 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性, 从而变成黄色, 蛋清中含有蛋白质, 所以向蛋清溶液中滴几滴浓硝酸, 微热, 出现黄色, 故C正确; 馒头中含有淀粉, 碘遇淀粉变蓝色, 故碘水滴在馒头片上, 出现蓝色, 故D正确.综上所述, 选B. B解析: 红磷燃烧生成固体, 消耗瓶内的氧气, 所
40、以瓶内压强降低,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进入水的体积即氧气的体积, 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 把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收集到水雾, 只能验证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氧元素有可能来自空气中的氧气, 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充满氢气的肥皂泡上升, 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 把石墨连在电路上, 灯泡发亮, 说明石墨能导电, 故D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综上所述, 选B.A、D C() 搅拌或加热过滤() 氮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微热, 闻是否有氨臭气味( 答案合理均可)()M n O HC lM n C l HOC l解析: () “ 溶解” 操作中, 为加快溶解速率, 可采取的措
41、施是用玻璃棒搅拌或加热; 过滤可用于难溶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分离, 所以“ 操作” 的名称是过滤; () 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 在农业上可用作氮肥; 铵根离子遇到碱会放出氨气, 所以检验其中的NH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 看是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生成 氯气(C l) , 同时生成 氯化锰(M n C l) 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 n O HC lM n C l HOC l.() 氯化钠、 碳酸氢钠()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取少量无色溶液样品于试管中, 慢慢滴加稀盐酸( 合理即可)若产生大量气泡, 则是碳酸钠; 若无现象则是硫酸钠( 与步
42、骤对应, 合理即可)解析: ()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残缺的标签中钠元素的右下角有数字, 故不可能是氯化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而硫酸钠不与盐酸反应, 故可以使用盐酸与样品反应, 观察有无气体产生来确定物质的成分; 另外, 碳酸钠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而硫酸钠的水溶液呈中性, 可以使用测定溶液p H的方法或加入指示剂酚酞的方法来确定物质的成分, 如: 用玻璃棒蘸取样品液滴到试纸上,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溶液p H大于, 则为碳酸钠( 或取少量无色溶液样品于试管中,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 观察到溶液变红, 则为碳酸钠等) , 另一物质则为硫酸钠
43、. N a OHC ON aC OHO【 实验与结论】a 产生白色沉淀b无色酚酞溶液【 拓展探究】 ()C a(OH)过滤() 用大量水冲洗B组 年全国中考模拟提优训练题组 C解析:A中硫酸铜溶液分别与三种溶液混合, 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 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 不反应的是盐酸, 故可以鉴别.B中碳酸钠溶液分别与三种溶液混合, 产生无色气体的是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钠, 故可以鉴别;C中三氯化铁溶液分别与三种溶液混合, 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 无现象的是盐酸和氯化钡, 不能区分盐酸和氯化钡, 故不能鉴别;D中将石蕊试液分别滴入三种溶液中, 变红色的是稀
44、盐酸, 不变色的是氯化钡溶液, 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故可以鉴别; 综上所述, 选C. B解析: 二氧化碳中混有一氧化碳, 用通入氧气点燃的方法不可行, 会引入新的杂质氧气, 且一氧化碳量很少, 也不易点燃, 故A错误.氯化钾中混有碳酸钾, 加入稀盐酸后杂质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 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逸散( 不带入新的杂质) , 蒸发掉水即可得纯净的氯化钾,B正确.锌中混有铁用稀硫酸, 不可行, 因为锌和铁都能和稀硫酸反应, 会把原物质除去,C错误.氧化钙中混有碳酸钙, 用稀盐酸不可行, 因为二者都能和稀盐酸反应, 会把原物质除掉,D错误.综上所述, 选B. C解析: 向固体中滴
45、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 生成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还有可能是氢气, 所以固体也不一定含有碳酸根, 故A错误;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而不是伸入集气瓶中, 故B错误; 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置换出来, 所以将铜丝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故C正确; 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 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 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但是未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 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故D错误.综上所述, 选C. C解析: 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实验探究方法,A
46、中应使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B中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入石蕊试液都会使石蕊变红, 不能验证是否与水反应; 可改为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与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比较.D中应该统一用热水. BA() 先取样放入试管中, 加少量水, 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有热的感觉; 再取样放入试管中, 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答出“ 取样放入试管中, 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即可)() 不正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不通入二氧化碳也会有浑浊现象产生, 不能证明白色固体全部是氧化钙() 干燥氢氧化钠称量吸收二氧化碳后吸收剂的质量解析:
47、 ()C a C O高温部分分解, 所以得到的固体中既有剩余的C a C O又有新生成的C a O, 要证明既有C a C O又有C a O, 所以得取两次样品, 第一次取样证明有C a O, 可以加水看是否放出热量, 或加水后测所得溶液的p H, 或取加水后的生成物溶液通C O气体看是否浑浊都可以; 第二次取样证明C a C O只要加稀盐酸看是否产生气泡就可以了.()C a O与水反应生成C a(OH),C a(OH)是一种微溶物质, 现象也是浑浊, 给白色固体中加水后也没有过滤, 就通入二氧化碳, 变浑浊, 无法确定浑浊是C a O与水反应生成的C a(OH), 还是生成的C a(OH)通
48、入的C O气体反应生成的不溶物C a C O, 还是混合物中含有的碳酸钙, 所以组的实验方案不正确.() 要研究碳酸钙分解的质量分数, 需要知道碳酸钙的质量, 而碳酸钙的质量可以通过二氧化碳来求, 要准确计算,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准确, 所以要把二氧化碳经除杂干燥处理, 二氧化碳易被氢氧化钠吸收, 所以吸收剂可以是氢氧化钠, 要知道二氧化碳被吸收的质量, 还需称量吸收二氧化碳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HOM n O HOOC、DCO点燃C O、C a(OH)C OC a C OHO()防止倒吸浓硫酸C O和C H解析: ()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 所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方程式是 HOM n
49、O HOO;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需要用C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生成,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有毒, 为了防止污染空气, 需要点燃处理;说明黑色粉末是炭粉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点燃C O、C a(OH)C OC a C OHO.()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通入氮气防止液体倒吸;为了验证通过B装置后是否有水生成, 所以在通入B装置前将原来的水除掉, 再通过B装置看是否有水生成, 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可以除去水蒸气,所以C中放浓硫酸;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 g, 比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了, 说明烧瓶中含有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第二
50、个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 g说明生成了 g水, 所以烧瓶中含有甲烷,C H C u O加热 C u C O HO 固体质量减少: g x gx解得x g,题干中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 g, 所以气体中没有一氧化碳.() 过滤() N a OHM g C lM g(OH) N a C lN a OH价格较 贵, 成 本 过 高()N aC ON aC OC a C lC a C O N a C l或 者N aC OC a(OH)C a C O N a OH确保C a完全沉淀N a C l、N aC O、N a OH() 挥发 考情预测 C解析: 水与二氧化锰混合没有现象, 而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