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中考2年模拟】(福建专版)2022届中考化学 专题十八 推断题(pdf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年中考2年模拟】(福建专版)2022届中考化学 专题十八 推断题(pdf版).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十八推 断 题 题型特点物质的推断是利用已知实验现象或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根据物质的特征性质, 进行分析推理, 从而确定物质的名称和成分的过程。它是多年来中考中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题型, 具有考查的知识面广、 信息量大、 题型多、 综合性强等特点, 通过气体、 单质、 氧化物、 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推断、 混合物所含成分的推断等, 考查学生的分析、 归纳及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推断题的主要类型有: 文字叙述型、 框图型、 连环型、 实验探究型等。(1) 文字叙述型此类题目一般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 要求考生判断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物质。(2) 框图型这类题型
2、一般不限定物质范围, 以框架结构的形式给出相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 往往需要反复推敲论证才能解答正确。框图型推断题具有知识容量大、 反应关系多, 易于控制难度等特点, 因此框图型推断题成为近年来中考试题的固定题型。(3) 连环型以数学学科中的几何图形的形式, 利用两圆之间的关系, 如相交、 相离、 包含等, 简洁明了地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关系或有关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等信息, 为考生进行推断提供依据。(4) 实验探究型这类题目以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为背景, 通过给出探究实验的原理、 操作、 反应、 现象、 数据等过程性材料, 让学生进行有关物质鉴别的推断、 物质鉴定的推断、 混合
3、物的成分以及分离提纯的推断等。命题趋势预计2 0 1 4年的中考中化学推断题仍将是一种重要题型。并且继续保持知识覆盖广、 综合性强、 条件隐蔽、 文图较多的特点, 主要考查同学们分析、 归纳、 推理的能力。主要类型有文字叙述型、 框图型、 探究实验型, 但仍将以框图型为主, 难度略有增加, 主要表现形式为: 削减题干中的已知信息; 拓宽问题涉及知识的覆盖面, 开放性增强等, 如: 标出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化合价、 书写离子符号、 指出物质的用途、 检验物质的方法及获得物质的多种转化关系等, 都有可能被综合到某些推断题中。 1 .解题思路: 认真审读原题、 分析题意, 提炼出试题给出的明显条件和隐
4、含条件, 抓住物质的性质特征、 反应的特征和特殊的现象进行突破, 利用顺推、 逆推、 筛选、 论证等各种方法逐个推断出各物质的成分和名称, 最后再将推断结果代入原题进行验证。 题目审题分析 显性条件隐性条件解题找题型 物质的特性特殊现象特征反应特殊条件推断确定方法 顺推法逆推法顺逆转化法综合交换法筛选法综合整理 结论代入原理论证2 .突破口:(1) 物质独特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 磁性、 硬度、 自然界中的分布等;(2) 物质独特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助燃性、 沉淀、 气体、 颜色变化等;(3) 物质的特征反应, 独特的实验现象、 反应条件;(4) 物 质
5、独 特 的 用 途: 干 冰 人 工 降 雨; 石 灰 石、 熟 石(5) 物质独特的危害: 造成温室效应、 形成酸雨。3 .推断方法: 顺( 或正) 推法、 逆推法、 顺逆转化法( 或中间向两头推法) 、 计算法、 综合法散发、 筛选法( 或淘汰法) 等。(1) 顺推法: 以实验的某一现象为突破口, 确定一种物质, 然后顺着题意层层深入, 逐步推断出各种物质。(2) 逆推法: 以最终结论为思考起点, 根据题意倒着层层推理, 逐步推断出各种物质。(3) 顺逆转化法: 以中间的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根据题中信息, 逐步向两边推断出各物质。(4) 计算法: 借助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推断出相关物质。1 .
6、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例1】 (2 0 1 3天津)A、B、C、D为初中常见的物质。A与B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BC+D” 。(1) 若C为氯化钠,D为氧化物, 且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 则A为 。若A、B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则反应后溶液的p H 7( 填“” “” 或“=” ) 。(2) 若A和B均为黑色粉末,A与B反应时可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命题意图分析】 本题以文字叙述推断题的形式, 借助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碳和氧化铜的反应考查了学生对常见物质性质的掌握情况和运用化学知识和原理灵活
7、解决问题的能力。(1) 由于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 所以A是稀酸, 由于“A+BC+D” 且C为氯化钠,D为氧化物, 则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则A是盐酸,D是水, 由于氯化钠的溶液显中性, 所以若A、B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则反应后溶液的p H=7。(2) 由红色物质一般为铜以及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有关知识可知:A和B两种黑色粉末可能分别是氧化铜和炭粉中的一种, 故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 C u O高温2 C u +C O2。【 答案】 (1) 盐酸 = (2)C+2 C u O高温2 C u +C O2【 方法点拨】 此类题目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 要求推断出物质是
8、什么, 或者混合物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 也可将题意转化为图示, 寻找并抓住“ 题眼” , 也就是解题的“ 突破口” 。对于给出物质范围的推断题, 一般用分层推断法, 先分层推理出每一层的分结论,再进行综合整理得出总结论。【 误区警示】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思路清晰, 最好记录在纸上, 避免思路混乱。2 .框图型推断题【 例2】 (2 0 1 3广西南宁) 已知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 “ ” 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 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1)B的化学式是 ,C的化学
9、式是 。(2)CE发生的反应, 属于 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命题意图分析】 本题以框图型推断题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归纳、 推理判断的能力, 考查内容涉及常见酸、 碱、 盐和氧化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类型的判断等知识, 覆盖面广、 综合性强。解答时, 要依据题设条件认真分析。B是一种常见的酸, 且只含有两种元素, 故B可能是盐酸;C是一种钠盐, 且能与盐酸反应, 故C可能是碳酸钠;E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产物, 且能够与两种碱反应, 故E是二氧化碳;A是一种碱且能够反应生成碳酸钠, 所以A可能是氢氧化钠
10、;D是能与碳酸钠反应的碱, 故D可能是氢氧化钙。(1) 由以上分析知:B是HC l,C是N a2C O3; (2)CE发生的是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产物是氯化钠、 水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C与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 生成物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其化学方程式是N a2C O3+C a(OH)2C a C O3+2 N a OH。【 答案】 (1)HC l N a2C O3 (2) 复分解 (3)N a2C O3+C a(OH)2C a C O3+2 N a OH【 方法点拨】 解此类题目要抓住关键, 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即“ 题眼” , 指的是关键词、 特殊现
11、象、 物质的特征、 特殊的反应、 特殊的条件等, 然后从突破口出发, 利用图示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应用多种思维方式, 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最后一定要养成将答案代入原题进行验证的良好习惯, “ 是对还是错” 我们自己一定要检验。本题所给的已知条件很少, 但由题眼“B是一种常见的酸, 且只含有两种元素” 确认B为盐酸后, 再根据题给“ 物质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图” 去分析推理, 就比较容易了。【 误区警示】 本题要把题给信息与框图巧妙结合起来推断, 防止题与图脱离。3 .连环型推断题硫酸、 碳酸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中的一种, 若用四个圆表示四种溶液, 两圆相交部
12、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 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 丁是 ; 通常其用途为 。(2) 甲和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 命题意图分析】 本题以连环型推断题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酸、 碱、 盐的性质的掌握情况, 同时考查了酸、 碱指示剂的应用和化学反应类型的知识。(1) 由于石蕊溶液是酸碱指示剂, 遇到酸变成红色, 遇到碱变成蓝色, 再根据图示中丁与乙混合呈现红色, 丁与丙混合呈现蓝色, 所以丁是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 乙是稀硫酸; 因为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 水、 二氧化碳, 所以甲是碳酸钠溶液, 丙就是氢氧化钙溶液。石蕊溶液是酸碱指示剂, 遇到酸和碱呈现不同的颜色,
13、 可以用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 由上面的推断可知甲是碳酸钠, 丙是氢氧化钙, 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生成物是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用观察法配平, 碳酸钙后面标上沉淀符号;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属于复分解反应, 该反应符合这一特点, 属于复分解反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石蕊溶液遇到酸变红色, 遇到碱变蓝色, 此为“ 题眼” 。【 答案】 (1) 石蕊溶液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N a2C O3+C a(OH)2C a C O3 +2 N a OH 复分解反应【 方法点拨】 理解两圆相交、 相离、 包含的位置关系, 掌握常见物质间的反应现象及
14、关系, 了解常见物质间的从属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误区警示】 本题中易出错之处在于N a2C O3的水溶液显碱性, 也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 易与N a OH相混造成误判。4 .探究实验型推断题【 例4】 (2 0 1 3北京) 现有四只烧杯, 分别盛有稀盐酸、饱和石灰水、 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 并向其中滴加了酚酞或石蕊溶液( 如下图所示) 。选用下列药品继续实验: 铁、 氧化钙、 氧化铁、 稀盐酸、 饱和石灰水、 碳酸钠溶液, 请依据实验回答问题:(1)B中溶液是 。(2) 取A中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甲,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则甲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取C中溶液于试管中, 加
15、入乙, 溶液变浑浊; 再加入丙,又变澄清, 且由红色变为无 色, 无 气泡 产生, 则乙 的化 学 式为 。(4) 取D中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丁, 溶液变浑浊; 再加入丙,又变澄清, 且由红色变为无色, 同时产生气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变浑浊的原因: 。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 写出所有可能) 。【 命题意图分析】 本题以实验探究推断题的形式考查了酸、 碱、 盐的性质和反应, 考查了常见物质成分的推断。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不变色; 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色, 遇碱性溶液变蓝色。(1)B中溶液显蓝色, 故其中盛放的溶液是碱性溶液和石蕊,所以B溶液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和石蕊,
16、 或碳酸钠溶液和石蕊;(2) 烧杯A中的溶液为无色, 说明溶液为酸性溶液和酚酞, 即溶液中含盐酸和酚酞, 加入物质甲出现黄色, 说明物质甲是氧化铁, 因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氯化铁溶液显黄色; (3)C中溶液显红色, 可能是稀盐酸和石蕊的混合溶液, 也可能是石灰水或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与酚酞的混合溶液, 溶液中加入乙变浑浊, 从题目提供的物质分析, 可排除溶液含有盐酸,即C中溶液可能含氢氧化钙或碳酸钠, 加入乙后, 加丙溶液变澄清, 红色变无色, 可推测丙是酸, 又据题意加入丙时无气泡产生,可知C中原溶液中不含碳酸盐, 加入的乙也不可能是碳酸盐, 所以C中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 乙只
17、能是氧化钙,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同时消耗水, 使饱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析出,因此观察到溶液变浑浊, 加入的丙为稀盐酸, 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使得溶液变澄清且红色变无色( 不再显碱性) ;(4)D中溶液显红色, 加入丁有沉淀生成, 再加入丙( 稀盐酸) 溶液变澄清, 红色变为无色, 从溶液颜色变化可知,D中的溶液显碱性, 所以D中溶液为碳酸钠和酚酞的混合溶液, 加入的丁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不溶性物质, 所以丁为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丁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D中溶液为碳酸钠和酚酞的混合物, 加入氢氧化钙后,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 再加入盐酸溶液
18、变成无色, 此时溶液可能显中性, 也可能显酸性, 若溶液显中性, 则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钠和酚酞外, 还有过量的盐酸。【 答案】 (1) 饱和石灰水与石蕊( 或碳酸钠溶液与石蕊)(2) 氧化铁( 或三氧化二铁或F e2O3) F e2O3+6 HC l2 F e C l3+3 H2O(3)C a O(4)C a(OH)2+N a2C O3C a C O3+2 N a OH氯化钙、 盐酸、 氯化钠、 酚酞 或氯化钙、 氯化钠、 酚酞( 用化学式表示:C a C l2、HC l、N a C l、 酚酞或C a C l2、N a C l、 酚酞)【 方法点拨】 解答实验探究型推断题, 需要根据实验的操
19、作、 反应的条件、 反应中的特殊现象、 加入试剂的种类和作用等入手分析, 寻找题眼; 解答混合物组成成分的探究题的关键是只需要对所涉及的各个反应中反应物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作出假设, 若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则废液中的溶质只有生成物, 若反应结束后反应物仍有剩余, 则废液中的溶质除了生成物外还有剩余的反应物。【 误区警示】 本题的易错之处在于: 同样是红色溶液, 有可能是碱性溶液和酚酞, 也可能是酸性溶液和石蕊, 需要根据题设条件认真判别。1 .(2 0 1 3贵州安顺)A物质是石灰岩的主要成分。A物质经高温分解后得到氧化物B和气体C,B和水反应得到D物质。将C气体通入D物质的澄清溶液中反应, 又
20、得到A物质。请你写出A、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A物质的化学式 、 相对分子质量 ;D物质的化学式 、 相对分子质量 。2 .(2 0 1 3四川成都) 甲、 乙、 丙、 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 甲+乙丙+丁。(1) 若甲、 丙为化合物, 乙、 丁为单质, 则上述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写出一个符合该反应类型的方程式: 。(2) 若甲、 乙、 丙、 丁均为化合物, 且甲溶液呈蓝色, 乙为烧碱,则乙的化学式为 , 反应发生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 若甲、 乙、 丙、 丁均为化合物, 且丙为水, 丁为盐, 则该反应 ( 填“ 一定” 或“ 不一定” ) 是中和
21、反应, 理由是 。(4) 若甲、 乙、 丙为化合物, 丁为单质, 且乙、 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 该反应在工业上的用途是 。3 .(2 0 1 3山东东营) 如图所示的是物质AG相互间的关系( “” 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 “ ”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A、F都是单质;F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在工业上,C广泛用于玻璃、 造纸、 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是一种蓝色溶液。请回答:(1)C的化学式: ,G可能是 。(2) 写出E的一种用途: 。 。 ,反应的类型属于 。(4) 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上7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 是 ( 填 化 学
22、式, 下 同) , 属 于 盐 类 的 是 。4 .(2 0 1 3广东佛山) 如图,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转化关系( 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忽略) : 已知B是黑色固体、 相对分子质量为8 0,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B是 ,E是 。( 均填化学式)(2)AC的化学方程式为 。ED的化学方程式为 。BA属复分解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3) 已知:C u2O是红色固体, 难溶入水, 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 u2O+H2S O4C u +C u S O4+H2O若BA属置换反应, 在发生置换过程可能发生副反应产生C u2O, 产物为红色固
23、体, 其产物组合可能有 种。小思同学称取1 4. 4g产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 经过 滤、 干 燥。得 到8. 6g固 体, 则 产 物 的 成 分 为 ( 填化学式) 。5 .(2 0 1 3江苏南京) 下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其中A、D、I是氧化物,I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4;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C由三种元素组成;G为紫红色。图 中 “ ” 表 示 两 端 的 物 质 间 能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 生成物或反应(1) 写出G的化学式 ;E的化学式 。(2) 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反应、和的基本反
24、应类型相同, 该基本反应类型是 。(4) 写出H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 .(2 0 1 3福建福州) 如图1所示, 物质王国的“ 小朋友” 们手拉手围成一圈做游戏。甲为酸, 丁为碱, 戊为酸碱指示剂, 甲、乙、 丙、 丁为不同类别的物质( 按物质组成分类) 。图1游戏规则: 只要相邻的物质能反应, 游戏就能进行下去。(1) 写出能代表甲与丁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2) 根据游戏规则, 乙可以是 ( 填物质类别) , 写出能代表乙与丙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 参照游戏规则, 从图2中选择三种物质, 将其标号填在图3短线上。图2图3的步骤进行实验。请回答
25、:(1) 白色沉淀B是 ( 填化学式) 。(2) 写出滤液A与C u S O4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3) 若固体中的盐不含氢元素, 则这种固体混合物可能是( 填化学式) : 和 ; 和 。8 .(2 0 1 2 湖 南 株 洲) 有 一 包 白 色 固 体 粉 末 可 能 由NH4C l、N a2C O3、B a C l2、C u S O4、N a C 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 小东做了以下实验: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研钵中, 加入少量的熟石灰粉末混合, 研磨, 没有闻到氨味;另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到适量的水中, 出现白色浑浊, 静置后, 上层清液无色;小心倒掉上层清液, 向沉淀中加入
26、稀硝酸, 白色沉淀完全溶解, 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由以上实验可推断:(1) 这包白色固体中肯定存在 , 肯定不存在 。(2) 写出中出现白色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9 .(2 0 1 2甘肃兰州)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 物质按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分类) 。已知A是单质;C是红棕色固体;E是水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的盐。图中“ ” 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 可以 发生 反 应,“” 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 部分反应物、 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2) 由E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C
27、转化为A的原理在工业上常用于 。1 0 .(2 0 1 2河南) 下图中, 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 6的有机物; 乙是最常见的溶剂; 丁是白色难溶固体, 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 0%。则甲的化学式为 ;和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丙的一种用途是 。1 1 .(2 0 1 2黑龙江哈尔滨)A、B、C、D、E分别为稀硫酸、 氧化铜、硝酸钡溶液、 碳酸钾溶液、 镁条中的一种物质。其中A形成浓溶液后有强烈的腐蚀性,B为单质,C为黑色粉末,D中的溶质为草木灰的成分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 将五种物质的名称填入图中相应的位置, 并将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间用短线“ ” 相连接。(2) 写出A与E发
28、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写出A与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 。1 2 .(2 0 1 2四川德阳)A、B、C、D、E、F、G、H、I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下列框图是这些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其中B、C、D属于氧化物。( 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1) 操作的名称是 。(2)A属于 类( 填“ 酸” “ 碱” “ 盐” 或“ 氧化物” ) 。(3) 在D生成E的反应过程中会 ( 填“ 吸收” 或“ 放出” ) 大量的热量。(4) 若I是白色沉淀, 则B是 。(5) 若I是蓝色沉淀, 则F与G反应生成I的化学方程式是 。1 3 .(2 0 1 2浙江金华)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 可能由
29、C a C O3、C a O、N a2C 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 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1) 若X溶液只含一种溶质, 根据实验可以确定X溶液的溶质是 ;(2) 原固体粉末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专题十八 推断题新题精炼1 .C a C O3 1 0 0 C a(OH)2 7 4 解析 由题意可知,A物质是石灰岩的主要成分, 则A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所以B是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 氧化钙与水反应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 则D是氢氧化钙。所以:A物质的化学式是C a C O3,C a C O3相对分子质量=4 0+1 2+1 63=1 0
30、0;D物质的化学式是C a(OH)2;C a(OH)2相对分子质量=4 0+(1 6+1)2=7 4。2 .(1) 置换反应 F e+C u S O4F e S O4+C u( 只要答案合理即可)(2)N a OH 有蓝色沉淀从溶液中析出(3) 不一定 某些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4) 冶炼金属( 或炼铁) 解析 (1) 若甲、 丙为化合物, 乙、 丁为单质, 则反应物和产物的特点都是: 一种是单质, 另一种是化合物, 因此属于置换反应; 如:F e +C u S O4F e S O4+C u( 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2) 乙为烧碱, 烧碱是氢氧化
31、钠的俗称, 化学式为N a OH;甲溶液呈蓝色, 说明含有铜离子, 和氢氧化钠的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 故看到的现象是: 有蓝色沉淀从溶液中析出; (3) 若甲、 乙、 丙、 丁均为化合物, 且丙为水,丁为盐, 能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可以是酸和碱, 或某些金属氧化物与酸, 或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等, 因此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4) 若甲、 乙、 丙为化合物, 丁为单质, 且乙、 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 说明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 因此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冶炼金属。3 .(1)N a2C O3 盐酸( 或硫酸, 写化学式也对)(2)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3)N a2C
32、O3+C a(OH)22 N a OH+C a C O3F e +C u S O4F e S O4+C u 置换反应(4)C O2 N a2C O3、C u S O4 解析 根据F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在工业上,C广泛用于玻璃、 造纸、 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是一种蓝色溶液, 可得F是铁、B是二氧化碳、C是碳酸钠、E是硫酸铜; 由图示可知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单质A可能是碳或氧气;G能够与碳酸钠和铁反应,则G是酸, 可以是盐酸或硫酸;D既能与碳酸钠反应又能与硫酸铜反应, 故D可以是氢氧化钙; (1) 由分析知C的化学式为N a2C O3;G可能是盐酸或稀硫酸; (2)
33、E是硫酸铜, 在农业中可以用来配置波尔多液; (3) 反应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方程式为N a2C O3+C a(OH)22 N a OH+C a C O3; 反应是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方程式为F e +C u S O4F e S O4+C u, 该反应的特点是单质铁与化合物硫酸铜生成单质铜和化合物硫酸亚铁, 所以是置换反应; (4) 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 合 物, 所 以 以 上7种 物 质 中 属 于 氧 化 物 的 是C O2; 盐类物 质是金属离子 和 酸 根 离 子 形 成 的 化 合 物,N a2C O3、C u S O4属于盐类。4 .(1)C
34、u O C H4(2)2 H2O通电2 H2 +O2 C H4+2 O2点燃C O2+2 H2O C u O+H2S O4C u S O4+H2O( 或C u O+2 HC lC u C l2+H2O)(3) 三 C u O、C u2O 解析 已知B是黑色固体、 相对分子质量为8 0, 所学的黑色固体主要有碳、 氧化铜、 二氧化锰等, 而这些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为8 0的只有氧化铜,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所以E是甲烷,A通电能够分解, 则A是水,B能够由C制得且C是水的分解产物, 所以C是氧气,D是甲烷反应的产物, 所以D是二氧化碳( 可由甲烷的燃烧制得也可由碳和氧气反应制得) ; (1) 由
35、 分 析 知B是C u O,E是C H4;(2)AC是水 的 电 解 过 程,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2 H2O通电2 H2+O2;ED是甲烷燃烧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为CH4+2 O2点燃C O2+2 H2O,BA属复分解反应时生成水, 则该反应是氧化铜和稀酸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可以是C u O+H2S O4C u S O4+H2O或C u O+2 HC lC u C l2+H2O; (3) 若BA属置换反应, 则该反应可能是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 产物的固体是红色的铜, 由于在发生置换过程可能发生副反应产生C u2O, 产物为红色固体, 所以产物的固体可能是铜或氧化亚铜或两者的
36、混合物, 故其产物组合可能有三种, 由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后固体能够完全溶解, 所以小思同学称取1 4. 4 g产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 经过滤、 干燥。得到8. 6 g固体能说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亚铜, 假设1 4. 4 g固体全部是氧化亚铜, 则可设该反应生成铜的质量是x,C u2O+H2S O4C u +C u S O4+H2O1 4 46 41 4. 4gx1 4 41 4. 4g=6 4xx=6. 4g6. 4g 8. 6g实际得到的固体质量是8. 6g, 比反应生成的铜6. 4g多,可知1 4. 4g该产物中一定含有铜和氧化亚铜两种。5 .(1)C u C u S O4(2)4
37、 A l +3 O2点燃2 A l2O3(3) 置换反应(4)2 C u O+C高温2 C u +C O2 解析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 因此是铝, 而B能够转化成A氧化物, 因此A是氧化铝; 铝还能和C、F反应, 因此C和F分别是酸和盐,C由三种元素组成且能够和D氧化物反应, 因此确定C是硫酸,E是硫酸盐,F是盐且是排在铝后面的金属形成的盐溶液, 如硫酸亚铁;G是紫红色的铜, 所以E为硫酸铜, 则D为氧化铜;H能够和氧化铜反应, 说明H具有还原性, 而I是氧化物,I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4, 且I是H反应产生的, 所以I为一氧化碳,H是碳。(1)G为紫红色的铜,E为硫酸铜; (2)B是
38、铝,A是氧化铝, 因此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A l+3 O2点燃2 A l2O3; (3) 反应是硫酸和铝的反应、 反应是铝和硫酸盐的反应; 反应是碳和氧化铜的反应, 三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4)H是碳与D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C u O+C高温2 C u +C O2。6 .(1)HC l +N a OHN a C l +H2O( 合理均可) 复分解(2) 金属( 合理均可) F e+C u S O4F e S O4+C u( 合理均可) (3)A C E( 顺序不限) 解析 (1)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 应, 如:HC l +N a OHN a C l +H2O, 该反应属于两种化合
39、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 (2) 由于甲为酸, 丁为碱, 戊为酸碱指示剂, 所以能够与甲反应的物质乙可能是金属、金属氧化物或盐, 而能够与丁反应的丙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或盐, 此时如果要保证乙和丙反应, 则需要: 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是非金属氧化物, 乙是金属则丙是盐, 所以乙可以是金属, 金属乙既可以与甲( 酸) 反应, 又可以与丙( 盐)溶液反应, 丙( 盐) 还可以与丁( 碱) 反应, 故乙与丙反应的方程式可以为F e+C u S O4F e S O4+C u( 合理均可) ;(3) 由于相邻的物质间必须可以发生反应, 所以能入选图3的物质至少应能够与图2中的5种物质中
40、的两种物质反应, 故氧化铜粉末和银粉落选, 只剩下了A、C、E。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可知:A氢氧化钡、C碳酸钾、E稀硫酸三种物质间可两两反应, 故短线上可以是A、C、E三种物质( 顺序不限) 。7 .(1)C a C O3(2)2 N a OH+C u S O4C u(OH)2+N a2S O4(3)N a2C O3 C a(OH)2 C a C O3 N a OH 解析 (1) 白色沉淀B加入盐酸能生成二氧化碳、 水和氯化钙, 则B是碳酸钙; (2) 无色滤液A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 则A是氢氧化钠,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N a OH+C u S O4C u(OH)2
41、 +N a2S O4;(3) 固体混合物加水后能得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钙, 则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和氢氧化钙。8 .(1)N a2C O3和B a C l2 C u S O4和NH4C l(2)N a2C O3+B a C l2B a C O3+2 N a C l 解析 (1)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研钵中, 加入少量的熟石灰粉末混合, 研磨, 没有闻到氨味, 说明一定没有氯化铵; 另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到适量的水中, 出现白色浑浊, 静置后, 上层清液无色, 因此一定没有硫酸铜; 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 小心倒掉上层清液, 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 白色沉淀完全溶解
42、, 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那么一定是碳酸钡, 因此混合物中一定有N a2C O3和B a C l2,N a C l可能有, 也可能没有。(2) 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 配平即可。9 .(1)F e N a2C O3( 或K2C O3)(2)N a2C O3+C a(OH)2C a C O3 +2 N a OH 或K2C O3+C a(OH)2C a C O3 +2 K OH或N a2C O3+C a C l2C a C O3 +2 N a C l或K2C O3+ C a C l2C a C O3+2 K C l等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炼铁1 0 .C H4C O2+C
43、a(OH)2C a C O3+H2OC a C O3+2 HC lC a C l2+C O2+H2O灭火或作气体肥料 解析 相对分子质量为1 6的有机物是甲烷, 甲烷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难溶固体碳酸钙, 反应为C O2+C a(OH)2C a C O3+H2O,C a C 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 0%,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再生成具有灭火作用的二氧化碳。1 1 .(1) 如图所示:(2)H2S O4+B a(N O3)2B a S O4+2 HN O3(3) 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 固体减少( 或消失) , 同时放出热量 解析 (1) 分析所给的物质
44、特征可以将A定为硫酸,B为镁条,C为氧化铜,D为碳酸钾溶液,E为硝酸钡溶液; 硫酸可以跟剩余的四种物质发生反应, 硝酸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也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故可以得出它们的关系如上图;(2)A为硫酸,E为硝酸钡, 它们 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H2S O4+B a(N O3)2B a S O4+2 HN O3; (3)A为硫酸,B为镁条, 它们反应生成了氢气, 所以可以看到在金属的表面产生气体, 并且固体减少, 同时放出热量。1 2 .(1) 过滤 (2) 盐 (3) 放出 (4)M g O( 或A l2O3等)(5)2 N a OH+C u S O4C u(OH)2+N a2S O4 解析
45、由A高温时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B和D可知,A是C a C O3( 属于盐) ,B、D是C a O、C O2。由C与N a OH溶液反应生成H溶液可知,C是C O2,H是N a2C O3;B是C a O, 它与足量水反应生成的E是C a(OH)2溶液,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E与H反应, 即C a(OH)2与N a2C O3反应生成的A是沉淀C a C O3, 生成的F是N a OH溶液, 把它们分离开的操作是过滤。若I是白色沉淀( 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 , 则与F(N a OH) 溶液反应的G溶液是可溶性镁盐或铝盐溶液, 则B为镁或铝的氧化物(M g O或A l2O3等) 。若I是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 , 则G一定是硫酸铜, 它与F(N a OH) 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同时还生成硫酸钠。1 3 .(1)N a C l( 或氯化钠) (2)C a C O3、C a O、N a2C O3;C a C O3、N a2C O3;C a O、N a2C 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