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9767376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颐和园其次课时教学设计 逸夫小学老师:邹瑜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漂亮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尝课文美丽的语言。 实力目标:了解作者巡游依次,学习过渡句。学习作者按巡游依次有序视察,抓住景物特点精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漂亮的景色和课文美丽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爱好,感受劳动人民的才智和才能。培育学生审美爱美地情趣,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巡游依次,学习过渡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漂亮景色,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才能,激发民族骄傲感。 教学难点:体会课

2、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 1、情境再现法: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比照,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加,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漂亮景色。 2、以读促悟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理解课文。用声音读出美、专心灵感受美。 3、读、看、讲 写结合,培育语言表达实力,阅读理解实力,加强读写结合。 一、教学过程: 你去过哪些地方?今日老师带你们去参观“ 颐和园”,观赏颐和园美景,说说你的感受。 二、简介颐和园 三、理清课文依次:作者巡游了哪些地方?作者是按怎么样的依次巡游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四、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A、课文一段讲什么?是什么

3、句?点明颐和园是人 B、学习课文其次自然段,感受长廊的“长、美”。 1、找出描写长廊的句子读一读,读后沟通感受。 2、谈感受:长廊怎么样?(长、美) (1)感受长廊的长:抓重点词句-出示长廊图片,直观感受-有感情朗读,读出长廊的长。 (2)感受长廊的美:画、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景点的特点】 3、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和美。(齐读) C学习课文 三、四自然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 3、4两个自然段。思索、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对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

4、了什么? 3、小结:作者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山上的佛香阁、排云殿。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看到了山下最美的景色那就是漂亮的昆明湖了。 4、感悟昆明湖的“静、绿”。 读描写昆明湖的句子。 师出示课件: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渐渐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作者抓住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他又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昆明湖的特点的? 前面写了昆明湖的静,这里又写了游船和画舫的动,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渗透写法,以动衬静】 4、游船、画舫在湖面渐渐滑过,“滑船”应当是“划”,作者却用了滑冰的“滑”,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更突出了湖水

5、的静】 5、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我们领会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的美景,今日,我们再来观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思索,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学课文感受十七孔桥的壮丽。 师出示: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师:读着这段文字,假如有一天你到十七孔桥上去,你最想看的是什么?为什么?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白什么? 2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小结:我们跟随着作者巡

6、游了漂亮的颐和园,哪里的景色仅仅只有书上介绍的这几处吗?(不是)你是从课文中那一句知道的?难怪作者不由得写道:“颐和园到处有漂亮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爱护 七、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作文: 写什么?(审题) 确定中心:“颐和园是个漂亮的大公园。” 怎么想?(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怎么写?(组材) 1、按巡游的依次: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重点介绍(有详有略) 3、以“总分总”的的构段方式,采纳首尾照应的写法。 (六)小练笔要求: 结合颐和园一课的学习积累,结合自己最近的巡游活动练习写一篇游记。 附:本

7、课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漂亮的大公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美景说不尽 1、总-分-总 2、首尾呼应 3、移步换景 课后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根据巡游的依次,用生动的语言、精确的词汇,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漂亮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宠爱之情,是一篇培育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学习本课根据巡游的依次,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写了哪几个景点?在学生沟通后,让学生找出25段的第一句,并连起来读读,让学生说说这些句子的作用。通过沟通,让学生知道写巡游的文章可以借助过渡句,由一个景点移到另一个景点,学习游记的一般写法。学习25段时,引导

8、学生抓住重点词来体会作者怎样把景物写详细的,加强朗读感悟,让一个个美景通过语言文字化为化为一幅幅漂亮动人的画面,当大屏幕上出现了颐和园的一幅幅图画时,学生仿佛置身于颐和园中,这时的朗读更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跟着作者也巡游了一番。课后,布置了让学生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可以是图片,故事,历史,楹联等资料,可是这个作业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家里没有电脑,所以宽带网还是须要老师来供应。以后,还须要老师多建议家长给孩子供应好的学习环境,教化学生正确上网,这对于孩子课后驾驭更多的学问是有好处的,但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和学完课文后的小练笔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颐和园其次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颐和园其次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其次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其次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其次课时 18颐和园其次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的其次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的其次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其次课时 教学设计新建 颐和园其次课时教案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