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课《马说》教案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课《马说》教案讲义.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课马说教案讲义 23马说 【教学目标】 1驾驭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争论方法。 3探讨对人才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一比:你能找到多少个关于马的成语。 走立刻任,走马看花,蛛丝马迹,指鹿为马,招兵买马,五马分尸,万马奔腾,天马行空,驷马难追,人仰马翻,兵强马壮,青梅竹马,千军万马,丰功伟绩,伯乐相马 二、预习检查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状况。 2.检查字词的驾驭状况及诵读状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状况。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闻名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尤其闻名,
2、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是“古文运动”提倡者、领袖,主见“文以载道”,反对浮夸文风。“唐宋八大家”之首。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写作背景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赏识。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了马说。 (3)文体:说,古代的一种争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特点:写法敏捷,讲究文采,奇巧而言辨,跟杂文相近。 三、疏通文字,了解文意 (一)挑战第一关 1.读通课文
3、,看谁能精确通畅地朗读课文,看谁一马当先。 2.听读课文 听节奏,悟语速。(在课本上作出标注字音与停顿) 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语速适当,节奏精确。 3.正音正句。 4.用你喜爱的方式自读课文,看谁能精确通畅地朗读课文。 (1)速读(不读错音、破句) (2)配乐朗读(个人或小组) 1 A 音准通畅、声音嘹亮,B 语速、停顿恰当,C 有感情地朗读(轻重缓急)。 (二)挑战其次关 读懂课文:驾驭重点词、句。 1.结合注释与自己的预习,小组探讨,相互帮助,疏通文意。(温馨提示:留意依字译句和译文的方法) 2.勾画并质疑,提出组内的疑难词句,班内共同解决。 3.你能把文章中的通假字找出来吗? 祗辱于奴隶
4、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自学指导一:重点词语说明,学习第一段、其次段、其次段。 5.自学指导二:翻译句子。 6.词语归纳。 (三)挑战第三关 1.分析文段一 (1)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段文字说明白伯乐的什么作用? 伯乐对千里马的确定作用。 (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假如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2.分析文段二 (1)本段文字说明白什么? 千里马被埋没的缘由,说明
5、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就无法施展才华。 (2)哪些句子说明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缘由?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 3.分析文段三 (1)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2)本段哪句话点明白本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3)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2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 4.本文的思路: (1)千里马对伯乐的依靠关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凄惨遭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痛诉食马者的愚昧无知 (其真不知马也) 5.探讨: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莫非只是说
6、“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借马说人”,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2)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方了什么样的人? 伯 乐:擅长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即人才。 食马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3)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受,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明珠暗投,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四)挑战第四关 读出情感:体会情感和写法 1.请勾画出表达韩愈情感的语句? 2.请试读出来,作者为什么有如此情感? 3.“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方什么? 千里马:人才。 伯乐:能识人才的统治者(贤明的君主)。 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
7、者。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受,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伯乐相马故事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与昏庸,表达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明珠暗投的剧烈愤慨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 四、拓展探究 1.探讨: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觉。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怜悯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 3 都已成为了历史。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 2.假如你
8、明珠暗投,你会学下列哪位古人?说出缘由。 A.韩愈:明珠暗投写文章 B.韩信:另寻明主创大业 C.陶渊明:归隐田园其乐悠悠 五、达标检测 六、作业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做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写成一篇小短文,发表自己的见解。 八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课马说教案讲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教案(新人教版) 八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课春酒公开课教案讲义 八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讲义 八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课我的母亲说课稿 讲义 八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课春酒教学设计与反思 讲义 八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课诗五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 八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课海燕教案设计苏教版精 八级语文下册第课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精 五级语文下册 第单元 第课彩色的非洲同步练习 讲义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