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模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9712556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分子模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分子模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分子模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分子模型》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水分子模型教学设计 课例1 志向模型,实现“宏观、微观、符号”的统 一 水分子模型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在化学用语教学中,“物质构成的奇妙”这一主题始终是教学的难点,学生们好不简单培育的爱好很可能因为本主题的枯燥、抽象而消逝殆尽,本主题自然成为大部分学生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何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如何帮助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奇妙莫测的微观世界,是我始终思索的问题。最终我把“神奇武器”落脚在“志向模型”这一科学方法上。 “志向模型法”是以探讨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以简化和直观的形式来显示困难事物或过程的手段。化学对微观粒子结构的探讨离不开“志向模型法”,在义务教

2、化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验稿)提出:“要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通过视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想象实力、创新实力,帮助学生初步相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带领学生从最熟识的物质水做起,探讨、制作、运用、分析水分子模型,并将其贯穿于初中化学的学习的全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相识到理性相识的飞跃。 目标定位 在学习有关分子、原子的学问大致一星期之前,就可以进行此专题的学习,进而将水分子模型应用到全程教学中。特殊须要留意的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前提和思维特点,不行一蹴而就,不行急功近利,要按部就班,要层层深化。 1.通过水分子模

3、型的制作、运用和探讨,使学生初步学习和运用“志向模型法”,渐渐帮助学生树立“物质的微粒观”,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想象实力和创新实力。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得学生逐步建立物质的“三种表述宏观、微观、符号”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方式,并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 方法阐释 本专题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新奇、好问动身,采纳查阅资料、动手制作、分析归纳等方式,与学生一起制作水分子模型,从中体验微观粒子的奇异,帮助学生进入奇妙的微观世界;再以水分子模型作为探讨问题的“媒介”贯穿于全程学习中,在一次又一次的“视察”、“想象”、“拆分”、“组合”中将探讨深化,将问题深化,最终帮助学

4、生建立物质的元素观、物质的微粒观、物质的“三种表述”统一观。 教学流程 水分模型的制作和探讨 1.教学时机:在学习有关分子、原子的学问大致一星期之前组织此专题教学。 2.探讨性学习:布置这样一个探讨性学习课题“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水分子的模型,结合你的已有阅历,查阅课本和其他资料获得制作依据,记录你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和收获,下节课我们进行沟通和展示!” (学生们比以往接受任何作业都痛快地接下了这个作业,两天过去后的展示课上,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收获着激情和喜悦) 【设计意图】探讨性学习是以“培育学生具有永不满意、追求卓越的看法,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实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

5、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探讨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学问为基本内容;以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纳探讨性学习方式开展探讨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此种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的培育。 3.沟通与展示: (1)学生们制作的水分子模型可谓五花八门、精彩频呈、美仑美奂。 原子:土豆、龙眼、桂圆、橡皮泥、小皮球、纸团、泡沫塑料球、篮球、乒乓球、手球等成了可爱的氢原子、氧原子; 连接方式:铁丝、牙签、透亮胶等成了连接原子的“键”; 连接的角度:有糖葫芦型、三角型、直角型、熊猫头型

6、等各种不同的“键角”。 (2)学生们的体会、想象、怀疑可谓妙不行言、神奇莫测、魅力无穷。 这个小小的水分子模型把学生们带入了神奇的微观世界里: 海水里的水分子和我嘴里的水分子一样吗? 氢原子和氧原子谁大谁小?它们有质量吗? 水分子有颜色吗?水分子有味吗?水分子会跑吗?水分子有生命吗? 原子是圆形的吗?是实心的吗?原子身上长毛吗? 氢原子、氧原子按怎样的结构结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新课程的学生发展观认为,学生的生命本体能否不断获得健康发展,特殊是能否不断增加自身的创新素养,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学生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发展的,离开实践活动,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二是学生的发展是由学生

7、自己自主确定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新课程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就特殊强调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主建构。 4.归纳总结 老师把学生们沟通展示后的问题总结为三类,这也是学生们在制作水分子时肯定遇到且必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1:水分子的构成 即使现在还没有学习分子和原子,但学生对它们并不生疏,科普读物、媒体资源等成为学习学习分子和原子最有力的基础。所以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请教他人你等方式,学生比较就可以知道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合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问题2:原子的大小 氢原子、氧原子谁大谁小?学生们通过翻阅课本、查阅资料等方式清晰了氧原子比氢

8、原子大及大致的比例关系。 问题3:原子的排列方式 原子间究竟以何种方式排列在一起?虽然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有肯定的理解和理论难度,但是学生仍旧“神采奕奕”般猜想出各种方式。如: 直线型 糖葫芦型 熊猫头型 此时,老师要充分确定学生们的设计,因为这本身就是进行科学探讨的过程。至于是哪种方式老师只要告知学生水分子的模型类似于“熊猫头型”,至于为什么可在后续的学习中学到或自己进一步查询资料。 问题3:分子、原子透亮吗、有颜色吗、有味道?原子是圆形的吗?等等 至于这些开放性、发散性的问题老师每必要给学生答案,只需激励他们接着探讨即可,因为微观世界是神奇的,是不行思议的,是难以用语言表述的。 【设计意图】

9、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将学生零散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基于“发展”的主题、循着“探讨”的轨道、本着“创新“的原则,实现从“实践”到“理性”的飞跃。 5.制作“志向模型” 老师拿出提前购买的材料(建议按至少每人一个水分子的量打算),如:橡胶球、乒乓球、双面胶(其中橡胶球和乒乓球的大小比例要合适),分发给学生,每人制作一个规范的水分子模型。 【设计意图】学生在“摆布”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模型”,而是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讨的方法、科学探讨的看法和科学探讨的精神。 水分模型的运用之一 1.教学时机: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运用水分子模型。 2.探究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主要探讨点,老师可以

10、设计如下探究问题: (1)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水、氧气和氢气各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为什么水不再具有氧气、氢气的性质? (2)用微粒的观点,借助水分子模型(每生一个),小组合作进行“运动”、“拆分”和“组合”,模拟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的微观改变过程,总结出这两种改变有哪些不同? 要求学生沟通探讨的重点是:结合课本内容,用规范、简练的语言回答两个问题。 3.随着小组的展示和补充,老师的点拨点主要有3个: (1)两种改变的不同:物质发生无力改变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而在化学改变中分子要分成原子,原子要进行重新组合,这就是化学改变的实质。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时化学改变中的

11、最小粒子。在这里“最小”就是不行分的意思。 (3)原子是可以接着再分的,初步渗透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哲学论断。 【设计意图】探究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学生最熟识的物质和改变说起,采纳志向模型法,用直观、生动的手段破解这一重点和难点,通过视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改变的本质,从而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水分模型的运用之二 1.教学时机:在学习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时运用水分子模型。 2.在学习有关化学式计算时,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探究问题:请同学们以水(H2O)为例,结合水分子模型,探讨化学式的计算。(要求先独立完成,后小组沟通,重点思索、沟通解题方法和解题格式。)

12、 问题1:求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问题2:求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问题3:求水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设计意图】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初次遇到的化学计算类型。这部分计算的关键不在于“计算”,而在于明确“化学含义”,这就是学生学习的“困扰点”。以水分子模型作为“宏观”、“微观”、“符号”联系的“媒介”,对于学生突破这样难点具有重要的作用。 3.接着深化探究:我们以计算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例,算式计算的是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为什么能代表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n个氧原子子 2n个氢原子子 n个水分子 学生思索后沟通,老师点拨: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13、这是n个水分子,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实际是水中全部氢原子的质量与氧原子的质量比,既2n个氢原子的质量与n个氧原子的质量的比,约分,就是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因此,我们在依据化学式计算各元素的质量比时,是以一个分子为基准计算的。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计算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时,也是以一个水分子为基准计算的。我们依据化学式求各元素的质量比和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时,计算关键是以一个分子为基准。这从而也体现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是相辅相成的。如我们前面学习的化学改变,从宏观上来说,化学改变的实质是生成了新物质,从微观世界来看,是生成了新的分子或原子。正是因为微观上生成了新的分子或原子,在宏观上才

14、生成了新物质。 【设计意图】以水分子模型作为“媒介”,实现物质“三种表述”的有机融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 水分模型的运用之三 1.教学时机: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运用水分子模型。 2.本节课主要有两个探究点,一是试验探究化学改变前后的质量关系,二是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说明。对于其次个探究点就可利用水分子模型,采纳志向模型法这始终观、生动的特点,通过视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改变的本质。 老师可设计如下探究问题:为什么一切化学反应都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请以电解水这个改变为例,结合水分子模型,从化学反应中分

15、子、原子的改变状况进行说明。 【设计意图】学生每人1个水分子,小组合作“拆分”和“组合”,模拟电解水的微观改变过程,很简单得出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未发生改变,水到渠成的得出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很好的化解这一教学难点. 水分子模型教学设计 水分子的自述 运动的水分子教案 水分子的改变教案 分子模型、晶体模型的制作举荐 运动的水分子教案鲁教版 化学分子模型手工制作 弹簧振子模型教案 高校生分子模型大赛活动策划书 分子模拟作业(优秀)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