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弱势群体心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弱势群体心理 弱势群体的稳定才是社会真正的稳定,然而种种不同等始终是社会动荡的潜在危机 中国弱势群体犯罪心理解析 角色、道德、手段三种冲突简单诱发心理失衡 最近,农夫工王斌余讨薪受辱,激愤之下连杀4人,被一审判决死刑,成为社会热点。王斌余悲剧的衡现状的忽视有干脆关系。 弱势群体中的犯罪现象比其他群体更为突出,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2006年10月26日,在第十届中国心理学大会分组会议上,中国政法高校社会学院法律心理学探讨所所长,中国政法高校犯罪心理学探讨中心副主任马皑博士作了题为“对弱势群体中犯罪现象的视察与思 考”的主题发言,依据他十余年的探讨成果,剖析了当前弱势群体犯罪行为产生的缘
2、由、特点及应对策略。弱势群体究竟指哪些人? 记者:弱势群体概念有些笼统,您依照什么样的标准对弱势群体加以划分开展探讨? 马皑:弱势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个人或家庭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缘由是多样的,但他们往往会在下列状况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中有所表现。 首先是实力弱势,缺少生活或生产的实力,甚至缺乏家庭的庇护。比如残疾人、精神病人、孤寡老人。 其次是收入弱势,而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是特别可怕的。这类状况的覆盖面最广,如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 第三是权利弱势,只担当了义务但无法公允地享受权利。像进城打工者,挖煤的农夫工,三陪女等等,他 们无法获得与城镇居民等同的社会权利,即便法律给予了他们这种权利。最终是资源
3、弱势,对组织资源、 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占有状况确定着各社会群体在阶层结构中的位置以及个人的综合社会经济地位。 记者:当前的弱势群体存在于哪些职业中?哪类人群里弱势者比较集中? 马皑:进城务工人员的弱势主要体现在权利得不到保障,主见得不到声张和救济,典型的例子是农夫工要工钱,会因几千元而以死相威逼。 何种内心冲突会引发弱势群体心理失衡? 记者:弱势群体是否面临特定的逆境?什么样的内心冲突会引发他们心态失衡? 马皑:在弱势群体中,主要面临三类逆境,一是生存逆境,即缺少生存条件。二是生计逆境,生活贫 困、朝不保夕。三是机会逆境,没有个人发展或就业机会。机会逆境有时最要命,对弱势群体而言,重要 的不是
4、我今日有没有饭吃,而是我明天有没有发展的机会,一个人感觉没有希望时是最受煎熬的。最终是权利逆境,各方面权利得不到保障的冲突和压力会导致他们内心的焦虑与冲突。 弱势群体要面对的内心冲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角色冲突。当一个人原有角色与时下扮演的角色在行为规范的要求上不一样时,会出现角色冲 突。当农夫工初次进城,下岗工人由工厂主子变为国家劳动保障救济者。他们尚未从原有生活方式和权利义务的惯性中解脱出来,又要在很短的时间里适应新的角色要求,须要肯定的心理调适过程。这时特殊要依靠本人健康的心理防卫机制进行协调,但新旧角色差异造成的角色距离,简单引发诸如惊慌、焦虑、茫然的心态,并引发心情性行为。 其
5、次是道德冲突。弱势群体的道德冲突的产生与缺乏归属感和不同等有关。随着农夫离开土地,工人 被迫下岗,从前旧的社会道德起先渐渐失去原有的凝合力,在残酷的竞争面前人们更关切的是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社会个人化趋势明显,在遵循道德规范时,更多的是须要出于个人须要而非社会利益。然而,另一方面许多人依旧遵循着原有的道德要求,两者之间的冲突便不行避开。有一则新闻说,一位下岗工人在街头摆摊免费指路,竟然无人信任,这种情形非常典型。 最终是手段冲突。弱势者在满意自身低水平的资源要求时,会因所运用手段的越轨而侵扰社会的总体 利益。只要留意视察我们就会发觉,社会要求勤劳致富,有人却制假贩假;北京要防沙尘暴,有人
6、却在草原上挖甘草、拉发菜。这些都是弱势者脱贫手段与法律的冲突。 然而,面对在矿井内被淹死而得不到补偿的矿工,你能指责他缺少法律意识,未签订劳动合同吗?面对上千万之众在城市中从事“三陪”等灰色产业的农村女孩,我们能说她们不情愿勤劳致富吗?不能,这就是弱势群体的弱势所在。假如伸张权利,他们就可能失去工作,假如讲究道德,她们可能在城市中无立锥之地。 弱势群体心态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记者:弱势群体的心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和犯罪行为出现有什么内在联系? 马皑:弱势的个体以何种人生观面对生活,实行什么方式摆脱弱势境遇,心态在其中起着确定作用,同时抱有何种人生看法,也是产生越轨行为动机的调控因素。
7、自2001年3月起,我对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心态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在230份有效问卷中,被访者对弱势归因的选择依次为:自己没本领,缺少文凭或技能;社会不公,找工作要凭关系;竞争太激烈;企业关、停、并、转;社会腐败;城里人排斥乡下人等。虽然绝大多数人将弱势境遇归因为自身缘由,但在普遍性方面更多的是归为社会或其他群体。 弱势者对弱势的归因,会影响他们在发泄不满心情时的详细对象,强化他们作出外罚性攻击时的自我合理化机制。尤其是将自己处于弱势的缘由更多地归因为社会和其他群体时,简单引发反社会心情的积累。值得关注的是,弱势境遇的波及范围差异对个体心态的影响是不同的。一个家庭中假如仅有
8、一个下岗工人,虽然会产生本人心理上的压力与焦虑,但其家庭单元尚可以满意其生存与生活须要,个人虽有剧烈的紧迫感,但不会失去信念,尚有摆脱弱势的动力与实力。 假如一个家庭处于弱势境遇,就简单在巨大的压力下产生生存恐惊,处于一种无助的迷茫状态。弱势群体经常是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家庭责任感使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在处于弱势时压力感更加明显。目前,城市困难家庭怕失业、怕生病、怕孩子失学已经成为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倘如此三项弱势因素同时出现,对一个家庭的严峻打击是毋需赘言的。此外,受挫折的时间与强度会影响弱势者摆脱逆境的决心与信念,并引起不同形式的挫折反应。对个体而言,处于弱势是一种挫折经验,而在摆脱弱势
9、境遇如找寻工作的过程中,还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挫折。弱势者的社会地位,也在客观上使他们比一般人更简单遭遇挫折,这对于他们已经非常脆弱的心理承受力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处于弱势的时间越长,摆脱弱势的希望越渺茫,越能激发个体否定的心情唤醒,并在看法方面产生改变。遭遇挫折的次数越多,强度越大,越会减弱自我调整机制的平衡作用,引发外罚性侵扰的动机与冲动。 犯罪是不是弱势群体释放压力的方式? 记者:弱势群体犯罪的手段和特征是什么?犯罪是不是他们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 马皑:。一位因诈骗而入狱的务工人员表示,“我怕死,更怕穷”。被群体接纳是任何一个人的本能,弱势者获得经济利益也往往是为了获得他人敬重,从而变更被
10、社会排斥的现状。 有个进城务工人员一晚上砸碎100多盏灯,问其缘由,则称:我恨你们城里人。这种犯罪已不同于以往人身犯罪中被害人经常与犯罪者之间存在某种关联,起到诱因作用等状况,许多犯罪是对无辜的对象实施侵害,犯罪手段的升级表明白犯罪心理恶性的升级,但这种发泄往往只使心理得到短暂的平衡。 有时弱势群体的犯罪的触发也带有肯定的偶然性,比如只是想变更不同等的遭受,或对生活中一件小事的处理不当,都会引来严峻后果。 关怀弱势群体心理健康,预防犯罪,该怎么做? 记者:我们应当如何公正、理性地看待弱势群体犯罪? 马皑:。弱势群体虽然浩大,但实施了犯罪的仍为少数,个体仍具有主动选择的条件与实力。值得留意的是,
11、众多的、被犯罪学家们公认的致罪因素面前,弱势群体更具有易感性,压力与诱惑对他们的影响更详细和干脆。弱势群体中的个体犯罪,虽然可能有一些值得公众怜悯的因素,但其终归是违法与犯罪行为。因此,不因弱势而免责,仍旧要担当刑事责任。 弱势群体中的犯罪现象突出,的确是困扰全社会的现实问题。预防此类犯罪行为的治本之策,尚不是乱世用重典可以解决的。不行否认,我们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任重道远,只有建立公允、合理的竞争与安排机制,使弱势者摆脱逆境,解决他们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须要,才有可能对该群体中突出的犯罪现象进行限制。 记者:关怀弱势群体心理健康,预防犯罪发生,我们应当在哪些方面多做努力? 马皑:其实做这项探讨,我们
12、就是想告知大家,弱势群体因为处于弱势,简单产生心理失衡,这时可能会采纳犯罪的手段来实现心理的平衡,犯罪率会更高,他们更须要关怀和帮助。 或许经济收入上的差距不行避开,收入的凹凸恒久是相对的,但是给弱势群体足够的敬重特别重要,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能给进城务工人员一个敬重暖和的笑脸,当他们感觉到敬重的时候,心里不会有仇恨。而游离于城市边缘的人之所以简单犯罪,就在于不能被接纳,我们须要对待全部的人都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让不同社会群体实现一个相互宽容的过程。 此外,我们在关注弱势群体的时候,更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家庭。我从事这个课题探讨十余年,通过调查发觉,弱势人群家庭中的孩子和其他家庭的孩子相比,
13、更简单出现心理隐患,而主要缘由还是社会化环境的影响。社会上的排斥导致父母被别人看不起,孩子自己也看不起父母,家庭环境对其心理的消极影响是自不待言的,这些孩子将来发生犯罪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典型案例 河北石家庄爆炸案的制造者靳如超是一个残疾人,其仇恨与报复心情的积累,与其生活中受到社会卑视,缺乏社会怜悯不无关系。 曾策划制造12起血案的职业犯罪者张君,将暴力取得作为获得利益的方法。但他及同伙在走上犯罪道路之前,不过是一个一般的进城打工者。他们在要寻求机会又相对贫困的状态下,屡受挫折,犯罪人格在弱势境遇中得以培植。张君自述“我走上这条路,主要缘由是贫困。我家在农村,12岁时母亲得癌症没钱治,去世了
14、。父亲也长期患有肺结核,家里一贫如洗,所以我想发财。”“我买到第一支枪那天晚上,一夜没有睡着,始终把枪抱在怀里。我在想,有了枪,权力、金钱、女人、荣誉,什么都有了。” 2003年沈阳“118”银行抢劫案开创了持械、爆炸抢劫银行运钞车的国内先例,手段之凶狠令世人震惊。案中主犯张氏三兄弟从小生活在一个破裂的家庭中,父亲早丧,母亲先后四次改嫁,全家仅靠张母微薄的收入和民政部门的救济金生活。在法庭上,张显辉说明犯罪动机特别简洁:“没钱了,就抢呗。”他也曾经更细致地说道:“小时候家里穷,亲戚、邻居都瞧不起。不是说我虚荣,人活一口气,有了钱,他们的敬重就提高了,瞅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我从来不给那些亲戚钱,我花让他们瞅着。” 选自马皑源于不同等的冲突对弱势群体中犯罪现象的视察与思索 弱势群体心理 弱势群体 关爱弱势群体 关爱弱势群体 关注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犯罪 关爱弱势群体 关注校内弱势群体 浅议弱势群体维权 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