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与调控策略.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19618890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与调控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与调控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与调控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与调控策略.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与调控策略摘要教师隐性知识是来自教师个人实践,与特定情境密切相关,难以表述和察觉的知识。它具有个体性、情境性、传递衰减性和模糊性等基本特征。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以便于表述和共享,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当前,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主要障碍存在于教师个人、教师隐性知识的发掘与共享环境三个方面。为此,应采取一些调控策略:在教师个人方面,建立个人知识库,进行教学反思,开展行动研究,加强知识交流;在学校方面,创建鼓励知识分享的校园文化,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调整组织结构,加强校际合作,构建知识联盟。关键词教师隐性知识;知识管理;调控

2、策略隐性知识是以人的意识为载体,个体化明显、与特定情境密切相关、难以表达却可以察觉的知识。它不易通过语言进行描述与理解,通常是通过个体的经验、印象与娴熟的技术、文化、习惯等方式表现出来。1教师隐性知识生成于教师的实践活动中,极大地左右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强并完善教师隐性知识管理,能够将分散在教师个体意识中的隐性知识聚合为更强大的集体智慧,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教学环境变化并进行知识创新。教师隐性知识难以编码,教师往往是在无意识地使用它,其共享也不能自动完成,想要对其进行挖掘与传递较为困难。对影响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把握教师隐性知识的固有属性,提出相应调控策略,有利于学校更好地推进

3、教师隐性知识管理,使其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实践。一、教师隐性知识的内涵与特性(一)教师隐性知识的内涵。教师隐性知识包括教师的教育自觉、教学想象力、教学创意与教学技巧等。它较为主观,不易以文字方式记录、传递和说明,需要通过丰富的沟通媒介或者较为复杂的人际互动进行传递。教师隐性知识的小部分以内隐形态存在,大部分需要经由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得以体现。它来源、指向于教学实践,并服务于教学实践,是教师应对课堂生活中各种问题与挑战的最有效指导准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实质性的应用价值和解释效用。2教师隐性知识具有三层意蕴:第一,从教师隐性知识的来源看,其既来源于教师个人对自身所学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4、,也来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3它虽然很难为教师所感知,却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第二,从教师隐性知识的内容看,它既包含教师的教育理念、情感态度、教学策略,也包含教师对各种各样教学情境的理解、对自身和他人教学的批判与反思等。这些都属于高度个性化的实践性知识,要想将其进行精确言说和传授都存在不小的困难。第三,从教师隐性知识的形成过程看,它是由教师通过躬行实践,在教学活动中不断钻研和探索而形成的。不同于教师通过语言、书籍、视听媒体与数据库等有形载体就能获取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教师在个人的认知活动中领会、把握、重组并高效利用经验的过程中获取的。教师只有进行相

5、应的教育实践,才能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的隐性知识。由此可见,教师隐性知识是来源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和缄默性,需要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不断总结、提炼才可获得的知识,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体验、沉思和领悟等方式逐渐获得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系统性经验认识。它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保障,影响着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对于教师适应不同的教育情境、顺利完成教学工作不可或缺。(二)教师隐性知识的特性。教师隐性知识具有个体性、情境性、传递衰减性和模糊性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它内嵌于知识主体,很难脱离知识主体而移动,给教师

6、隐性知识管理造成了客观上的障碍。41.教师隐性知识的个体性。教师隐性知识属于教师个体,具有很强的个体特性,它与认知个体难以分离,其个体特性决定了它在编码与转移上存在很大困难。5在个人实践活动中,只有可用语言明确表述的知识才能实现传递,而未能用语言表述的知识只能为拥有者个人所使用。教师在处理实际问题时,通过直觉和感悟而获得的隐性知识,诸如个人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与眼界,都具有很强的个体特性。这些隐性知识很难甚至无法通过语言表达与传递。对于拥有隐性知识的教师来说,作为其自然而然的行为或思考模式,他们只是在实践过程中使用隐性知识,却常常无法觉察到它们的存在。2.教师隐性知识的情境性。教师隐性知识生成于

7、特定的场景之中,其运用与某一特定的问题或情境紧密联系。个人身心的全面参与是获取隐性知识的必由之路。隐性知识的需求者需要置身其境去体验和领会才可取得自己所需要的隐性知识。对于教师而言,要把在某一情境中获得的经验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存在不小的困难。教师的经验往往是和特定的教学情境密切关联,要让表述者脱离具体情境讲述经验无异于缘木求鱼。3.教师隐性知识的传递衰减性。在教师隐性知识的外化过程中往往不易实现将教师个人拥有的全部隐性知识完全显性化。在此过程中,一部分信息在不知不觉中遗失。经验的丰富和人的成长会使隐性知识升华或重组,环境的改变和记忆的淡忘则会使贮存于个体意识中的隐性知识衰减。4.教师隐性知识的

8、模糊性。教师隐性知识难以编码,难以用文字记录形成有形的资料并进行传播与共享。教师学习隐性知识的过程往往是通过耳濡目染进行的。教师隐性知识难以被表达与感知,其模糊性给教师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传授者很难百分之百地将他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完整且清晰地表述出来。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通常是通过传授者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通过接收者的不断模仿而获得。6二、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主要障碍(一)教师个体方面的障碍。1.教师本身产生的惰性。教师一般在一种稳定的、程序化的学校环境中工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便会习惯于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而难以接受新事物。这极大地抑制了教师的求知欲,使教师不愿意通过进一步探索来更好地解决遇

9、到的问题,对于隐性知识管理这一复杂事物就更加难以接受。此外,长期受提高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教授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将教学工作变成了简单的重复劳动。教学工作的重点不是发现新知识,而是传承既定的权威知识,导致教师之间缺乏知识交流和共享的欲望。2.教师的占有意识与封闭心理。为保证自己在学校或任教学科教师中的领先地位不受动摇,长期保持自己在某方面的优势,有的教师往往不愿共享自己拥有的隐性知识;尤其是当自己所拥有的隐性知识来之不易,是自己通过付出辛勤劳动所获得时,他们会想方设法垄断这些知识,利用它们为自己带来经济上的利益或精神上的荣誉。他们担心一旦将这些知识与他人分享,自己便要承受失去优势地位的

10、代价。一些教师因此产生自我封闭心理,对自己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持抵触态度。另外,有的教师过于强调自我、排斥他人,拒绝与他人正常交流与分享;而有的教师缺乏自信,对向他人请教存有顾虑,不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这些都极大妨碍了教师隐性知识管理。3.教师个人认知和能力的限制。在教师隐性知识管理中,教师固有的价值观、经验和思维方式对其个人获取与领悟新知识过程的影响不容小觑。有的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思维引导他人看待某个问题,无视其他教师在知识背景方面的差异,阻碍他人从多角度、多方面看待事物;有的教师眼界比较单一、僵化,总是以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知识解释任何问题,导致其排斥新知识;有的教师表达能力欠佳

11、,无法用恰当的语言把所拥有的知识完整且清晰地表达出来,等等。教师的知识存量和知识结构也会影响隐性知识的管理,进而影响教师对知识的接受和吸收。相应知识吸收能力的欠缺将严重制约教师对知识的吸收。74.缺乏觉察和反思。绝大多数教师因忙于日常教学工作和校内有关事务,常常会忽视对自身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进行必要的觉察和对自身工作进行必要的反思。教师的知识觉察能力对教师隐性知识的挖掘、呈现具有重要影响。因为有着不同的知识层次与结构,不同教师在知识觉察方面的表现也不同。如果教师不善于反思与观察,就难以将其隐性知识定期发掘出来,并保证其以真实、完整的面目展现,形成知识积累、使用和创新的良性循环,这将对隐性知识管理

12、造成阻碍。(二)教师隐性知识发掘方面的障碍。1.技术基础薄弱。必要的技术支持是信息共享的基础。一些学校缺少先进、完备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教师之间不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便利的交流。有的学校只注重硬件设备的建设而忽视了对软环境的投资,使这些花费不小的设备成了摆设,并不能为充分发掘隐性知识提供实际的帮助。学校缺乏能有效保存大量信息的数据库,教师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隐性知识的发掘。2.激励机制欠缺。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教师发掘隐性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催化剂,是使教师为隐性知识管理活动作出更多贡献的重要推手。有的学校对知识共享活动既不反对也不支持,没有认识到激

13、励机制的重要性,缺乏推动隐性知识发掘活动相关的激励机制。如此,知识的贡献者就会由于缺少他人的认可而拒绝将知识与他人分享。如果知识的拥有者将自己的隐性知识与大家共享之后得不到任何精神上的回馈或者物质上的奖励,他们便会失去共享知识的动力,其主动性也会逐渐消退,对教师隐性知识管理产生消极影响。(三)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环境中的障碍。1.学校中缺少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在组织结构上往往是按照学科、年级和服务职能的不同将教师的工作划分为几个独立的领域,容易造成教师的工作环境较为封闭,各个教师只在自己所属的教研组内进行隐性知识交流,而忽略同学校其他学科教师进行隐性知识共享。当前不少学校只重视搜集和整理教师显性知

14、识,比如整理教案、汇总课题材料,而教师的教学心得与反思等隐性知识的发掘和整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每天忙于给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或者为学生布置更多的作业以追求量的增加,而忽视对教学本身或教学策略的反思,如此校园文化氛围十分不利于教师隐性知识管理。2.隐性知识的产权难以界定。隐性知识的共享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交换活动,它是隐性知识在不同知识主体之间的流动。唯有明晰交换物的所有权,明确交换的成本和收益,交换活动才可顺利推进。教师隐性知识作为一种无形的内隐性知识,界定它的产权是一道难题。由于知识产权界定方面的困难,在教师共享隐性知识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成本和收益不均衡的情况。某些教师所拥有的隐性知识是其

15、在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之后方才获得。但他们将自己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分享给他人之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而享受他人知识成果的其他教师却没有付出相应的成本。这些将会极大影响教师共享隐性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教师常常对隐性知识管理抱有抵触心理,进而不愿参与其中。三、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调控策略(一)教师个人应采取的策略。1.建立个人知识库,整合自身隐性知识。教师个人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对自身知识储备所进行的梳理,是其胜任日常教学工作的根本。教师应建立自己的个人知识库,以便于夯实个人知识基础,在需要时能及时搜寻和提取所需知识。教师应经常对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

16、等媒体或文件、读书笔记等形式进行知识积累,采用信息系统、数据库等手段对知识进行清点、归类、整合和创新,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库。2.进行教学反思,促进隐性知识外化。教学反思能将依附于教师个体而存在的个性化知识和教学实践技能进行精炼的概括与总结,使教师自身所拥有的隐性知识便于表达,有利于个性化特征明显的隐性知识在个体之间或向群体大范围地传播。8撰写教学反思札记和专业生活史叙述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可行方法。教学反思札记反映了教师个人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思考,是对教师个人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的回溯与归纳。教师能从中找到努力与进步的方向,为个人隐性知识的进一步显性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生活史叙述是对个人经

17、历进行回顾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教师自己针对自身进行的一项元认知研究。在撰写个人专业生活史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己专业成长历程的逐步梳理与概括,教师能够对自身的认知特性、知识结构、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成功案例及教学技巧有更进一步的认知,使自己身上处于内隐状态的知识逐渐显性化,成为便于与他人共享的知识。3.开展行动研究,推动显性知识内化。开展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行动研究能有效促进教师自身知识系统的进一步延伸、拓展乃至重构,将教师个人从外界接收的显性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推动教师隐性知识的积累与转化。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能重新审视自身的知识体系与教学行为,使教育理念得到改进

18、并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可以进一步强化其所拥有的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的联系,促进自身教学理论的创生,使处于缄默状态的个人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供他人分享且明晰的显性知识,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94.加强知识交流,分享个人知识。教师与同行分享个人的教学经验与专业知识,可以增加个人专业知识的流通性和可接近性。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人的隐性知识,与同行合作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使知识的价值最大化。知识的分享不仅能激发教师创新的潜能,而且教师的知识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增值。不同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与认知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是一种宝贵的知识资源。在与他人的合作对话中相互启发、互为补

19、充,能够增长和扩展教师的个人见识,汲取与借鉴他人的经验,思考和讨论他人的看法,在思维的碰撞中实现新思想的产生,完善自身原有的观念,使之更加科学。(二)学校应采取的策略。1.创建鼓励知识共享的校园文化。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共享彼此的隐性知识,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与学习,是学校开展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教职员工之间的互动及相互调适对教师隐性知识管理非常重要。学校应创建一种鼓励知识分享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学校成员能够在相互信任的氛围中学习和工作。学校可建立学习型组织,将其作为教师进行知识共享的平台。学习型组织应立足于教师群体,要将其建设成为全体教师可以全身心投入并持续增长学习力的

20、组织。通过举办教师专业生活史交流会、专业经验研讨会以及教学观摩等方式为教师提供分享与对话的机会,促进教师隐性知识的流通。在学习型组织中,教师能对所任教的课程教材、教学技巧与教学效果不断加以研究与改进,逐渐建构出有效可行的教学实践知识,使知识发挥其最大效应,从而实现对教师隐性知识的高效管理。2.提供健全的技术支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提供健全的知识管理技术支持,是推进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关键和着力点。开发健全的知识共享网络、知识管理系统和技术交流平台,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自由交流。这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知识储备,还能使学校内部的知识得以共享和增长。学校应建立自己的知

21、识数据库或知识地图。知识数据库的内容应包括:学校的人力资源状况,校内各部门的内部资料,与校史有关的重要资料,学校及相关合作单位的信息,与学校内部教学情况有关的研究文献与报告等。10建立并完善知识数据库,能使教师和员工透过文件、档案或计算机数据库,列举出知识来源、分类,使各类教师隐性知识资源最有效地应用于学校各项业务活动中。知识地图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索引。它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导航系统,不包含具体的知识内容,却能够为知识需求者提供知识的位置和查询路径。11它能进一步密切知识需求者和知识提供者之间的联系,是知识获取与共享的重要途径之一。当教师需要某种知识时,可以按图索骥,通过知识地图快速查找到所需的知

22、识。学校管理层也能根据知识地图的指引,加强对校内知识资源的管理。学校还需充实教学资源和设备,利用好网络图书馆、论坛和讨论区等作为协助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工具。同时强化对教师的信息知识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想在学校内营造真正有利于知识创新和共享的环境,不仅要有可靠的技术支持,还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学校要创建基于教师个人知识贡献率的评价机制,并提供相关标准以衡量教师在知识共享活动中的知识贡献量,健全按教师个人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制度,做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学校可采取教师个人自评和同行互评的方式,编制规范的评价表格并组织教师填写;同时以校内信息网络和知识数据库中的

23、记录作为参照,了解教师在某一时期对学校的知识贡献量,并以此为依据,对为知识共享作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贡献越多者奖励越多。学校也可对在知识共享方面取得较大成果的教师采用晋升的办法来激励,促使他们取得更大的成果。在物质奖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精神激励。要对知识共享活动作出贡献的教师及时予以褒扬和嘉奖,使他们获得职业认同,提升其荣誉感和获得感。3.调整校内组织结构,明确管理职责。组织结构在教师隐性知识管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上而下、层层控制的传统学校组织结构,造成教师与学校管理层之间信息流通不畅,教师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不能直接传达至决策人,致使知识管理难以操作。要保证教师之间有效地共享

24、隐性知识,需要调整原有的学校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学校组织结构紧凑、干练,克服了传统学校组织结构的弊端,减少了管理层次,密切了教师与决策层之间的联系。12学校采取此种组织结构能使信息传递快捷、失真少,教师和学校决策层之间不再需要通过逐层传递信息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知识共享的效率,更有益于推进开放式的教师隐性知识管理。学校在合理调整组织结构的同时,还应设置专门的部门与人员负责知识管理事务,明确规定其应担负实施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职责,使教师隐性知识管理工作有专人负责推进。4.加强校际知识整合,形成知识联盟。教师隐性知识管理不只是在本校内部营造知识管理体系,更重要的是整合内部知识资源与外部环境。学校可在

25、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同类学校间的知识联盟,加强与其他学校合作,在知识联盟内部为教师提供专业训练的机会,形成良好的交流与学习氛围,从而达成校际教师隐性知识交流。通过校际知识联盟,学校能吸取、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教训,更好地推进本校教师隐性知识管理体系的完善。隐性知识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隐性知识管理对于教师个人与学校的整体发展都是必要且关键的工作。教师隐性知识管理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促使一线教师实践性知识水平和学校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只有积极推动教师隐性知识的交流和转换,做好教师隐性知识管理工作,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识共享。参考文献1波兰尼迈克尔个人知识:迈向

26、后批判哲学M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109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2452473郭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组织结构及生成途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11):71754金玉梅,李森教师隐性知识管理:内涵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21(11):39425NONAKAI,VONKOGHGPerspectiveTacitknowl-edgeandknowledgeconversion:Controversyandad-vancementinorganizationalknowledgecreationtheoryJOrganizationscien

27、ce,2021(3):6356526SAINTONGEHTacitknowledge:thekeytothestrate-gicalignmentofintellectualcapitalJKnowledgeandstrategy,1996(2):10167李森现代教学论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314、3238孙德忠,李亚平,喻登科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能力评价模型J情报科学,2021(4):46529陈向明,赵康从杜威的实用主义知识论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J教育研究,2021(4):10811410凌峰知识管理与学校发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21:293411程志,范爱华促进教师专业隐性知识共享的知识管理策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5):5154+5012陈列教师隐性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J当代教育科学,2021(9):3336作者:李森 杨征铭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